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王希季院士传记


作者:朱晴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0:45


  1921年7月26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正是盛夏进入中伏的第一天。生活在昆明的人们却丝毫感受不到酷暑溽热的侵扰。正午时分,一个新的小生命啼唱着人生的第一串音符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迎来弄璋之喜的人姓王,名毓崑,字式西,与妻子周诗贞都是来自大理的白族人,定居这座城市已经多年了。夫妻二人本已育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却夺去了二儿子幼小的生命,令他们伤心不已。如今,这个男婴的降临,驱散了一直以来压在父母心头的阴霾,也给哥哥姐姐带来了新的欢乐。
  孩子们是“希”字辈的,孟仲叔季,男婴排行第四,以“希季”命名顺理成章,小名就唤作“阿季”。
  阿季的祖籍是白族人聚居的大理,老家就在古城南面七里桥的观音塘上末村。其祖父王超是乡里的名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超二爷”。除了做点小本生意之外,他还潜心研究汤头病理,虽说不上是杏林高手,对付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灾总能药到病除。一有闲暇,他就进山去采集草药,回来后亲自动手晾晒炮制。凡是前来求医问药者,无论远近亲疏,他不仅诊病开方分文不取,连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药也是无偿奉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扶危救困、仗义疏财的超二爷是十里八乡有口皆碑的“大善人”,他的长子王毓嵩则是闻名云南、才华横溢的“王圣人”。
  王毓嵩字式南,就读于滇西规模最大的公立书院————大理西云书院,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去东瀛留学,在日本经纬学校学成归国后,成为云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他勤思敏学,对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艺术等多种学科均有涉猎和心得。教学之余,他还致力于著书立说,详尽阐述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的思考,宣传进步思想,撰写发表的《人理学》《义务政府主义》等专著,贯穿着浓郁的民主主义色彩,在文化教育界受到非同一般的尊崇,当地有“王式南者圣人也”之誉。
  天妒奇才,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思想家竟然英年早逝,仅仅走过了37个春秋。
  王毓昆是三兄弟中的老二,虽也天资聪颖,属可造之材,中学以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业后,却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而放弃了读书深造的机会,经营起家里的小店。王毓嵩去世后,为了打理哥哥的后事,他来到了昆明。
  王毓嵩生前朋友很多,出于对亡友的深情厚谊,丧事料理完毕后,大家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王毓崑身上,力主让他留在昆明谋求发展。一则家乡生意确实不好做,二则弟弟毓嵛也已长大成人,完全有能力照顾父母和家中诸事,他决心留下来试一试,说不定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小阿季出生时,王毓崑已经凭着灵活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将自己的烟、茶、棉纱和食糖批发生意开展得红红火火,与内地数省都有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并经营着相当规模的进出口贸易。
  商业上的成功不仅令一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为他带来了一个向仕途发展的机会。阿季三岁那年,父亲被派到贵州兴义任地方税收官。虽说云贵是相邻的省份,往来交通却并不方便,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才携一家老小来到任上,王毓崑却并不看好这份差事。
  虽说商场如战场,但无论是长驱直入还是迂回包抄,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完全可以任凭自己审时度势来掌握。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再加上良好的信誉、可靠的货源和相对稳定的客户,王毓崑完全可以信马由缰举重若轻地自如驰骋。
  宦海的沉浮却根本由不得自己,看到那些希望得到提升的人既要挖空心思地揣摩奉迎上司,又要千方百计地迁就笼络同僚,彼此间尔虞我诈,看脸色、听闲话如同家常便饭,他从心里觉得厌烦。
  对功名不感兴趣,也无意在仕途谋求发展,王毓崑勉强干了两年,就找个理由辞去了这个一般人眼中的“肥差”,重又回到昆明的生意场上,轻车熟路地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官场的周旋、商场的应酬,还是颇丰的收入,都没有能让他沾染上任何不良的习气。对妻子,他堪称一个专情而顾家的好丈夫;对子女,他可谓一位慈祥目开明的好父亲。
  王毓崑是个戏迷,在戏院长期定有八个座的包厢,并购有长年的通票。戏院就坐落在离家不远的公园里,华灯初放的傍晚,孩子们簇拥着父亲一路上说说笑笑地去听戏,这是阿季童年最开心的记忆。一听说要去听戏,他总是显得迫不及待,早早就催促着大家赶快动身。
  只有大人们才有资格坐在包厢里听戏,阿季只能和哥哥姐姐一起坐在普通的观众席中。他并不在乎不能和父母坐在一起,反倒觉得挤在人群中观看更有趣。听不懂咿咿呀呀的唱腔也没关系,那夸张有趣的脸谱髯口、鲜艳华美的盔靴蟒帔、银光闪烁的刀枪剑戟,已足够让他兴高采烈,意醉神迷了。
  童年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作用于人的一生。从最初饶有兴致地观看生旦净丑的热闹,到后来一板一眼地赏析不同流派的行腔,王希季几十年如一日地钟情于京剧艺术的不衰魅力。平时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戏院观看演出,晚上抽暇听上一段梅兰芳、马连良等名角儿的唱段录音,他便觉得既过瘾又解乏,是一种绝妙的消遣和享受。
  P2-5
  初次为功高德劭的王希季院士作传是十几年前,年近八秩的前辈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只能忙中抽暇接受我的一次次采访。如今年逾九旬,老人家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还是一如既往的忙,一如既往的勤于探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顺畅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才智与心血。
  这本书是在笔者撰写的《王希季》(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加以修改,除参考李大耀先生的著作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外,还增加了王希季院士近十年来的新业绩而成。
  写作过程中得到张永维、彭涛、李颐黎等先生和张秋梅女士及王希季院士亲属们的热情帮助,中国宇航出版社张铁钧副社长、牟宁宁编辑为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朱晴
  2012年8月





上一本:崔国良院士传记 下一本:名人名医与中医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王希季院士传记的作者是朱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