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布罗茨基传


作者:[美]列夫·洛谢夫     整理日期:2017-02-22 11:26:40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摄影师,布罗茨基自小酷爱自由,因不满学校的刻板教育,15岁便退学进入社会。他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板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译诗。
  本书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作者简介
  列夫·洛谢夫,著名诗人、学者,原名列夫·弗拉基米罗维奇·里夫希兹,生于列宁格勒一作家家庭,195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语文系,做过编辑,1976年移居美国,1979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次年成为美国达特默斯学院教授。洛谢夫是布罗茨基的好友和诗友,也是世界范围内布罗茨基研究的开拓者,其主编的文集《布罗茨基的诗学》(1986)和《布罗茨基的诗学和美学》(1990)为“布罗茨基学”奠定了基础。他出版有《神奇的突击》(1985),《私人顾问》(1987)和《后记》(2002)等多部诗集,其诗以冷静的态度、睿智的思考和丰富的互文性见长,被称为“语文学诗人”、“教授诗人”、“哲学诗人”和“反抒情诗人”。就在其《布罗茨基传》中文版即将面世之时,作者不幸在美病逝。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关于天赋
  布罗茨基的世界:事先提出的几点看法
  诗歌的益处
  对于诗人的生平进行描述是可能的吗?
  第一章 彼得堡人
  布罗茨基的故乡
  双亲
  最初的印象(战争)
  与生俱来的特性
  作为教育手段的城市
  在学校
  城郊
  布罗茨基的修养
  犹太人布罗茨基
  第二章 杂工
  最初的工作
  在勘查队
  青年布罗茨基的社会地位
  年轻时的阅读圈
  波兰影响
  现代主义
  初识诗歌
  50年代末的列宁格勒诗歌
  布罗茨基青年时期的诗作
  迫害的开始
  乌曼斯基小组
  撒马尔罕事件
  第三章 学生
  风格的形成
  鲍里斯·斯卢茨基
  列宁格勒的文学小组
  叶夫盖尼·莱茵:哀歌艺术
  与阿赫马托娃相识
  玛丽娜·巴斯马诺娃和《献给奥古斯都的新章》
  第四章 寄生虫
  Annus mirabilis,1964-1965年间:意识形态
  布罗茨基在列宁格勒遭遇的迫害
  在卡纳特契科沃别墅。《幸福之冬的歌》
  被捕和预审
  在普里亚什卡
  审判
  捍卫布罗茨基运动和布罗茨基的国际知名度
  狱中
  第五章 祭品
  Annus mirabilis,1964-1965年间:流放诺连斯卡亚
  1964-1965年间的布罗茨基和巴斯马诺娃
  英美诗歌
  诺连斯卡亚的顿悟
  为使布罗茨基结束流放而进行的斗争
  第六章 诗人
  流放之后:1965—1972年间
  布罗茨基和莫斯科的文学家们
  在列宁格勒出版诗集的尝试
  《旷野中的停留》
  两部长诗之一:《以撒和亚伯拉罕》
  两部长诗之二:《戈尔布诺夫和戈尔恰科夫》
  离开苏联
  第七章 非哲学家
  布罗茨基眼中的世界(绪论)
  诗与政治
  祖国的感觉
  布罗茨基世界中的“亚洲”
  信仰问题
  布罗茨基眼中的世界(结论)
  存在主义
  第八章 美国人
  来到西方:奥登
  布罗茨基在美国
  卡尔·普罗菲尔和“阿尔迪斯”
  《美好时代的终结》和《话语的部分》:诗律哲学
  《美好时代的终结》和《话语的部分》:出版
  讲台上的布罗茨基
  布罗茨基的纽约
  旅行
  朋友和敌人
  “非相见”:布罗茨基和纳博科夫
  布罗茨基和索尔仁尼琴对美国的态度
  阿富汗事件和波兰事件
  布罗茨基和索尔仁尼琴
  第九章 获奖者
  荣誉和金钱
  美国校园的政治和风尚
  布罗茨基的情色诗
  《乌拉尼亚》
  英语中的布罗茨基
  散文创作
  诺贝尔奖
  第十章 未归人
  祖国的变化
  《民主!》及其他现实题材作品
  繁忙时期:1990一1995年间
  疾病
  布罗茨基诗中“面向死亡的存在”
  去世
  作者的话
  附件一:布罗茨基生平和创作年表
  附件二:诗歌新概念(洛谢夫访谈录)
  译后
  译者附记





上一本:天外有天 下一本:加缪和萨特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布罗茨基传的作者是[美]列夫·洛谢夫,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