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晁中辰*的《崇祯帝大传》将通过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分析,看看崇祯帝如何思想和生活,如何对待和处置各种重大事件,又是如何与明王朝一起走向了灭亡。 现在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大都要到景山公园一游。来这里的人们可以不登山远眺,但大都要到崇祯自缢处凭吊一番。即使是目不识丁的老农,也大都能讲一段崇祯帝吊死煤山的故事。在崇祯帝自缢的槐树前,人们徘徊议论,回首历史往事,似乎又回到了明清之际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少年皇孙 第一节深宫童年 第二节藩王生涯 第二章铲除魏忠贤钦定逆案 第一节入正大统,战战兢兢 第二节铲除客魏 第三节毁《三朝要典》,钦定逆案 第三章频换阁臣党争不息 第一节整顿内阁 第二节“皇帝遭瘟了”——周延儒与温体仁之争 第三节频换首辅,朝政日非 第四节再用周延儒 第四章重用内臣政体日坏 第一节用东厂威制天下前言 第一章 少年皇孙 第一节 深宫童年 第二节 藩王生涯 第二章 铲除魏忠贤钦定逆案 第一节 入正大统,战战兢兢 第二节 铲除客魏 第三节 毁《三朝要典》,钦定逆案 第三章 频换阁臣党争不息 第一节 整顿内阁 第二节 “皇帝遭瘟了”——周延儒与温体仁之争 第三节 频换首辅,朝政日非 第四节 再用周延儒 第四章 重用内臣政体日坏 第一节 用东厂威制天下 第二节 用宦官监理天下财政 第三节 用宦官监领天下兵马 第五章 治国乏术邀誊有方 第一节 为政察察,举措乖张 第二节 日理平台,官贪兵懈 第三节 加征再加征,苍生何不幸 第四节 汲汲邀誉,无救乱亡 第六章 对农民军的剿抚 第一节 西北遍地烽火 第二节 频换主将,剿抚皆失 第三节 剿不胜剿,山河破碎 第七章 与清战和皆失 第一节 冤杀袁崇焕,误罢孙承宗 第二节 清兵屡次内犯,明廷战和皆误 第三节 松锦之战 第八章 内宫生活和思想政策 第一节 崇祯帝的家庭生活 第二节 崇祯帝的思想信仰 第三节 崇祯帝的对外政策 第九章 甲申之变魂殒煤山 第一节 李自成进军北京 第二节 崇祯帝吊死煤山 第三节 崇祯帝死后的风云变幻 第四节 景山游魂,任后人评说 结语 附录 崇祯帝大事年表 后记宫中是非多历代皇宫中都有许多是是非非,即人们所常说的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由于皇宫处于权力的中心,看来是皇家的私事,实际上成了天下的公事。从万历后期到天启初年,明宫廷里接连不断地发生了几个大案,对明代政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崇祯帝作为皇族的一员,亲自经历和目睹了这些案件的经过,甚至可以说他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些事件度过的。这在他年轻的心灵上不能不留下深深的印记,并影响到他日后观察和处理政事的角度和方法。 崇祯帝诞生时,他的父亲朱常洛已被立为太子。 在外人看来,他们父子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了,其实不然。朱常洛一直生活在危疑之中,甚至可以说一直蒙受着屈辱,并时刻有被废黜的危险。 崇祯帝的父亲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他的母亲王恭妃原是穆宗皇后的宫女,被万历皇帝私幸而怀了孕,生下朱常洛。按民间说法,朱常洛就是万历皇帝的私生子。因为这事不光彩,万历皇帝起初不愿认这个儿子。后来万历皇帝的母亲进行了干预,并拿出他和王恭妃私幸时的信物,要万历皇帝无论如何也要认下这个儿子,这是朱家皇族之福。但万历皇帝以王恭妃身份卑贱,还是不愿认。他的母亲便很动感情地说,自己原来也是个宫女,也是被隆庆帝私幸而生了万历帝。你还不是一样当了皇帝吗?母亲把老底一揭,使万历皇帝羞惭满面,无地自容,便不情愿地认下了朱常洛这个儿子。认是认下了,但心里总是疙疙瘩瘩。按明代宫廷旧制,皇帝有了儿子,应该马上立为太子,以定“国本”,即此事历来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尽管有大臣们不断奏请,但此事却久拖不决。 不久,即崇祯帝的父亲五岁的时候,万历帝所宠爱的郑贵妃也生了个儿子,即福王朱常洵,深得万历皇帝的欢心。万历皇帝还私下向郑贵妃许诺,以后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许多大臣认为郑贵妃有异谋,意在夺嫡,纷纷上疏请早立太子,但万历帝却一直不许。 于是,在明宫廷上就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直到朱常洛二十岁时,万历皇帝不得不正式册立他为太子,但受宠却远不及他的弟弟朱常洵。不久发生了“妖书案”,即有人投书,谓万历帝要更换太子,指斥郑贵妃。为此,一时受株连被捕者达上百人。后发现此书乃嗷生光所为,便将他磔杀,算是结了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又有人上疏,谓郑贵妃指使同党搞巫蛊,想谋害太子。所谓巫蛊,即用巫术诅咒人。汉武帝时曾因“巫蛊之祸,,而废太子。这次幸赖内阁首辅叶向高弥缝其问,未起大狱。这些事都不是空穴来风,它反映了朱常洛太子地位的危疑处境。崇祯帝这时是个孩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很少能得到父亲的爱抚。 万历四十三年(1615)夏天发生了“梃击案”,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案”之一。五月四日傍晚时,蓟州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慈庆宫,打伤了看门人,后终于被宫中的人抓获。慈庆宫是崇祯帝父亲朱常洛的住处,张差闯慈庆宫行凶,被认为是郑贵妃所指使,意在谋害太子。一时议论鼎沸,有人甚至指名道姓,说此事乃郑贵妃和其弟郑国泰所为。经审讯,连及郑贵妃宫中的太监庞保和刘成。如继续追查下去,牵连会越来越广。万历皇帝多年没上过朝,这时也专为此事召见群臣,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声言父子友爱,决无废太子之事。 崇祯帝的母亲刘贤妃为此十分高兴,在朱常洛回宫后便向他祝贺,认为既然万历皇帝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表了态,他皇太子的地位就可以稳如泰山了。刘贤妃万没想到,她这番祝贺反招来一顿责骂。朱常洛说妇道人家什么也不懂,还好多嘴舌,并立即将她赶出慈庆宫。刘贤妃郁闷成疾,很快死去。 “梃击案”惹得满城风雨,如要认真追查下去,说不定会引出更大的事端。朱常洛不愿过多牵连,极言张差疯癫,郑贵妃决无谋害自己之心。于是,万历皇帝遂命将张差秘密地毙于狱中,随后将庞保、刘成磔杀,草草了结了此案。越是这样不明不白,人们就越多方猜测,致使此案成为历史上常为人们所提及的悬案之一。明末清初的大名士顾炎武说到此事,谓自古以来,当一个王朝衰败时,常有妖人阑入宫禁之事,事关国运气数,“亦法禁浸弛所致”①。要说运气的话,崇祯帝生活在这种时候确实不是好兆头。 在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的同时,朱常洵被封为福王。福王这时已二十岁,应立即赴洛阳就藩。但是,尽管臣下一再奏请,万历皇帝还是不让福王离京。 外廷为此乃流言不断,谓郑贵妃和福王还在伺机夺嫡,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仍处在危疑之中。为此,廷臣请求尽早让福王就藩的章奏连续不断,“数十百奏”,但万历皇帝一直不予理睬。这事拖延了十三年之久,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福王才就藩洛阳②。 但明眼人都清楚,福王虽然离开了京师,但对皇太子地位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P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