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半生戎马半生歌:人民艺术家阎肃


作者:本书编写组编     整理日期:2016-01-20 22:35:52

内容真实,细节生动,全面介绍人民艺术家阎肃从艺60载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
本书简介:
  2015年12月,阎肃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从艺65年来,阎肃始终坚定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本书由阎肃的夫人李文辉所提供资料和图片结集而成,分为“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的‘风花雪月’”、“半生戎马半生歌”上中下三篇,从阎肃家人、朋友、同事、学者、媒体人等多个视角,真实、生动、详尽地介绍了阎肃的创作、工作、生活情况和他的心路历程,反映出一位人民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阎肃先生印象记幼年我就喜欢《江姐》这部歌剧,由此早就知道了该剧作者阎肃先生的名字。但直到1989年年初的一天,才在作曲家谷建芬家里见到了阎肃先生。初次见面,第一感觉是他毫无某些文人的清高和傲慢,很像是我见惯的老北京人,轻松、诙谐而透着实在,在爽朗的谈吐中则又强烈地令人品味到饱经风霜的睿智。随后见面机会增多,也就渐渐地知道了更多的有关他的故事、创作和人格。文化圈子里阎肃先生的朋友们见了他常有一句玩笑话:“阎肃阎肃,很不严肃”。这话大抵反映了他性格中风趣开朗,坦荡自然的一面。大凡众人聚会,他在场时,必是谈笑风生,平添几分热闹。待人接物,他总是谦虚热情,即使是对年轻后辈如我也不单没有倚老卖老的神态,而且还叫人毫无年龄上的隔阂之感。每当说到兴奋之时,老先生便禁不住离座而起,颇见“咏叹不足则手而舞之,足而蹈之”的童心。阎肃先生生于1930年,现在已是年过花甲。我听他自《故乡是北京》以来的一系列京味作品,再接触他的言谈举止,一向以为他是老北京人;后来问起阎肃先生,才知道他的籍贯是河北保定。抗战初期,他随父母辗转迁移,先到武汉,后到重庆。在一教会学校,他受到了很好的英文、拉丁文训练,同时在一位中国神父影响下,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中学毕业后,他考进重庆大学,他的专业——工商管理却与他以后的事业风马牛不相及。当时,解放区的新文艺传入了重庆,从此,阎萧书也不念了,毅然走进了革命文艺队伍。1963年,阎肃先生创作了《江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歌剧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歌剧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献。经过“文革”的风风雨雨,阎肃先生又相继创作了歌剧《忆娘》和《特区回旋曲》等作品,随后,为适应社会形势的新变化,阎肃先生又介入了电视与流行音乐这两个新兴的大众传播领域,显示出他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烈的时代意识。1984年起,他相继参与了大批电视晚会节目的设计、策划和撰稿。同时,他还创作了一批深为大众所喜爱的歌曲,如《敢问路在何方》、《军营男子汉》以及《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等一批京味歌曲和《走在大街上》、《我就是天空》等现代风格的流行歌曲。1991年他回到歌剧领域,创作了歌剧《党的女儿》,又获得了成功。读阎肃先生的作品,看他设计的节目,与他交谈,回味他的经历,我强烈地领悟到他艺术上的个性和意境。如果细细琢磨他的歌词,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种带有古典色彩的语言上的形式美;如果细细体会他作品的情怀和哲理,则会感受到其意境的洒脱和透辟。他显然领会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深邃内涵,并把它溶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自然,他表现的是这个时代,传统就和时代的现实融合为一体。从阎肃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李白诗风的影响,颇有超尘脱俗的飘然气象;但另一方面,他又可以非常之俗,以至臭豆腐、酸豆汗都可写入作品之中。正是如此,其文获致雅俗共赏。他对生活与时代有着自己独到清醒的观察和理解,却并不故作惊人之笔,从而也就使他的作品达到了生活的与美学的高度。“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阎肃先生为大众奉献出了美,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兼此二者并非易事。我期待着他给我们更多更美的享受,也祝愿他进入艺术创造上的更高境界。金兆钧





上一本:四川人在澳洲 下一本: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半生戎马半生歌:人民艺术家阎肃的作者是本书编写组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