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试镜人生芭芭拉


作者:(美)芭芭拉·沃尔特斯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30


  尼克松总统曾说过,那趟为期一周、改变历史的中国之旅,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登上了月球。他是对的。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旅程,但它的滋味就像中国菜那般甜酸参半。并且,像登月一样,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先说甜的。NBC竟然选中我去,这简直是个奇迹。因为这次旅行太有历史意义了,各大电视台都派出了最资深、最有政治采访经验的明星记者:CBS派出了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还有埃里克·塞瓦赖德;ABC派出了汤姆·贾里尔、特德·.佩尔,还有哈里·里森纳。NBC派出了头号主播约翰·钱塞勒和另外两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赫布·卡普洛、约翰·里奇,还有我。
  为什么会挑中我?第一,NBC不想造成钱塞勒和麦吉相互竞争的局面,因此没让麦吉去;其次(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这一点),因为每家新闻网派去的记者都是中年白人男子,NBC新闻部的执行副总裁迪克·沃尔德认为我或许会给报道添上点不一样的色彩。再不济的话,电视观众也会看见我跟这些男记者们站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因为时差,纽约和北京有十三个小时的时差,中国的晚上是美国的清晨,《今日》节目开始的时候,我正好能从中国发回报道 盛大的晚宴、讲话、重要的祝酒词,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今日》的观众们习惯在早晨看见我。于是我将通过卫星在地球的另一边做直播报道。
  我入选的消息在NBC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因为,这次的记者阵容极其精简,能去的记者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我后来才知道,就连约翰·钱塞勒也反对让我去。比起那些老练的男记者们,我的经验相对较少,何况我还是个女的。要是某个男记者同去的话,约翰会觉得更舒服一点。但是迪克·沃尔德心意已决(迪克直到最近才跟我说了实话,那时他对我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迪克把我的名字写进了NBC的推荐记者名单,然后白宫就从那名单里做出选择。总统的新闻秘书罗恩·齐格勒说,他亲自从数百人的名单上一个个地挑出了可以随行的记者。
  我紧张得要命。平面媒体记者的名单就已经很吓人了,其中包括来自《华盛顿星报》、因系列书籍《总统的产生》而荣获普利策奖的西奥多·怀特,他将为《时代》和《生活》,还有公众广播做报道;还有《读者文摘》的另一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詹姆斯·米切纳。个个都如雷贯耳啊。
  随行的女性很少。其中有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金发女孩子,我和她只是点头之交,算不上熟。她是总统的新闻秘书罗恩·齐格勒的助手,名字叫做黛安·索耶。
  还有就是两位女记者了。一位是令人崇敬、天不怕地不怕的合众社记者海伦·托马斯;另一位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记者,来自斯托尔广播公司的费伊·韦尔斯。海伦为报纸撰写报道,费伊主要做广播节目,我是唯一的电视女主播。与此同时,弗兰克·麦吉正偷着乐呢,“芭芭拉一个星期都不在?”我后来听说,当得知我要去中国,他这样对迪克·沃尔德说:“中国还不够远!”
  对我来说,够远的了。我们乘坐记者专机,比总统和随行人员提前一天抵达中国。前来迎接我们的是一组外交部新闻司的中国官员,他们长的样子都差不多。无论男女都穿着同样的藏青色裤子,同色中山装,立翻领,线条不明显,也没什么装饰,除了一个圆圆的红色像章,上面镶着一个银色的头像,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我的翻译是唐小姐,后来我知道她已经结婚了,但是和那时所有的中国女性一样,她没戴结婚戒指,用的也是自己的姓。唐小姐很严肃,不苟言笑。她总是叫我“芭芭拉·沃尔特斯小姐”,从没叫过“沃尔特斯小姐”,也没叫过“芭芭拉”。她每句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所以,芭芭拉·沃尔特斯小姐,今天我们将要参观 ”她脸上没有任何脂粉的痕迹,三十一岁的她看起来至少有.十岁了。
  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多大了?”我答说我们差不多年纪吧。我们简单地聊了聊孩子的话题,我告诉她我有个小女儿,快.岁了;唐小姐告诉我她有个两岁半的女儿,住在托儿所里,她每周末去看她。在这简短的谈话以后,唐小姐再没对我或是对美国人表示过一点点好奇。相反,她对我每个问题的回答都像是从政治书里抄下来的一样(你可以想象我有多少问题要问啊),比如,我问她是否可以带我去家美容院,因为我觉得那儿可能会有些好素材,她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美容院,我们有崇高的思想。”接招吧,芭芭拉·沃尔特斯小姐!
  就连美国总统的到来也并没有引起多大动静,这让我顿感焦虑。机场里临时搭建了一个转播中心,我就在那里头的临时演播室做报道(我们所有卫星传送的报道都是在那儿做的)。没人知道进一步的信息,比如谁将出席欢迎宴会?会有什么样的迎宾典礼?我们就要向数百万美国人做直播报道了,可是对将要发生什么还摸不着头.。
  答案出来了:欢迎场面并不大。在机场迎接尼克松总统的仅是一.小型的官方代表团,其中一位是七十三岁的总理周恩来(形成对比的是,三个月前,中国政府组织了超过三十万人来欢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尼克松夫人身着一件明艳的红色外套,讽刺的是,衣服的颜色跟机场随处可见的标语一模一样,标语上号召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并赞颂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她的大衣和标语是整片景象中唯一的亮色。
  总统的到来反映出中国那种整肃的气氛。机场简短的欢迎典礼之后,尼克松和中国总理一起上了一辆豪华轿车,飞驰了将近.十分钟,沿着空旷的大街进入北京城。长安街的沿线没有好奇的人群,一百英亩大的天安门广场上也没有。当尼克松总统的车队从天安门呼啸而过时,广场上几乎空无一人,静默无声,唯有一些骑着自行车奔走办事的人们,他们甚至都没有抬头瞧上一眼。
  一些中国通们认为,公众缺乏热情是因为中美没有官方的外交关系,但是我认为比尔·巴克利的说法才是对的。迟些时候,在我对几位平面媒体记者做的一次圆桌采访中,巴克利说,他认为中国民众并不知道尼克松是谁。他指出,他们甚至还不知道美国人已经在数年前登上了月球。当时的新闻管控状况就是这样。
  我在中国的任务是报道尼克松的日间活动,报道我自己收集到的任何故事,并且通过卫星直播报道晚间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我是无法参加的)。摄像机架在人民大会堂里,但是我本人要待在大约一小时车程以外的直播中心里,通过电视监视器看着宴会实况。“今晚的菜单包括油焖竹笋,三丝鱼翅,红烧对虾,”我这样报道给《今日》的电视观众们,“听到音乐声吗?是不是很熟悉?中国乐队正在演奏《牧场是我家》。”我即兴解说着,就像在波斯波利斯时一样,但是这回没有友好的同行通过耳机给我传信啦。
  当我完成了电视上的宴会转播,我们的广播制作人就催着我赶到另一个临时演播室去,向听众们描述刚才电视上播放的画面。有天午夜,在我离开播音室回住处的.上,我跟一位姓秦的翻译聊了一会儿。
  “你的孩子多大了?”我问他。“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七岁,还有一个三岁了,”他答道,“但是三岁那个孩子出生以来我还没见过。”这位翻译原来是个办公室职员,他太太也是。文化大革命中,数百万的中国教师、受过教育的职员,还有知识分子都被下放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秦先生被送到了“干校”,然后被派到农村劳动,他妻子仍然在某个农场里干活,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她。孩子们由他的母亲照顾着,也不知道妻子什么时候能够回来照顾他们。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NO.1
  美国电视新闻界“第一夫人”真情告白,半世纪风云,数十年高低跌宕,都将一一向您娓娓道来。
  本书除了囊括芭芭拉·沃尔特斯个人的精彩经历,还包括了她对这些最神秘的政治领袖、最高傲的皇室贵胄、最当红的娱乐新贵们的深入访问……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亚希尔·阿拉法特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约旦前国王侯赛因
  自尼克松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及第一夫人
  英伦玫瑰戴安娜王妃
  克林顿绯闻女主角莱温斯基
  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好莱坞传奇巨星凯瑟琳·赫本
  美国最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
  权威推荐
  《华盛顿邮报》
  读着这本书,你仿佛和芭芭拉·沃尔特斯在纽约的著名会所每周共进午餐。她用活色生香的名人轶事盛情款待你,当中还掺入了她自己起起落落的人生故事。读罢全书,你对她会少了几分艳羡,多了几分崇敬。
  《纽约时报》
  芭芭拉·沃尔特斯的故事很有人文气息,她的家庭生活也闪耀着她在职场上的智慧。
  巴诺书店
  芭芭拉·沃尔特斯被称作美国电视新闻史上最重要的女人。但她拒绝退休后成为“神圣的大理石雕像”般仅仅只是受人崇拜的人。所以她继续采访名人、激起争议,成为被模仿的对象。说来奇怪,《试镜》是她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一本极深入和个人化的、囊括了她一生中所有记忆的回忆录。她坦率得令人惊讶,在书中芭芭拉毫不忌讳地谈起她作为“百老汇传奇”的女儿的童年,还有她如何以女性的身份在雄性的世界争取一个席位的经历。





上一本: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 下一本: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试镜人生芭芭拉的作者是(美)芭芭拉·沃尔特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