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就有“无酒不成席”之俗,美酒与喜庆相伴,幸福与快乐结缘。 意大利哲学家托马斯·阿奎奈曾经说过,‘酒能使人的心灵感到快乐”。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酒不仅仅只是一种物质生活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愉悦。于是,陶渊明“自得酒中趣,岂问头上冠”,“得酒当作乐”;苏东坡以酒放纵生命的激情,时常“把酒问青天”;李太白“但得酒中趣”,“天子呼来不上船”,“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白居易“逢酒且欢欣”,“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醉。醉吟相应,若循环然,陶陶然”;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可以说,酒如同一只欢乐的虫子,钻人人们的心灵深处,“打开人们天性的钥匙”,其乐无穷。 古代文人逸事,多从典籍中来;当代艺术大师轶闻,多从影视作品中见;自己亲眼所见的,就是词坛泰斗乔羽先生了。2006年,乔羽在荆州采风。每天,只要一上酒桌,他便像孩子似的,满脸花皱纹就灿烂无比。可见,饮酒是无比快乐的,就如评剧大师新凤霞在《我和酒》中说的那样:“喝酒也是人生幸福之一。”是呀,喝酒如果不幸福、不快乐,李太白也不会边喝酒边大声呼喊:‘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与乔羽同来荆州的词作家曹勇,更不会在酒桌上常常举起满满一大杯白酒,豪爽地碰着杯,快乐地说:“让我幸福的去死吧!” 当今世界顶级葡萄酒鉴赏大师休·约翰逊在《酒的故事》中指出:“饮酒时的感觉实在太好了,人们无法拒绝再次饮酒。”“那些最早感受到酒精作用的人,认为他们提前到天堂走了一遭。”的确!千百年来,无数饮者为了追求‘酒中趣”、“醉中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论是三国时的吴人郑泉还是晋朝吏部郎毕卓,他们对待酒如出一辙,都是希望能像拥有聚宝盒一样拥有一艘永远喝不完、饮不尽的酒船,一天到晚开怀畅饮。这其中,无非是表明一种态度,一种对快意人生的向往而已。 这,也许是因为古希腊的酒神成为艺术之神的原因吧!台湾诗人洛夫,酒量不大,却喜欢独酌一两杯。他说,微醉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作家吴放在《谈微醉之意》中说:“因为常饮,多有细味酒趣的机会”,“偶或喝到是处,展线装书,酒酣耳热之余,意境朦胧,似醉而不醉,似飘飘然而其实飘然不起,忽觉浑身舒畅,从苦饮之中得其乐也”。他还说,因为自己年老体衰,不胜酒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享受微醉的感觉了,实在有些眷恋。作家丰子恺在《湖畔夜饮》中更是讲了一个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故事。说是自己某日在家中独酌,酩酊之余,一位阔别十年的老友突然来访,问及吃了晚饭没有,朋友说刚喝了一斤酒,从酒宴上来。丰子恺“肚子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同在上海豪饮的老朋友面前,立即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在他的提议下,两个各自喝了一斤酒的朋友又开始对饮。书画大家范曾在《干一杯,再干一杯》中说:“饮酒的快乐,真不可一言以尽。”国学大师、北大教授金克木在《信仰》中说得更加有意思:“喝到相当时候的薄醉大约是酒的趣味最高点,却又不能用什么形容词来说”,“就我可怜的经验来说……可以拿与爱人第一次接吻为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爱的甜蜜,在国学大师的形容下,竟然成了酒之趣味的最高点。可见,饮酒实在是太幸福!太快乐!太有趣了!我觉得,这种类似“初吻”的感觉,就是饮者爱酒、好酒的永恒动力。微醉后‘初吻”的感觉,当然也就成了无数饮酒者的最高追求了。 自古诗酒连理缔结,相从相随。酒使诗生辉,诗让酒成名;酒激发诗的灵感,诗增添酒的神韵,成为千古流传的艺术之源。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诗与酒融为一体的。他一生喜酒好酒,哪怕是晚年生活得十分艰辛,仍然“得酒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以乐观开朗、怡然自得的性情享受生命,着力领略酒中的乐趣,在畅饮中进人一种超越的境界。 在古代皇权一统的中国,政治的严酷使人们失去了太多自由,所以,在黑暗里唯有酒,才能“打开人们天性的钥匙,人们在半醉之中,往往流露出一个无拘无束的灵魂”(李准《酉日说酒》)。也许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酒酣后,写下“天书”而千古留名。 在当代作家中,把酒与生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当属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古龙的好酒,可谓千古一绝。就他来说,人生唯一的要求就是但愿杯中酒常溢。正如他作品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伴随着他的自始至终都是酒。 斗酒诗百篇,醉卧文中眠。这等放浪形骸,既是名篇巨作的催化剂,又是思想对自身的远离。那些流传千古、激情飞扬的诗词,哪一首不是美酒酿成的并散发出浓郁醉人的酒香?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醇香的美酒给了乔羽创作的灵感,使之创作出许多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其中,不乏对酒的赞美和回味。酒的张力使他创作出《我的祖国》这样充满豪情的歌。 传说夏朝君王杜康当羊倌时,有一次把装在竹筒里的米饭遗忘在一枯树洞里。后来,他发现竹筒里的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甘美异常。杜康寻根究底反复试验,终于酿出“醴酩”,从而奠定了杜康在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 杜康:传说中的中国酒神 小时候,特爱看动画片《醉猴》,每当看到猴子偷酒喝后的醉态时,便觉得格外有趣。当时,并不知道猿猴与酒的诞生竟有着某种关联。后来在读史时才知道,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简单意义上的造酒。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写道:“黄山多猿猱,夏春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可见,猿猴是会造酒的。 猿猴造酒,不仅有历史文献的记载,还有考古发现的证明。比如,在江苏双沟的下草湾发掘出土的古猿化石,就是在1500万年前“饮酒醉死”的古猿。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考古所将这些古猿化石命名为“双沟醉猿”。专家分析的结论是,古猿发现了自然界赐给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下意识地将采集来的果实堆积于石洼处,让其被雨水浸泡后自然发酵酿成果酒。当然,这些果酒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 这样看来,酒的诞生是带有极大偶然性的。自然生成的美酒,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于是,有意识地酿酒活动便开始了。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