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跟党走的“六次选择” 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历程,阎肃说:“我这一辈子,做了6个正确的选择。”就让我们走进阎肃始终跟党走的“六次选择”,从而更加深刻感悟阎肃那胸怀中国心、书写中国梦,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追梦筑梦人生。第一次选择:离开教会学校 阎肃第一个人生转折的重要选择是在1946年。那一年,16岁的阎肃做出了离开他正在读书的教会学校的选择。他考取了当年重庆最好的学校————南开中学,但是一直把阎肃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教堂大主教却合不得放他走。因为阎肃在教会学校,是一个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的学生。 阎肃上学时,他就读的教会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天早上在钟楼上敲响晨钟的人,必定是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在教会学校上学的5年时间里,阎肃有4年都是因为考试第一而去敲钟,那是代表了教会学校的一种最高荣誉,可以想见少年阎肃学习成绩的出类拔萃。 也正因此,阎肃离开教会学校时,竞也颇费一番周折。最后虽然经多次要求,修道院才同意他转走,但在临走前辞行时,一向斯文、待人彬彬有礼的大主教一扫儒雅风度,将一心要去南开中学读书的阎肃骂了个狗血喷头。临了,他仍不甘心地对阎肃说:“我那么培养你,你还要离开,你应该做上帝的仆人。你们‘下江人’不可靠,背信弃义……” 怎奈少年阎肃要去南开读书的心意始终不改,虽然他也觉得有些对不住大主教。见他去意已决,伤心的大主教只得抬起手臂挥了几下,让阎肃走了。第二次选择:坚定地留下迎接重庆解放 阎肃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的重要选择,是在他来到重庆南开中学和后来在1948年考上重庆大学的读书时期。那时正是追求民主自由、向往光明的新思潮涌动的时代,一腔热血、心潮澎湃的进步青年阎肃做了投身时代大潮的选择。他学唱延安的红色歌曲,阅读进步的书籍,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走在了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面临重庆的解放,阎肃坚定地选择留下,他要迎接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阎肃的这一次选择,也让他的父亲和全家人留了下来。父亲原来打算去台湾,后来又有朋友帮忙买好了去香港的船票,但是因为阎肃的选择,无论是台湾还是香港,父亲都放弃了。像阎肃一样,全家人一起迎来了重庆的解放。 阎肃的第二次人生的正确选择,无疑源自他在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而日益坚定的红色信仰,就如阎肃回忆他当年在重庆解放前夕选择“留下来迎接解放军”的真实想法时说的那样: “迎接共产党还来不及呢,干吗要走?”第三次选择:听从党的召唤放弃学业 阎肃第三个人生转折的重要选择,是他在重庆大学上二年级时。那时的阎肃,听从党的召唤,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大学学业,转而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P17-19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阎肃的先进事迹。 随后,在人民出版社领导和空政文工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怀着向“时代楷模”阎肃学习的崇高敬意,于2016年新春之际完成了《文艺界的旗帜和楷模:阎肃》一书的编写,书中力求将一个集“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勇立潮头、奋斗不息的先锋;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文艺标兵;品行高洁、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于一身的“时代楷模”阎肃的光辉形象展现给广大读者朋友。 都说阎肃的经典作品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而我就是那“成长”的亲历者。50多年前,一曲《红梅赞》、一曲《绣红旗》让上高中的我们,学江姐,演江姐,也唱响了“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教给学生唱得最多、最动听的歌还是《红梅赞》《绣红旗》。学习革命先烈江姐,耳边响起的,仍然是那曲《红梅赞》……今天的我,虽已两鬓霜染,历尽沧桑,却仍爱唱《红梅赞》《绣红旗》,这就是阎肃作品的魅力!因此,能够执笔为“时代楷模”阎肃写一部书,我从心底里感到荣幸与自豪!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政委李洲的大力支持。该团摄影师郭幸福为本书提供了大量阎老的工作生活照片,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谨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感谢。 还要感谢阎肃老师的儿子阎宇,他在百忙之中审读了全书稿,感谢他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愿“时代楷模”阎肃的光辉形象永放光芒! 李娟娟 2016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