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其爵”而“庇民” 斗子文(生卒年不详),姓斗,名谷於菟。楚国公族若敖氏的后代。子文的父亲斗伯比,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智谋,辅佐楚成王开拓了千里疆土,立有大功,深得楚成王的信任和关爱,并把斗地封赐给他,同时还赐“斗”为姓。 斗子文的家世、出生及名字来历,均见载于《左传》宣公四年。其云: 初,若敖娶于□(在今湖北安陆县),生斗伯比(武王时为大臣,子文之父)。若敖卒,从其母畜(养)于□,淫于□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弃诸梦中(云梦泽),虎乳之。□子田(打猎),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日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斗谷於菟)实为令尹子文。 《左传》的这个记载是准确的,1989年出土的云梦龙岗秦简有了印证,简云:云梦泽在秦代属于禁苑,称为“云梦禁中”,持“云梦节”者出入受到优待。从此简的内容及出土地点等方面综合考察,故□国的云梦与“故郧城”相去不太远。这与□夫人使人就近将其女的私生子弃于梦中的说法在地理上是相印证的。今云梦县城东郊有东周时代的古城遗址,古城西北十公里处利塘驿(今义堂镇),自古有於菟乡之称,相传为斗谷於菟的故里。该县泗州寺元代石碑亦有“云梦有乡名於菟,盖令尹子文故里”的记载,更证明了这一点。 子文于斗伯比死后,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侍奉楚文王。文王在位13年(前689-前677)。他的儿子熊恽登上王位,是为楚成王(前671-前626)。他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事,就由叔父(文王的弟弟)斗子元来当令尹,辅佐成王。这个子元,一执政事,骄横跋扈,荒诞不经。他见成王的母亲、文王的夫人息妫(龟)非常漂亮,起了淫心,为了诱惑她,在息妫的宫室旁建起馆舍,没日没夜摇铃振铎跳“万舞”。文王夫人对此极为反感,公开地对他进行指责。 可斗子元一不做、二不休,为了博得文夫人的好感,他又于成王六年(前666)秋,亲率战车六百乘攻打郑国。兵至,郑人“悬门不发”,就是不放内城城门,伪饰内有埋伏,以迷惑令尹子元。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空城计”。子元不知郑人的虚实,不敢冒然入内,又见齐、鲁、宋诸国发兵救郑,惟恐遭受夹击,狼狈而还。 子元伐郑回来后,不仅不予引咎,而且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居然住进王宫。斗射师劝阻,他不听,还把斗射师囚禁起来。这一下,激起朝廷许多臣僚的愤慨。大夫申公斗班恼不过,于成王八年,将令尹子元杀了。这本是人心所向,但也引起一时朝政的动荡。 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自然地想起了曾做过令尹的斗子文。因为他不仅忠于朝廷,而且富有执政能力,只有他才能担当此任。成王尊重大家的意见,于是斗子文走马上任了。 从政“庇民”尽职尽责 我国早期的“上帝”、“天命”决定一切的神学统治思想,随着商朝的灭亡而发生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西周末年,国人暴动,打破了周人“天”“民”并重的观念,“保民”思想急剧上升,从而逐渐进入了“圣民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民本”的政治思想境界。令尹子文的“从政者以庇民”,正是体现这一时代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国语·楚语下》载: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日:“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日:“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贫困)者,而我取富焉,是勤(劳)民以自封(厚)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子文认为在人民贫困的情况下,统治者“取富”就是“取死”,“逃富”则是“逃死”。他的这一观点,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统治者与民人的利害关系,也就是后世所谓,民人如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的道理。因此他提出“庇民”、“恤民”。“庇民”就是保民。子文的独到见解就是将“庇民”作为“从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神圣职责提出来的。“廉其爵”而“恤民”是其重要内容。 子文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当令尹后,克勤克俭,无事奢华。每当上朝的时候,他就穿上士卿上朝的衣服,在家时,就穿粗陋的裘衣。工作经常是不等天明就尽早上班,直到天色晚了才回家。在生活上,常常是“朝不谋夕”。当国家困难时,他还主动地捐出自己的家产,用以缓解国家的困难,史书称赞他为“毁家纾难”。《国语·楚语下》还载: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进)子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昔日的斗子文做三任令尹,却没有超过一天的生活积蓄,这是他体恤民人穷苦的缘故。成王听说子文在生活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甚为感动,于是每天早上事先给他准备干肉一束,饭食一筐,让子文食用。史书上所载的这段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与他“廉其爵,贫其身”的政治主张是相吻合的,是可信的。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