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教师董鲁安 在钱学森手写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17位人物中,北京师大附中的教师中首先列出的便是董鲁安。他写道:董鲁安(于力)————国文、思想革命。 董鲁安是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师大附中为学生极其称道的教师之一。他是个乐天派、名士派,非常潇洒。讲起书来慢条斯理,一板一眼。讲文章、念诗词,讲到了精彩段落或句子,时常忘我地坐在讲台椅子上自言自语起来,说“妙哉,妙哉”、“妙不可言”一类的话。有时讲得出神,就给同学们讲述一些轶事,甚至讲些离题好远的趣闻。所以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列强侵占,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董鲁安经常在课堂上用较长时间讨论时事,批判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传播民主、科学和爱国思想,这对钱学森产生了重要影响。董鲁安特别提倡要多读鲁迅的文章。他经常告诫学生:“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不论将来做哪一样工作,都要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重任!”钱学森后来回忆说:“董老师实际上把这个课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讲了许多大道理。我们这些学生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感谢董老师。”当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1935年初夏,钱学森已准备出国。临走前他专门去看望董鲁安,告诉董鲁安将要去美国学习航空。董鲁安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张罗着包饺子给自己的爱徒饯行。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却只有一双筷子。钱学森非常奇怪,问董鲁安怎么不吃。董鲁安说他信佛吃素。其实,董鲁安那时已在进行地下党的工作,为了掩护,公开身份是信佛教的居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董鲁安经常掩护进步青年的抗日活动,曾遭日伪软禁两个月,在学生的声援下才得以脱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并封闭了燕京大学,董鲁安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拒不受聘于当时的所谓“国立大学”。他表面上潜心研究佛学,实则等待时机奔赴抗日根据地。经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董鲁安几经周折,终于闯过日伪封锁线,抵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受到聂荣臻将军的欢迎。他充满豪情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在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长篇连载报告文学《人鬼杂居的北平市》(署名于力),以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愤怒揭露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北平犯下的滔天罪行,热情讴歌北平人民爱国主义的英勇行为。有人说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钱教授就是董鲁安的写照。 和钱学森一样成为两院院士的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三届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维曾写文章回忆:“董先生不但是我们二人(指张维与其爱人陆士嘉,同为附中学生)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恩师,更是我们二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的启蒙人。”可见,董鲁安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之深远。 1955年,钱学森带着全家冲破封锁、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便迫不及待地回母校看望老师,没想到董鲁安已经故去了。钱学森再也没有能够见到他深深敬爱的董老师,但他说:“董老师给我们的教育是很深刻的,我们这些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 美术教师高希舜 钱学森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有着浓厚的艺术情结,这可能要从幼时受到的教育谈起。钱学森从小爱画画,钱均夫便送他师从高希舜学画。 高希舜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1915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有幸与毛泽东同学。在湖南第一师范学生中,毛泽东文章第一,高希舜国画第一,两位高才学子,从此结下终生情谊。毕业后,毛泽东主持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工作,就把高希舜聘为美术教师。从此开始了高希舜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后来,高希舜以第一名考入国立北京美专,又以第一名毕业。毕业后受聘于北京师大附中任美术教师,钱学森就是他这时的学生。 钱学森回忆说:“我们的美术老师高希舜,暑假里开办暑假绘画训练班,教画西洋画,父亲很支持我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也学中国画,后来我画得还不错。”钱学森学得非常认真,又很有作画的天分,有几幅画作曾经得到高老师的夸奖,他自己也很得意。钱均夫把儿子的画裱好,或者赠亲朋好友,或者挂在杭州老家的客厅里,可惜抗日战争时期,杭州沦陷,那几幅画也没了踪影。钱学森不是画家,他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创作”遗失也并不在意。然而,他的一位远亲钱学文却说,他曾经在香港一位朋友家看到钱学森作的画,他原想高价购买,但画主人认为那是无价之宝,要当成传家宝传下去,拒绝出售。 P30-32 2011年是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都在缅怀钱老的丰功伟绩,学习钱学森精神。北京师大附中是钱学森的中学母校,钱老的一生与师大附中密不可分,这里是钱老爱国与科学精神的启蒙之地,也是他终生眷恋的地方。2009年我校把钱老曾经上小学的原师大附小教学楼,改建为钱学森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图片资料,集中反映了钱老人生的足迹,重点展示钱学森从幼儿到成年的求学生涯、成长之路。钱学森纪念馆的展览受到各界的欢迎,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后深受教益。为此,我提议以钱学森纪念馆资料为基础,编写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图书————《钱学森从这里走来》,使全国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钱学森的光辉事迹。 本书由我校梁原草副校长主编,参加编写的有王霜霜、张帅、姚茜、朱静静老师。况莉老师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得知我们出版此书,不顾年事已高,欣然命笔作序,令我们深深感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不仅为我校钱学森纪念馆的建设提供了最宝贵的支持,而且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在此,我们谨向蒋英教授、钱永刚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诸多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无偿提供了部分珍贵的图片资料。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科学普及出版社的郑洪炜主任、李剑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同时还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做出了贡献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沪 2014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