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中国历史转型期的特殊人物,他主编的《吕氏春秋》虽成于众人之手,却反映了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主张。 本书分八章,介绍了吕不韦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业绩,分析了《吕氏春秋》’与诸子学说的关系,阐述了《吕氏春秋》中的政治、社会、历史观和科技、哲学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也作了初步评断。 历代学者对吕氏其人其书的评议,毁誉不一,迄无定论。本书本着求实原则和科学精神对吕氏其人其书作了全面论定。 本书传主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撰著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