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欧阳中石


作者:刘爱军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34


  第六章 书法成就
  欧阳中石的书法具有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平和、不激不励、格调清新高雅的艺术特色,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屹立于当代书坛。2006年欧阳中石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他是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书法工作者。品读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深厚的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学书先师从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人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颇多。常作行书,师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行书深得东晋风流,楷书、草书、隶书、篆书各体兼能且精。
  学书历程
  小学升初中,欧阳中石进了济南省立中学————济南最好的中学(现济南一中),学校里有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这些都是欧阳中石喜爱的课程,他在这儿是如鱼得水。遗憾的是,没有书法课。小时候,欧阳中石曾在肥城县汶阳镇西徐村读了两年私塾,除了念古文,就是习写字,他大哥的岳父侯西庵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得到他的不少指点。当地还有一位僧人,法号武岩,年逾古稀,擅书法,精通古文字,欧阳中石曾从他学过象形文字。1943年,武岩法师也到了济南:母亲见欧阳中石喜欢书法,就帮他和武岩法师重新联系上。那一天。母亲准备了一份素礼,带着欧阳中石去拜见法师。欧阳中石带上平时的习作,路上动了个心眼儿,把几张写得一般的放在上面,满意的放在下面,希望老师越看越喜欢。
  进门,武岩法师正襟危坐,欧阳中石随母亲行礼问好,法师板着脸,说了一声“来了”,以手示意欧阳中石把字放在桌上。过了好一会儿,法师缓缓起身,走到桌前观看。他把上面几张略翻一翻,随即撂在一边,欧阳中石连忙把下面几张翻上来,请法师过目,法师挥挥手,断然说:“你还不会写字!”
  欧阳中石血往上涌,不服气地想:“在西徐村念私塾那会儿,我的字就受到村人的赞扬,怎么过了几年,反而变成不会写了呢?’’
  “你不能一个劲地猛写,这样不行!”武岩法师告诉他:“写字要动脑子。以后不要在家里随便写,要到我这里来写。”
  这就算拜师了吧。欧阳中石心想。
  法师又说:“今后写字要用宣纸,你这种纸不行。宣纸还得用我这里的,不能用市面上的。”
  写字当然用宣纸好。欧阳中石思忖: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用你这里的呢?
  法师接着强调:“用我的纸是要拿钱的,一张宣纸要1块钱。”
  母亲站在一旁,默然无语。欧阳中石寻思:一张宣纸要1块钱,多贵啊!一袋面粉才2块,你这纸是金子做的啊!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本,不贪财,这老和尚也太贪了!他强忍怒火,没有发作,在最初的刹那,他是恨不得咬老和尚一口。
  回家的路上,母亲依然保持沉默,这很反常,是不是因为纸太贵了?欧阳中石偷眼看母亲,心里七上八下,一时觉得老和尚小瞧人、贪财,一时又下决心要好好学,学出个模样,让母亲高兴。
  下次登门,法师劈头就问: “带钱了吗?”欧阳中石恭恭敬敬地把准备好的1块钱呈上,法师接了钱,拿出一张四尺整宣,裁成六小张,然后,给了欧阳中石其中一小张。
  “这老和尚,真是贪得无厌!”欧阳中石愤然。“上次说好1块钱一张,现在变成1块钱只买他六分之一张!”一股无明火蹭地蹿上脑门,他咬着牙克制自己,想:
  “我看你怎么教。”
  少顷,法师写了《兰亭序》中的一个“岁”字,作为范本,让欧阳中石拿到一边去学。
  欧阳中石盯着法师写的那个“岁”,许久没有动笔。
  他临摹过《兰亭序》,这“岁”字不知写过多少遍。今天再看,仿佛是第一次看见,那结构,那起笔,那行笔,那收笔,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有门道。怎么以前没发现呢?以前是泛泛临摹,一掠而过。今天不同,这纸是1块钱一小张,这“岁”是老师教的 第一个范字。好似一个人,空手走在窄田埂,逍逍遥遥,肩上突然压了百斤重担,人还是那人,田埂还是那田埂,脚下感觉就不一样,难免要出现趔趄。欧阳中石的心境,正像肩上压了重担的人一样,他面对洁白诱人的宣纸,几次想下笔,又停住了,心总是有点跳,手总是有点抖。结果,观摩了半天,面前仍然是一张白纸。
  武岩法师觉着时间已到,大声说:“拿来!”
  欧阳中石只能交上白卷。
  法师勃然大怒,将桌子一拍,痛斥道:
  “你为什么不写?家里让你来干什么的?你对得起谁?没出息,回去吧!’,
  欧阳中石被骂傻了,也不知是怎么和法师告别,然后掉转头,一步一步走向门外,刚刚跨过门槛,又听得背后法师大声吩咐:
  “记住,回家不许写字!”
  欧阳中石噙着泪,匆匆跨上自行车,向家里奔去,一路上只念叨着一句话: “你不让我写,我偏要写!”
  到家,二话不说,立刻磨墨,铺纸,拈笔,定定心神,把刚才看得烂熟的那个‘l岁’,字,一挥而就。写毕,他长啸一声,突然心花怒放,啊!神了!他从来没有把字写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度,这么有神韵。欧阳中石随即写了第二遍、第三遍。他的眼睛模糊了————是喜悦的泪,惭愧的泪,反省的泪。原来,法师的教育是有道理的,他不能怪纸贵,不能怨法师狠,这个字就值这个价!
  下次再去,痛痛快快交上1块钱,武岩法师仍然给他一小张纸,范字也仍然是一个“岁”,只是换了一种书体。这回,欧阳中石不再犹豫,他审视了一会儿,便按眼中所看,心中所感,果断下笔,一气呵成。
  ……
  P93-95
  弘扬传统文化 彰显师德春秋
  (代后记)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奠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直到如今,儒家文化在海内外仍有巨大影响。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孕育了无数文化先贤,“文圣”孔子、“武圣”孙子、“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巧圣”鲁班、“算圣”刘洪……他们宛若中华文明璀璨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古往今来,一代代齐鲁儿女,推动中华文化砥砺前行,颜真卿、张择端的书画,李清照、辛弃疾的诗词,孔尚任的戏剧,蒲松龄的小说……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战线上仍然活跃着众多山东人的身影,他们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在全国乃至世界声名远播。
  欧阳中石先生是当代齐鲁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已属不易,在多个领域成就突出更是凤毛麟角。欧阳中石先生师从吴玉如、齐白石、奚啸伯、金岳霖等书法、绘画、京剧、逻辑等领域的宗师,不但在书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文学、哲学、诗词、曲赋、音韵、戏曲、绘画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成为中华文化杰出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开国庆,铸鼎志图新。旭日从东起,人民仰北辰。弘文崇圣教,抱德慕贤伦。大道行天下,谐和处处春。”作为国礼的《中华颂》集中表达了先生的赤子情怀。“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是先生与时俱进,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真实写照。他在《文化漫谭》一书中写道:“我们做任何事业,如果斤斤计较在自己的圈子里面,那就太渺小了,渺小得可怜了。”欧阳中石先生正是以这样博大的胸怀,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育人才。他致力于教育事业达60年,从小学生一直教到博士后,在基础教育、逻辑、书法、戏曲等诸多领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尤其是作为现代书法教育的开创者,1985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创办书法大专班,1993年担任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1998年担任书法博士后导师,将书法教育专业覆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种教育层次,让古老的汉字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欧阳中石先生的造诣、成就、威望、影响,在当代举世公认、备受推崇。
  欧阳中石先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也十分令人敬仰。先生的人生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既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也遭受过病痛的折磨,等到“文革”结束大展身手的时候,已年过50岁,他从事的教学改革、书法教育等事业极具开创性,也遇到过质疑和挫折,但他却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将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造福了社会,惠及了人民。欧阳中石先生成名之后从不以名人自居,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低调朴实的作风,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对他人却有求必应,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回馈社会,造福桑梓。据初步统计,欧阳中石累计捐款已达上千万元。他设立了“春晖奖学金”,主要捐赠给他曾经上过学的学校,累计已达200多万元。他还捐款200万元成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学奖”,为汶川、玉树灾区建设捐款250万元,为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累计捐款80万元。2010年他得知首都师范大学要成立教育基金会,立即将刚刚获得的“首都杰出人才奖”101.5万奖金捐赠给教育基金会。2013年将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1 D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他还多次无偿为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题名、题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热心、这种真情令人钦佩。
  有幸结识欧阳中石先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为先生写点东西是我多年的夙愿。将先生成长、成就和传奇人生展现出来,展示当代中国教育界、书法界、戏曲界泰斗级国学大师的风采,不但具有存史、传承、教化等深远意义,也是仰慕先生的广大读者的热切渴望。2013年7月,省委任命我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担负起“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任,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先生写点东西的想法。作为史志工作者,从编史修志的角度,为世人展现齐鲁文化名人风采,将他们的成长经历、取得成就和成功经验记载下来,供存史、资政、教化之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我向先生汇报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向低调谦逊的先生并不赞同。经过反复做工作,先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史志工作的支持,只好默许。我们随即开展撰写工作,满怀感激之情,竭尽菲薄之力,全方位记载先生不平凡的人生,把先生的艺术成就、成功经验、突出贡献以及他那无私坦荡的精神品格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悠悠赤子情,记入春秋史书中。
  不觉书已草成,心中感慨良多。
  感谢欧阳中石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教诲。从我与先生相识、熟知再到成为先生的学生,至今已近十年,先生令我亲近、催我学习、受我爱戴,先生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
  感谢张苣京师母等先生的家人。师母与先生是小学同学,出身书香世家,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优秀的品格和很高的人文素养,而且思维敏捷,行事干练,先生师母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师母不但照顾好先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在工作上也是先生的得力助手,许多文稿审定、联络协调等工作都是师母亲自操办,先生曾笑称“七个秘书也顶不了夫人一人”,真是一个伟大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初稿完成后,师母不顾86岁高龄用10天时间全文审阅了全稿,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让我们非常感动。先生的女儿欧阳启名教授,也提供了先生全部已出版或发表的著作、文章目录,口述了许多有价值资料,极为宝贵和权威。先生的儿子欧阳子石仁兄也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先生的同事和学生张同印、王元军、荆向海、邹卫平、张传旭、杨磊、邵忠武等人,他们毫无保留地为本书提供了所掌握的先生的一切资料,为本书增添了许多生动丰富的内容。
  感谢我的同事们,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李刚、孙春丽、李坤、屈婉情、魏振华、孙杰等同志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的高嵩、孔庆波为先生拍摄了大量照片,留下很多精彩瞬间。感谢卞毓方、杨清汀、殷学仁等同志,他们的作品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感谢沃尔德集团董事长林擘,他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错讹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社会各界批评指正。衷心祝愿欧阳中石先生和师母张苣京女士健康长寿;也希望广大读者从本书中获得启迪、汲取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刘爱军
  2014年11月





上一本:不能承受之变 下一本:顾城故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欧阳中石的作者是刘爱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