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朱伯芳院士传


作者:鲁顺民     整理日期:2021-11-27 04:26:57


  从乳母家归来的孩子
  朱伯芳的故乡,在江西省余江县马岗乡下朱村。1928年10月17日,即农历戊辰年九月初五,他出生在这里。
  他的父亲朱祖明是家中的独子,当年在南昌豫章中学高中部就读。
  祖父朱际春是当地的老秀才,新得长孙,自然欢喜。朱伯芳这个名字,就是祖父给起的。祖父“春”字辈,父亲“明”字辈,接下来他是“芳”字辈,一派雅意。伯芳出生之后,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祖父依伯、仲、叔、季分别命名,只是弟弟叔芳与妹妹季芳幼年夭折,最后出生的弟弟,祖父给他取名毓芳。
  朱伯芳出生,母亲没有奶水,祖父特别着急。下朱村周围有的是上好水田,但没有人家养奶牛,母亲也就十七八岁,根本侍弄不了这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束手无策。怎么办?从出生一直长到一岁多,朱伯芳只能喝米羹当奶水权充营养。
  祖母帮着母亲,每天提前把大米泡在水里,泡软的大米再经研碎,最后上锅蒸熟,待晾至温热,一口一口喂他吃下。
  朱伯芳一直体质很差,跟他童年缺乏营养有关系。
  长到一岁多,村里有一户人家婴儿夭折,祖父便去求人家做孙儿的乳母。同村同宗,祖父又受同宗人敬重,这人家就将朱伯芳抱来做乳儿。
  这样,朱伯芳在乳母家里待到3岁,才恋恋不舍回到祖父、祖母身边。
  乳母家度过的童年,在朱伯芳的印象里不可能很清晰,至多是一些片断场景的连缀,让他很留恋,直到晚年还屡屡提及。
  这是村里一户普通农家,乳父老实、木讷,但非常善良。而乳母已经四十多岁,她的奶水并不比母亲更多,还患有肺结核病,乳养朱伯芳不久,就断奶了。可乳母对他特别好,把不多的奶水钱全部用在了乳儿身上,千方百计给他增加营养。乳母慈爱之甚,视其如己出。
  农家小屋简陋寒碜,光线昏暗,里面充溢的温情却恒久地留在乳儿的脑海里。
  乳母还有一个儿子,叫朱学俚,是朱伯芳的哥哥了。哥哥和乳父、乳母一样,待他特别好。朱伯芳懂事一点,就由这个哥哥带他玩耍。
  下朱村,在一个叫作兰田畈的冲积小平原上,白塔河沿着村落西缘日夜流淌,向北,再向北,流过余江县的老县城锦江镇,然后与信江会合,信江再向北,将注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信江,是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白塔河贯穿余江县全境,是信江的支流。尽管是支流,水量其实不小,经常泛滥。平常帆影点点,舟楫往来,水上运输甚是繁忙。河对岸的邓家埠是白塔河汇入信江之前的一个重要码头。1934年,浙赣铁路余江段修通,余江车站设在邓家埠。邓家埠的河港、陆港地位日益显著,成为余江县最大的集镇。
  邓家埠简称邓埠,1962年,余江县城由锦江镇迁至邓埠。
  朱伯芳的故乡下朱村。只是,那里的村落并不以“村”“庄”来命名,而称为“家”,下朱村,称为下朱家,再往东,有墙圈里朱家、株林朱家、湖头朱家等四个朱氏聚居村落。除了朱家,还有赵氏、张氏、黄氏几个宗族大小不一总共十多个称为“家”的村子。
  兰田畈这块几十平方公里的小平原,安顿下十多个村落。每一个村落并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的样子,大抵因就近耕作之故形成。村落与村落之间,相隔也就一华里左右距离。绿树掩映下,在这个村子依稀可以看见另外一村子屋顶冒起的炊烟,太阳从晨雾里升起,这个村子里鸡开始打鸣,那个村子里的狗立即叫起来呼应。到了夏天,塘坝里的水车开始汲水灌溉,水车吱呀,声音笨拙,此起彼伏,昼夜不息。这里那里,会有拉水车的老牛长哞一声。
  兰田畈自古就是余江县一块富庶的小平原,一派田园风光。
  下朱村所在的兰田畈,曾经引发全国震动。并不是因为出了朱伯芳这位中国著名的大坝结构专家、工程院院士,而是因为它曾是余江县血吸虫病疫区。(P3-4)
  一代宗师。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钱正英
  朱伯芳院士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我国坝工事业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引领世界发展,这一过程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其中朱先生是最重要的专家代表之一。朱先生的事业成就全行业有目共睹,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 矫勇
  朱先生倾心于事业,敬业,敬人。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 贾金生





上一本:艺文芳华--魏文华的故事 下一本:生命不过一场遇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朱伯芳院士传的作者是鲁顺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