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尼采传:上帝死了!


作者:邵嘉骥     整理日期:2015-12-23 12:40:59

“信念文库”名人传记系列
  全面细致地描绘尼采的一生,突出其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代表作品,令读者深层次理解这位“狂人”。经典之作,品质上乘,附赠精美书签!
  这个时代不缺少传奇,不缺少榜样,缺少的是心中坚守的信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套书,勾勒名人走过的足迹,弘扬他们各自坚守的不同人生信念,使读者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
  他以非凡的勇气颠覆世俗理念,他挑战上帝,建立超人哲学。他的思想影响了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福柯、鲁迅等中西方著名学者。他狂呼:“我是光!我是太阳!”
  他是尼采——生不逢时的疯狂布道者。
  他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
  却奏响了生命的*强音。
  他的一生充满不幸,
  却化作创作的源泉。
  病魔吞噬了他,
  也让他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他用哲理写诗,
  用悖论创立新世界。
  他的哲学没有体系,
  他的真理没有上帝。
  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哲学方面有里程碑式的建树,年仅24岁就被破格聘请为大学教授,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精英和上流社会的红人。然而他的思想过于超前,不为世人所理解,渐渐地被主流社会抛弃,更在某天突然发疯,在精神崩溃中度过了生命的*后十几年。
  本书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尼采的一生,突出其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代表作品,令读者深层次地理解这位“狂人”,体会到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如此的伟大和勇敢。“信念文库”名人传记系列
  全面细致地描绘尼采的一生,突出其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代表作品,令读者深层次理解这位“狂人”。经典之作,品质上乘,附赠精美书签!
  这个时代不缺少传奇,不缺少榜样,缺少的是心中坚守的信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套书,勾勒名人走过的足迹,弘扬他们各自坚守的不同人生信念,使读者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
  他以非凡的勇气颠覆世俗理念,他挑战上帝,建立超人哲学。他的思想影响了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福柯、鲁迅等中西方著名学者。他狂呼:“我是光!我是太阳!”
  他是尼采——生不逢时的疯狂布道者。
  他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
  却奏响了生命的*强音。
  他的一生充满不幸,
  却化作创作的源泉。
  病魔吞噬了他,
  也让他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他用哲理写诗,
  用悖论创立新世界。
  他的哲学没有体系,
  他的真理没有上帝。
  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哲学方面有里程碑式的建树,年仅24岁就被破格聘请为大学教授,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精英和上流社会的红人。然而他的思想过于超前,不为世人所理解,渐渐地被主流社会抛弃,更在某天突然发疯,在精神崩溃中度过了生命的*后十几年。
  本书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尼采的一生,突出其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代表作品,令读者深层次地理解这位“狂人”,体会到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如此的伟大和勇敢。
  忠于史实,文风细腻,故事好看。
  
本书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900年),德国哲学大师,现代哲学开山鼻祖,同时还是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作曲家、思想家和诗人,其著作对于哲学、宗教、世俗、文化和科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尼采的哲学更像是神话。他通过对信仰、希望和宗教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困扰人类的诸多谜题,从而为人类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可以说,尼采对世界充满了爱恋,对人类充满了关怀,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性返璞归真。这令他将生命力和意志力视为自然界唯一的真实物质,从而为欧洲古典哲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和发展视角,为全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本书以尼采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对其历经的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铺展,重点解析尼采创作各部著作的心路历程。例如,其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跨越了其人生的各个阶段,简直成了他的生命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尼采的哲学并非解释和证明各种观点,而是对人事做出各种预言和启发,他抛弃了复杂枯燥的逻辑推理,加入了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力。
  作者简介:
  邵嘉骥,青年学者。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从事西方哲学与艺术研究工作,在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领域亦有建树。著有《欧洲文化简史》等书,广受好评。
  目录:
  第一章小牧师
  尼采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尼采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备受尊敬的牧师,于是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以国王之名
  接连打击
  瑙姆堡的生活
  严格的中学
  思想转变
  第二章学习的偶像
  尼采是个天才,学习对于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而且年纪轻轻就精通了文学、神学、语言学与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尼采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年轻的尼采如获至宝,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生涯。
  伟人的摇篮
  莱比锡大学
  偶遇叔本华第一章小牧师尼采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尼采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备受尊敬的牧师,于是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以国王之名接连打击瑙姆堡的生活严格的中学思想转变第二章学习的偶像尼采是个天才,学习对于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而且年纪轻轻就精通了文学、神学、语言学与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尼采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年轻的尼采如获至宝,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生涯。伟人的摇篮莱比锡大学偶遇叔本华柔肠铁骨相交瓦格纳第三章大师的风采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10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此时的他已经俨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没有人不赞美他的才华,没有人不认为他会在未来获得极高的成就。当然,此时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尼采的人生和事业会急转直下。旷世之作追本溯源希腊悲剧的衰落绝处逢生难咽的苦果第四章走上新的道路《悲剧的诞生》让尼采结结实实地撞了一回“南墙”,学术界没有给这位年轻教授表演的舞台,他们集体保持缄默,妄图以此逼迫尼采回到循规蹈矩的队伍中,从而让学术界保持风平浪静。学术界的大佬们毕竟低估了尼采的能量,在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后,他非但没有选择屈服,反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他要把自己的思想铸成利剑,刺破整个世界的虚伪面纱,逼着那些尚有良知的学者发出声音。无力的挑战凤凰涅槃重生之后决裂的加深分道扬镳第五章哲学家的春天事业和身体上的不幸,几乎夺去了尼采的生活信心,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现实对比面前,瓦格纳的事业成功和自己事业的停滞不前,让尼采深受刺激。他多少有些想不明白,自己每天兢兢业业地研究学术,而瓦格纳每天穿梭在市侩之中,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失望。值得庆幸的是,事业失意的尼采情场得意,而此时的尼采也确实需要来自女性的温柔慰藉,这也算是上帝对他的一种补偿吧。女学生暗恋的痛苦全面攻势萌动的青春三人团体第六章文化苦旅1879年,尼采离开巴塞尔大学之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涯。与此同时,随着尼采心境的不断起伏,他的创作也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里,尼采逐渐从一位学者,转变成一位才华横溢却性格怪僻的哲学家。这也让他的思想愈发具有深度,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具有大师风范。“逃兵”的生活痛并快乐着面具人生伟大的序曲第七章疯狂的舞者在与尼采同时代的人眼中,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人们对他的才华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又为他的陨落而发出怜悯式的叹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尼采和他那些当初看起来简直疯狂的思想,人们蓦然发现,原来这个疯子竟是一个先知,是未来哲学的领路人。横空出世变化的艺术意志力不变的轮回超人来袭第八章身后的辉煌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的大街上,他抱住了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并且失去了理智。在母亲与妹妹的照料下,这位陷入疯狂的天才,像个孩子一样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的10年。直到他死,仍然没有停止思考,仍然在与上帝做着抗争。末路时光最后的杰作伟人受屈深远的影响在东方的传播后记参考书目前言序言
  上帝的挑战者
  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
  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序言上帝的挑战者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魂,人们在思想上臣服于上帝,在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封建制和宗教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看不清脚下路,更加不能仰望星空。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燃起了一粒灯火,这就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他想要人变成真正的人,而不是受控于政府和宗教的机器。他希望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人看待,同时也要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尼采在一个路边摊上,买到了一本落满尘土的旧书,这本书就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废纸一叠,然而尼采看到了一粒灯火、黑暗中的灯火。叔本华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光明存在,尼采更要让这个世界沐浴在光明之中。在尼采看来,没有上帝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基督教的伦理约束着人们的灵魂,压抑着人们的精神,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挑战上帝。他将自己的思想化为长枪,向他眼中黑暗的缔造者——上帝发起了无畏的冲锋。在尼采的眼中,上帝不只是奴役了人们的思想,还拥有着庞大的世俗力量。光明来临,黑暗便会消退。尼采将自身化为光束,射向四面八方。这黑暗就是上帝的化身,黑暗被驱逐,上帝便死了。然而人们的精神已经长久被上帝占据,没有了上帝的奴役,人们感到无尽的空虚。尼采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意志作为精神的寄托,拥有了意志才能主宰自己。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拥有意志才能拥有人生。生命意志超越理性而存在,将向所有压迫者和强者挑战,从他们的手里重新夺回自己的意志。在尼采的理想中,未来的人都应该是“超人”。在尼采看来,“超人”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将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旧有道德和价值观破碎后的产物,将拥有新的道德和旺盛创造力,是上帝的替代者。从世俗的角度看,尼采的一生或许显现出一丝悲情色彩,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化为光芒,帮助人们冲破黑暗。他的伟大值得每个人歌颂。郭沫若在《匪徒颂》中歌颂尼采道:“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像的尼采呀!西北南东去来今,一切学说革命的匪徒们呀!万岁!万岁!万岁!”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唤醒了人们的现代意识。他的一生始终处在积极探索和奋力斗争中,被后人视为冲破并照亮黑暗的先驱者。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尼采是怎样挑战上帝,构建全新世界的吧。第一章小牧师尼采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尼采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备受尊敬的牧师,于是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以国王之名在《朱子语类》中,有一句歌颂孔子的话叫作“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就像一道黑暗中的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路。在西方的历史上,有一个自称是光的人,他就是尼采。尼采说:“我是光。唉,我真希望我是夜呢!”尼采就像横空出世的一道光,用自己的思想照亮了未来的方向。他说:“我生活在自己的光里,我吸回从我爆裂出来的火焰。”他不但是光,还是发光源。人们在介绍尼采的思想的时候,常常引出一句话,那就是:“我是太阳。”尼采出生在1844年的普鲁士,全名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是他的姓氏,在国外语境里,人们通常称呼对方的姓氏,除非有同姓的人在场,才称呼名字。尼采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他的家族长辈都是虔诚的路德派信徒。尼采的爷爷名叫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尼采,是一个颇有身份的人,曾经担任过教区监督。他是绝对虔诚的宗教徒,而且还著书立说捍卫自己的信仰。他在1804年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促进关于宗教、教育、臣民义务和人生的一种合理的思想方法》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消除1796年法国革命和康德思想对宗教的消极影响。尼采的爷爷在妻子去世后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寡妇,也就是尼采的奶奶。尼采的爷爷一生有7个子女,尼采的父亲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在尼采父亲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人后来在英国积攒下了巨额财富,小尼采成为其财产的继承人。出生在这样的宗教家庭,路德派对尼采的影响不言而喻。路德派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创始人马丁·路德在一次“德国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票选中排名第二。他认为教皇不应该干涉政务,主张政教分离,并宣称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做中介。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以通过对上帝的信仰,越过神父直接和上帝沟通。这种思想无疑将人们从对教皇和神父的依赖中解救出来,能够更加自由地思考。对路德派的信仰,无疑为尼采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灵感,更为他的“我是光”一类的言论提供了注脚。尼采的父亲名叫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不但尼采家族世代都是牧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妻子的父亲和祖父也是牧师。似乎从他一出生,就已经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用理会世俗的困扰,更不用去思考世界的变化,只要沿着祖辈的路不断前行就可以了。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还是能力上,都毋庸置疑地受人敬仰。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优雅,学识渊博且容貌上佳。他不但深受信徒信赖,还受到了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庇护和褒奖。成为王室的御用牧师之后,他先后教导了4位公主。年纪轻轻就深受重用,可以算得上志得意满。令人遗憾的是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有头痛的毛病,发病的时候,会经常神经质。这使他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上,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没有这个毛病的话,他的前程绝对不是问题,但是病痛让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宫廷生活虽然很不错,但是病痛已经不能让他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了,因此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自愿请求负责一个乡村的教区。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很快就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个贫穷的乡村,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这个地方都是些低矮的房子,可以说是十分荒凉,和原来的生活简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种似乎有些孤独的生活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这里事务很少,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养身体。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喜欢上了音乐,教堂里的风琴能给他带来巨大的享受。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教堂里演奏风琴,周围的一些村民被吸引了过来,站在教堂外,欣赏他演奏的美妙乐曲。陪伴着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还有他年轻漂亮的妻子,妻子温柔贤淑,对于和丈夫来到这样贫穷的地方也毫不在意。她是乡村神职人员的女儿,举止高雅,衣着考究,他们相识后很快陷入了爱河,并且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到了1844年,他们已经结婚4年了,这年的10月15日,妻子为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生下了一个男孩。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孩子的生日与国王是同一天。难掩自己的激动欣喜之情,在教区的登记簿上,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十月,受到祝福的十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这个孩子就是像太阳一样光芒耀眼的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同样是国王的名字,他们拥有共同的生日,这使得国王允许这个孩子也使用这个名字。尼采对自己的生日和名字也很满意,因为不用刻意去记自己的生日,这一天来的时候一定会举国欢庆的。小时候的尼采,生活应该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让他父母焦急不已的是,他们的长子迟迟没能学会说话,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个哑巴。虽然医生在检查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孩子非常健康,但是仍然难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尼采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终于开口说话,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夫妇的心才放了下来。即便学会了说话,尼采也还是很少开口,只是睁着一双眼睛默默地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孩子此时还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是非常安静罢了。小尼采不太喜欢热闹,而是喜欢安静地独处。他小时候的玩伴在回忆尼采的时候,说他有某种忧郁和沉思的气息。卡尔·路德维希·尼采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经常带着他散步。他们缓缓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两人牵着手,路边的池塘映照着天空上的云朵,远处飘来悠扬的钟声。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尼采的脑海里,成为他儿时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尼采还非常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在父亲的口中,尼采知道了宗教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尤其是一些征战的故事,让小尼采听得如痴如醉。这些故事让小尼采找到了身份认同,以身为贵族后裔为荣,并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曾对妹妹说:“伯爵尼艾茨基是绝不说谎的。”尼艾茨基是尼采的小名。他认为自己的波兰血统是值得骄傲的,即便在晚年的时候,也以一个“十足的波兰人”自诩。大约在4岁的时候,小尼采便表现出一些特异的气质。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得有些过分。例如有一次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模仿古人,将手放在火上烤。在做错事的时候,尼采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暗自内疚,直到将问题想明白。尼采的妹妹曾回忆说,有一次放学回家,正下着大雨,同学们都飞奔并大闹着回家,然而小尼采却像往常一样,以一个绅士的姿态缓步向家中走去。他没有带雨衣,也没有带雨伞,就这样缓步走在大雨中,步伐稳健,泰然自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校有规定,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儿童,在离开学校时,不得在街上乱跑乱窜,必须安静地、举止文雅地走回家中。可想而知,当他的母亲见到儿子被雨水淋湿后,定然是非常心疼的。小尼采不在乎身体是否受苦,只是遵守内心中的行事准则。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要去做,即便会遭受痛苦。这种行为方式,也贯穿了尼采的一生。随着小尼采的年龄越来越大,家人们开始担心起他的健康来。虽然他继承了家族的贵族血统,但同时小尼采也继承了父亲的体弱多病。他的身体比例不太协调,相比于孱弱的身子来说,头有些大;眼睛也有点斜视,视力不是很好;同时他还继承了父亲头痛的病症,不过要比父亲的病情轻很多。尼采性格孤僻,和他所患有的病症不无关系。他经常要忍受伙伴们的讥笑,这是哪个孩子都不能泰然处之的,小尼采也不例外。他只能将想要说的话藏在心里,躲在角落里默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童年或许并不快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尼采才能安静下来,进入一个奇妙的状态,这种状态叫思考。思考得越多,小尼采就越不愿意与人沟通。他或许认为和他们沟通是徒劳的,不如在有限的时间内想明白一些问题要来得好。有个故事,是说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提高智商的药物,将这种药物注入小白鼠的体内,小白鼠的智力就能明显提高,然而这些高智商的小白鼠却陷入了痛苦之中。尼采就是这样高智商的小白鼠,他能理解常人不能理解的玄奥问题,能思考常人不会思考的东西,然而他也感受到了常人不能感受到的痛苦。宫廷生活虽然很不错,但是病痛已经不能让他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了,因此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自愿请求负责一个乡村的教区。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很快就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个贫穷的乡村,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这个地方都是些低矮的房子,可以说是十分荒凉,和原来的生活简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种似乎有些孤独的生活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这里事务很少,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养身体。
  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喜欢上了音乐,教堂里的风琴能给他带来巨大的享受。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教堂里演奏风琴,周围的一些村民被吸引了过来,站在教堂外,欣赏他演奏的美妙乐曲。
  陪伴着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还有他年轻漂亮的妻子,妻子温柔贤淑,对于和丈夫来到这样贫穷的地方也毫不在意。她是乡村神职人员的女儿,举止高雅,衣着考究,他们相识后很快陷入了爱河,并且携手步人了婚姻的殿堂。到了1844年,他们已经结婚4年了,这年的10月15日,妻子为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生下了一个男孩。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孩子的生日与国王是同一天。
  难掩自己的激动欣喜之情,在教区的登记簿上,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十月,受到祝福的十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
  这个孩子就是像太阳一样光芒耀眼的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同样是国王的名字,他们拥有共同的生日,这使得国王允许这个孩子也使用这个名字。尼采对自己的生日和名字也很满意,因为不用刻意去记自己的生日,这一天来的时候一定会举国欢庆的。
  小时候的尼采,生活应该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让他父母焦急不已的是,他们的长子迟迟没能学会说话,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个哑巴。虽然医生在检查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孩子非常健康,但是仍然难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尼采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终于开口说话,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夫妇的心才放了下来。
  即便学会了说话,尼采也还是很少开口,只是睁着一双眼睛默默地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孩子此时还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是非常安静罢了。小尼采不太喜欢热闹,而是喜欢安静地独处。他小时候的玩伴在回忆尼采的时候,说他有某种忧郁和沉思的气息。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经常带着他散步。他们缓缓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两人牵着手,路边的池塘映照着天空上的云朵,远处飘来悠扬的钟声。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尼采的脑海里,成为他儿时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尼采还非常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在父亲的口中,尼采知道了宗教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尤其是一些征战的故事,让小尼采听得如痴如醉。这些故事让小尼采找到了身份认同,以身为贵族后裔为荣,并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曾对妹妹说:“伯爵尼艾茨基是绝不说谎的。”尼艾茨基是尼采的小名。他认为自己的波兰血统是值得骄傲的,即便在晚年的时候,也以一个“十足的波兰人”自诩。
  大约在4岁的时候,小尼采便表现出一些特异的气质。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得有些过分。例如有一次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模仿古人,将手放在火上烤。在做错事的时候,尼采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暗自内疚,直到将问题想明白。……





上一本:你若寻她,她在岁月最浓处: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暖女子 下一本:梁思礼院士传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尼采传:上帝死了!的作者是邵嘉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