作品介绍

不能承受之变


作者:谢泳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34


  校园文化
  10年清华。从14岁进入,到24岁离开,应该说是闻一多初步认识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正是这一阶段,对闻一多的影响极大,形成了他的民主观念。
  当时的清华是留美的预备学校,学校非常美国化,主要课程都用英语讲授,使用的也是美国教材,如公民课本就用的是美国公民课本。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从小就学会了类似美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早年清华的这种教育,多少年之后,才体现在中国的民主化运动中。庚子赔款资送的清华留美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班底,特别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学者,差不多都是庚子赔款资送留美的学生,像胡适、张奚若、钱端升、罗隆基、王造时、萧公权等。可以说,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对中国民主化倾注心血最多的,也就是早年出身清华的这些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被暗杀的三位著名知识分子杨杏佛、李公朴及闻一多,都是留美学生。梁实秋在回忆其清华生活时说,他在清华和美国老师相处,特殊受益的不是英文训练,而是练习使用“议会法”。他说:“这一套如何主持会议,如何进行讨论,如何交付表决等等的艺术,以后证明十分有用,这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谓的‘民权初步’。在民主社会里到处随时有集会,怎么可以不懂集会的艺术?我幸而从小就学会了这一套,以后受用不浅,以后每逢我来主持任何大小会议,我知道如何控制会场秩序,如何迅速地处理案件的
  闻一多在清华的经历,和梁实秋相去不多。在清华,除了以美术和诗歌知名外,闻一多还是一个对校园文化活动非常热心的积极分子。他是著名的学生刊物《清华周刊》的编辑,也时常在各种重要的校园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
  清华的校园文化,是分析闻一多那一代知识分子时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清华虽然是按美国方式办起的学校,但在当时的学生中,也不完全认同它的一切。梁实秋就说过,因为清华是庚款学校,总觉得有一些国耻的意味。闻一多在离开清华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化的清华》①,在这篇文章中,闻一多对清华的批评相当尖刻,他说:
  我这意见讲出来,恐怕有点骇人,也有点得罪人。但是这种思想在我脑筋里酝酿了好久。到现在我将离开清华,十年的母校,假若我要有点临别的赠言,我只有这几句话可经对他讲。
  我说:清华太美国化了!清华不应该关国化,因为所谓美国文化者实不值得我们去领受!美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据我个人观察清华所代表的一点美国文化所得来的结果是:笼统地讲,物质主义;零碎地数,经济、实验、平庸、肤浅、虚荣、浮躁、奢华————物质的昌盛,个人的发达……或者清华不能代表美国,清华里的美国人是不是真正的美国人,我不知道。不过清华里的事事物物(我又拿我那十年的经验的招牌来讲话),我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我敢于说我讲的关于清华的话,是没有错的。我现在没功夫仔细将清华的精神分析出来,以同所谓美国化者对照,我只举其荦荦大者数端。
  P14-17





上一本:自由的斗士--杰斐逊和玻利瓦尔 下一本:欧阳中石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不能承受之变的作者是谢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