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名人传记精华本:亲历


作者:名人传记编辑部     整理日期:2016-02-24 13:26:08

★所选人物均为近代以来有影响力的人物。
  ★亲历者经历的历史细节,颠覆你多年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名流的判断。
  ★展现声望之下历史名流们*真实的自我和他们充满痛苦、悲伤、磨难和辛酸的人生。★蒋介石亲述西安事变;亲历拍摄中国首次核试验;采访病榻上的贺自珍;陈履安讲述父亲陈诚主政台湾的真相;丁兰见证毛泽东小女儿李讷出世;彭钢和伯父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李莎和李立三的坎坷婚姻;沈醉见证溥仪的*后七年;罗涵先如何给罗隆基、史良当秘书……
本书简介:
  名人及名人后辈讲述名人的真实人生经历。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见证了大时代的暴风骤雨和人事变迁。他们在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中亲历了历史中诸多扣人心弦的时刻。他们经历的历史细节,是刻骨铭心的私人体验,是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名流的主要因素,而他们事后细致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展现了他们最真实的自我。
  作者简介:
  周海滨:非虚构写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我的父亲韩复榘》等
  叶永烈:著名传记作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现职是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现为著名传记作家。
  孟昭瑞:著名摄影家。1948年从事摄影。先后在人民解放军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社任摄影记者、研究员。参加过平津战役、北平入城式、政协筹备会、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著有《历史的瞬间》《中国蘑菇云》《东方红: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共和国震撼瞬间》等作品,1992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孟昭瑞摄影艺术展》。
  沈美娟:沈醉之女。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5年12月10日,民革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醉女儿。先后为其父沈醉整理撰写《我这三十年》、《魔窟生涯》
  张素我:张治中之女
  徐文惠:徐海东之女周海滨:非虚构写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我的父亲韩复榘》等
  叶永烈:著名传记作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现职是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现为著名传记作家。
  孟昭瑞:著名摄影家。1948年从事摄影。先后在人民解放军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社任摄影记者、研究员。参加过平津战役、北平入城式、政协筹备会、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著有《历史的瞬间》《中国蘑菇云》《东方红: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共和国震撼瞬间》等作品,1992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孟昭瑞摄影艺术展》。
  沈美娟:沈醉之女。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5年12月10日,民革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醉女儿。先后为其父沈醉整理撰写《我这三十年》、《魔窟生涯》
  张素我:张治中之女
  徐文惠:徐海东之女
  彭钢:彭德怀侄女
  ……
  目录:
  C
  陈诚与蒋介石的合作与冲突
  ——陈履安讲述父亲陈诚主政台湾的日子口述/陈履安文/张林
  D
  丁兰:见证毛泽东小女儿李讷出世口述/丁兰文/王锐
  F
  父亲张治中在1949年前后口述/张素我文/周海滨
  父亲刘海粟的悲欢五十年口述/李莎文/周海滨
  G
  郭荣昌:我们抢回了张自忠的遣骸文/凌寒
  高振普:我们把周总理的骨灰撒向江河大地文/王梦悦
  H
  何方:我对张闻天的忏悔口述/何方文/周海滨
  J
  蒋介石向我亲述西安事变文/哈雷特阿班译/杨植峰C
  陈诚与蒋介石的合作与冲突
  ——陈履安讲述父亲陈诚主政台湾的日子口述/陈履安文/张林
  D
  丁兰:见证毛泽东小女儿李讷出世口述/丁兰文/王锐
  F
  父亲张治中在1949年前后口述/张素我文/周海滨
  父亲刘海粟的悲欢五十年口述/李莎文/周海滨
  G
  郭荣昌:我们抢回了张自忠的遣骸文/凌寒
  高振普:我们把周总理的骨灰撒向江河大地文/王梦悦
  H
  何方:我对张闻天的忏悔口述/何方文/周海滨
  J
  蒋介石向我亲述西安事变文/哈雷特阿班译/杨植峰
  贾拓夫:“大跃进”潮流中的逆行者口述/张宏儒文/金翎
  家人眼中不一样的张爱玲口述/孙世仁文/赵宁
  L
  李莎:我和立三的一些往事口述/李莎文/周海滨
  P
  彭钢:和伯父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口述/彭钢文/周海滨
  S
  叔公茅以升的苦涩晚年文/茅青
  沈醉见证溥仪的最后七年文/沈美娟
  W
  我亲历拍摄中国首次核试验文/孟昭瑞
  我采访贺自珍文/王行娟
  我知道的杨献珍和“哲学罪案”文/张复
  我所知道的末代亲王溥杰和他的妻子文/沈美娟
  我记忆中的父亲沈钧儒口述/沈谱文/雨父
  我终于读懂父亲谢觉哉口述/谢飞文/陈思
  我给罗隆基、史良当秘书
  ——访罗涵先文叶永烈
  我是周海婴文/刘伟
  X
  寻访父亲徐海东的足迹口述/徐文惠文/周海滨
  Z
  张闾实:我所认识的大伯张学良口述/张闾实文/陈思
  蒋介石向我亲述西安事变
  文/哈雷特阿班
  哈雷特阿班,1884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贝理弗市,卒于1955年,一生未婚,无子嗣。
  阿班在美国报界浸润二十一年,1926年来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与报纸编辑工作,于1941年离任回国。1944年,哈雷特阿班出版了《民国采访战》一书,回忆了自己在中国历时十五年的记者生涯(该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阿班在华十五年,后十二年供职于《纽约时报》,任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他在华期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重巨变。他的报道覆盖了广州革命风云、北伐大业、东北易帜、蒋冯阎大战、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一直到上海孤岛时代的最后一刻,可以说,中国历史这十五年的每一起伏、每一皱褶,无不通过他的键盘,传递到《纽约时报》,传递给美国大众、全球大众,并影响各国的政界决策及外交方略。
  阿班之独特,在于他的作用已完全超出了区区记者的层面。对美国政府而言,他是个不支薪的高级情报员,免费提供绝密情报,分量超过任何正式间谍。对各国政府而言,他是个编外的美国外交官,其作用常常是美国大使所不能及。因此,日美之间、中美之间、苏美之间,都要由他来频频传话。他直接接触中、美、日名人政要,亲历了重要历史事件。如孙中山死前向美英求助一事,阿班从美国驻广州领事馆采得了第一手资料,是全球报道此事的第一人;济南惨案发生时,阿班是置身现场的唯一非日籍记者,对事件的陈述,具极高史料价值;九一八事变前,阿班事先得了日本人的提示,走遍东北,最早作了预报;他还曾动员《纽约时报》援救胡适出狱……本文是阿班对西安事变报道的漂亮经历。西安事变发生当日,阿班便凭他与蒋、宋、孔、陈的交情,为《纽约时报》抢到了全球的独家新闻。新闻史常说,最先报道西安事变的,是路透社的赵敏恒。但赵敏恒是靠嗅觉推断,最多是猜测,阿班则报道了宋子文及端纳的亲口引述……
  我的公寓在百老汇大厦(译者——即今日的上海大厦)十六楼,高居于上海喧闹的街道之上。1936年12月某晚,我独自待在书房里,平静无事。从新闻角度看,过去的几个月颇为沉闷,不免感到无聊。约十个月前,东京中心区曾发生兵变,多名内阁成员被杀,引起一片惊恐。随后的仲夏时节,中国也曾一度濒临内战,却因西南方面的突然垮台而幸免,事件带上了半喜剧色彩。这以后便不再有大事,唯见日本一以贯之,在华北从事种种穷凶极恶的活动,而蒋总司令则多次巡游中国各地,以便加深中国的统一。
  目前,蒋总司令正在陕西省的西安市。该处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距共产党的军队占领区不远。占据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则是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残部。一直有恶意的谣言称,少帅的部队已经与红军沆瀣一气,西安与共产党根据地之间,定期有卡车及巴士往返,运送人员与军需物资。传言归传言,却一直无法核实。
  张学良先是被逐出满洲,继而又被逐出华北,于是便赴欧考察,终于戒除了多年的毒瘾,这才又返回中国。传言说,此君行事诡异,对于南京的剿共命令,一向拒不执行。我当时想,传言一定不确,否则蒋介石就不会贸然进入张学良的地盘了。
  那晚,我左思右想,横竖想不出有什么消息足以作头条发往纽约。我在书桌上一叠便条里随手乱翻,发现了一份备忘录,内容是关于中国预算案中的海关税收部分。一看时间,只有8点半,找宋子文聊聊的话,不算太晚,便拨通了他家的私人号码。
  接电话的是宋子文的男秘书,一个能干的中国人。他说:“子文不在家。他刚才接到一个电话,就去孔祥熙家了。”
  我突然想起,那位著名的澳洲人端纳此刻正在上海,何不找他聊聊。端纳原是张学良的顾问,后来转而任蒋介石的顾问。他住在派克饭店(即今天的上海国际饭店——译者)。我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端纳的秘书。
  他说:“他二十分钟前还在,后来接到一个电话,就去孔祥熙家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他走得挺匆忙的,好像很着急。”
  蒋夫人这时也在上海,住在法租界自家的房子里。两天前,我刚在那里喝过茶。我决定给她去个电话。接电话的是她的私人秘书,一个年轻的英国女人。
  我问蒋夫人在不在家。“夫人去孔博士家了。”她答道,“我不想给她打电话。她刚走不久,看上去很急,紧张得要命。”
  我不禁猜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召开家庭会议?因为蒋夫人、她弟弟宋子文和任财政部长的姐夫孔祥熙都在。他们匆匆碰头,还颇为着急。但是,若说是家庭聚会,为什么把端纳也叫去了?他只是个外人,还是个外国人。
  于是,我不停地拨打孔府的私人电话,但每次都是忙音。最后,电话终于通了,接听的是个中国人,声音很陌生。我报上自己的名字,说要找端纳。等了又等后,线路里终于传来端纳的声音。
  我问:“出什么事了,一家人干吗在一起聚会?”
  他反问:“你怎么知道有聚会的?”
  “蒋夫人在那儿,子文和孔博士也在那儿,还有你。发生什么了?”
  “阿班,对不起,这事没法对你说。”
  “重要吗?”
  端纳陷入沉默,足足有半分钟,最后才说:“先别挂线,我去问问子文,看他要不要公布消息。很抱歉,我不能对你透露半句。”
  独家报道有时就是这么来的。
  宋子文接过电话,对我说:“蒋介石将军被劫持了。事情发生在他的住处,在西安城外几英里的一座旧庙里……对,前东北军部队算是起义了,看来是和共产党人联手干的。总司令已经被带进城里囚禁起来了。他的卫队成员被打死了许多。蒋介石本人翻墙逃跑时,受了重伤……没有,对方没有提出勒索。这是场政变。起义者的要求很含糊……政府还未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没有,上海还没有其他记者知道此事。”
  重大突破!我得到了世界头等重要的独家新闻。但运气却与我无缘,此时已是上海时间晚上9点,正好是纽约的上午9点。《纽约时报》已经上街销售了。可惜,可惜。但是,《纽约时报》还有一招,可通过霓虹灯字幕,发布这则轰动性的快报。那时离灯火管制尚远,时代广场的旧建筑外夜以继日地亮着灯牌,不断跳动着各种文字。
  接下来的一小时,我专心致志地忙于写稿,每十行组成一段快讯,让车夫送往电报局。车夫就这么来回奔波于办公室与电报局之间。向纽约发了总共五百多字的一则快讯后,我终于稍作停歇,点燃了一支烟。这时我才想起,驻上海的美国情报官员,对此事不知是否有所耳闻。若还是浑然不知的话,我倒是有责任将蒋介石的危险处境通知总领事、海军及陆军情报部门,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团的指挥官。于是,我整理了电报稿的复写纸,开始挨个去电话。
  我感到,这是则头等重要的新闻。一个泱泱大国的政府首脑居然遭到了劫持,且危在旦夕。而这次起事,又是于中共极其有利的。不知苏联是否会出台强硬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是,日本又会如何应对此场危机?若蒋介石因此殒命,中国必将大乱,日本则可趁乱进犯,借此意想不到的机会,获取最大利益。
  能将消息抢先告诉美国政府五个不同部门的代表,也算是我的荣幸了。各部门在获得我的消息后,既有怀疑,也有惊慌,更有感谢,对我通报头等要闻的合作举措,深表赞赏。
  但其中的一个电话,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国政府常将一些不称职的情报官员派驻海外,这段经历便是明证。
  我是个报社记者,于我而言,那晚的时间是极度宝贵的,但给那位情报官员打电话,却浪费甚巨。我将复写纸上的内容念给他听后,他却让我稍停,去找来纸笔后,又让我再念一遍。原来,他大脑反应太慢,所有东西必须落到纸上,才能理解。于是我放慢速度,重念了一遍,他则边听边记。然后,他把记下的内容向我复述了一遍,以确定记录无误。
  “记得对不对?”他问。
  “都对了。”我答道,有些不耐烦,因为急着要写新的电讯稿。他停了许久,又问道:“你觉得这重要吗?”
  所幸,美国驻远东的各情报机构中,愚笨如斯者,毕竟不算他如此典型。美国政府负责收集情报的官员或军官分别来自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及商务部等,他们大多聪颖、警觉、善辨析。然而,我驻远东前后十五年,遇见的笨人,也不乏其人。干才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常被他们的蠢行抵消。
  ……
  





上一本:焦裕禄精神学习读本 下一本:那些年,这些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名人传记精华本:亲历的作者是名人传记编辑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