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界里,母亲(林徽因)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梁从诫 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进发出这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泽。真的,怎能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 ——林洙 林先生把科林斯柱头叫“大白菜”,细细给我分析了它的造型,教我欣赏它的美。先生说,每一片“白菜叶子”教厚厚实实,而不是完全真实的那薄薄的一片,这是因为柱头总要置身高处,要考虑人的观赏条件,浮雕浅了不好。叶子厚了,就有个比较宽的侧边这侧边不是一个直角转过去,而是斜的,这样在阳光下阴影就不会太硬。斜面双不是平而且直的,而是微微凸起的一个饱满的曲面。说到这儿,我记得清清楚楚,先生用手指摸摸嘴唇,说,就像这样,这样才有生命的感觉。但那嘴唇已经苍白,没有血色了。 ——陈志华 因为有人误读她,有人读不懂她,所以才有了这本《记忆中的林徽因》。这本书不再像以往那样在林徽因前面贯以“绝代佳人”、“一代才女”等词汇,而是更注重林徽因作为建筑大师的特质,还原她作为学者与人妻的真实一面。 本书从历年来林徽因亲友、学生发表的有关文章中摘取那些刻在他们心上的记忆,汇编成册。 今年是林徽因的百岁诞辰,4月1日,也是她离世49周年。生存于上个世纪的中国女性作家在今天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的,除了张爱玲,恐怕就是她。张爱玲凭文字立身,以身世个性传奇。但对林徽因来说,文字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身世氛围更多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此种风尚的温婉不堪历史激烈演进的冲击渐行渐远,所以,给怀旧的人以无穷的感伤与联想。 林徽因,这位49年前就已去世的女子,凭什么依然这样深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网上的表白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三点:1.她的美貌与气质;2.她丰富而含蓄的情感世界;3.她多方面的才华。若仅以此论,她同时代的好几位美女作家都符合这些要求。但人们独独钟情于她,恐怕是一种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原因,其中既有世俗的情感投射——温饱之后精神上追求社会认同而对出身与受教育程度的势利苛求;还有对竞争社会中理想女性失落的叹息——女性既具有现代独立人格与个性,同时又不失传统美德及本质的温婉美好,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 林徽因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理想需求。
目录: 1 林徽因小传 2 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3 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 4 怀念我们的老师林徽因先生 5 梁思成著作中的林徽因 6 怀念徽因姊 7 谊在师友之间 8 “薪火相传”之义的实践――纪念林徽因先生 9 林徽因先生的才华与华年 10 徽因在李庄 11 初识林徽因印象记 12 难忘的记忆 深刻的怀念――纪念恩师林徽因诞辰100周年 13 缅怀梁林二师 14 林师与国徽 15 爱美?审美?创造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