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钦斯1929年至1950年主政的芝加哥大学鹤立鸡群,与其他美国高等学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鲜明对比。哈钦斯,以及对他进行响应的那些教授和学生们,在努力对高等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化方面,就这些问题所开展的严肃辩论,在其他地方既微弱又缺乏活力,而在芝加哥大学,几乎所有的教职工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团体——特别是本科生团体——都参与其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地方,度过自己的年轻岁月,真是太美妙了。早在大一和大二时,学生们就开始大胆地探索人类生活与社会的大问题,在课堂内外辩论不休。哈钦斯很快就让芝加哥大学大多数的本科生确信:他们确实是这个世界的希望,因为他们受了如此良好的教育。因此,青春期的叛逆从来没有让这所大学的学生跟他们的校长分离。毕竟,哈钦斯本人也一直顽固地保持着大二学生那种状态——寻求真理,嘲讽妥协,不时还用他那独具特色的带刺的妙语,冲击已确立的权威。诙谐的自贬也是哈钦斯修辞武器库中的一件兵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那些觉得他的大学计划骇人听闻,或与自己的职业毫无干系的人缴械投降。 本书作者,是当时学生中一员,后来又成为芝大的教授,他想通过本书阐明:正是体制与社会学环境,跟学术与个人抱负两相结合,才使得芝加哥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与40年代成了如此特别的一个地方。 作者简介 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他1938年和1939年分别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作品有《西方的兴起》、《追求权力》等。
目录: 1 中译本序(谢泳) 11 前言 17 第一章 1929 年的芝加哥大学 43 第二章 中途公园的蜜月期(1929—1931) 85 第三章 大萧条时期的黑白照(1931—1936) 137 第四章 逐渐卷入战争(1937—1941) 185 第五章 战争年代(1941—1946) 235 第六章 繁荣与衰落:一个时代的终结(1946—1950) 289 后记 297 注释 319 索引 357 附录: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林孝信) 369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