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作者:唐国东,华强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2:58


  三、实用气球和飞机的诞生
  1783年6月5日,法国蒙特哥尔兄弟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揭开了航空史发展的新篇章。这一年10月,他们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试验。12月,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研制成功氢气球并进行了载人飞行两个小时的表演。1794年,法国首次将气球用于军事,此后,法奥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中均使用过气球担任军事侦察任务。
  1852年9月,法国人吉法德制造成功了软式飞艇。1892——1899年,法国人茹依欧设计制造了半硬式飞艇。与此同时,德国的齐伯林设计制造了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飞艇。德国设计的飞艇装载量大,机动灵活,立刻被各国运用于军事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法、俄、意等国先后组织了飞艇部队,主要担负战场侦察任务。
  1875年前后,西方发明的氢气球进入中国。中法战争中,法军曾经使用氢气球进行空中侦察和通信,引起中国人的莫大兴趣。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购得法越交战时曾经使用过的氢气球一具,但负责施放气球的德国教习久拖不放,有意刁难。时在天津武备学堂任数学教习的华衡芳主动要求演放。在华衡芳的主持下,天津武备学堂仿制了一个直径5尺的气球,从镪水中提取氢气充实其中。气球充气后冉冉升空,这是中国自制并成功施放的第一个氢气球。
  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从日本购买了两具山田式军用侦察气球。气球呈椭圆形,直径3米,长10米,下系藤篮,可以供人乘坐。张之洞命在武昌阅马场东兵营操场进行气球演放表演,取得成功。
  受此鼓舞,清军新军纷纷成立气球队。1908年4月,湖北陆军第8镇率先成立气球侦察队。同年5月,江苏陆军第9镇气球队宣告成立。6月,直隶陆军第4镇气球队成立。
  1909年,清政府军咨处、海军处、陆军部正式颁布了《陆军气球预备法》,制定了关于向国外购买气球、培养气球人才及各省新军组织气球队的若干规定。气球队的成立开始纳入政府视野并有章可循。同年,清政府陆军部门编印《气球学》一书,为陆军气球队训练提供了统一的教材。
  1899年,澳洲华侨谢缵泰在香港设计了以“中国号”命名的飞艇。由于制造飞艇花费甚巨,谢缵泰的设计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只得将全部图纸函寄英国飞艇专家莫克西,供世界飞艇研究和制造者参考。
  与谢缵泰在香港研究飞艇的同时,旅美华侨余煜和在美国研制成功飞艇一艘并于1910年试飞成功。余焜和制造的飞艇长一丈二尺,宽五尺,上悬气球一具。气球用绸布制造,内充氢气,外涂黑漆,以防氢气外漏。这是中国人制造成功并试飞成功的第一艘飞艇。
  飞艇的升空动力来自气球,人类实现载人动力飞行始于滑翔机。滑翔飞行试验成功初步解决了飞机的升力问题及稳定性、操纵性等一系列问题。在滑翔机飞行试验中,贡献比较突出的是德国的李林塔尔。他于1891年开始设计制造滑翔机,至1896年,他先后成功滑翔飞行2 000多次。1896年,李林塔尔在一次滑翔飞行中因遭遇突如其来的狂风,滑翔机坠地,不幸牺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兰利研制成功一架飞机。1903年12月8日试飞时,飞机升空后失去控制,宣告失败。时隔9天后,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第一架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的有人驾驶飞机,一举试飞成功。飞机虽然飞上了蓝天,但当时的飞机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次飞行距离120英尺(约36.6米),飞行时间12秒。最好的一次记录是飞行距离852英尺(约260米),飞行时间59秒。莱特兄弟飞机虽然试飞成功,但美国政府并不认可,也不重视。
  人类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一步步走到今天,殊属不易。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虽然幼稚,但为人类征服天空打开了一扇窗口,提供了新的契机。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美国政府无动于衷,英国政府却很感兴趣。1904年,英国军事机构与莱特兄弟商榷购买飞机制造技术,由于莱特兄弟要价太高,商榷没有结果。
  莱特兄弟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飞机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随着飞机设计水平的提高,1906年飞行速度达到41.3千米/小时,1909年达到80千米/小时,1910年和1913年又分别提高到100千米/小时和200千米/小时。飞机续航时间也连破纪录,1908年莱特兄弟创造的续航时间为2小时18分,1909年和1913年分别增加到4小时17分和13小时17分。与此同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也不断刷新,1909年飞行高度为510米,19¨年达到3 900米,1913年提高到6 150米。
  飞机技术的迅速提高,终于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1906年,美国陆军与莱特兄弟签订了飞机制造合同。
  四、飞机的广泛使用
  飞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不断成熟,飞机的实用价值凸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西方国家无不重视飞机的使用。飞机开始在战争中凸显神威,从此,航空事业跨人突飞猛进的时代。
  P6-8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的前身是空军政治学院,正军级单位,直属空军领导。空军政治学院的教员从全空军选调,学员也来自全空军。由于这样的关系,笔者因为工作需要,走遍了空军大部分部队、场站、基地、院校乃至雷达站,期间还曾两度到飞行和导弹部队代职,与空军指战员一起摸爬滚打,对空军部队的建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曾经撰写《中国空军百年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笔者走访的部队中,就有培养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学校,也有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空军指战员训练之严格、生活之艰苦、信念之坚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表述的,也是今天80、90后的青年人难以理解的。正如本书所特别介绍的航天英雄的“四个特别”精神,航天英雄靠的是“四个特别”精神,空军指战员靠的也是“四个特别”精神。
  本书介绍的航天人“四个特别”精神读来令人感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毛泽东亲自拍板,上马“两弹一星”。在当年苏联撤退专家、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几十万大军奋战在茫茫戈壁沙漠;就在那样艰难困苦之下,我们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诚如本书序言中齐路通将军所言,没有当年的“两弹一星”就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两弹一星”工程为21世纪我国的载人航天之路奠定了基础。本书撰写的目的,除了回顾并总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外,更想让今天的青年,尤其是80、90后的青年知道我们前辈走过的道路和依靠的精神。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人都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精神支撑,才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应有的奉献。
  中国古人的飞天梦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可是到了近代却落伍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苏联和美国在探索太空,你追我赶,美国逐渐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人的步伐是惊人的: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3年零11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6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通过一张大事年表,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上,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疆域等待我们的继承者和有志青年去拓展。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陶建中先生、《上海航天报》主编游本凤先生审读书稿并提出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吴芸茜主任为本书策划、谋篇布局和质量把关出力甚多,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似乎是一种缘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与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校友、“两弹一星”23位功臣中有6位毕业于交大。在“神舟”飞船研制过程中,上海交大科研人员在导航通信、火箭发射、雷达系统等方面作出了贡献。2003年10月15日,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作为交大代表,在酒泉基地现场亲眼目睹“长征”火箭托举着杨利伟乘坐的飞船腾空而起。此后不久,中国载人航天先进事迹报告团访问交大,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功臣王永志等与交大师生欢聚一堂,将航天人“四个特别”精神传递给交大,激发了交大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上一本:大海记忆 下一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内部讲话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的作者是唐国东,华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