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同样感人至深。同样的道理,他比较顺理成章地欢迎和接受革命带来的巨变,也是缘于他出身穷人。他把自己当成新社会的人,很自觉地融汇到新社会的新秩序中去,而且不必作“投降状”,他内心的潜台词是:咱是穷人,咱们是一头儿的。这一点使他和同时代的*大部分老作家,有重大的心理差异,而这点差异竟使老舍先生成为**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创作高潮的人,**个创作高潮以《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为标志,第二个创作高潮以《龙须沟》《茶馆》为标志。老舍一直认为,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却是*有情有义有是有非的人。也正是这个原因,北京的市民*怀念他,家住在首都西北角上的一位市民,得知老舍在此踏湖自尽的消息,为强烈的正义感所驱动,暗中磨制了一方石碑,在上面工工整整镌刻了“人民艺术家老舍辞世处”几个魏体大字,于老舍罹难一周年之际,将他埋置在太平湖畔。这位赠碑的京城老人,名唤许林村。由蒋晔编*的《老舍(大师的智慧)》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简介: 由蒋晔编*的《老舍(大师的智慧)》为《大师的智慧》丛书之一。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便围绕着独立以救亡图存、发展以繁荣富强这两大生死话题,长期进行着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我国*名的作家。本书着重介绍了生长在贫穷落后、复杂多变的中国的老舍先生与社会大众同呼吸、共命运,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中华杰出人物的过程,其人生体验所感悟出来的生存发展智慧,对正处于人生困惑阶段的青少年有茅塞顿开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 老舍:舍什么? 老舍小传 老舍的故事 悲剧中的思考——老舍先生的人生对我的启发老舍先生走上文坛的时候,恰是国家正式确定以北京音作为国语的基础音的时候。他的北京籍贯帮了他的大忙,使得他得天独厚,他的北京话使他的语言由地方的成为正宗的,成为范本。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籍贯问题居然出人意料地成了对文人举足轻重的问题,毕竟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有如谁最先掌握火、电、核能,谁就占有优势一样。老舍先生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语言文字艺术上的贡献,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他能把最普通的字,调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性进展,被誉为“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絮青曾这样评价道:“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是满族人。 谈起自己的民族,舒乙先生充满了一种自豪。他讲,今天搞胡同游的三轮车祥子中,能说会道的大多是满族人。清末民初的每个满族人,不管他识不识字,都会一两样乐器,都会唱几句二黄或者牌子曲,都会养花、养狗、养马、养鸽子、养蛐蛐,都会骑马射箭,都会舞枪弄棍,都会拳术,都是美食家,都懂各种礼仪……试想:这样的人,一旦当了作家,那还了得!他会把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形式和民俗带入自己的作品,他会用多种文化知识,包括它们的末枝细节,装扮自己的主人公,使自己的著作更加有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在文学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老舍是穷人。 穷人出身的作家,同样,也是很少的,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啊。老舍先生是穷人出身。他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低级军官,葬身于抵抗八国联军的炮火中,当时老舍仅有一岁半。此后,他的一家靠母亲为别人洗衣裳缝活计过日子,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老舍很小就懂得愁吃愁喝,及至他长大了,总是一闭眼,眼前就能浮现出受苦受累的可怜的老母亲的形象,往往使他暗暗落泪。他的这种出身使他总有些忧郁,总有些悲观,总有些嫉恶如仇,总有些冷眼看世界,使他自觉地和穷人站在一起,同情他们,怜悯他们,为他们鸣不平,成为他们的代言人。老舍先生笔下的平民世界,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成为能够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作品,享有巨大声誉。 老舍先生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同样感人至深。同样的道理,他比较顺理成章地欢迎和接受革命带来的巨变,也是缘于他出身穷人。他把自己当成新社会的人,很自觉地融汇到新社会的新秩序中去,而且不必作“投降状”,他内心的潜台词是:咱是穷人,咱们是一头儿的。这一点使他和同时代的绝大部分老作家,有重大的心理差异,而这点差异竞使老舍先生成为唯一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创作高潮的人,第一个创作高潮以《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为标志,第二个创作高潮以《龙须沟》《茶馆》为标志。老舍一直认为,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却是最有情有义有是有非的人。也正是这个原因,北京的市民最怀念他,家住在首都西北角上的一位市民,得知老舍在此踏湖自尽的消息,为强烈的正义感所驱动,暗中磨制了一方石碑,在上面工工整整镌刻了“人民艺术家老舍辞世处”几个魏体大字,于老舍罹难一周年之际,将他埋置在太平湖畔。这位赠碑的京城老人,名唤许林村。 老舍有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和早期留学生不同的是,20年代老舍先生在英国和新加坡工作了五年多,40年代又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年。由于见多识广,思维模式不很单一,对世界文艺思潮和创作动向相当熟悉,老舍先生比较善于独立思考,比较容易从对比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切对他的人生道路,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影响到他的人生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