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伦勃朗一生中**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了他的艺术人生。 本书简介: 伦勃朗是荷兰17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在世界绘画史上所占据的地位,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不相上下。伦勃朗的艺术创作,被认为是天才与北欧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他一生的创作包括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在伦勃朗的笔下,无论是肖像画、宗教画还是历史画,都是那个时代荷兰市民的真实写照,画面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伦勃朗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反思融入画中,使他的作品留下了生活的烙印。 伦勃朗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对绘画艺术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独特的“伦勃朗式布光法”、“紫金色黑暗”的运用,以及独特的空间造型法,都成为后世艺术创作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伦勃朗一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66个关键词,图文并茂地解读光影大师伦勃朗的一生。对于普通读者了解伦勃朗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经典的速查手册。 目录: 莱顿生活(1606~1631年) 求学 彼得·拉斯特曼 路加·范·莱登 教学 临摹画 《多比与抱羊羔的安娜》 《犹大的忏悔》 笛卡儿 阿姆斯特丹早期(约1631~1640年) 康斯坦丁·绪金斯 亨德里克·凡·威廉布尔 《尼古拉·鲁茨肖像》 《东方三博士的礼拜》 肖像画莱顿生活(1606~1631年) 求学 彼得·拉斯特曼 路加·范·莱登 教学 临摹画 《多比与抱羊羔的安娜》 《犹大的忏悔》 笛卡儿 阿姆斯特丹早期(约1631~1640年) 康斯坦丁·绪金斯 亨德里克·凡·威廉布尔 《尼古拉·鲁茨肖像》 《东方三博士的礼拜》 肖像画 哈尔斯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莎士基亚·凡·威廉布尔 “犹太街” 提香 巴洛克 明暗对比法 《达那厄》 参孙 收藏 门纳斯·班·伊兹利尔 腐蚀铜版画 阿姆斯特丹盛期(1640~1648年) 佛兰德斯美术 荷兰画派 荷兰小画派 宗教画 《夜巡》 莎士基亚的遗产 《苏珊娜和两位长老》 《被捉拿的奸妇》 空间造型法 海尔特耶·迪克斯 晚年时期(1648~1669年) 亨德里治·斯特凡尔丝 《入浴》 《手持大卫王来信的拔士巴》 《凭窗的亨德里治》 《以马乌斯的晚餐》 《基督为穷人治病》 《两个黑人青年》 “紫金色的黑暗” 自画像 《鞭笞》 静物画 《雅各祝福约瑟的孩子们》 《彼得三次不认主》 《克劳狄·西维里斯的起义》 《呢布商行会理事群像》 《犹太新娘》 现实主义绘画 杨·西克斯 提图斯 《浪子回家》 老年自画像 《伦勃朗传》 斯宾诺莎 外斜视 赝品 维米尔 戈雅 凡·高 伦勃朗博物馆 《伦勃朗,肖像画巨匠》 电影《夜巡》 伦勃朗年表 参考文献提图斯 1635年,伦勃朗的妻子莎士基亚生下一个男孩,两个月后不幸夭折;1638年,生了一个女孩,但仅活了几个星期;两年后,悲剧再次发生在他们的第二个女儿身上。在伦勃朗和莎士基亚生养的孩子中,只有小儿子提图斯活到了成年。 年幼时的提图斯常常跟着父亲学看各种画的制作过程,他不仅天资聪慧,还很有绘画天赋,他是伦勃朗的希望和骄傲。 提图斯长大成人后,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此时的伦勃朗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不仅不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反而加重了儿子的负担。伦勃朗破产后,孝顺的儿子成为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虽然伦勃朗的“监护人”权利被剥夺,但提图斯仍将他视作世上最好的、最温柔的父亲。 伦勃朗的“续妻”亨德里治死后,提图斯挑起了养家糊口的全部重担,成为父亲有力的肩膀,为他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长期过度操劳,使年轻的提图斯患上了肺结核。在获得了一笔经济赔偿后,提图斯打算结婚。1668年2月10日,提图斯与玛赫达莱娜·范洛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他由于病情加重,同年9月便英年早逝。儿子的死比两位爱妻的死来得更突然、更悲惨,提图斯的去世给了伦勃朗几乎致命的打击。然而悲剧还没有结束,新婚不久的儿媳玛赫达莱娜也染上了肺结核,在生下遗腹女——蒂提娅短短数月后,留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撒手而去。 年迈的伦勃朗经不起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所有的亲人都已经离去,再加上事业的失意,让他从此一蹶不振。1669年10月4日伦勃朗与世长辞,享年63岁。他生前曾希望能葬在莎士基亚的墓旁,可买下的墓地也因为负债累累被迫卖掉。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被葬在阿姆斯特丹西教堂一个不知名的墓穴,1990年教堂翻修时,才算找到他的棺木。 《浪子回家》 从17世纪60年代起,伦勃朗因为视力逐渐衰退,放弃了铜版画的创作,进入他油画创作的晚期。在伦勃朗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悲剧人物,或用冲突尖锐的戏剧场景来展现现实人生的宗教故事。 《浪子回家》作于1668~1669年,此前他曾创作过同一题材的版画,这幅油画是他晚期的代表作。该画故事取材于《圣经》,讲述的是老人的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最终迷途知返的故事。画中的浪子跪倒在父亲面前,褴褛的衣衫是磨难的印迹,他痛改前非,与父亲紧紧相拥;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满脸的慈祥,他用一双颤抖的手深情地抚慰着儿子;周围几个怀有同情心的邻居,被处理在阴影或半阴影之中,他们的目光落在穿着黄色衣衫跪在地上的“浪子”身上。 伦勃朗用光线的强弱和推移变化拉开了空间层次,在画面上展示出一种空间“时序”。人物间显现出一定的空间深度,这个空间被光线的氛围包裹着的。 画家以放逸的笔法描绘这一传统题材,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概括性,光线从左侧射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蕴涵着巨大的感情力量。此时伦勃朗的油画技巧已炉火纯青,善于从色层的渲染中处理光线与空间的关系。他的油画空间感绝不是自然形态的光线与空气,观者如果从他的画上看到一些被深化的艺术形象,就能领会他所指的光与空间是什么。这幅《浪子回家》充分显示出他在光线和色彩运用上的高超技艺。 老年自画像 伦勃朗晚年穷困潦倒,但他的艺术水平反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活的潦倒,让他不再为外界的是非所困扰,而是开始在艺术上追求自己的风格,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伦勃朗晚年创作了一大批炉火纯青的作品,比如说1653年创作的《注视着荷马雕像的亚里士多德》、1655年创作的《基督与撒马利亚的妇人》以及1658年创作的《在所罗门王前弹琴的大卫》等。在这些作品中以他为自己画的最后几幅自画像最有总结意义。有美术史家曾说,伦勃朗虽没有为后人留下自传性的文字,但他的自画像却形象地向后人展示了他一生的遭遇。 创作这幅老年自画像时,伦勃朗的画艺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伦勃朗的视力已经衰退,不得不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油画上。在这幅油画中,画家采用了略显透明的“色彩重置法”。这幅画容易让人们想起那幅《戴金盔的人》,不过在15年后再次动笔,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的运用,都比当年更胜一筹。 这幅画色彩较重,笔法豪放。画中的伦勃朗身上披着一件衣服,眼睛眯着,嘴巴微微张开,唇边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眼里写满了哀愁,显得十分苍老。此时伦勃朗的第二位妻子亨德里治已因病死去,事业上遭受的打击,再加上生活的坎坷,才有了画面上伦勃朗的形象。画家似乎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精神面貌都展现在画面中。 1669年10月4日,一代艺术巨匠伦勃朗离开了人世,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000多幅速写与素描,约600幅油画,1300余幅版画。这样一位绘画大师级人物,在死后几十年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8世纪中叶,伦勃朗才重新被确立地位,这是很不公正的。 P1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