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之路的自述。书中既有对少年时代小城故事的感怀,也有对大学时代同学和老师的回忆;既有中年时的人生挫折,也有老年时的重焕青春。书中记载了作者亲历的一些学术讨论、历史事件,更多的则是个人生活中难忘的旧人旧事以及人生感悟,对作者老年开始学电脑、家庭生活和日行万步的养生之道,也多有记叙。全书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轨迹和学术生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陈先达文集》(六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我的爹妈 一、渔民的后代 二、商人的儿子 三、淘气学生 四、弟弟之死 五、根断叶散 第二章小城旧事 一、中学时代 二、风流倜傥的语文教员 三、英语老师和他的女儿 四、我的发小锡荟 五、并非年少轻狂 六、难忘的芝山与东湖 七、月夜过鄱阳湖 八、拜年拜谱拜山年 九、旧梦难寻 第三章破碎的历史梦 一、考入复旦历史系 二、大师云集 三、我的大学同学 第四章由上海到北京 一、叩击哲学之门 二、他们叫我“傻小” 三、我的哲学启蒙老师萧前 四、倒霉的哲学论文指导老师 五、我与秀林 第五章踌躇满志 一、留哲学系工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鹅湖会” 三、我第一次站在北大哲学系的讲台上 四、厂桥招待所 第六章失去的十年 一、一张大字报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非理性主义狂潮 三、我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四、干校生活 五、参观井冈山 六、掉进“梁效” 第七章十年贻误日夜兼程 一、哲学上的自我赎救 二、重返哲学讲台 三、我又发表哲学文章 四、第一次出版哲学专著 五、应邀到北戴河度假 第八章立足现实面对问题 一、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大争论 二、异化不是社会主义历史的宿命 三、人性不是解释社会问题的万灵药方 四、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哲学思考 五、我对萧黄哲学争论的态度 六、从对价值问题的无知到开始关注 七、理论晚节 第九章晚年生活 一、六十五岁学电脑 二、痴迷哲学随笔 三、老年梦 四、我与老伴 五、我与学生 六、我的养生之道 结语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