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师道天下


作者:姜红娜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0:55


  1.鼎烹说汤、用我本行————就事举例、以实谏君
  谏言,教导君王本就是一项冒险的职业,但是伊尹这烹饪之祖却做的津津有味,相得益彰,他有什么诀窍还是他是个天人,都不是,只是他懂得了教导君王的智慧。正所谓什么人出什么招,伊尹知道自己的强项,所以进言也要有把握自己能够运用自如。
  虽然伊尹是个直言之臣,但可不是随便乱诌,这样的谏言岂不是谁都可以,所以是有他自己的智慧的,那是什么呢?其中一个就是用实际的看得到的东西,举例分析劝谏君主。
  鼎烹说汤就是他充分发挥这一智慧的最好证明。那么到底什么是鼎烹说汤呢,简单来讲就是背着锅碗瓢盆来到商,用做饭来劝说商汤。说到这里还真是觉得历史有趣,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用历史说服帝王,有人用天象,有人用地理知识,而伊尹用做饭的本领谏言君王,为什么用这个,因为这是他熟知的行业,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总结的道理是不是更具有说服力呢!
  说汤,那么他要说服商汤什么呢?是灭夏,他是否成功,不用我说了,历史已经有答案。说这个之前先说说伊尹,他是今天的洛阳人,他是奴隶出身,可这对他似乎没什么影响,伊尹从小就聪明,勤奋好学,所以对于尧舜之道体会颇深,又因为小时候寄养在厨子家里过,就对烹饪很有研究,所以他不仅是奴隶主贵族的厨子,又是贵族子弟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从烹饪之道中领悟了治国之道,所以他要找到能够帮助他实现抱负的领导者,俗话说“知音难遇,伯乐更难遇”伊尹也不例外,他的伯乐路亦是无限曲折的。
  为了在寻找伯乐的路上找到终点,他做了有莘国君的贴身厨师,但是他很失望因为他灭夏的理想这个国君实现不了,说到这转移一下话题,为什么伊尹有灭夏的志向呢?
  先了解一下夏朝,它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样一个王朝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和漫长的阶级社会的开始。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就在公元前16世纪夏的国力日渐衰退,江山也开始不稳,而一个“伟大”的君主夏桀就在这时促进了夏的直接灭亡,怎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残暴不仁,荒淫无度,人民对他的痛恨已经到了极点。他曾自比太阳,而百姓则说宁愿太阳消失,痛恨他到了愿意与他一起灭亡都在所不惜的地步,可见人们对夏桀的统治是再也无法容忍了。那么作为人民的一分子而且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伊尹有这样的志向是正常的,而且是绝对情理之中的。
  现在言归正传,做了贴身的厨师之后,他仔细的观察,结果他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都是夏禹的后人,这可怎么了得,血缘关系是没办法割断的,而当贴身厨子不是白当的,他用心潜伏了这么久,他深知有莘国的力量薄弱,不足以和夏朝抗衡,正在这时,商部落正在慢慢崛起,据说领导者商汤看到了夏桀的腐败、荒淫、残暴,他一度想要拯救夏王朝,但是他需要人才,听说伊尹的才能就想聘请他,但是有莘国君不同意,于是商汤决定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就做了陪嫁缕臣来到了商,于是他的治国学说有了倾听之人。
  看来不是所有贤才都能遇到明主,不是所有的能人一次就能找到能成就大业的明君,需要有智慧更得有机会,那么接着就看看这个厨子是怎么用烹饪来劝谏君主、说服君主的。
  带着做饭的家伙来到了商朝的伊尹时刻没忘记自己的目标,正好有一次他借着商汤询问饭菜的事情,说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伊尹说做菜要掌握好口味,不能太咸,太咸了伤嘴,太淡无味儿,配料要调好才是硬道理,治国如同做菜一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粗心怠慢,要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要把之前的准备做得充分才能事半功倍。做菜就能做出美味,治国就能井井有条。
  可见伊尹不但做饭是个高手,看来治国也是一个能才,现在的厨子可不会从做饭的道理中悟出什么别的道理,那么伊尹可以,是时代的原因,还是他的智慧过人呢?是时势造英雄吗?那样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有可以改变局势的谋臣出现的,于是伊尹出现了,还是带着自己的厨具出现的,显然他一定是一个善于以此事喻彼事的能人。
  伊尹是智慧的,用自己擅长的烹饪之术阐述商汤关心的治国之道,直言相告,不拘小节,对真正的生活才能谈感悟,如果说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是起不到作用的。他就是这样教会商汤治国之道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但让人明白更让人领悟,做君主的老师不是简单的呀,既要有能力,又要有远见,只有了解君主才能知道怎么样的方法不会让人抗拒,更能做到一个好的老师。
  商汤就是这样被教会的,伊尹成功了,商汤在他的谏言下不但吃到了美食,还在美食之外看到了更具诱惑的灭夏桀,他们可谓是将遇良才,臣遇良主了吧!真所谓高招就是教人与无形,感觉什么谏言都没有说,但是却在不知不觉间达到了教导君王的效果。
  P6-9





上一本: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下一本:当真爱来临时我们谁都卑微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师道天下的作者是姜红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