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点绛唇·蹴罢秋千 我深信,世间的许多事皆是天定。爱情亦如是。情爱自古分两岸,此岸是孤独、寂寞的少女时光,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是在极繁盛极冷清的红尘里痴痴地等、切切地盼;而彼岸是欢欣、热闹的伉俪情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在极繁盛极辉煌的红尘里热烈地相爱、默默地相守。 我始终相信缘分。在这深不见底的滚滚红尘,任你如何形单影只,终将能够等到那个今生只为你而来的人。他也许不会乘着七彩祥云,却在你们四日相对的视线里,做你心中唯一的盖世英雄。也许他没有及早地出现在纷扰的人群中与你相遇,但在最合适你们遇见的那个时刻,你一定是他眼中的温柔。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在她流光溢彩散发着清新香味的如花年纪,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 于是,就有了这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一日,日光丰盈,庭院开满了各色鲜花,暗香隐隐流动在半空,沁人心脾。 她正坐在藤蔓上,漫不经心地荡起秋千。那个时代,秋千是每个女孩儿美好梦幻的一部分,家家都有,寂寞难耐或是心绪飞扬,大把大把的青春时光暗暗在秋千架上流淌着,涌动着,载着少女们明媚的笑容,飞越四季韶光。 今日的天气不说炎热,也有几分炙烤的意思。秋千荡了没几个回合,汗水便湿透了她的衣襟,渗透着院内花枝散发出的幽幽香气。不知是否因太过劳累,眼前忽而一阵眩晕,视野之内的景象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她赶忙直起身子下了秋千架,一边望着墙角的青梅一边稍稍把手掌擦洗干净。古人常说,人的掌纹会泄露少女情运,只是不知此时此刻的清照,能否从脉络清晰的纹理中瞥见自己未来的命运? 但永远都要相信奇迹。正在这时,走廊传来丫鬟熟悉的声音,却是牵引了一位身姿挺拔的公子穿越庭院,步入内堂。惊慌的,她忽然发现自己尚身处空旷之地,连忙朝一个僻静的角落疾奔而去,稍不留神竟将发髻的金钗遗落在了草丛里。然而此时早已顾不得许多,只将视线仍系在那来者身上。只片刻时光,他便在丫鬟的引导下去了内堂。清照心知肚明,那里有自己的父亲等待,而来者她也曾有过几面之缘。像清照这么早慧的女子,自然懂得公子前来所为何事。但见他少年丰神,精神奕奕,不觉频频低首,脸颊也飞上了一团晴空里的红霞。 到底是按捺不住这颗充满好奇的心思,院子里一片寂然,猛然间那强烈而有节奏感的心跳声也昭然人前,“扑通、扑通”,她自然不晓得这位丰神俊朗的少年是慕名而来,早在很久以前,久到他们未曾相见的时刻,他便早已“芳心暗许”。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她终于还是决定鼓起勇气冒一次险,于是佯装躲在一扇半掩的门后面,将半个身子掩映于门前那棵秀丽、蜿蜒的青梅树后,做出“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假态,趁机偷偷观望那少年……盛光之下,相遇之初,少女的心事如同眼前那一串尚且青涩的梅枝,占尽春日的美好。 倘若不是李格非开明的家庭教育,想来也不会有昔日的“沉醉不知归路”今日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毕竟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女子此等行为可谓胆大妄为,但若没有这真实的一举一动,我们也便无缘见识这样一个羞涩却也多情的少女清照! 望见他的那一刻,便预示着少女怀春时节的思春情愫就此不复返了,犹如惊鸿一瞥,她已将少年丰美俊秀的一面深深藏人了心中,“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果然那空缺了几年的相思之情,就是为他唤起的…… 来者仪表堂堂,举止也十分谦逊有礼,与父亲李格非谈话间内堂充斥着一片笑语欢声,令清照听得恍惚入迷。尽管此时的她,尚不知这位公子姓甚名谁,却已是骤增好感,芳心暗许了。 P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