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地再现了一代民国大师在生活、修为、学术修养等方面的风范以及他们在思想文化上的重要启蒙作用。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从不同视角全面了解这一不同凡响的“名人群落”。 本书简介: “古者称师曰‘先生’”。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鲁迅、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等民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因而称他们为“大先生”。本书选取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冯友兰、梁漱溟、梁实秋等大师回忆其他大师的文章,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民国大师们的生活、修为、学术修养。不仅让当代中国人一睹他们的人格魅力及学术风采,也能帮助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古史辨》《当今中国史学》。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历任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作有《中国哲学简史》等。 目录: 王国维:末代国师,最是人间留不住 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梁启超002 悼王静安先生/顾颉刚005 从容一死殉大伦——我看王国维/冯友兰013 蔡元培: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018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蒋梦麟023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026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顾颉刚033 纪念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逝世两周年作/梁漱溟041 记蔡孑民先生/林语堂050 辜鸿铭:旷世怪杰,语不惊人死不休 谈辜鸿铭/周作人056 记辜鸿铭/胡适060 辜鸿铭先生轶事/梁实秋066王国维:末代国师,最是人间留不住 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梁启超002 悼王静安先生/顾颉刚005 从容一死殉大伦——我看王国维/冯友兰013 蔡元培: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018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蒋梦麟023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026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顾颉刚033 纪念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逝世两周年作/梁漱溟041 记蔡孑民先生/林语堂050 辜鸿铭:旷世怪杰,语不惊人死不休 谈辜鸿铭/周作人056 记辜鸿铭/胡适060 辜鸿铭先生轶事/梁实秋066 辜鸿铭/林语堂068 梁启超:才大如海,革命功臣 无穷的恩惠(节选)/胡适076 纪念梁任公先生/梁漱溟08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088 胡适: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季羡林092 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104 略谈胡适之/梁漱溟111 我不大懂胡适/金岳霖114 回忆中的胡适先生/冰心117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怀念陈寅恪先生/冯友兰122 回忆陈寅恪先生/季羡林126 渊博正直的陈寅恪/金岳霖138 鲁迅:入木三分叹为观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钱玄同142 悼鲁迅/林语堂148 回忆鲁迅(节选)/郁达夫151 怀念鲁迅先生/巴金172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177 梁漱溟:末代硕儒,菩萨行者 百年尽瘁,一代直声——悼念梁漱溟先生/冯友兰192 梁漱溟杂忆/钱穆195 梁漱溟先生/张岱年198 熊十力: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怀念熊十力先生/冯友兰202 忆熊十力先生/梁漱溟205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任继愈208 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季羡林222 怀念冯友兰先生——为纪念冯友兰诞辰一百周年而作/张岱年229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任继愈233 金岳霖:道超青牛,论高白马 怀念金岳霖先生/冯友兰244 忆金岳霖先生的一堂教学和两则轶事/任继愈249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253 傅斯年: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忆孟真/蒋梦麟260 扫傅斯年先生墓/季羡林264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忆刘半农君/鲁迅270 半农纪念/周作人273 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悼念沈从文先生/季羡林280 忆沈从文/梁实秋285 老舍:智慧的哲人,天真的孩子 怀念老舍同志/巴金290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297 忆老舍/梁实秋302 梁实秋:最像一朵男人花 回忆梁实秋先生/季羡林308回忆梁实秋先生/季羡林308 悼念梁实秋先生/冰心312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钱穆316 扬州旧梦寄语堂/郁达夫322 吴宓:是真名士自风流 回忆雨僧先生/季羡林330 吴宓先生/任继愈334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汪曾祺340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是福建闽南人,大概先代是华侨吧,所以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的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正同课堂上的主人是好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为车夫队中一个特出的人物。 辜鸿铭早年留学英国,在那有名的苏格兰大学毕业,归国后有一时也是断发西装革履,出入于湖广总督衙门。(依据传说如此,真伪待考。)可是后来却不晓得什么缘故变成那一副怪相,满口“春秋大义”,成了十足的保皇派了。但是他似乎只是广泛的主张要皇帝,与实际运动无关,所以洪宪帝制与宣统复辟两回事件里都没有他的关系。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想要找机会发泄。我只在会议上遇到他两次,每次总是如此,有一次是北大开文科教授会讨论功课,各人纷纷发言,蔡校长也站起来预备说话,辜鸿铭一眼看见首先大声说道:“现在请大家听校长的吩咐!”这是他原来的语气,他的精神也就充分地的表现在里边了。又有一次是五四运动时,六三事件以后,大概是一九一九年的六月五日左右吧,北大教授在红楼第二层临街的一间教室里开临时会议。除应付事件外有一件是挽留蔡校长,各人照例说了好些话,反正对于挽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只是怎么办,打电报呢,还是派代表南下。辜鸿铭也走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却有他自己的特别理由,他说道:“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新青年》的反帝反封建的朋友们有好些都在坐,但是因为他是赞成挽留蔡校长的,所以也没有人再来和他抬杠。可是他后边的一个人出来说话,却于无意中闹了一个大乱子,也是很好笑的一件事。这位是理教科教授,姓丁,是江苏省人,本来能讲普通话,可是这回他一上讲台去,说了一大串叫人听了难懂,而且又非常难过的单句。那时天气本是炎热,时在下午,又在高楼上一间房里,聚集了许多人,大家已经很是烦躁的了,这丁先生的话是字字可以听得清,可是几乎没有两个字以上连得起来的,只听得他单调的断续的说,我们,今天,今天,我们,北大,北大,我们,如是者约略有一两分钟,不,或者简直只有半分钟也说不定,但是人们仿佛觉得已经很是长久,在热闷的空气中,听了这单调的断续的单语,有如在头顶上滴着屋漏水,实在令人不容易忍受。大家正在焦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忽然的,教室的门开了一点,有人伸头进来把刘半农叫了出去。不久就听到刘君在门外顿足大声骂道:“混账!”里边的人都愕然出惊,丁先生以为在骂他,也便匆匆的下了讲台,退回原位去了。这样会议就中途停顿,等到刘半农进来报告,才知道是怎么的一回事,这所骂的当然并不是丁先生,却是法科学长王某,他的名字忘记了,仿佛其中有一个祖字,六三的那一天,北京的中小学生都列队出来讲演,援助五四被捕的学生,北京政府便派军警把这些中小学生一队队的捉了来,都监禁在北大法科校舍内。各方面纷纷援助,赠送食物,北大方面略尽地主之谊,预备茶水食料之类,也就在法科支用了若干款项。这数目记不清楚了,大约也不会多,或者是一二百元吧;北大教授会决定请学校核销此款,归入正式开销之内。可是法科学长不答应,于是事务员跑来找刘半农,因为那时他是教授会的干事负责人,刘君听了不禁发起火来,破口大喝一声。后来大概法科方面也得了着落,而在当时解决了 丁先生的纠纷,其功劳实在也是很大的。因为假如没有他这一喝,会场里说不定会要发生严重的结果。看那时的形势,在丁先生一边暂时并无自动停止的意思,而这样的讲下去,听的人又忍受不了,立刻就得有铤而走险的可能。当日刘文典也在场,据他日后对人说,其时若不因了刘半农的一声喝而停止讲话,他就要奔上讲台去,先打一个耳光,随后再叩头谢罪,因为他实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关于丁君因说话受窘的事,此外也有些传闻,然而那是属于“正人君子”所谓的“流言”,所以似乎也不值得加以引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