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妻子有生以来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赚薪水,在小阁楼的小厨房里,张大炎和韦家姆妈特意多做了几个小菜,打了几斤黄酒,静等亚君回来。张大炎、韦亚樵特别兴奋,翁婿俩抱着小恬恬一早就候在了家门口,踮着望,侧头看。晚霞满天的时候,终于迎回了一路哼着《夜上海》《不夜城》、挎着小坤包、穿着新旗袍、烫了时髦新卷发的美少妇。在新旗袍的包裹下,亚君是愈发的妩媚动人了。张大炎一看妻子这头脸、这行头、这姿态,心就突地沉了下去,一下沉到了悬崖的最低处,脸色一下子难看了。亚君迈着轻盈的步伐正欲步上门槛,却惹火了抱着外孙的她的老爹韦亚樵。这老古董一言不发,一伸手就给了女儿一记响亮的耳光。韦亚君的脸,瞬时就红肿了起来,眼泪夺眶而出,愕然道:“阿爹,你,你,你怎么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你,你,你当女儿是那样的人么?女儿会是那样的人么?!”待她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韦亚樵才闷声无语。张大炎却还是担心,讪讪道:“你这一身行头,要多少钱?我们吃饭都吃不起呀!一个照相馆,派头这样大,一年能赚多少钱啊?” 张大炎想,自己也是出身于富贵人家的人,也在常州城、苏州城见识过不少奢华的人和事,但那些奢华,哪比得上这几套时尚衣裳的奢华?!天哪!别忘了,这可是她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事啊!这一惊一乍的事儿,怕以后会层出不穷、没完没了……美貌的女子,哪个不爱穿戴、哪个不爱打扮、哪个不爱奢华?哪个不慕虚荣?对美貌的女子,哪个男子不爱慕?哪个没有染指的念头?她那老板,无疑是别有所图!这话虽然没说出口,但张大炎心里却在千百遍地敲鼓折腾。 因为脸肿着,韦亚君第二天上班,就用自己编织的围巾蒙了脸。何佐民见了,心里虽然很恼火,面上却不动声色,只轻描淡写地问了几句,就让她回家去了,关照她消了肿以后再来上班,什么时候再看不出挨打的痕迹来了,就什么时候回店。看她刚要跨出门槛,何老板略有所思,追出来,对她说:“看来,我的确需要与你先生好好谈一谈,如果不谈,你是没法再到我这里来上班的。就今天吧,让他晚上去格陵兰咖啡厅等我。”何佐民以为,她那脸,是被她丈夫打肿的。“何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韦亚君的眼睛里已有了泪,“我不能没有这份工作的,我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份工作。何老板,相信我,我会好好干,我什么都会做得好好的。”何佐民看着韦亚君的眉脸,楚楚可怜,暗想:难怪她先生会对她不放心,如果我是她的先生呀,怎舍得、怎放心她出来抛头露面?无论如何,也要将她养在家里,雇两个使唤丫头服侍着、跟着、看着,不让任何陌生的男人有任何的机会接近她。她真的长得太好看了,为她先生想想,也正是难为了他。 两人正说着话,近处飘来几声汽车鸣笛声,三辆黑色的轿车“嘎嘎嘎”一辆跟着一辆停了下来,分别走下穿着白色制服的三位司机,三位司机以整齐划一的动作钻出来,绕过去,打开车门,迎出三位漂亮的年轻女子,鞠躬引送她们进店。三位小姐一口京腔:“何老板好,今儿个我们又来作成你生意啦。”韦亚君抬眼看去,是三位身材高挑、身姿婀娜、衣着华美、举止骄傲的美少女,身上的香水味老远就飘过来了。小姐们走过来,有一个小姐细看着亚君颈上的围巾,惊叹地问:“咦,这围巾怎么这么好看,哪买的呢?”“何老板,这位小姐可从来没有见到过呢,是哪位大老板家的千金?”三个人都来抚摸韦亚君的围巾,一边抚摸,一边赞声啧啧。何佐民道:“她叫韦亚君,小名小弟,刚从江阴乡下逃难来上海,是我新招收的开票员。……”还没等何佐民介绍完,那三位女子已抽回抚摸着那条围巾的手,勾肩搭背拥着何佐民往摄影室走去,其中一位一面走一面丢下一句嘀咕:“原来是个乡下土老帽儿啊,脸蛋儿倒是长得不错,可惜了呢。”韦亚君听了,心口一紧,暗想,乡下土老帽儿怎么啦?!乡下土老帽儿手织的围巾不也引得你们喜欢得不行吗?!也许有朝一日我会比你们更风光也说不定哩! P33-35 一滴海水蕴含一片大海,一枚绿叶彰显整座森林。古镇长泾也是一滴水、一枚叶,一片大海、一座森林。上官云珠亦是。 作者亦曾是长泾的一滴水、一枚叶。自1987年调离,我时常梦见曾经工作了五年半的长泾,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的青涩年华,后来,喜欢上了创作,便更思量着要将这里美好的点点滴滴描摹下来。泾水河边回荡着古老的吴歌,石板街上诉说着精彩的故事,陈店桥畔舜帝的遗迹让人缅怀不尽,龙集嘴南朝梁时的水利工程遗址梁武堰犹有实迹,与江南蚕丝业大王吴江费氏企业(奠基人是著名学者费孝通之姊费达生)齐名的大福蚕种繁殖场也值得好好写写。于是,有一阵子,只要得空,就驱车三十余里往长泾跑。 我信马由缰,东游西荡,穿行于长泾的街巷水栈,与陌生人群东拉西扯,之后便有了《遥望东舜城》、《业师张静及宋氏蚕种业》、《再次撬动的石板街》、《飓风吹不散那爱》、《一门五影人》等以“长泾纪事”为总题的一组文稿,内中多次提到了上官云珠。我的好友、中国作协会员、常熟市作协主席俞小红先生第一时间读了我的这些文字,他提议,你应该来写一写这一位上官云珠,这是一位非凡的奇女子,值得写。 上官云珠,江苏江阴长泾人,出生于石板街沿街的一个普通的小业主家庭,中学尚未毕业便嫁给了本镇的一位富家少爷,儿子刚出生,便遭遇日本侵略军入侵太湖平原。于是,在日机的轰炸声中,随着国军溃退的路线举家流亡,年余后辗转落脚上海。也是机缘巧合,她排除万难,非常稀罕地以一个已婚妈妈的身份踏入了演艺圈,而后不屈打拼、几历沉浮,成为了一位电影女明星。她一生经历了五次婚姻,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多次接见,48岁时跳楼而亡,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上官绝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行事我行我素,不大顾忌旁人的眼光,却总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说出最贴心最体己的话;她巧于酬酢,八面玲珑,却又率真得惊人,几乎周围的人都承过她的情,得过她的计,但却分明对不起几个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有自私、粗暴、虚荣、局限的一面,但那背后却是善良、无奈、忍耐和事业;她爱儿女,但为了能演上戏却可以有所放弃,不惜一次次重组家庭……只能说,她是真正在用生命去演戏,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那个严酷的时代环境下,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就不得不牺牲其他一些东西。正是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际造就了她复杂的气质,也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与其他演员相比,上官更多了一种明星的光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道写一个人很难,就算尝试一下吧。曾经设想,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有血有肉有精神的上官云珠。然而,这个设想,似乎只能是个设想,她离世离得太早了,她受到的迫害太严酷了,我来写这个题材的时间太晚了,她的情感生活太复杂太为世俗所不容了。她的那些生活的许多重要的点点滴滴已被社会和岁月的尘埃遮盖掩藏涂抹,许多还因为“为活人讳”而被刻意掩蔽。我只能循着她一生经历的大脉络、大事件,参照历史背景与相关人士的回忆资料,以文学创作的形式来塑造、描绘她人生的一个局部、一个侧面,重在刻画她的精神面貌。本书不是传记,世上写不出百分百真实的传记。倘本书内容有差谬的地方,祈不啻指正,以利作者进一步加工完善,塑造更为真实的上官形象。 搜集史料与素材的过程当然是艰辛的,但我同时也为从中获得了许多的“第一发现”而备感兴奋。 我注意到,上官所演的角色,除了《南岛风云》,几乎没有演过一号,演二号也为数不多,然而,她却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就是最大的奇迹,我想揭示这奇迹的由来。 这个星球的色彩是斑斓多姿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干变万化的,上官云珠,她的电影、她的故事,不过是这汪洋恣肆的世界中的一滴小小的水珠,但是她依然蕴含着生活的全部元素和真谛。愿这一滴水珠所折射出来的星斑与太阳的光芒汇到一起,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辉煌灿烂。 2013.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