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识 为国交友是外交官的天职。结识乌戈·查韦斯 是我的外交生涯中难忘的经历。 2000年6月,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接国内通知:决定我调任委内瑞拉,同时,任命霍淑珍为驻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乌拉圭是一个好地方,好到世界上难寻的地步:气候好,自然条件好,全国就像一个大牧场,遍地牛羊,地大人少,从不知自然灾害为何物。国民生活水平高,整体素质也高;贫富差距小,与其他拉美国家形成鲜明对照。 这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一个几乎是与世无争、远离尘嚣、国内秩序井然的“世外桃源”。虽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很晚(1988年),但目前对华非常友好。 我在任一年半,未敢有丝毫松怠;虽无重大建树,但在推动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方面也动脑动手,有声有色。在即将离任之际,如果说要对国内和继任者有所交代的话,我认为应扩大双边交往的渠道,改变两国关系“系于一毛’’的状态:羊毛是乌拉圭主要出口产品,中国是乌拉圭羊毛最大进口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中乌关系不能止于羊毛,否则路子会越来越窄。 我在离任报告中要写出这一条。“羊毛大使”是鼓励,也是批评啊! 委内瑞拉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不甚了了。“出美女,产石油,亲美国,多腐败”————这不会是全部。据说现任总统乌戈·查韦斯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政治家,对华十分友好,这对于我未来的工作可能是最有利的因素。 10月26日,北京。准备启程赴任。晚,唐家璇外长亲自打电话来送行,并嘱:委内瑞拉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查韦斯总统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调独立性,引起各方面关注;到任后要抓紧了解情况,积极开展工作,严格执行政策。 带着这样的嘱托赴任,心里踏实。 10月30日,经过4天奔波,安抵加拉加斯。着陆时已是午夜。降落前鸟瞰加拉加斯市,但见万家灯火,辉煌灿烂,城市四周是一片灯的海,火的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委内瑞拉外交部典礼处处长和使馆党委全体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中资公司、侨界代表等数十人在机场等候,极为热情。典礼处长代表委内瑞拉外交部表示欢迎履新之意,并盛赞两国关系。侨领们表示希望新大使继续关注华侨华人的切身利益,解决合法居留、就业等实际问题。 从机场进城途中,司机张师傅一路介绍,初解了空中所见“灯火辉煌”之谜:原来加拉加斯周围山腰上居住着来自外省和哥伦比亚等邻国的打工者、流浪者近百万。这里人口稠密、脏乱差险,连警察都不敢轻易进入,遑论城管。啊,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原来是不堪人目的贫民窟!这大概就是过去从书上看到的拉美巨大贫富差别的写照吧! 一定要找时间好好看一看加市的城乡结合部,认真领略一下“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孕育的“怪胎”。 10月31日,长途颠簸,颇有乏意,但心绪难平。天色刚亮,闻窗外鸟呜,花香阵阵,扑面而来,空气格外清新。闲庭信步,但见官邸院落不大,房屋、平台、草坪、花园错落有序,花草树木搭配和谐;游泳池小巧玲珑,清澈见底。可见我的前任们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活动环境而费了不少苦心。 官邸居高临下,坐落于约500米外的使馆办公楼一览无余。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祖国啊,早安!我肩负重任,持节驻外,当殚精竭虑,尽职尽责。 虽头晕目眩,但精神尚好。 自今日起,开始履行我在委内瑞拉的使命。 强调“实事求是”。我觉得对驻外机构和外交官来说,“实事求是”尤其重要。因为我们是“尖兵”,是眼睛,必须“摸”清情况,“看”到实质,作出准确判断,如实报告国内,提出可行建议。关键在一个“实”字,掺不得半点假,甚至也不能主观臆断,否则贻害国家利益,那是最大的失职。 我一向坚持实事求是,也想使我领导的单位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把自己优秀的品格在所领导的单位(不管大小和高低)刻下深深的印记,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二 会见委内瑞拉新任驻香港总领事。职业外交官,略懂汉语,态度友好。我介绍香港回归以来的有关情况,对方听得很认真,偶有提问。 三 经贸关系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委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不少,尤以中石油投资开发马拉开波和英特甘博油田为最大。 四 向兰赫尔外长递交国书副本,礼节如仪,交谈甚欢。这是一位颇有学者风度的长者,银发白须,仪表堂堂。我转达唐家璇外长的问候,并与其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兰赫尔称,查韦斯总统视中国为最友好的国家,高度重视两国关系,这是有着牢固思想基础的。查韦斯总统倡导的“玻利瓦尔革命”以为劳苦大众服务为宗旨,以消除贫富差距、建立社会公正为目标,与中国革命有许多相似之处。总统一定会经常和大使深入讨论许多问题,特别是要学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开了个好头,为将来与查韦斯总统和委内瑞拉政府高层的接触作了铺垫。看来我今后的工作将不止是一般的交往应酬等具体事务,而且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P1-3 我很珍惜这本拙著。因为它虽然平淡无奇,但却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抒发了一位老外交官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对朋友的真诚,对同志的情感,对事物的观察,对人生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它是真实的,朴素的,能感动自己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语言和文字。公开发表它,是为了对其中涉及的人和事的永恒的纪念。 在本书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同志的热情关心和大力帮助。外交战线的老领导李肇星同志,张德广同志写了序,为这本书增光加彩;外交部办公厅,拉美司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司处领导审核把关确保了本书的质量;世界知识出版社的车胜春编辑呕心沥血;还有年轻的朋友们帮我整理打字……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