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卓越创始人,战功赫赫、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毛泽东说:空军司令非刘亚楼莫属。★周恩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亚楼就是难求的‘一将’”。★林彪打破不出门迎人的常规:“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活捉张辉瓒,飞夺泸定桥,辽沈定天下,竭力办航校,雄鹰战朝鲜,铸就空军魂 本书简介: 刘亚楼的一生,是铁血传奇而又光辉耀眼的一生。井冈山上,他活捉了国民党师长张辉瓒,一战打出了红军的威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作为前锋的他率领部队一路向前,用铁血精神证明了共产党与红军的伟大力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更是活跃着刘亚楼的身影。解放战争期间,作为人民解放军最大的战略兵团“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他激战东北后,又平定京津,最后饮马长江、解放全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首任空军司令,为新中国的空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四野传奇虎将刘亚楼的一生! 作者简介: 孙维韬,1931年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北京航空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曾担任《俄汉军事大辞典》总编审、《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总编组组长、《军事百科辞典》主编。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担任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的翻译,在其身边工作十年。其间,曾随代表团出国访问,谈判13次,还曾给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陈赓、粟裕等高级将领担任临时翻译。号外!号外!号外!2016年军事类图书中的第一重磅精品轰然来袭!刘亚楼生前俄语翻译、外事秘书倾情回忆,刘亚楼的女儿刘煜鸿亲自为本书增删审阅,共同打造年度第一军事类重磅图书 一、文武双全的“武北汉子” 2003年深秋,我们为了撰写本书专程赴闽,去刘司令员家乡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采访。在当地领导帮助下,访问了当年的老红军,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请他们回忆刘亚楼青少年时代的逸闻趣事。他们非常热情认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宝贵素材。 刘亚楼青年时期,参加了当地农民武装组织铁血团,后编入闽西红军游击队武北四支队。在敌强我弱、土匪横行、险象环生的环境中,铁血团得以发展壮大,一方面与红军主力入闽声势浩大有关,另一方面亦与铁血团自身超凡的战斗力关系密切,而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青年刘亚楼正是这支地方红色武装的杰出代表。 这里有几则资料可供参考:(一)据湘店80岁的老红军战士梁凤鸣回忆:刘亚楼在崇德小学任教期间,在“一日两操”活动时,常在单杠、秋千上上下翻飞,技艺娴熟,众不能及。又常往汀江“搜鱼子”,刘亚楼水性极好,每次下水手中两条,口中一条,从不空回。(二)据83岁老红军战士梁福生回忆:刘振东(刘亚楼原名)飞跑可追及尾巴燃鞭炮的大黄狗,身手靓。在文昌栈搞地下工作期间,他常往长汀、上杭察探敌情,张贴标语,护送过往同志。他枪法奇准,双枪可打飞鸟。(三)关于刘亚楼文才方面,迄今在武北山区还流传着他编写的歌谣“天落雨,路泥泞,脚穿木拖手提灯,夜来无事上学去,学习写字打算盘,专心一致不得闲。”在一次庙会上,刘克模出上联:“到此来,静静心心请听一遍。”刘亚楼随口吟出下联“回家去,诚诚实实领会一切。”珠联璧合,语惊四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由于武北地区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汀江河道,直达韩江,沟通闽粤各路,经常有土匪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神出鬼没。据饶练《概述武平剿匪反霸斗争》一文统计“至1950年年底,武平全县缴获(匪)各式机枪10余挺,驳壳枪356支,步枪3000余,子弹万余发”。 “出门不带刀,不如家里坐。”为保卫家乡,农民除结寨自卫外,一俟稻谷登场,木料下山,要购买枪械弹药,壮丁人人训练枪法。下田种地,一手铁锄,一手快枪,以防不测。由于长期磨砺,枪法出众、勇猛机警者比比皆是。这也是武平人以“蛮勇”著称客家地区的原因之一。因此,刘亚楼从小就会用枪,而且枪法奇准,号称“小小神枪手”。 客家人千里迁徙,历经艰难险阻,辗转定居于赣南、闽西、粤东等地,以其勤劳勇敢、冒险犯难、热情好客、尊师重教等著称于世。而尊师重教在武北地区尤为显著,土匪抢黑道也抢白道,独不抢教书先生。又由于山高皇帝远,武北民风粗犷,伪武平县势力始终不敢越当风岭雷池一步,武北不纳“皇粮国税”已成惯例。 武北人善饮,青壮男子家酿米酒“酿对烧”十碗八碗不醉,新郎拜访老丈人,不醉不归……民风粗犷豪放如此。那时,刘振东率部每打一胜仗,都聚众痛饮,一醉方休。 武北地区流传“上屋讲打,下屋讲写”,刘亚楼正是上屋人,其所率铁血团在刀山剑雨中威震汀南武北杭西,部分原因也是环境使然。 青年时期的刘亚楼正是文武双全、胆识过人、智勇超群、粗犷豪放的“武北汉子”。 二、战功卓著的一代“智将” 二、战功卓著的一代“智将” 反“围剿”立奇功 1930年秋,蒋介石调兵10万,自吉安、建宁一线分兵8路,由北而南,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12月25日,刘亚楼带领他任政委的红四军第12师35团参加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 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刘亚楼率领的部队活捉敌围剿总指挥张辉瓒中将,迈开了“伟大的一步”,受到毛主席的表扬。 接着,刘亚楼又带领35团参加了追歼国民党军谭道源部的战斗,取得东韶歼敌第五○师过半的胜利。 1931年2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朱德、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军情,提出了“迫敌就我”“先弱后强”的反“围剿”作战方针。 这是一个大胆而持重的部署,是一场与国民党军比力量比意志的竞赛。刘亚楼率35团隐蔽在东固山间的密林里,他要求指战员要做一只敛威屏息的猛虎,待冲锋号一响,跃出致敌于死命的一扑。5月13日,国民党军第28师4个团和第47师王景德旅3个团,在由富田进犯东固途经九层岭、观音崖时,闯进了红军的包围圈。5月16日清晨,红军预伏的三路大军发起攻势,将国民党军包围起来。 刘亚楼、毕占云带第35团参加了攻占九层岭的战斗。开始,敌居高临下,火力密集,第35团攻势受挫。接着,师部调集全师迫击炮压制敌军火力。炮击尚未完全停止,刘亚楼一跃而起,率领部队发起冲锋,抢时间跃过了开阔地,跳上峰顶,打开了正面破敌的通道,后续部队一拥而入,敌人溃不成军。公秉藩虽逃脱了性命,但该部1万余人被歼。红军挥戈向东横扫700里,半个月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2年2月,刘亚楼任红四军第11师政委。随后,率部作为先头主攻部队参加了攻克漳州的战役。 1932年,22岁的刘亚楼当上了红军师政委 1933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到“左”倾冒险主义思想指挥的干扰,进行得尤为艰难和惨烈。10月,在大雄关战斗之后,刘亚楼接替在战斗中牺牲的胡阿林担任红二师政治委员,师长为陈光。 1934年10月,军团长林彪带警卫员来到红二师指挥所。当时,红二师正在高兴圩一带顽强地抗击国民党军。林彪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要陈光和刘亚楼迅速把红二师部队收拢起来,把阵地交给江西军区红二十四师,于次日向兴国东南之竹坝、黄门一带秘密集结。在于都的穿心店地区,刘亚楼和陈光领导红二师进行了兵员、干部和弹药的补充。 10月16日下午,刘亚楼和陈光带红二师告别了根据地的乡亲,跨过于都河,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1937年4月,红大一期一科在延安合影(前排左二刘亚楼、左四朱德、后排左四林彪、左七罗荣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