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西溪名人


作者:郑发楚,仲向平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0:26


  东晋高道葛洪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于江南士族家庭,自幼长得头大脸宽,聪颖过人,但体弱多病。十三岁时当太守的父亲去世,又因当时北方战乱,司马氏灭了吴国,所以葛氏家族开始衰败,仅靠兄长耕田种地维持家中生活。葛洪好神仙导养之法,为采药炼丹,曾迁徙余杭,在西溪大涤山及余杭凤凰山、苕溪一带从事丹药研究,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和历史遗迹。杭州西湖区葛岭半山腰的抱朴道院是其炼丹的场所之_。
  葛洪祖父葛玄,字孝先,他得授于左慈的《九丹金液仙经》炼气保形之术,世人称他为葛仙公,在道教中享有很高名望,道教神仙谱中称其为太极左仙公。
  葛洪自幼好学,少言寡语,对道教有浓厚兴趣,加之家庭道学的熏陶,促使他继承祖业。十六岁时,其便到茅山派第五代宗师郑隐处拜师学道。
  西晋永兴二年(305),时年二十二岁的葛洪参加了地方武装,镇压过以张昌、石冰为首的农民起义,由将兵都尉提升到伏波将军。但他深感西晋政权昏庸和腐朽而看破红尘,弃官解甲。在这天下大乱、尔虞我诈、大势难料的形势下流徙广州,游历各地,遍访高道。他后来到了海南,投师高道鲍靓门下。因其刻苦好学而深得鲍靓厚爱,鲍靓将自己心爱的女儿鲍姑嫁给葛洪。夫妻俩志同道合,恩爱有加,上山采药,回家炼丹,共同钻研道术和道学。
  约建兴二年(314),葛洪带着妻子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江苏句容。他谢拒官府从政的邀请,夫妻俩继续采药炼丹,进行医药学、化学、炼丹术的研究,将心得和成果详细地记录在案。
  东晋建武元年(317),葛洪终于将多年积累的医药学、化学、炼丹学知识,汇编成《抱朴子》一书。《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是记载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事的道家学说。“外篇”五十二卷,是记载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儒家学说。严可均在《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中说:《抱朴子》一书是道教中颇有影响,富有道教哲学和科学技术内容的重要论著,也是我国一部珍贵的养生学、医学、化学、卫生、体育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
  东晋永昌二年(323),葛洪来到浙江余杭县西山(今大涤山),探望高道郭文举,郭因病卧床不起,只能“目击而已,各无所言”。葛洪在天柱、大涤山一带察看了大涤洞、观音洞、归云洞、救生洞、栖真洞、蜕龙洞、凤洞、桃花洞、白茆洞、逃生洞、石室洞、鸣铃洞等众多岩洞,见到了山中涓涓细流的抚掌泉、大涤泉。在遍布满山遍野的流水溪流边、石山洞穴、泉水井旁、岩石蓬中寻觅到了大量的草药。于是他毅然留在大涤山一带采集草药、挖掘金石,提炼丹药,并将研究成果写成《栖迟炼丹》。他炼成的丹药硫化汞,人泉水浸泡后能起到排毒治病的功效,因而成了金丹派的首创人。还在大涤山天柱观著书《金水万灵论》及《还丹肘后诀》。在凤凰山搭茅舍,建灶台炼丹,今遗址还留有炼丹汲水的一口深井。
  葛洪还利用他的化学成果,帮助大涤山村民改进和提高造纸技术,指导村民采用石灰对造纸原料藤皮进行烂变,通过化学反应缩短了烂皮时间。
  P8-9
  《西溪名人》是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文化研究会历史专业组,近年来研究课题成果的积累。撰稿人中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民间文化工作者,既有对西溪历史文化有深厚造诣的作者,也有初涉西溪历史文化的积极探索者。值此本书出版付梓之际,谨对常年辛勤耕耘在西溪历史文化这片沃土上的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
  《西溪名人》在立项、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杭州西溪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编审过程中得到了王其煌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西溪名人》一书中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参考了不少文献和专著,有的作了注释,有的未作说明,因内容繁多,不胜枚举。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诚挚感谢。
  本书的编撰,限于水平,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上一本:杭州运河名人 下一本: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蒋礼鸿与盛静霞

作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