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医大家与中医著作


作者:徐潜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1:01


  华佗,字元化,又名□,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杰出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关于华佗的生卒年代,因史书中未作明确交代,故一直存有争议。据推测,华佗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据《后汉书》所载,华佗“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意思是说:华佗的年龄虽然已经将近一百岁了,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的容貌,人们都拿他当神仙看待,可见他是活了90多岁的。华佗最后惨遭曹操杀害,但究竟被害于哪一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仨国志·华佗传》中说:“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说明华佗是死在曹操的殇子仓舒以前的。那么仓舒又死于哪年呢?仓舒就是曹冲,曾因年少聪慧,想出用船称大象的办法而为人们所知。据(仨国志·卷二十·邓哀王冲传》记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疑……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这就是说,仓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病逝,由此可以断定,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以前。再根据“年且百岁”的说法推算,华佗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期。
  华佗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中华大地上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战争连年不断。加上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耳闻目睹这一切,华佗内心深感痛苦。他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举着金箍铃,四处奔波,只希望自己能以微薄之力,为百姓解脱疾苦。
  华佗在贫寒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博览群书,精通各种经史子集,并立志学医。他发奋读书,刻苦钻研,熟读各种医书,从民间吸取各种宝贵经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华佗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宝贵医学遗产,在其基础上又有发展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内科、妇科、小儿科、针灸科都很精通,而尤以外科最负盛名。
  据考证,在汉朝以前,就有人发现了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但是都被统治阶级用来残杀人民。华佗懂得这类药品的性能,就利用它的麻醉作用,除去它的毒性,将其运用到医药上来,发明了一种称为“麻沸散”的麻醉药。并采用以酒服用“麻沸散”的方法,达到全身麻醉的目的。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不久病人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手术过程中痛苦很小。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不但不会疼痛,而且四五天就能好转,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医术十分高明。由于发明和掌握了麻醉术,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范围也有所扩大。据循汉书》记载,华佗不但可以做阑尾炎手术,而且已经能做肿瘤切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手术,甚至开胸、开脑手术,且效果良好。当华佗成功地应用“麻沸散”使病人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外科麻醉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华佗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麻醉药的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国家使用的麻醉剂要早1600多年。这不仅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也是一项突出的贡献。华佗被后世誉为“外科学的鼻祖”。
  在医药学的其他领域中,华佗也多有建树。
  他擅长于察声望色,对脉象有过专门的研究。在临床诊断方面,魏晋时期著名医家王叔和在他的《脉经》中提到华佗诊断生死的要诀,该要诀主要依据病人面目颜色和病状来判定人的生死,并据当时的医疗技术来确定疾病是否可治,特别是对危殆病人的面容、颜色和行为举止描写得很清楚,包括虚脱、发绀、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浮肿等等,可见华佗观察之敏锐、诊断之准确。《后汉书》《三国志·魏书》中记载的许多病例也证明了华佗诊断经验的丰富。
  P1-3





上一本: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 下一本:寻找身边的感动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医大家与中医著作的作者是徐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