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二战风云人物:巴顿


作者:凌嵩;于之伟, 郭岭松主编     整理日期:2016-01-20 22:28:36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诚意推出《二战风云人物》系列丛书。★本丛书共10册,收入了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将领各5人,分别是: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邓尼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山本五十六。★本书系其中一种,真实记述“铁胆将军”巴顿的一生。★本丛书为图文纪念版,由专家学者权威撰写,内配以国内罕见的相关图片,是一套具有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的书籍。★本丛书不止于对人物在二战期间经历的单纯记述,而是从宏大的历史战争画卷入手,就人物的性格、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世界潮流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传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本书简介:
  本书系《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本,是以二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乔治巴顿为主角的个人传记。全书详细记述了巴顿在二战期间为了战胜法西斯率领美军浴血奋战的传奇经历。通过对气势恢宏的战争全景式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以及对盟军内部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揭示,彰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历史真理。
  作者简介:
  凌嵩,北京人,副编审,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案头工作,对于近现代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多年来笔耕不辍,独立创作或与他人合作出版的历史类图书有10余种,发表论文或文章数十篇。于之伟,男,河北永清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访问学者,201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在《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与、主持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郭岭松,男,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编审,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著有《微观记录(1840-1949)》、《新四军东进纪实》、《罗伯斯皮尔传》等,与他人合作出版有《第二次世界历史大辞典》、《新中国50大事记(1949-1999)》等。
  目录:
  引子/001
  第一章火炬行动
  第二战场的由来/019
  前尘往事/033
  卡萨布兰卡/045
  第二章重返欧洲
  “霸王”行动/073
  巴顿摊上了官司/090
  最后的准备/103
  最长的一天/113
  巴顿来了/125
  与巴黎擦肩而过/152
  引子/001第一章火炬行动第二战场的由来/019前尘往事/033卡萨布兰卡/045第二章重返欧洲“霸王”行动/073巴顿摊上了官司/090最后的准备/103最长的一天/113巴顿来了/125与巴黎擦肩而过/152第三章阿登战役莱茵河卫兵计划/167绝地反击/176第四章消灭法西斯特里尔战役/197法尔茨战役/210渡过莱茵河/217纳粹黄金/225尾声/242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浩劫,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超过6000万,各类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在这场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斗争中,正义力量最终取得胜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平得以恢复。
  从和平到来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不断反思与战争有关的一切,试图寻找制止人类自相残杀的方法和途径。时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整整70年了,这种反思还在继续。令人遗憾的是,以人类现有的历史智慧,不仅没有找到彻底消弭战争的方法,而且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各地的军事冲突不断,战火频仍,甚至在个别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甚至担心,是否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战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东西两大对立阵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近两百年来由资本主义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浩劫,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超过6000万,各类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在这场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斗争中,正义力量最终取得胜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平得以恢复。从和平到来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不断反思与战争有关的一切,试图寻找制止人类自相残杀的方法和途径。时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整整70年了,这种反思还在继续。令人遗憾的是,以人类现有的历史智慧,不仅没有找到彻底消弭战争的方法,而且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各地的军事冲突不断,战火频仍,甚至在个别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甚至担心,是否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二战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东西两大对立阵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近两百年来由资本主义支配世界的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表面上这种对立已不复存在,但它所留下的阴影仍然存在于全球各个角落,当代世界全局性矛盾的焦点仍然集中于此。不过,经过战后70年的历史演变,人们基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一举消灭对方,并存和互相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换句话说,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较量彼此实力和影响力等手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主流。军事手段虽然没有被完全抛弃,但是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二战风云人物》丛书的目的也在于此。丛书共10册,收录了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将领各5人,分别是: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邓尼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山本五十六。丛书没有止于对人物在二战期间经历的单纯记述,而是从宏大的历史战争画卷入手,就人物的性格、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世界潮流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邪恶势力或许凭借个人能力或物质基础而嚣张一时,但最终都无法改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愿战争不再,和平永驻。鉴于水平有限,丛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误,敬希读者批评指正。早在1942年11月,罗斯福就致电丘吉尔,提议一旦将德国人赶出突尼斯,美、英、苏三国应派出军事专家,尽快在开罗或者莫斯科围绕军事战略举行一次秘密会议。丘吉尔非常赞同罗斯福关于在三国之间进行军事战略协调的意见,但他提出应该由三国首脑出席这次会议,并将时间推迟到来年1月。美英两国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后,1942年12月3日,丘吉尔致电斯大林:总统告诉我他建议我们三人于1月间在北非某地会晤。这远较我们在莫斯科所谈到的冰岛方案为好。你可在三日内到达北非任何地点,我只消两日,而总统则与你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我恳切地希望你能同意。我们必须尽早决定在1943年尽一切力量从欧洲进攻德国最理想的方案。这个问题只有三国的政府及国家首脑举行会议,并有他们的高级专家在他们身边参加,才能解决。只有举行这样一次会议,才能根据各自的能力与可能性,分担战争的整个重担。三天后,斯大林复电丘吉尔:我赞成举行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以便确定共同的军事战略方针。但是,我甚为遗憾,届时我将无法离开苏联,既然不可能安排我们的会晤,难道不能用我们之间通信的方式商讨这些问题吗?我承认我们之间有分歧。在1月间,有些战役不会平静下来,可能更加激烈。在我上次给你的信件中,有一段曾提及在1943年春季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我正等待你对此事的答复。斯大林格勒地区以及中部战线上的战事正在顺利发展中。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我们包围了一大批德军,希望能将他们全部歼灭。……斯大林最为关心的是美英何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缓解苏军在苏德战场的压力。他在12月中旬致电罗斯福称:(我也)不得不向你深表遗憾,我在最近甚或3月初都无法离开苏联。前线的事务要求我必须经常和我国的将士在一起,因而我无法脱身。迄今为止,我尚不知你,总统先生,和丘吉尔先生,在我们的联席会议上究竟想讨论哪些具体问题?不知我们之间是否可以用通讯方式来讨论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没有机会相晤,我认为在我们之间就不会有什么争论。请允许我向你表示,我深信时机并未丧失,我并深信你,总统先生,和丘吉尔先生,必将履行你们二位所作的关于在1942年,至迟在1943年春季将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因而在明年春季,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一事将成为事实。……斯大林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正进行到紧要关头自己无法抽身,这一无可非议的理由,拒绝了美英首脑的邀请。事实上,是在表达对美英两国迟迟不肯开辟第二战场的强烈不满。罗斯福见自己和丘吉尔都无法说服斯大林,便放弃了三国首脑共同出席秘密会议的主张。他在1942年12月14日,给丘吉尔写了一封亲笔信,基本确定了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的范围等相关事项。罗斯福写道:亲爱的温斯顿(作者注:即丘吉尔,丘吉尔全名为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我至今尚未接到约大叔(作者注:指斯大林,斯大林全名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对我的第二次邀请的答复,但即使他将再次拒绝,我也认为你我也应进行会晤,因为有许多问题显然只有你我和我们双方的参谋人员举行会议才能决定。我深信,我们双方都不愿去年7月间决定“火炬”作战计划时所发生过的那种拖延再度重演。1.由于讨厌的天气与飞机机翼会结冰之故,我们两人无论如何不能去冰岛。2.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我绝不能来英国。3.……4.……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才认为我们最好在西北非某处而不在喀土穆会晤。此外,我还能亲眼见到我们的士兵。5.顺便说一句,这对我自己也大有好处,因为我能逃脱华盛顿的政治气氛达两星期之久。6.因此,我的想法是,我们可在1月15日左右在阿尔及尔以北或卡萨布兰卡以北会晤,如果这个时间对你相宜的话。那就是说我将在1月11日左右动身,但愿那时天气良好。我的路线或是由此地到特立尼达,然后由该地至达喀尔,再由达喀尔北上;或是由此地至纳塔尔〔巴西〕,然后由该地飞越大西洋到利比里亚或弗里敦,再由该地北上。7.既然斯大林不能出席,我认为你我就不必带外交事务人员了,因为我们的会议主要将是军事性质的。也许你的三位参谋长和我的三位参谋长可在我们到达前四五天事先在同一地点举行会议,因而等到我们到达该地时已拟出一个相当完备的计划草案。我已责成〔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在四五天以前由此地动身,秘密调查某些可供游览的绿洲,这些绿洲离任何城市或人多的地方越远越好。有一本字典说“绿洲从来不是完全干燥的”。妙哉此字典。8.要是约大叔说他将在3月1日左右与我们会晤的话,则计划可变动如下:我建议你我两方的参谋人员在非洲某地,甚至像巴格达那么远的地方和俄国的参谋人员会晤,研究出某种至少能使新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得以开始进行的建议。到我们三人会晤的时候,就能解决余下的问题,并且讨论某些战后问题。此致最热烈的问候富兰克林·D.罗斯福最终双方决定,将会议地点安排在刚刚由盟军解放不久的卡萨布兰卡。斯大林不能出席会议,丘吉尔和罗斯福希望自由法国运动领导人戴高乐能够与会。丘吉尔特地请罗斯福以电报的形式,向戴高乐发出邀请。但是戴高乐认为,美国表面上在促进法国的和平统一,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支持亨利·吉罗将军(作者注:法国将军,在北非与盟军合作,策动北非法军参与对轴心国作战,与戴高乐存在政治分歧)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戴高乐数次拒绝了罗斯福的邀请。自法国投降以后,美英两国分别在背后支持吉罗和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救亡运动。1月12日、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到达卡萨布兰卡。丘吉尔在飞行途中,遇到一点小事故。他在回忆录中进行了详细的回忆:为了使这架C—46型飞机温暖如春,在机上装有一架汽油引擎,这架引擎能够产生出热气,使机上的各个暖气片达到极高的温度。这天清晨两点钟,正当我们飞在大西洋上空,离任何地方都有五百哩(作者注:哩即英里,500哩相当于800公里左右)之远的时候,一个暖气片烤痛了我的脚趾头,把我烫醒了,我看这个暖气片好像很快就会烧到炽热程度,把毯子烤着了。因此我就爬下了床铺,把坐在下面舱中的一把椅子上打盹的彼得·波特尔唤醒,让他看看这个非常热的暖气片。我们巡视了机舱,发现还有两个暖气片好像也同样地都快烧到炽热程度。后来我们就到后边的炸弹舱去(这架飞机已改装成为轰炸机),我们发现有两个人正在拼命地使这架汽油加热器烧得旺旺的。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汽油暖气片可能引起一场大火,而周围的汽油就会立刻爆炸。波特尔也有同样的看法。我决心宁可挨冻,也不愿被烧死,因此便下令把所有的暖气设备都关掉,然后就回去在八千呎(作者注:呎,即英尺,8000英尺大概相当于2380米左右)的高空里——为了飞在云层之上,不得不飞这么高——在冬季袭人的寒气之中哆嗦入眠。我得承认,这使我感到极不愉快。万幸的是,丘吉尔只是受了一点点冻而已。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可能真的会因为飞机上的暖气设备而改写。很快,双方主要参谋人员就当年作战的战略方针展开磋商。罗斯福和丘吉尔并没有过多地出席会议,主要是每天听取本国与会人员的汇报。





上一本: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下一本:伍修权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二战风云人物:巴顿的作者是凌嵩;于之伟, 郭岭松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