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北洋铁翼:孙传芳


作者:何德骞,潘荣     整理日期:2016-01-28 12:34:48

北洋,一个文攻武卫、各展雄奇的时代。军阀,岂能一言以蔽之;武夫,并非盖棺论定之符号。
  孙传芳,中国近代*早的职业军人之一。1925年异军突起,重执直系牛耳,拓土开疆,青云直上,成为北洋系后起之秀。位至五省联帅,声望登峰造极。而后对抗北伐失败,一落千丈,淡出权争之舞台。
  好战、聪慧、固执,虽退隐天津未负气节,终身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为历史留下一笔亮色。晚年虽破红尘,善终未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重新认识恪威上将,正当其时。聪颖过人,争议多多;好战将军,显赫一时;怎奈误判形势满盘皆输,好一个北洋老将,历史大戏,谁竟导演?他聪颖过人,争议多多好战成性;他显赫一时,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个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见证了北洋军阀由兴至衰的全部过程。孙传芳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个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孙传芳一生经历了北洋军阀由兴至衰的全部过程。
本书简介:
  《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北洋铁翼:孙传芳》详细叙述中华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孙传芳的一生。孙传芳是民国时期北洋军事集团中一个狡诈、机警而且具有纵横之才的直系“后起之秀”。孙传芳一生颠簸跌宕,历经了北洋军事集团由兴至衰的全部发展过程,是一个“正统”的北洋派军人。书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也有许多当代有关民国史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独到见解,可读性较强。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适合各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孙传芳一生经历了北洋军阀由兴至衰的全部过程,1925年孙传芳异军突起,重执直系牛耳,而且又“拓土开疆”,位列兼坼,成为北洋系的“后起之秀”,其声望远非才质駑下的武夫悍将所能企及。通过孙的生平,可以开阔知识视角,更准确的把握时代脉博,借以熟悉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简介:
  何德骞,1941年11月出生在北平(今北京市),祖籍安徽霍邱。南开大学历史硕士,天津历史学会会员,南大北洋研究中心会员,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孙中山研究会会员,天津师大华梅服饰研究所特聘专家,天津市河北区区志顾问,市、区美协会员,市收藏委员会会员。历年著述有:《孙传芳真传》、《五省联帅孙传芳》(合著)、《服饰与考证》、《天津十大寓公》(合著)、参与编写《2000年成人教育历史教材》同时撰写了各区文史资料,并在山西《文史月刊》发表《孙奂仑先生在山西》(合著)、《河北文史集粹》发表《孙奂仑与河北民政》多年在有关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写作之余尝为丛书插图。2013年在天津社科院学术研究会发表论文《近代新政与官制改革因袭述略》。近年不断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并在《海津讲坛》专题演讲多次。
  潘荣,1949年出生于安徽休宁(今属黄山市)。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留该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4年调南开大学历史系,1987年再调天津教育学院任副教授,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多卷本《中华民国史》的编写并发表若干有关北洋军阀与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论文;90年代以后曾撰写并发表冯国璋、张勋等人物传记著作。
  何德骞,1941年11月出生在北平(今北京市),祖籍安徽霍邱。南开大学历史硕士,天津历史学会会员,南大北洋研究中心会员,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孙中山研究会会员,天津师大华梅服饰研究所特聘专家,天津市河北区区志顾问,市、区美协会员,市收藏委员会会员。历年著述有:《孙传芳真传》、《五省联帅孙传芳》(合著)、《服饰与考证》、《天津十大寓公》(合著)、参与编写《2000年成人教育历史教材》同时撰写了各区文史资料,并在山西《文史月刊》发表《孙奂仑先生在山西》(合著)、《河北文史集粹》发表《孙奂仑与河北民政》多年在有关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写作之余尝为丛书插图。2013年在天津社科院学术研究会发表论文《近代新政与官制改革因袭述略》。近年不断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并在《海津讲坛》专题演讲多次。
  潘荣,1949年出生于安徽休宁(今属黄山市)。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留该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4年调南开大学历史系,1987年再调天津教育学院任副教授,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多卷本《中华民国史》的编写并发表若干有关北洋军阀与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论文;90年代以后曾撰写并发表冯国璋、张勋等人物传记著作。
  目录:
  第一章初投北洋(1885—1908)飘零少年投军逢时,东渡深造 第二章王占元的爱将(1909—1920)学成归国,重返北洋追剿白朗,初露头角王占元的爱将 第三章转依吴佩孚(1921—1923)扼守羊楼司弃王投吴驱徐迎黎充先锋 第四章入主福建进取浙江(1923—1924)援川未果,改道援闽初任闽督,备受牵制智驱王永泉让位抚周助齐伐卢,攫取浙江广纳降将,实力大张 第五章反奉获胜,称雄东南(1925)“北京政变”后奉军南下太湖“秋操”,突袭沪宁 第六章 建立东南“独立王国”(1925—1926)军绅联合政权招贤纳士,延揽才俊“修明政治”和“保境安民”复古和厌新开发利源,推行“大上海”计划以武力为后盾,力争中国外交主权 第七章在革命冲击下势焰大跌(1926) 坐山观虎斗国民党人的诱惑革命思潮的困扰出兵援赣,精兵受挫前方御敌,后门“失火”丢赣失闽,退保江浙 第八章托庇奉张顽固抗拒北伐(1927—1930)北上乞师,孙张联手“讨赤”浙军叛孙和浙人“自治”拥戴奉张,伺机反攻龙潭鏖战,一蹶不振且战且退,转战直鲁少帅府的高级幕宾(僚) 第九章津门寓公(1931—1935)······ 
  1885年4月17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三),山东省泰安县下乔庄一个破落贫寒的人家里,一个男婴啼哭着来到人间。四十余年后,这个出生于动荡岁月的男孩,自封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他就是本书传主——孙传芳。众所周知,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主峰就坐落在泰安境内。我们不想简单套用“地杰人灵”的成语,仅想指出,孙传芳的故乡泰安确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历代文人赞美泰山的诗文数不胜数。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览泰山之巅的风光后,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如今,泰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名胜,山上的风光和古迹无须我们一一赘述,但人们往往对泰山脚下泰安县境内的名胜古迹并不清楚。泰安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在泰安县境内。位于泰安县城东北的汉明堂遗址和县城内的岱庙都可以作为该地区古代文化兴盛的见证。泰安的物产在华北地区也可算得上丰饶,花生与棉花产量曾居全省之冠。孙传芳的故乡下乔庄,在泰安县城以东,距泰山约四十华里。孙家虽非当地名门望族,但也世居有年。[1]据孙传芳后人所提供的有关下乔庄孙姓的情况,至晚孙传芳祖父一代已移居下乔庄。孙传芳的祖父名振,务农为生。振仅生一子,即孙传芳之父孙育典。育典青年时代也曾勤奋读书,锐意科举,二十多岁时便考中秀才,但后来屡试不第,只好以教私塾为生。在乡村当个私塾先生收入自然并不丰厚,维持生计而已。尽管收入微薄,孙育典授课却十分认真。一些不肯规规矩矩听讲的顽皮孩子经常要受其呵斥,以至罚站或打手板。不想在孙传芳六七岁时,其父即因此引出了一场祸事。在孙育典任教的私塾里,有一孙姓本家(孙维)大舅的孩子就读。孙育典打了这个孩子后,那个本家大舅不依不饶,与孙育典扭打起来。在扭打中,育典的发辫被揪下来一大缕。发辫被揪,对私塾先生来说,当然太伤脸面了。育典自认为受了奇耻大辱,无法再见人了,怀愤成疾,不久因伤寒而亡。孙传芳的母亲张莲芳出身于历城(今济南)一带黄河河工的家庭,张父原为黄河上的一个小头目。孙育典与张莲芳生有三女一男,男即孙传芳,排行最小。孙育典去世时,其长女、次女已出嫁,家中还有三口人。孙育典生前仅为一穷塾师,没留下什么家产,孤儿寡母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孙育典死后,张莲芳只好暂时依傍孙育典的堂兄弟们过活,但不久便因忍受不了孙传芳的堂婶的欺凌,携孙传芳及幼女投奔长女处栖身。孙传芳的大姐嫁给商河程姓人家、二姐嫁给历城逯姓人家。当时他的大姐家既有钱铺又开烧锅,家境颇为宽裕。孙氏母子三人,在此寄食不成问题。但是至孙传芳十三四岁时,孙氏母子尚属安定的寄食生活又因义和团在山东兴起而被打乱。19世纪末年,原为民间反清秘密组织的义和拳逐渐转变为以反洋教为主要宗旨的群众团体。原山东巡抚毓贤既有盲目排外思想,又无兵力剿办义和拳,便改义和拳为团练,称义和团。遂使山东义和团席卷全省。这一形势对已侵入山东各地数年的西方教会势力造成很大威胁。驻北京的西方公使屡次要求清政府撤换毓贤。西方使团和荣禄等都看好袁世凯,于是1899年底清廷便改任袁署理山东巡抚。由于当时西太后对义和团态度暧昧,袁世凯开始尚不敢对义和团大动干戈。1900年6月,西太后对外宣战后,袁世凯采取极其狡猾的手段,驱使山东义和团“北上助战”,对于那些不肯受骗而仍留山东境内的团民,袁即以“黑团”或“假团”等罪名,严酷剿杀。商河为山东义和团活跃的县份之一,时有袁军与义和团角逐,孙母遂携子女迁省城济南暂居。孙氏在济南城内并无近亲可以投靠,只好自己抛头露面,自谋生计。她在街上摆了一个茶水摊糊口,后为招揽顾客,她又让在家乡练过几年武术的小女儿在茶摊旁边耍上几拳,以吸引茶客。茶客或过路客人围观后,乞钱的任务自然就是孙传芳和他三姐两人的事了。一次孙传芳在茶摊玩耍时,竟不小心把茶壶打碎。孙母见了,又疼又急,劈头盖脸地便把孙家的独苗、唯一的儿子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由此事便可想孙母当时带一双儿女过活是多么不容易。





上一本:直臣王鼎:大清守护者 下一本:纯臣王杰:和珅真实的对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北洋铁翼:孙传芳的作者是何德骞,潘荣,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