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本书简介: 李秀成(1823~1864)出生于广西一个贫困乡村。由于 自家没有土地,全家人只能给地主家当牛作马,即便这样, 仍然不能温饱。万般无奈之下,李秀成全家投靠了“拜上帝会”, 李秀成也加入义军军队,成为一名圣兵。他在军队中勤学苦练, 加之为人耿直忠诚,很快便崭露头角,成为义军首领,并多 次大败清军,给帝国主义侵略军以致命打击,立下了赫赫战功。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坎坷童年 家贫无资,弃学务农/001 村塾帮工,磨炼性情/003 熟读“三国”,初识韬略/005 第二章崭露头角 揭竿斩木,弃农从军/008 勇往担当,初为将领/012 震慑刁顽,保护行旅/016 力战力敌,破南北营/020 桐城大捷,封合天侯/026 第三章忠王出世 不畏革爵,坚持进谏/031 再破江北,安定天京/033 目录: 三河大捷,力挫湘军/036 谦让推美,受任忠王/039 奇袭杭州,解围天京/041 第四章利剑出鞘 乘胜追击,克服苏常/046 下乡劝论,招抚安民/048 恢复生产,振兴工商/050 初战外敌,解围嘉兴/053 退兵湖北,酿成大错/057 力克杭州,平除大乱/062 击破外敌,真英雄耳/066 第五章强弩之末 团结将领,愚忠天王/075 欲擒故纵,剿灭船匪/077 进北攻南,遭受重创/081 放纵叛徒,苏州失陷/086 竭智尽忠,死守天京/088 第六章将星陨落 临难让马,舍命救主/092 百姓掩护,无奈被俘/094 从容就义,顶天立地/096 第七章西风东渐 西洋美酒,奇技淫巧/099 洋兄洋弟,洋枪洋炮/104 扬弃跪礼,礼让外宾/112 思想开明,中外联姻/114 后记/119 李秀成年谱/123前言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李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 使李鸿章、曾国荃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 誉者,惟李秀成之故。 ——梁启超 洪秀全以匹夫之力起兵,创建了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几乎 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样兴盛的局面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而太平天国也被后人认为是一次伟大的民族革命,虽然太平天 国以失败告终,但它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日后孙中山先生 共和建国的理想,实际上也是起源于此。被封为忠王的李秀成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李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 使李鸿章、曾国荃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 誉者,惟李秀成之故。 ——梁启超 洪秀全以匹夫之力起兵,创建了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几乎 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样兴盛的局面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而太平天国也被后人认为是一次伟大的民族革命,虽然太平天 国以失败告终,但它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日后孙中山先生 共和建国的理想,实际上也是起源于此。被封为忠王的李秀成 正是太平天国后期顶梁柱式的人物,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 太平天国创建之初,洪秀全麾下的杰出人物当推东王杨秀清、 002 李秀成画像 003 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这 五人也并成为“五王”。然而此后冯云山、萧朝贵在湖南战死, 杨秀清和韦昌辉在金陵发生了内讧,石达开虽洁身自好,独树 一帜,但却引起了洪秀全的猜忌。至此,“五王”已有名无实。 在这种情况下,忠王李秀成脱颖而出,力挽狂澜。 李秀成(1823~1864)出生于广西一个贫困乡村。由于 自家没有土地,全家人只能给地主家当牛作马,即便这样, 仍然不能温饱。万般无奈之下,李秀成全家投靠了“拜上帝会”, 李秀成也加入义军军队,成为一名圣兵。他在军队中勤学苦练, 加之为人耿直忠诚,很快便崭露头角,成为义军首领,并多 次大败清军,给帝国主义侵略军以致命打击,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秀成发迹于地位最为低微的底层军队,他机智明敏,刻 苦勤劳,长于用兵,胆气绝伦,他的“围杭救京”“进北攻南” 等计策,极大地展现了他的文韬武略,也为后期风雨飘摇的太 平天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时,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与外国侵 略军开始联合镇压围剿太平天国,然而清军在与李秀成军队的 交战中节节败退,就连不可一世的“洋枪队”也频遭重创。与 李秀成缠斗多年的清军首领曾国藩曾用“心已用烂,胆已惊碎” 形容与李秀成军队交战的感受,足见李秀成军队的骁勇强悍。 他的军队南征北战,使敌军费尽心力,疲于奔命。此时的李秀成, 也成了太平天国唯一的顶梁柱。在李秀成军队的英勇抵抗之下, 敌军用尽了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手段,足足用了六七年时间,才 004 攻下早已失势、内外交困的太平天国。 李秀成非但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而且为人大度,对 下属仁爱,非常得人心,因此将士们也愿意跟随他一次次出生 入死。洪秀全死后,金陵沦陷,李秀成将自己的爱马让给了幼主, 自己骑着一匹慢马被俘,如此爱国忠君,即便古代的名将名臣, 又有几人能做到?被俘后的李秀成更是谈笑自若,慷慨赴死。 死前还曾要求曾国藩不再追杀太平军余部,以保存太平军的实 力。李秀成至死效忠太平天国,忠心耿耿,延国祚于一时,挽 大局于垂危,心系百姓,抵御外侮,实乃真豪杰也。第一章坎坷童年 家贫无资,弃学务农 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是个普通的 小山村,骁勇善战的一代名将李秀成正是诞生于此。藤县是位 于浔江下游的一个小县城,它下连苍翠群山,上接平南平原。 浔江两岸山峦起伏,平地很少。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藤县居 于战略险要位置,易守难攻。藤县的位置,可谓整个广西的咽 喉要塞,如若藤县在战事中失守,那么其他地方也难幸免。这 个地方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刻苦勤俭。李秀成日后能够奉命于 危难之际,冒险犯难,宽以待人,使日渐衰微的太平天国还得 以延续六七年之久,与他自幼受到的生活环境的熏陶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而宁风乡地处藤县西北,是连通永安的必经之路, 也就是说,如果太平军想要夺取永安,那么就必须先拿下藤县, 而宁风乡则在太平军行军的必经之路上。这也就为李秀成日后 002 加入太平军提供了客观条件。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出生在一个贫困雇农家庭。他的父亲 叫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下了他和弟弟李明成。李秀成的家境并 不富庶,甚至可以说距离温饱都相去甚远。因为没有自己的田地, 也没有能力租下地主的田地。一家人只能靠给地主做工维生, 给地主家垦荒种地是这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虽然连年给地 主家当牛作马,但全家人还是饥寒交迫,食不果腹。李秀成就 是在这样穷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年的困苦经历也使他对 剥削穷苦百姓的地主老财恨之入骨,进而加入农民政权太平天 国。 出身贫困雇农家庭的孩子显然不可能像地主、富农家的孩 子那样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好在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中的老 师。舅父在他八岁那年,把他带到村塾中读书。在村塾读书的 李秀成无法再帮家人扛起生活的重担,而家中的情况也因失去 了一个劳动力而每况愈下,生活愈加艰难。在李秀成十岁那年, 其父母不堪重负,把他从村塾中叫回,让他辍学帮工,以补贴 家用。自此,只读了两年书的李秀成的人生轨迹似乎开始与父 辈们重合,或许他也只能一辈子在地主的压榨之下艰难地讨生 活。 然而,就在李秀成入读村塾的这两年间,在他目不能及的 广东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而这件事也是太平天国得以建立的 直接动因之一。1832年,中国基督教徒梁发出版了一本基督教 003 传教书籍《劝世良言》。梁发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 时的助手,也是第二个正式受洗的中国基督徒。梁发辅助马礼 逊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翻译《圣经》以及编著一些布道小册和神 学书籍。梁发对传教士的工作非常热忱,尤其致力于采用文字 来传教。他一共尝试编纂了五种布道的书籍,《劝世良言》正 是其中一种。之所以说这本小册子对太平天国运动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是因为太平天国创建者洪秀全在参加科举四试不 中积郁成疾之时,无意中读到了这本《劝世良言》,发现其中 所描述的情况与他当时的所感所闻完全吻合。于是,他在一处 孔庙自行受洗,之后又巡回多地宣传基督教义,甚至开馆授课, 直到揭竿而起,发动金田起义。 村塾帮工,磨炼性情 离开村塾的李秀成只能回家帮工讨生活,舅父又一次成为 改变李秀成一生的人。舅父觉得李秀成读书认真,悟性也好, 不忍心他自此荒废学业。于是就想办法把他保荐到各个村塾去 帮工,这样李秀成也能得些工钱回来补贴父母。同样是帮工, 比起在地主家种地,在村塾起码还能在做工之余自学,虽工钱 比在地主家帮工差些,但也总能贴补些家用。就这样,李秀成 开始了他在村塾帮工的生活。 在村塾帮工除了能在闲暇时间自己看些历史典故外,其实 并不比在地主家帮工轻松。有条件在村塾读书的学童都是地主、 004 富农家的儿子。这些孩子倚仗自家有钱,对贫农出身的李秀成 随意欺侮,指使他为自己当牛作马。李秀成自然并不愿意对这 些与他同龄的孩子卑躬屈膝。但他要想继续在村塾帮工,就必 须伺候这些地主家的孩子,对他们唯命是从。同样是儿童,地 主富农家的就是人上人,贫困雇农家的就是人下人。现实的社 会和生活给李秀成划下了一道鲜明的阶级鸿沟,在村塾帮工受 人欺侮的生活也将阶级仇恨深深地刻在了李秀成幼小的心中, 这种阶级仇恨在日后推动着他加入义军,并为维护农民政权奋 斗终生。受辱的李秀成为保住这份帮工的工作,不能直接与地 主富农的儿子对抗,他只能忍辱负重,甚至还要努力让这些纨 绔子弟们欢喜,这对于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易。 在村塾帮工的生活虽然有着难以言喻的辛酸,但也正是这 段时间的生活使李秀成的性情受到了极大的磨炼。受到其他孩 子欺负而不能言明的痛苦使他逐渐变得能够忍辱负重,喜怒皆 不形于色。在后人对于李秀成的评价中,“外柔内刚”是他非 常突出明显的一个性格特征。何谓“外柔内刚”?“柔”是说 李秀成委婉从顺,是指他表面待人如此,这实际上也是他达到 目的的手段。而“刚”才是李秀成性格的本质,他坚强果决, 百炼成钢。也就是说,李秀成既有钢铁般的坚强,又有绕指柔 般的韧性,这样表里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他“外柔内刚”的性格。 李秀成“外柔内刚”的性格也表现在他对下属非常体恤怜悯, 而对敌人态度强硬,战场杀敌毫不手软。古诗说:“绕指柔, 005 纯金坚”,正是对这种性格的诠释。而这种性格,正是李秀成 小时候在村塾帮工时逐渐磨炼形成的。可见这样凄苦的帮工生 活也给李秀成带来了受用一生的巨大财富。性格很可能决定着 人一生的走向,李秀成这样忍辱负重,外柔内刚的性格,也正 是他之后得以屡建战功的基石。 熟读“三国”,初识韬略 李秀成虽然很难在村塾中受到系统的教育,但他仍然凭借 自学获得了利用文字表情达意的本领,这也使得他能够在之后 写得一手通达文章。在李秀成幼年的道光年间,“四书五经” 是书塾讲学的主要教材,但学童们能够读到的书实际上不止于 此。李秀成帮工的书塾经常会有外省人过来卖书。这些外省人 都背着沉重的书箱。所卖的书种类丰富多彩,有科举考试试题集, 各种各样的应用读物以及一些古典小说。其中就数这些古典小 说最受学童们的喜欢,不少有钱的孩子都会掏钱买些。李秀成 可以等他们看过不要后再拿来阅读,他也因此读到了不少“四 书五经”之外的书籍。 在李秀成读过的所有书中,对他日后影响最大的当属两本 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李秀成把这两本 书熟读了多遍,甚至到了可以灵活运用书中文辞的程度,在他 后期被曾国藩俘虏后写的自述中,就使用了《东周列国志》中 出现的词汇,比如“铁桶”“不忿”等。而《东周列国志》给 006 李秀成最大的指导在于其中“宜刚宜柔,相机而动”的思想。 相机而动是指观察时机,在看到适当机会时立即行动。此后他 的战术思想,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李秀成还经常引用《三 国演义》中的人物来教人论事,说明这部小说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三国演义》教导他:处于劣势的军队也可以因为深谋远虑而 获得胜利,兵强马壮的部队也可能因为缺少恰当的谋略而自取 灭亡。还教导他“兵者,诡道也”,就是说用兵之道在于千变 万化,出奇制胜。《三国演义》还告诉他“柔能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