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中华帝国大一统的格局**次长时间地被分裂。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更是一个渴望统一的时代。曹操为丞相之时,就已经将大权独揽于手,朝中诸臣无不唯他之命是从,他要废汉称帝可谓轻而易举,但他一直以汉臣自居,在其有生之年,中华帝国一直维持着名义上的统一。这或许是曹操对历史**的贡献。这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公元前221年是这个帝国的元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十三位彪炳史册、震铄中外的最杰出帝王改变了中华帝国的历史轨迹,演绎着伟大的辉煌人生。他们应该,也必须有实事求是的历史地位,他们是浪花淘不去的史诗英雄。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文字背后这些鲜活的帝王,感悟一个古老帝国的辉煌与沧桑。 目录: 第一章纨绔阿瞒 第一节任侠放荡 第二节忧世不治 第三节初露峥嵘 第二章乱世奸雄 第一节天下大乱 第二节挟天子 第三节鬼蜮之雄 第四节白脸曹操 第三章孙武再世 第一节雄武之姿 第二节闪击袁术 第三节南征张绣 第四节杀吕布 第五节官渡之战第一章纨绔阿瞒 第一节任侠放荡 第二节忧世不治 第三节初露峥嵘 第二章乱世奸雄 第一节天下大乱 第二节挟天子 第三节鬼蜮之雄 第四节白脸曹操 第三章孙武再世 第一节雄武之姿 第二节闪击袁术 第三节南征张绣 第四节杀吕布 第五节官渡之战 第六节征乌桓 第七节兵败赤壁 第八节得陇不望蜀 第九节用兵重谋 第十节治军以法 第四章治世能臣 第一节屯田 第二节广揽人才 第三节打击豪强、 第四节整顿风俗 第五节以俭为德 第五章谁是敌手 第一节煮酒论英雄 第二节三足鼎立 第六章真男人 第一节不杀降 第二节真性情 第三节不怕输 第七章汉贼还是晋祖 第一节不称帝 第二节煮豆燃豆萁 第三节谁是正统随着年岁的增长,交游的扩大,特别是耳闻目睹了许多官场争斗,曹操渐渐涉足社会。他清醒地认识到,宦官集团遭到广大士人反对,不可能有多大的前途,因此力图改变自己的形象,不再终日沉溺于飞鹰猎犬的生活,与宦官那种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这个昔日放浪的少年,终于开始脱胎换骨,日渐成熟。 当时的士大夫集团,在统治集团中还未占据优势,但潜力却很大,为了进入这个集团,曹操也是煞费苦心。他千方百计地寻求同名士交往的机会,竭力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进入政坛的目的。 不仅如此,曹操还开始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家学术,研习兵法。曹操也读儒学经典,但他认为大多数汉儒皓首穷经,于世无补。因而,他并不专攻儒术,而是诸子百家各取所长,把有用的东西加以汲取,年轻时就以“能明古学”著称于故乡,又十分具有观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此外,曹操还广泛地搜集、整理了东汉以前各家的兵法,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编成《兵法节要》,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还着手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作注,从原来的82篇,缩编成13篇,取其精华分篇进行注解,并写了序言,题为《孙子略解》,一直流传到今天。 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叱咤风云、傲视群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知识储备。 由于舆论直接影响了士子在政坛的进阶,当时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议权威、鉴定人才的专家,被人们当做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的褒贬,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地方上的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的仕途进退。士子们为了取得清议的赞誉,不得不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寻师访友,并趁机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才学声名,博取人们的注意和好感,特别是博取清议权威的赞誉。这样一来,一些清议权威终日宾客盈门,甚至还出现了求名者不远千里而至的情况。 曹操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对于这种形势,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因此,曹操除了广交朋友,在他们面前尽可能地展示才华外,还特别注意结交名士,竭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从他们那里获取赞誉,积极地参议政事。 汝南有个叫王俊的名士,他很赏识曹操。有一次,汝南大豪族袁绍兄弟为他们的母亲办丧事,仪式极为隆重,有3万人送葬,曹操和王俊也在场。曹操看到这么奢侈阔气的场面,十分愤慨。 他私下跟王俊说:“国家就要大乱,为首作乱的必定是这两个家伙。要安定天下,替百姓解除疾苦,不先杀掉这两个祸首,会后患无穷。” 王俊表示赞同,并对曹操耳语:“你说得很对,能安定天下的人,除了你还有谁?”说完,两人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 王俊和曹操,两人是不是玩了互相吹捧的游戏,我们不得而知。但王俊当时就能看出曹操非同凡响,倒确实是一个有识人眼光的伯乐。曹操得到这样的褒扬,自信心愈加坚定,抱负也愈加远大。 南阳何颛,字伯求,年轻时游学洛阳。他因为受陈蕃、李膺等人的牵连,隐姓埋名逃到了汝南。因为他与袁绍关系不错,曹操也认识了他,常常跟他谈论天文地理、社会变革,曹操在何颛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表了不少独到见解,令何颛刮目相看。 何颛不禁感叹:“汉家就要灭亡,能够安定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了。”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他也算是小有名气。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历任县功曹、国相、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少府、大鸿胪、司空、司徒、尚书令等职。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 桥玄很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以有政治远见和善识人才闻名四方,在清议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为人刚毅果断,正直勇敢,虽然身居要职,但却廉洁自守,去世后,穷得连殡葬的钱都没有,被当时的人所尊崇,是汉末名臣。 桥玄位至三公的时候,曹操慕名前往。他见了曹操就说:“现在天下就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他甚至还以妻子儿女相托:“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没有一个是像你这样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愿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曹操听了,非常感激,把这位老前辈引为知己,并深铭谢意。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驻军谯县,他派人四处打听桥玄的消息,而桥玄已去世多年。于是派人带了祭文和祭品,到谯阳桥玄墓前隆重地祭祀了一番。为了怀念桥玄,感谢他对自己的赏识和荐举,使他从一个无名之辈很快出名,曹操写下一篇著名的祭文,祭文为: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唏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资,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考虑到曹操年轻还没有什么名气,因此桥玄曾劝他去结交许劭,曹操也对许劭慕名已久,因此带着厚礼,长途跋涉上门去拜见。 许劭是汝南平舆人,字子将,是司空、太尉许训的侄儿,也算得上是名门之后。因为善于待人接物,能鉴别人物好坏善恶,跟堂兄许靖两人知名度极高,当时人们把他和太原郭泰作为推举清议的权威,谁要是能得到他的赞誉,就能身价倍增。 但许劭这个人自命清高,不肯应召出来做官。他只喜欢和堂兄许靖共同评估当世人物。每月的初一,他都会邀请当时的评议人士会聚一堂,把本乡的人物重新评议一番,作一次总结,排列出高下顺序,汝南人称之为“月旦评”。每月凡是得到他们好评的无名之辈很快就被人器重;已有了名气的,也会声誉猛增。 据说许劭做过功曹,官兵们敬重他及“月旦评”,一旦听了他的话,无不奋发改过,可见其影响力。 曹操见到许劭,谈不多时,就恳切地问:“许先生,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 许劭没有桥玄那样的气度和干脆,他有些看不起曹操,认为自己这样的人跟曹操这个出自宦官之家的人物结交有失身份,就闭口不答。不过曹操比较执著,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他不在乎许劭那种轻视的眼光,多次带着厚礼,赔着笑脸去拜访许劭,请求许劭帮助自己。 许劭一方面感到曹操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大概对曹操那些不好的行径有所了解,不大欣赏他的这些行为,因此拒不作答。曹操也不放松,坚持着自己的要求,最后甚至找了个机会对许劭进行胁迫。 许劭遇上了曹操这种难缠的人,也确实大伤脑筋,再加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经不住曹操再三追问,他终于开了尊口,对曹操说:“你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得了许劭这样一句话,大喜过望,哈哈大笑着告辞而归。 因为有了许劭的这句评论,曹操更是名声大振。他从此因许劭而闻名当世,许劭也因评论曹操而名流千古。尽管,许劭谓其“奸雄”仍旧带有对曹操品行否定的意味,但既然是“雄”,那么“雄则雄耳”,自然另当别论! 许劭的评论果然有事半功倍的奇效,没多久,曹操就被家乡一些有地位的人推举为“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不久,又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北都尉。曹操从此踏上仕途,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 在一个君主昏庸、政治混乱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势利眼,一个浪荡少年要想出人头地,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曹操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斗志,不断地抓住各种机会,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美名,捞到了一笔政治资本。 由于自己出众的才能,又争取到了众多名士替自己激扬名誉,曹操引起了士大夫集团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这对他跻身士林、步入政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乱世奸雄”的美梦,一直让他陶醉,并催促着他辛勤奋斗了一生! P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