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中国人的老祖宗。不过三皇并非真的“皇”,五帝也不是真的“帝”,他们是中华民族创世中出现的神祗。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盘古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帝相继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于神籍。 创世神不光中国有,古代世界各国也都有。古代各国虽然在地理形貌、自然气候、民族心理、文化继承诸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人们的早期神话却几乎如出一辙,显现出一种让人惊讶不已的类同现象:犹太民族相信上帝造人;希腊神话把大地之神的尊贵称号送给了盖娅;古印度神话中,三位一体的宇宙最高永恒实体梵天是一切众生之父;古埃及人说,没有性别的天神阿图姆从嘴里吐出儿子和女儿……而其他的造人之神也如同趵突泉泉群喷水似的或前或后或同时涌现于世界各地。 中国人不大在乎外部世界的上帝和神,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造物主、自己独特的创始神。在中国神话中也有一个大地之神,他就是巨人盘古。还是在天地黏合成一片、黑暗混沌成一团、宇宙恰似一个大鸡蛋的时候,盘古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孕育和生长。1.8万年后,盘古苏醒了,用一把巨斧劈开混沌,天和地从此就分开了。随着天不断长高,地不断加厚,盘古也一直向上长。又一个1.8万年过去后,盘古长到9万里高,如一根巍峨巨梁,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回复到那混沌黑暗中去。多少年后,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因此变得精疲力竭。终于有一天,他轰然倒地,死了。 中国第一个大英雄寂寞而孤单地走来,又孤单而寂寞地离开。然而即使在死后,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的天和地:他的气息化成变幻的风云,他的声音变成震天的雷声,他的左眼化为红日,他的右眼变作皎月,他的手足与身躯成为大地的四极与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化江河,他的筋脉铺道路,他的肌肉成田地,他的须发变星星,他的牙齿和骨骼化为金属、石头、珍珠和玉石,他的汗水化为滋润万物生长的甘霖和雨露。盘古造福天地,造福子孙,后人赞他是“垂死化身”。 继盘古而突起于大地的伟大英雄是女娲。“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这两大神迹,使女娲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的上帝、东方的女神。人面蛇身的女娲,神通广大,变化无穷,传说一日中有70变之多,难怪屈原在《天问》中问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为女娲体形多变,是谁替她设计制造的?) 开天辟地与抟土造人,是人类起源史上最重要的两页篇章。相传盘古从混沌中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虫鱼,却偏偏忘了或者来不及造人,这一重任就落到后继者女娲的身上。女娲掘取地上黄土,掺水揉团,仿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一个个小生灵,这些生灵就是中国人的祖先。用泥捏人太慢也太累了,于是她取了一根藤枝伸进泥潭里,然后猛地向地上一甩,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了人,从此神州大地上布满了人的踪迹。为了不使人类灭绝,女娲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关系,命男女们互找配偶,让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造人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一位面目狰狞、力大无比的恶神共工,在与颛顼帝争权斗争中失败后,竟然恼羞成怒,一头撞在不周山上。不周山这根支撑天地间的柱子被他撞倒了,霎时天塌地裂,大火延烧,洪水泛滥,飞禽作孽,走兽横行。眼看大地和人类即将同归于尽,女娲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采不周山巨石,引天火,用七七四十九天炼制了一块五彩斑斓的石头,补好了天上被撞缺的洞。这块五彩石留在天上,于是就有了星星、月亮和彩虹。她砍下大海中神龟的四只脚,立在四方当作柱子,把天地分开。这四根柱子的方向,就是后来的东西南北。她又杀死了江河里兴风作浪的黑龙,止住了风雨。她还用许多芦苇烧起熊熊大火,大火赶走了猛兽,又用芦苇的灰堵住了四处泛滥的洪水。这就是古文献记载中的“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英雄女神终于把人类从濒于灭亡的险境中拯救了出来。 对中华古代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鲁迅,在其别具一格的《故事新编》中,情有独钟地为造人女神女娲和治水英雄大禹写了两篇白话故事————《补天》和《理水》。在传颂千古的三皇五帝及其他创世诸神中,女娲独享殊荣,成为鲁迅那支金不换笔下的唯一一位主角: 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波涛都惊异,起伏得很有秩序了,然而浪花溅在伊身上。这纯白的影子在海水里动摇,仿佛全体都正在四面八方的进散。但伊自己并没有见,只是不由的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便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在两手里。 “阿,阿!”伊固然以为是自己做的,但也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P1-3 台湾女诗人、我的文友和校友沈花末赠我一本诗集,书名为《有梦的从前》。寥寥五个字,朴实无奇,语不惊人,看似何其简单,却概括了人们无不经历的一个时期。与花末一样,我也有过“有梦的从前”,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岁月里,做过很多美丽的彩色的梦。唯其如此,我窃用了花末的书名作为本书“后记”之题。 同为从前的梦,我的梦自然与花末的多愁、多情、多思的少女之梦迥然不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史观熏陶和文史知识的滋润,使得小小的我很早就做起了追慕先贤、崇拜英杰的梦。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从前的梦已成为随风而去的“廊桥遗梦”,唯有追慕先贤、崇拜英杰的旧梦不仅仍在继续延伸、演绎,而且逐渐萌生了一个为先贤树碑、为英雄立传的新梦。 花末在其诗集“序”的结尾中说:“《有梦的从前》并不是说无梦的现在。”对我来说,以自己的风格写一套丛书,为千古风流人物写照,为他们的人格品德、道德风范、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讴歌,成了我现在的梦。随着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牵动人心的国家大事,诸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南海风云、钓鱼岛事件、“中国梦”、神舟十号……一次次在海峡两岸以及全球的炎黄子孙中激起强烈反响,更促进了我提笔写作的勇气。 在进行一番望名城、仰名士、慕名臣、思名君的故国神游,一番追溯上下五千年、遥望纵横八万里的史海行舟之后,我酝酿和创作了一套“爱我中华”历史散文丛书。由《何处望神州————中华名城篇》、《高山安可仰————古代名士篇》、《丹心照汗青————百朝名臣篇》、《威加海内兮————历代名君篇》四部书组成的“爱我中华”丛书,以历史为经,以人物为纬,熔情景于一炉,集诗文于一体,镌刻中华名城的文明丰碑,塑造古代人杰的不朽形象,吟颂历代帝王的千秋伟业,播送历史事件的深沉回响。 也许是应了“吉人自有天助”这句老话吧!在“爱我中华”的出版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京城一家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的支持。特别要感谢该社第五编辑部主任郝光明及其编辑同仁们,他们为拙作的审阅、编辑和校对付出了很多心血,使这套“爱我中华”丛书终于得以问世,而且精美的装潢、典雅的封面和漂亮的印刷,着实给了我并且也必将给读者一个惊喜。 悠悠青史,祖国山川灵秀;巍巍丰碑,中华人物风流。当前,海内外中国人正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希望丛书的出版,对读者了解辉煌悠久的华夏文明、继承古圣先贤的优良品质、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有所裨益。也希望丛书在给我圆了现在的梦的同时,能引导读者与我一起走进“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时空,与景仰已久的先贤邂逅相识并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江山如画”的大江南北漫步流连之际,圆一个“故国神游”之梦。 最后,还要感谢文友王晓旭在最后一部书稿《威加海内兮》写作过程中的帮助,使这套“爱我中华”丛书得以及时付梓。 谢善骁 2013年7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