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李嘉诚:利润来自大趋势


作者:李慧泉     整理日期:2016-06-26 23:30:32

 ★李嘉诚如何赚得*桶金?如何赢得名门小姐的芳心?如何从小作坊的老板变为“塑胶花大王”?如何把握地产市道良机?如何进军金融业,大鱼吃小鱼?★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华人首富的传奇历程,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基业长青的经营秘诀。★层层讲透李嘉诚人生中每一个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展现了李嘉诚的人生经验和经商智慧,这对平凡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本书简介:
  近年来,不断抛售中国内地资产和香港资产。虽然,李嘉诚称依然看好中国经济,但抛售中国内地资产和香港资产却毫不含糊,并最终几乎出清。在一次采访中,李嘉诚讲述了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道:对重大趋势要有“悟性”,方能赚得巨利,必成大赢家。《李嘉诚:利润来自大趋势》全面记录了李嘉诚从一个贫困少年成长为华人首富的不凡历程,探寻李嘉诚基业长青的秘密,以及其经商和管理的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峥嵘岁月多磨难,坎坷艰辛成长路
  先祖搬迁定潮州/003
  为避战火迁香港/007
  天灾人祸一人挡/010
  低眉顺眼跑茶楼/016
  辗转跳槽为攀高/020
  脚踏实地做推销/022
  小跑堂荣升经理/026
  第二章
  万里长江立大志,塑胶花开遍香港
  目录:
  第一章 峥嵘岁月多磨难,坎坷艰辛成长路先祖搬迁定潮州 / 003 为避战火迁香港 / 007 天灾人祸一人挡 / 010 低眉顺眼跑茶楼 / 016 辗转跳槽为攀高 / 020脚踏实地做推销 / 022小跑堂荣升经理 / 026 第二章万里长江立大志,塑胶花开遍香港 毅然辞工去创业 / 031航船出海遇惊涛 / 034诚实信用化危机 / 037米兰打杂为偷艺 / 040塑胶之花遍地开 / 048打好广告宣传牌 / 052 第三章纵横布局闯地产,一飞冲天震四海 风生水起置物业 / 059地产股市任驰骋 / 064地铁竞标始镀金 / 069出资重建华人行 / 075蛇吞和黄成超人 / 078另辟蹊径超置地 / 086击败英资控港灯 / 092鏖战英资主九龙 / 101 第四章收购大战逞英豪,超人再出大手笔 挺中资联手首钢 / 113洞察天机巧收购 / 119伺机而动好策略 / 122分拆连锁齐上阵 / 124分散投资降风险 / 130突破瓶颈求发展 / 133多元发展入华娱 / 135整合玩具定广州 / 139第五章打破商域广投资,进军海外夺市场 趁热打铁扩业务 / 145进军海外架桥梁 / 151大手笔投资海外 / 155超人巧手摘甜“橙” / 157TOM一出世人争 / 161誓把中药国际化 / 166再投资进军生物 / 172 第六章惊涛骇浪若等闲,逆势扩张大气魄 居安思危谋远景 / 179现金为王度危机 / 181精简投资抛地产 / 185高沽低买巧融资 / 188借钱投资不可取 / 190及时抽身避灾祸 / 191 第七章海纳百川招贤士,知人善任辅大业 不拘一格用人才 / 197广罗人才辅大业 / 200任用洋人马世民 / 203重用爱将霍建宁 / 206聘请太傅袁天凡 / 209栽培靓女洪小莲 / 215 第八章财富有价情无价,大爱无声动天地 有情人终成眷属 / 221哀悼亡妻做善举 / 225至真至孝报母恩 / 227巨金赎子见真情 / 229念旧恩善待员工 / 231 第九章垂范教子育俊彦,青出于蓝胜于蓝 远赴重洋炼幼苗 / 235万博豪园展英姿 / 240二公子特立独行 / 244李泽楷自立门户 / 250谁是李家新掌门 / 256 第十章赤子心怀昭日月,功成名就报桑梓 荣归故里办医疗 / 263筹建汕大育后人 / 265投资内地建安居 / 271会面小平办教育 / 273天灾无情人有情 / 277 第十一章做人做事做自己,风范长存一楷模 勤学苦练打根基 / 283坚持到底不放弃 / 285不断学习善总结 / 286宽人严己始长远 / 288克勤克俭是本分 / 291能屈能伸大丈夫 / 293真诚交友人脉广 / 295为人处世称典范 / 298 第十二章利国利民利天下,大商无疆耀全球 善意收购生意隆 / 303袍金入账传美谈 / 304分吃蛋糕求共赢 / 306百亿救市品格高 / 308利国利民利天下 / 311迁册风波表决心 / 314撤资巨举树新碑 / 317 附录一李嘉诚大事年表/ 321附录二李嘉诚经典语录/ 330参考书目/ 334第六章 惊涛骇浪若等闲,逆势扩张大气魄人生不会总是顺境,偶尔也会有逆境的时候。顺境的时候,人们都知道怎么面对,一旦面对逆境,有些人就不知如何是好了。经营企业、做生意也是如此,当企业顺利发展时,掌舵人都知道怎么做,一旦遇到顶头风,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这是危机管理不到位所致。李嘉诚也遇到过这种事,但是,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如何去面对。居安思危谋远景“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自然也适用于商界。多少豪商巨贾,在辉煌时刻一手遮天,但是其兴也勃,其败也忽,看似并列的关系,实际上却包含了强烈的因果关系,兴之勃正是败之忽的起因。当一家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正是企业各种制约因素在逐步积累的时候,如果认识不到这种负面的影响,兴之勃就必然转化为败之忽。在企业衰败走向下坡路的时候,指责企业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已经于事无补。这个时候,往往败象已成,大厦将倾,企业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大罗金仙也回天无力。当一个行业刚刚兴起时,往往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意味着需要一个艰苦开拓的过程。当一个行业非常成熟时,容易进入,但也意味着发展前景有限。所以,优秀的商人不会到企业“病入膏肓”的时候,才去“亡羊补牢”,而是在鼎盛之时,就开始感知其潜在的危机。李嘉诚有一个“台风警报”的理念。台风警报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意识,避免被“台风”刮走。这正是李嘉诚“盛时感知危机”的体现。由于股市一片利好之势,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产生了一股“要股票,不要钞票”的投资狂潮,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上市热潮”。在这股强劲的“炒风”之中,人们像着了魔一样。普通股民纷纷卖掉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金银首饰,业主也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土地、房屋,甚至有的商人还卖掉了自己的地产公司,将楼宇建造所筹集来的贷款,全部投到了股票市场,大“炒”特“炒”,梦想着牟取暴利。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疯狂状态之中,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飚升到1774.96点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达5.3倍。物极必反。在纷乱的股票狂潮中,一些不法之徒伪造股票混入股市。东窗事发后,立即触发股民抛售,股市一泻千里,大熊出笼。当时远东会的证券分析员指出:假股事件只是导火索,牛退熊出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盲目入市投机,公司盈利远远追不上股价的升幅,恒指已经攀升到脱离实际的高位。恒生指数由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迅速滑落到4月底收市的816.39点的水平。屋漏偏逢连阴雨,1973年的下半年,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加工贸易业。1973年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点;1974年12月10日,又跌破1970年以来的新低点——150.11点。其后,恒指缓慢回升,1975年年底,回升到350点。股市大灾突如其来,除少数投资者抽身较快得以脱逃外,绝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有的甚至倾家荡产。整个香港经济,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和地产业更是阴风惨惨,人心惶惶。由于看到了繁盛的股市下潜藏的危机,坚持稳重之策的李嘉诚成为这次大股灾的“幸运儿”。长江实业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已,实际资产并没有受什么损失。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实际业绩。李嘉诚居安思危的思想不仅使长江实业躲过了危机,而且还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李嘉诚曾经说过:“一直以来,我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也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 现金为王度危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全球各大企业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内地与香港富豪纷纷倒下,但是,有一个人仍然巍然屹立,他就是李嘉诚。李嘉诚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叫大家谨慎投资。超人毕竟是超人,曾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的李嘉诚的远见卓识,在这一轮危机中再次证明了他的做法的正确。2009年2月5日,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9年香港富豪排名。从排行榜来看,金融危机导致香港前40名大富豪平均身价缩水达54%,但李嘉诚仍以162亿美元的身家稳坐香港富豪榜之首。保守是李嘉诚最喜欢的词语,也是他冷冬中御寒的真实写照。“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是一些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他通过精简投资计划、加快资金回笼、大举抛售股票资产等手段将“长和系”企业的财政状况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看似谨小慎微的他其实有着一颗更为智慧的野心。在长江商学院的课程上,李嘉诚说:“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要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更关注对经济层面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管理与预测,正如他所说,他经常想的是几年甚至10年以后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站稳的重要原因。2008年成为和黄盈利宝器的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诚在23年前把这个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当时由于油砂炼油技术原因,该公司一直亏损,而且国际油价长期不振,因此外界并不看好李嘉诚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技术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已经只需要10美元,而国际油价在去年飙升至超过150美元/桶,虽然后来油价回落,但即便按最不乐观的50美元一桶估计,李嘉诚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稳赚不赔。事实上,仅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就已经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盈利,占和黄固有业务盈利的比重上升至28%。“李超人”很自豪地透露:“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而对于房地产主业,李嘉诚更是展示过人的市场动向观察力,其旗下的长江实业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负债,并且已经在2008年前6个月便完成了全年的房产交易生意,从而有充足的弹药过冬。李嘉诚应对经济危机,还在于他的经营策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一直奉行“现金为王”的财务政策,注重维持流动资产大于全部负债,以防地产业务风险扩散,在楼市低迷时,长实也比对手更愿意采取低价策略来加快销售。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李嘉诚善于针对不同的市道实施不同的策略,如在股市高位时再融资,楼市低谷时竞标拿地、逆市扩张。其另一个技巧是,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用地的谈判拖入低潮期,从而节省补交地价的费用。长江实业是李嘉诚全部基业的起点。“长江”二字取自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体现了长实的经营策略。作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除了投资以外,长实长期以来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在香港开发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香港每7个私人住宅中,就有一个是长实开发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长实的地产开发重点从香港转向内地,并积极投资和运营新的领域,包括互联网和生命科技。不过,这些投资的比重较小,长实通常还是被看成一家地产公司。“现金为王”的财务政策为李嘉诚拢住了大量可用的现金,为其平安度过金融危机做好了充分的储备工作。另外,他还精减了投资项目,使得投资更加稳固。和记黄埔大胆决定暂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在现有的投资计划里,李嘉诚精减了投资周期长、资金花费巨大的投资项目,比如房地产。据香港《明报》披露,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已经确立了“持盈保泰”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多达69%,接近1190亿港元以现金存放,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仅占相当小的比重。和黄管理层已经强调,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在“高现金、低负债”的财务政策下,李嘉诚旗下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保持在12%左右。而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李嘉诚不惜将旗下物产低价出售。2008年11月,李嘉诚在北京投资的第一个别墅项目“誉天下”以最低5.7折的低价甩卖引来市场关注。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长实相比竞争对手更愿意采用低价策略来加快销售。香港住宅市场自1997年6月以后持续下滑的形势,证明这是一个恰当的策略。”抛售物业,守株待兔。2008年和2009年,李嘉诚在上海成为一个最彻底的楼市“看空者”。在他接连抛售所持有的上海物业的背后,是他等待更好时机的野心。2008年5月16日,李嘉诚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和记港陆”公告称,公司已于5月16日与美国投资基金“亚太置地”旗下公司签订协议,以44.38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上海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2005年,和记港陆以3亿美元的代价购入该物业,转手之间预计收益为21亿港元。2008年6月6日,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08年1月1日至6月5日,李嘉诚旗下的豪宅御翠豪庭所售出的128套房源均价为44734元/平方米,而6月6日新推出房源的御翠豪庭,成交的162套房源均价为33806元/平方米,较上批跌了10928元/平方米,跌幅24.4%。2009年1月初,李嘉诚以5.2~12万元/平方米的低价抛售黄金城道商铺,黄金城道一期商铺报价已高达12~14万元/平方米。2009年1月中旬,李嘉诚旗下的御翠园别墅项目中8栋商业别墅,以5.35~7.5万元/平方米的低价抛售,并计划将小区会所一并出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只是李嘉诚上海物业抛售计划的一部分。据媒体报道,长江实业上海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公司2008年持续不断地抛售物业主要是为了今年(2009)有一定现金流拿取浦东花木一块位置更好的地皮”。狂抛航运银行股增持自家股。从2007年开始,李嘉诚在股市上的操作策略很清楚:减持中资股,同时低价增持“长和系”股份。香港交易所公布的交易资料显示,自2007年9月以来,李嘉诚通过减持南航、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共计套现超过90亿港元。其中,中国远洋是李嘉诚年内累积减持金额最大的股份,通过前后六次减持,李嘉诚从中套现51.67亿港元。而通过减持中海集运,李嘉诚也获得了约24.04亿港元现金。2009年1月7日,李嘉诚基金会以每股1.98~2.03港元的价格配售其持有的中国银行20亿股股份。通过这次配售李嘉诚基金会最多可套现40.6亿元。而该基金会购得这批股票的成本价为每股1.13元。照此计算,此次减持该基金账面净获利最高达18亿元。从2007年5月至2008年,李嘉诚对于股市的态度从未改变。他认为,股市投资者一直到2009年都要非常小心。“若投资者趁股市大幅反弹卖出股票便盈利,但若在此反弹时买入股票便亏底。”而对于李嘉诚持续增持自家股份的行为,分析人士认为,李嘉诚的出手或只表示股价当时已跌至吸引他的水平,同时他也希望在趁低吸纳时能增强目前市场疲弱的投资信心。“好景时,我们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必过度悲观,这一直是我们集团经营的原则。在衰退期间,我们总会大量投资。我们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该项资产是否有盈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我们历来只做长线投资。”“眼光放大放远,发展中不忘记稳健,这是我做人的哲学。进取中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这是我投资的宗旨。”这是李嘉诚的投资原则,在面临金融危机之时,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位华人商业领袖学习这种宠辱不惊的精神。精简投资抛地产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冲击影响,2008年金融风暴再次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疲软,消费信心低迷,市场陷入不景气的状态。面对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李嘉诚果断行动,精简投资,保持实力,以便蓄势待发;同时,率先降价抛售地产,快速回笼资金,保障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运行。为了应对投资环境的变化,2008年10月间,和记黄埔继续施行“持盈保泰”策略,运用保守的理财方法来保全自身。首先全球业务的新投资暂时叫停。当时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将高达69%——大概相当于1190亿港元以现金来持有,其余的则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仅占有非常小的比例,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完全没有。同时,计划到2009年上半年之前,将冻结所有未落实或未做承担的开支。然后,全面清理投资计划,检讨全部投资项目。早在2007年,李嘉诚就意识到了投资内地楼市存在的风险,采取了抛售新楼盘、谨慎选择新的投资项目的策略,逐步从内地市场的投资中撤出。长实原本在2007年年底,经过商务部外资项目批准开发上海普陀区真如镇的项目,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即使该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开发,也仍然停止了开发计划。精简投资并不意味着李嘉诚的投资陷入停滞阶段,他仅仅是改变了投资的策略,放弃了投资周期长、项目风险大的项目,转而侧重于选择投资回报周期短、资金回报率高的业务。亚洲金融危机对于长实来说是把双刃剑,缩减了长实的盈利,同时也为长实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提供了契机。和黄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进行了两大举措:增加对物业出租的投入以及在市价跌入谷底时拿地。长实逐步撤出市场波动较大的行业,开始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提供稳定性收益的商业链条。1998年,长实的举措也印证了李嘉诚的说法。李嘉诚当时已经看好了出租物业的市场前景。相比住宅地产来说,市场对商业物业、写字楼和工业物业市场的需求量更大且需求相对稳定,这样租金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香港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商海洗礼,逐渐形成了一套“地产开发+地产投资(物业出租)”的独特风险管理模式。香港的黄金地段都被一些老牌的英资洋行诸如怡和、太古等所把持,后来新兴的地产商能够开拓的空间也很有限。因此,长实能够投资的地产地理位置并不是十分优越,多选择在地价较低的区域,诸如市区边缘、新兴市镇等地。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地段的交通就颇为重要,集中于新修的地铁站附近。长实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1997年物业销售为长实带来了大部分的盈利,占其经常性利润的84.61%,销售收入的79.88%。因此,长实原本主攻住宅地产,当年也开始增加了对出租物业的投资,并先后在年内相继落成了出租的物业,促使当年的固定资产比上一年激增423%。李嘉诚在当年给股东的信中说:“集团的优质楼面面积将于未来一两年间显著上升,使集团的经常性盈利基础更趋雄厚。”另外,长实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撤出了基建业务,开始涉足酒店和套房服务业务。从2007年长实的盈利构成来看,物业租赁占16.41%,酒店和套房服务占7.27%,物业销售已减少到只占长实经常性利润的75.06%。这样,物业销售不稳定对长实盈利的影响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香港很多原本实力雄厚的企业利润也大幅缩水,尚处于调整时期。李嘉诚旗下的长实趁机竞标拿地,轻而易举地成为大赢家。1998年,李嘉诚通过中标的方式以极低的价格轻松拍下了位于沙田马鞍山的一块酒店用地和位于广东道前警察宿舍的住宅用地,不经意间居然成为香港拍卖史的经典例子。在精简投资的同时,李嘉诚率先降价抛售房地产。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香港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银行紧缩信贷,股市行情急转直下,消费信心低迷,经济陷入萧条的困顿之中。在市场非常低迷的情况下,长实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同行业内最先开始施行降价销售,促进消费,所以都获取了较好的营业额。第四季度推出的两个项目鹿茵山庄及听涛雅苑二期项目均力挫群雄,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听涛雅苑二期甚至获得了高达3倍的超额认购。鹿茵山庄首次开售,恰好处于1997年10月股灾之后,当时的香港楼市低迷,市场前景反应冷淡。起初,长实出售的价格较高,分层单位、独立洋房的价格分别约为1.2万港元/平方英尺和1.6万港元/平方英尺。推出后,内部认购冷淡。长实见此情景,决定推迟4天公开发售。为刺激市场消费,提出降价两成来吸引消费者认购。长实宣布鹿茵山庄促销的消息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楼盘也不得不降价销售。之后,长实的听涛雅苑二期项目也要在市场上开售,李嘉诚果断采取大幅度降价的措施刺激楼市。听涛雅苑二期开价平均每平方英尺5181港元,最低价甚至低于4700港元/平方英尺。同时,长实还采取多种策略来促销,例如,为促销天水围嘉湖山庄美湖居剩余的单位就推出了“110%信心计划付款方法”的活动,采用“包升值”的方式刺激市场。李嘉诚采取的促销方式被香港媒体称为“为市场之震撼价”。香港各地产开发商在长实率先低价促销后,也纷纷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1998年1月香港的住宅价格比1997年第二季度的价格下降了逾3成的幅度,与1996年初的价格几乎持平。香港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抛售手中的囤积房屋,竞相采取更加优惠的价格出售。新鸿基地产(简称“新地”)在1998年5月以每平方英尺4280元的售价推出了青衣晓峰园160多个单位。为了抢占市场,长实也毫不示弱,随即以每平方英尺4147元的售价促销青衣地铁站的上盖盈翠半岛。长实的价格比当时的市价低两成,立即在市场上引发了抢购的狂潮,开盘当天1300个单位就被抢购一空。与此相比,新地的青衣晓峰园由于价格优势不明显,仅售80个单位,迫于市场行情,也随即展开降价的策略应对,下降了一成七,同时交给地产代理采取大范围促销的方式来出售。在市场低迷的境况下,长实采取低价销售的方式最先降价,引发了其他地产商的降价潮。对此,同期摩根士丹利的相关研究报告对长实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长实相比竞争对手更愿意采用低价策略来加快销售。香港住宅市场自1997年6月以后持续下滑的形势,证明这是一个恰当的策略。长实对降价如此随意,也是因为它的收入来源比其他开发商更加多元化。”2008年次贷危机,李嘉诚又一次大规模密集抛售房产,先后出售上海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御翠豪庭、黄金城道上的商铺。即使抛售,李嘉诚的盈利也不菲,以上海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来说,这个物业是在2005年以23亿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出售价格为44.38亿元,盈利21亿元。而黄金城道商铺是顶级的商业步行街,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升值的潜力巨大,原本是李嘉诚计划自己持有用来出租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恶化,李嘉诚果断做出了“转租为售”的策略,大约有2万多平方米40个铺位用来出售,均价以10万元每平方米成交。相比周围的商铺成交市场价在7~8万元/平方米,李嘉诚仍然是盈利可观的。当时,长实在北京投资的首个别墅项目——誉天下颇受关注。2008年11月上旬,楼市的市场行情不景气,誉天下别墅项目面向市场推出联排以17296元/平方米、双拼以18275元/平方米的优惠价格,相比之前两种户型拟定的预售价格30000元/平方米和35000元/平方米有了近五成的下跌。尽管不少人对李嘉诚的密集抛售以套现持迟疑态度,但在李嘉诚看来,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回笼资金以保存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低价套现总比被低迷市场套牢要好。所以此次长实报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最低5.7折超低价格,其降幅确实惊人。高沽低买巧融资香港经常会出现所谓的“股地拉扯”现象,因为香港的股市与楼市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所谓“股地拉扯”,即房地产商圈地的资金往往来源于以上市的方式到股市融资,导致地价飞涨,继而也带动房屋价格的高涨,房地产商获取暴利,然后继续在股市上融资,推动股价高涨。这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李嘉诚的长实只在1987年曾参与“长和系”供股计划,之后一般不采取股本融资的方式。1996年年底,香港恒生指数大幅攀升至13203点,与1995年年初的6967点相比,涨幅高达89.5%。与之相应的是香港的地产市道也一路走高,在1995年第四季度之后,房价也一直飙升,1997年7月中原地产指数升至100点,比起1996年7月的66点,在一年内升幅超过50%。在股价和房价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长实在1996年进行了1987年首次融资之后的再次股本融资。融资前,长实的现金流出净额高达88.88亿港元;融资后,1996年净现金流入由负数转为正数。此次长实通过股本融资募集到资金51.54亿港元。除此之外,长实还募集资金41.78亿元,也是通过附属子公司向少数股东大量发行股份的方式获取的。这次融资有助于长实摆脱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期间银行收缩贷款的资金困境,持有大量资金也为选择性投资提供了可能。同时,李嘉诚的另一个举动就是在股市低迷时先后多次大幅增持“长和系”股份。他在2008年4月11日至7月16日的3个月期间,前后10次共计以5.8亿港元增持长实;在9月29日至10月8日不到10天时间,又继续斥资约3525万港元增持长实42.8万股。在10月下旬又4次增持和记电讯国际股份,持股量从2月底的66%上升到10月30日的67.03%。11月14日,李嘉诚在2006年5月以来首次增持和黄股份,以每股均价37.225港元的价格斥资1116.8万元增持和黄30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1.38%。2009年2月3日,李嘉诚又以每股均价67.14元的价格斥资335.7万元首次增持长实5万股普通股。此后不到3天时间,李嘉诚再次以64.575万港元买进1万股长实股份,每股均价64.575港元。李嘉诚大举增持自家股份的举动也引来了外界的纷纷议论。有人认为,李嘉诚再三增持表明股市已经跌至谷底,此外他也希望此举能够为低迷的市场增添投资信心。当然,从李嘉诚一贯的投资策略来看,他将高沽低买的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股市跌至谷底时以低价买入,然后,等待将来经济复苏时期再高价卖出,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李嘉诚投资善于把握时机,往往对未来市场的趋势能够准确预测,然后果断出手。当然,李嘉诚的大手笔运作除了其超凡的智慧外,更是建立在多年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经验上的。 借钱投资不可取李嘉诚应对危机的大手笔运作固然令人感慨万千,但也无一例外是经过缜密的分析、准确的判断作出的决策。同时表现出了他保守、谨慎的一面。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在香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发表的观点总能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凡是李嘉诚出席的公开场合,他往往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记者总是抛出一些关于经济发展走向预测的问题,希望李嘉诚能够透露出一些李氏投资的秘诀来。而李嘉诚每次都是神采奕奕地出现,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其回答问题的方式充满了睿智和幽默,也深受媒体的欢迎。尤其是2007年起,李嘉诚出现的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提醒投资者要谨慎投资,量力而行。2007年上半年,内地的炒股行情非常热,人们纷纷加入炒股的行列。李嘉诚对此也给出善意的忠告。他在5月间就曾经表示,内地股市已经出现泡沫,呼吁股民炒股要谨慎,一定要量力而行。到8月份,他再次忠告股民,即使目前内地、港股都在高位的态势,但是一定要谨慎,无论是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投机都要小心,警惕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之后的2008年3月27日,李嘉诚认为香港股市仍处于调整期,尚未达到合理的水平,提醒内地投资者要量力而行。当时,内地的股市大跌,由于受到内地救市传言的影响,2008年8月20日香港及内地股市攀升,此时李嘉诚再三提醒股民谨慎应对。在2009年8月时,李嘉诚在长和系200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被问到对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时,他认为全球经济最坏时间已过,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经济已转好,不可能很快出现V形反弹。他对“年底经济会转好”的说法并不认同,认为经济的复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李嘉诚对香港经济的发展前景很看好。同时也认为,中国内地经济长远增长前景及多项特别优惠政策能够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很大支持,其中也包括个人旅游刺激香港本地消费及中央政府对香港金融体系的支持。在面对经济形势好转,港股已冲上20000点的情况下,一向投资保守的李嘉诚再度告诫散户投资者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着“千万不要借钱买股票”的底线。他解释说,如果大家仅仅依靠炒股能维持生活的话,就没有必要辛苦工作了。但是,他也表明要视情况而定,表示:“我不会说现在肯定不买入股票,但如某股票的市盈率高,回报低,我一定不买。但长江、和黄我很有可能会买,多年来我只买不卖,那是值得的投资。”从李嘉诚的言谈中,大家也能体察到李氏的投资策略,对于香港政府发行的官债回报不理想,一般不愿购买。他最看重的就是股票的市盈率,他旗下的基金会往往也是量力而行,认购市盈率低及派息率高、赚钱能力较强的股票。李嘉诚曾经有段话非常形象地阐释了自己不主张借钱炒股的理念:“这么多年来,1950年到今天,个人(资产)来讲,从来没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这样,第一原则就是不要有负债。我在1956年、1957年以后,个人没有欠过一个债,我的负债是这个(边桌上有两只金属制大、小北极熊雕像,指着小北极熊说),我的现金是这样大(指着大北极熊)。”所以,李嘉诚一直致力于保持稳健的财政状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充足的实力,一旦遭遇经济危机,也能防范财政风险。可见,李嘉诚忠告股民谨慎投资,不要借钱炒股的警世良言也是他本人多年一直信奉的信条。及时抽身避灾祸我们都知道“盛极必衰,月盈必亏”,一句哲理囊括世间万物。李云经在世时,就曾对李嘉诚说过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李嘉诚有心,一直实践至今。后来,他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课程上说,当所有人都冲进来时,我们跑出去,当所有人都跑出来不再玩时,我们冲进来。他的观点与“股神”巴菲特的“恐惧贪婪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所奉行的“人去我取”“及时抽身”策略清楚地表述了如何做才能在危机来临之时选择挺身而出,从而大赚;又如何在很多人跟风之时选择悄然退出,从而不被套牢。进军房地产堪称李嘉诚及时抽身的绝妙案例。在塑胶花上市之初,李嘉诚的长江可谓是前途无量。但是很快,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便发现,这个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跟风的小企业不计其数。于是,他毅然决定,转投房地产,而不再加投塑胶业。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当我们正从事的行业前景注定不妙时,应及时抽身。日本商战圣手松下幸之助说过:“高明的枪手,他的收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李嘉诚懂得这一切,迅速在塑胶行业收手,果断地向地产业投入。与此相应,当我们扎实地看好一个行业的前景时,就应果断地进入。2009年3月,李嘉诚认为2009年4月、5月,香港、内地及欧美的进出口将会好转,内地将会是全球经济体系中最早复苏的。因此,在经过2007年、2008年不断收缩投资后,2009年年初他就开始启动不少内地项目。2009年的中国经济,也基本印证了他的判断。事实上,没有永远的业务,只有盈利的业务,在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放弃,利用从事前一种业务所积蓄的力量,可以轻松地开展下一个业务。业务不断转移更换,但盈利的中心却不能不变。事实上,任何一项业务,当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还抱着不放,必将随着该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2007年5月,全球次级债风波尚未爆发之际,在所有人都蜂拥冲进股市的时候,李嘉诚却清醒地劝阻,他数次提醒投资者需要谨慎行事。他以少有的严肃口吻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就在李嘉诚讲话的半个月之后,“5·30”行情开始拖累A股一路暴跌。到了2007年8月,“港股直通车”掩盖了美国次贷风暴,他更直指美国经济会波及香港。当时,李嘉诚被很多记者追问何以预测。他的回答十分通俗:“这是可以从二元对立察看出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烧水加温,其沸腾程度是相应的,过热的时候自然出现大问题。”就在2008年,当危机再次来临之时,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提出“持盈保泰”策略,冻结全球新投资,只在本行内继续发展。在经济杠杆里,近乎所有的商业投资最后都会步入衰退的阶段。回头一看,我们不能不说,李嘉诚的嗅觉实在是超前而准确。中国有句古话叫“英雄所见略同”。在投资界与李嘉诚持同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在1987年10月股灾之前,巴菲特几乎把手头上的股票全部卖掉了,只剩下列入永久持股之列的股票,所以遭受的损失较少。巴菲特认为,当有人肯出远高过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时,他就会卖出股票。当时,整个股票市场已经到达疯狂的地步,人人争着去买股票,因此,他觉得已经有了卖股票的必要。巴菲特曾说过: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的忧虑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做成交易的时候。恐惧是追赶潮流者的大敌,却是注重基本面的财经分析者的密友。这就像李嘉诚所说的在所有人冲进去时及时抽身一样,确实可以作为投资市场颠扑不破的一条盈利法则。李嘉诚和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告诉我们,在营业厅很冷清时,投资者可轻松自如地挑选便宜的好货;而当营业厅挤得水泄不通时,虽然牛气冲天,市场一片大好,人们争相买进,但你一定要果断出手,这样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还可以避免高处不胜寒的风险。道理浅显易懂,可是做起来,投资者就未必能步步经营,处处留心。所以,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对股市的敏感度,也要有自己的客观分析,然后再做出决定。在所有人冲进去时及时抽身,不仅股票投资如此,事实上这句话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适用的。及时抽身妙就妙在它展示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竞争的智慧和积极的放弃行为。企业最危险的时候有时不是其亏损的时候,相反可能是在其赚钱的时候。及时抽身就是要在赚钱的时候积极放弃,未雨绸缪。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战略性的撤退和放弃,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采取的进取姿态,看似守势,实则进攻。及时抽身需要有大气魄,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是为了远大的目标。





上一本: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下一本:最棒的农民高健浩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李嘉诚:利润来自大趋势的作者是李慧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