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他一生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自述》内容既有其生平自述,又有其实业建设的成果,以及为盐政改革、奖励农牧等所起草的计划书、意见书和提案等等,能够体现其传奇历程和作者在民族工业和棉纺事业的奋斗经历和不懈追求,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启示意义。 本书简介: 《张謇自述》是“晚清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种,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部分文集,内容既有其生平自述,又有其实业建设的成果,以及为盐政改革、奖励农牧等所起草的计划书、意见书和提案等等,能够体现其传奇历程和作者在民族工业和棉纺事业的奋斗经历和不懈追求,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他一生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目录: 第一编啬翁自订年谱 年谱自序 啬翁自订年谱 清成丰三年(一八五三年)癸丑五月二十五日,卯时,生于海门常乐镇今敦裕堂前进之西室一岁 四年(一八五四年)甲寅二岁 五年(一八五五年)乙卯三岁 六年(一八五六年)丙辰四岁 七年(一八五七年)丁巳五岁 八年(一八五八年)戊午六岁 九年(一八五九年)己未七岁 十年(一八六○年)庚申八岁 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辛酉九岁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壬戌十岁 二年(一八六三年)癸亥十一岁 三年(一八六四年)甲子十二岁第一编 啬翁自订年谱 年谱自序 啬翁自订年谱 清成丰三年(一八五三年)癸丑五月二十五日,卯时,生于海门常乐镇今敦裕堂前进之西室 一岁 四年(一八五四年)甲寅 二岁 五年(一八五五年)乙卯 三岁 六年(一八五六年)丙辰 四岁 七年(一八五七年)丁巳 五岁 八年(一八五八年)戊午 六岁 九年(一八五九年)己未 七岁 十年(一八六○年)庚申 八岁 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辛酉 九岁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壬戌 十岁 二年(一八六三年)癸亥 十一岁 三年(一八六四年)甲子 十二岁 四年(一八六五年)乙丑 十三岁 五年(一八六六年)丙寅 十四岁 六年(一八六七年)丁卯 十五岁 七年(一八六八年)戊辰 十六岁 八年(一八六九年)已巳 十七岁 九年(一八七○年)庚午 十八岁 十年(一八七一年)辛未 十九岁 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壬申 二十岁 十二年(一八七三年)癸酉 二十一岁 十三年(一八七四年)甲戌 二十二岁 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乙亥 二十三岁 二年(一八七六年)丙子 二十四岁 三年(一八七七年)丁丑 二十五岁 四年(一八七八年)戊寅 二十六岁 五年(一八七九年) 己卯 二十七岁 六年(一八八○年)庚辰 二十八岁 七年(一八八一年)辛巳 二十九岁 八年(一八八二年)壬午 三十岁 九年(一八八三年)癸未 三十一岁 十年(一八八四年) 甲申 三十二岁 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乙酉 三十三岁 十二年(一八八六年)丙戌 三十四岁 十三年(一八八七年)丁亥 三十五岁 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戊子 三十六岁 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己丑 三十七岁 十六年(一八九○年)庚寅 三十八岁 十七年(一八九一年)辛卯 三十九岁 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壬辰 四十岁 十九年(一八九三年)癸巳 四十一岁 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甲午 四十二岁 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乙未 四十三岁 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丙申 四十四岁 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丁酉 四十五岁 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戊戌 四十六岁 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己亥 四十七岁 二十六年(一九○○年)庚子 四十八岁 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辛丑 四十九岁 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壬寅 五十岁 二十九年(一九○三年)癸卯 五十一岁 三十年(一九○四年)甲辰 五十二岁 三十一年(一九○五年)乙巳 五十三岁 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丙午 五十四岁 三十三年(一九○七年)丁未 五十五岁 三十四年(一九○八年)戊申 五十六岁 清宣统元年(一九○九年) 己酉 五十七岁 二年(一九一○年)庚戌 五十八岁 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 五十九岁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 壬子六十岁 二年(一九一三年)癸丑 六十一岁 三年(一九一四年)甲寅 六十二岁 四年(一九一五年)乙卯 六十三岁 五年(一九一六年)丙辰 六十四岁 六年(一九一七年)丁巳 六十五岁 七年(一九一八年)戊午 六十六岁 八年(一九一九年)己未 六十七岁 九年(一九二○年)庚申 六十八岁 十年(一九二一年)辛酉 六十九岁 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壬戌 七十岁 十二年(一九二三年)癸亥 七十一岁 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甲子 七十二岁 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乙丑 七十三岁 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丙寅 七十四岁 第二编 家传 述训 归籍记 儿子怡祖字说 亡妻徐夫人墓表 中宪府君哀启 告父文 祭先室徐夫人文 《张季子外录》自序 第三编 实业建设 承办通州纱厂节略 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 大生纺织公司二十年纪念开会词 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书 《纺工说明书》后序 大生分厂第一次股东会报告 大生崇明分厂十年事述 垦牧公司第一次股东会演说公司成立之历史 垦牧乡志 拟组织江苏银行说 答南皮尚书条陈兴商务、改厘捐、开银行、用人才、变习气要旨 右兴商务 右改厘捐 右开银行 右用人 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 第一章 中国盐政之现状 第二章 改革之目的 第三章 民制 第四章 官收 第五章 商运 第六章 改革之基本金 第七章 盐业银行之设备 第八章 设计之次第 第九章 岁入之预计 第十章 结 论 改革全国盐法意见书 制盐设计之大要 运盐设计之大要 销盐设计之大要 税盐设计之大要 导淮计划宣告书 附:治淮规划之概要 条议全国水利呈 实业政见宣言书 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 奖励农牧产案 附:说明 拟具官营矿业办法呈 关于导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历史地理说帖 为南通保坍事声告全国及南通父老书 江淮水利计划第三次宣言书 甲 利害关系 乙 施工计划 上书国务院 运河工程局就职宣言 敬告导淮会议与会诸君意见书 运河工程感言 附:下河七县收成统计表 论淮水人下河应束堤归海复刘少青函 开辟新运河于淮扬全部有利无害文 三十年(一九○四年)甲辰五十二岁正月,延日女教员兼保姆森田政子开塾于家,课怡儿及邻童十人。怡儿年七岁。为人草《同度量衡、铜圆、盐、鱼制造奏》。草《变通盐法奏》。商部属主全国商会公司,谢之。 二月,以吕四盐业事呈盐院。 三月,试仿日本盐田。营冶业。规里运河人海之道,河为淮之支流,旧至吕四大刀坝而止,大涨则掘通之,涨过复筑,苟且甚。朝旨赏三品衔,为商部头等顾问官。与合肥蒯光典论立宪。见滇督丁振铎、黔抚林绍年请变法之电奏。 四月,为南皮、魏督拟《请立宪奏稿》,经七易,磨勘经四五人,语婉甚而气亦怯,不逮林也。定“南洋渔业公司办法”。 五月,与许鼎霖、丁宝铨议建宿迁玻璃公司,订集股章程。以请立宪故,南皮再三属先商北洋,汤寿潜亦以为说。余自金州归后,与袁世凯不通问者二十年,至是始一与书。袁答:“尚须缓以俟时。”五月十七日,省翁尚书病于常熟南泾塘第,归后闻翁尚书二十日卒。 六月,刻《日本宪法》成,以十二册由赵竹君凤昌寄赵小山庆宽径达内庭。此书人览后,孝钦太后于召见枢臣时谕日:“日本有宪法,于国家甚好。”枢臣相顾,不知所对,唯唯而已。瞿鸿褴旋命其七弟来沪,托风昌选购宪法各书,不知赵故预刻宪法之人也,举告为笑。枢臣奉职不识古义,莅政不知今情,以是谋人家国,宁有幸乎?营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营新育婴堂于唐闸。请魏督奏设督办南洋渔政专员。 七月,规度崇明大生第二厂。创办江浙渔业公司。 八月,与汤寿潜吊翁尚书。立海门常乐镇初等学校。印《日本宪法义解》、《议会史》送铁侍郎良,与谈宪法。营天生港轮步。因许鼎霖之说,营镇江螺丝山铅笔公司。 设翰墨林印刷局。辟四扬坝河。通五属合请设学务处。规学校公共植物园。 三十一年(一九○五年)乙巳五十三岁正月,与鄂督、江督书,请争江淮省事。先是尝议划豫、东、苏、皖四省毗连州县,建徐州行省,盖为中原腹地治安计也。苏抚端方懵然人奏,部懵然因其说而易名为江淮,以漕督为巡抚,非驴非马矣。故请争之,朝士亦以为言,乃去巡抚而置提督;既又以提督兼兵部侍郎衔,节制镇道以下,纷纷然莫得要领也。营铁工厂,与冶厂合,以《史记·货殖传》铁冶连文名之。以工人子弟众,设艺徒预教学校。 二月,应徐家汇法教会震旦学院之请为院董。朝鲜金泽荣自其国移家来通,任以翰墨林书局督校。 三月,以崇厂建筑须砖,合新旧法,规营砖窑。 与许鼎霖至宿迁,规玻璃公司厂于六塘河上井龙头地,并视察白土山、青山泉、贾家汪煤矿,利国驿铁矿。过山阳晤丁宝铨,与鼎霖会议淮海扬通合营自治事。宝铨亲老须仕,至是仍北上,阻之不得。言于江淮巡抚,设淮属师范学校。登云台山。 四月,总督周馥莅通,视察垦牧公司、大生纱厂、师范学校。 七月,飓风大潮,垦牧七堤皆伤损。 八月,政府遣五大臣考察欧洲各国宪法,临行炸弹发于车站,伤毙送行者十余人,是时革命之说甚盛,事变亦屡见。余以为革命有圣贤、权奸、盗贼之异:圣贤旷世不可得,权奸今亦无其人,盗贼为之,则六朝五代可鉴,而今世尤有外交之关系,与昔不同;不若立宪,可以安上全下,国犹可国;然革命者仇视立宪甚,此殆种族之说为之也。江苏学会推为会长。增设城厢初等小学校。江苏人民争自筑铁路。怡儿就学于师范附属小学校。 十一月,宗室载泽、端方、戴鸿慈、尚其亨、李盛铎等复出洋考察宪法。先是,铁良、徐世昌辈于宪法亦粗有讨论,端方人朝召见时,又反复言之,载振又为之助,太后意颇觉悟,故有五大臣之命。既盛宣怀倡异议,袁世凯觇候风色不决,故延宕至三月之久,重有是事也。因公共植物园营博物苑。中国留学生因日本颁取缔规则归国,乃共创办中国公学。P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