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原名葆仁,字尧钦、尧卿,亦作摇清,又字遥仙,号梦飞,1879年11月8日(农历九月二十五日)诞生于汉阳柏泉孙湾(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其地距武汉市中心17公里。孙武故居坐北朝南,分上、下两殿,两边为厢房,中为天井,1960年被拆除。 孙武的祖父名允忠,字干臣,是太平天国将领,有记载说,因屡立战功封为处州王或衢州王。《太平天国战史》(1904年日本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孙中山作序)的作者刘成禺(1876——1952、)在《世载堂杂忆》中说,因姻亲关系,他少儿时见过孙干臣,并从他的闲谈中,听过这样一些故事: 1856年,湘军罗泽南部与太平军在武昌大战。太平军攻打罗部10余日,无尺寸进步。太平军重金募兵,每兵卒日给青铜钱360枚。应募之数,男女万余人,绝大多数是湖北兴国人。其后,“兴国人打前敌,太平军为后劲”。一战而破罗军洪山帅营,再战、三战,湘军败绩,罗泽南战死于城濠吊桥之上。 1858年11月,太平军在安徽界河(今丰乐河)南岸的三河镇与湘军大战,取得著名的三河大捷。孙干臣就是在这次大捷中被封为干天延的。“干天延”的“干”,就是孙干臣的“干”,“延”为太平天国武官爵位之一,即福、安、寿、豫、延,相当于公、侯、伯、子、男。太平天国失败后,孙干臣隐居于柏泉乡中,种田终老。孙干臣收藏有封延赐刀一柄,有亲朋好友要求观赏,他就秘密地拿出来给他们看。 这些故事及其所反映的那种蔑视清朝、崇尚功名的思想,或多或少对少年孙武产生影响。人们说孙武“少有大志”,这个“大志”,有可能是继承太平天国的未竞事业,也有可能就是封侯拜爵,出人头地。 孙武的父亲名贤恭,曾任汉阳府游击、汉阳镇标襄河水师营管带,后也辞职回乡务农。孙武15岁时,其父病故,全家迁人武昌城内。孙武是家中独子,有姐妹各一人。姐姐后来与其丈夫刘燮卿长期照料孙武,妹妹的情况不详。 孙武从小尚武,喜爱射箭、骑马和技击,“读书但观大略”。父亲去世后,更加“肆力弓马技击”。当时有武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射箭、骑马和技击。孙武这样努力,主要应当是希望像他父亲那样,早日在军营求得一官半职。 孙武有唱京剧的特长,而且会拉胡琴,其水平达到了在汉口剧场登台演出与在街头混饭吃的程度。这种能力非一日所能练成,学戏、看戏、唱戏,显然是他青少年时代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 P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