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锡夔是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五十余年来的科研生涯与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成为我国科研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踪模仿到一些领域达到国际**的历程,从中也折射出我国科技工作者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追求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由史炎均编*的这本《真善合美(蒋锡夔传)》在全面了解了蒋锡夔院士已有的文字资料,访谈其家人、秘书、学生、同事以及单位的领导等20多人的基础上,再现了他作为我国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的科学人生。 目录: 参考文献后记当时的化工部专门成立了为国防工业服务的机构,由时任副部长的李苏同志主管,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两弹一星”研制生产出新型的化工材料——氟橡胶和氟树脂。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可以耐高温、耐强氧化剂、耐油,还能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当时在美国对中国的禁运货物中,氟橡胶和氟树脂属于第一禁运物品。因此,中国必须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氟橡胶是一种由不同的含氟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碳一氟键比碳一氢键具有更加高的稳定性,因此氟橡胶材料就比一般橡胶材料具有更加明显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化学腐蚀、高绝缘、难燃、耐候性好、低摩擦系数和不粘等优良性能。由于制造每一种新型飞行器都需要上百种的氟橡胶配件,因此氟橡胶材料是制造“两弹一星”必不可少的新型材料。 自1956年起,蒋锡夔就已经在有机氟化学方面开展了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研究工作并没有获得重要的进展。然而,蒋锡夔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有机氟的研究。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当时的政治学习,另一方面仍然坚持阅读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及时跟踪和分析国外关于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当时,化学所订的《美国化学会志》、美国《有机化学杂志》、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期刊,以及苏联出版的化学期刊等,蒋锡夔都是每期必看的。 1957年,化学所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开展有机氟橡胶的研制工作。 当时,化学所的曾昭抡因为被批判已经不再担任所长了,代所长柳大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找蒋锡夔谈话,他十分认真地听取了蒋锡夔对研制氟橡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时,蒋锡夔已经事先了解到一些情况,也明白了领导找他谈话的意图。于是,蒋锡夔进一步向柳大纲代所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他认为,氟橡胶研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含氟烯烃单体的制备,自己在美国凯劳格公司工作时曾经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相当的经验;回国后,自己一直在跟踪和分析世界各国关于有机氟化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也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因此,蒋锡夔表示自己对于完成这项任务还是很有信心的。紧接着,蒋锡夔又向柳大纲代所长提出了开展氟橡胶研制的一些具体设想等。听了蒋锡夔的这番话,柳大纲非常高兴,他很欣赏蒋锡夔的坦率和自信。事实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接触,柳大纲也比较了解蒋锡夔的为人和能力,他相信蒋锡夔是负责完成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不久,柳大纲代所长就与化学所党组织及有关领导、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蒋明谦等人,就氟橡胶课题组组长人选进行讨论。最终所领导决定,任命蒋锡夔为新成立的氟橡胶课题组组长。 新组建的氟橡胶课题组从有机化学研究室独立出来,直接归所领导管理。由于该课题组承担的任务相当重要,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上并不少于一些研究室。 当时,蒋锡夔虽然只是一名副研究员,但他却是唯一一名参加所务会议的项目组长。在氟橡胶课题组里,领导除了任命蒋锡夔为组长外,还任命了一位副组长,那就是胡亚东,他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课题组设有3个科研小组,由蒋锡夔、路之康和赵瑞年负责2个单体合成小组,胡亚东则负责1个聚合小组。 不久,蒋丽金博士也加入进来,她专门负责偏氟乙烯的研制工作。后来,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马振中被分配到氟橡胶课题组工作,蒋锡夔就安排他担任秘书。路之康和赵瑞年原来都在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工作,他们后来调入化学所工作。1963年,路之康又与蒋锡夔等一起迁往有机化学研究所。 1958年,化工部集中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各大高等院校等通力合作,进行国防化工产品的试制和生产。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等的有关专家和学者汇聚上海,就氟橡胶的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科研人员各抒己见,尽献良策,大家分别归纳出4种不同的氟橡胶合成方案。为了做到稳妥与可靠,大会决定,4家单位分别采取一种合成途径,各自用半年时间进行试验。半年之后,再带着各自的工作进展和合成方案在上海会面。 去上海开会之前,蒋锡夔他们已经系统地查阅了合成氟代单体的各种文献资料及专利情况。氟橡胶是一种由不同的全氟或多氟烯烃共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课题组反复讨论后决定,选择单体作为合成目标。这就是说,蒋锡夔课题组首先要合成出全氟丙烯和偏氟乙烯(1,2-二氟乙烯)作为单体。虽然这两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文献资料中有很多,但是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大家都没有经验,国外的公司究竟是使用什么样的合成路线来合成的谁也不清楚。 于是,蒋锡夔根据自己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分别确立了两条合成路线,并且还大胆地提出以其中的某一条路线作为重点加以试验。 方案确定下来后,课题组立即开始试验。首先,他们进行单体的合成试验,也就是合成全氟丙烯和偏氟乙烯,这是整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在那段日子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相当简陋,许多含氟原料的供应常常跟不上,再加上他们的经验不足,因此在一开始的试验中他们不断地失败。但是,大家并不气馁,相反,每一次试验失败,他们都认真地总结经验。 这样一来,在下一次的试验中他们就变得更加聪明,真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蒋锡夔与课题组的成员坚信,自己的合成方法是合理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P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