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已知与未知: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回忆录


作者: 拉姆斯菲尔德,魏骍      整理日期:2015-12-16 22:13:26

●美国历史上被批评*多、**争议的国防部长**自传。
  ●2万份日记、录音、国防部和白宫绝密档案,披露美国政坛秘闻,解读美国全球战略思维。
  ●在他任内,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9·11恐怖袭击,他为何还能安坐国防部长之位?
  ●亲历历史: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密会萨达姆、虐囚丑闻、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语出惊人:坦承伊拉克战争并非为反恐、南海撞机事件主张强硬对待中国、承认曾批准虐待俘虏……
  ●小布什真像传说中的那么蠢吗?赖斯为何可以替总统做决定?鲍威尔因何与国防部交恶?希拉里和拉姆斯菲尔德时朋友还是敌人?……
本书简介:
  从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到最年长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一直位于美国权力核心的极少数政治家之一。拉姆斯菲尔德经历了美国近半个世纪历史的重大事件: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海湾战争、“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他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的回忆录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不乏个人智慧与魅力的展现。
  《已知与未知: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回忆录》内容不仅从拉姆斯菲尔德个人的日记、录音资料取材,也有一部分内容来自他接触到的政府秘密档案。拉姆斯菲尔德在本书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和世界政治家的看法,更首次把总统内阁的决策过程和五角大楼的工作细节公之于众。
  作者简介:
  (美)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Rumsfeld),1975-1977年、2001-2006年两度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他在大萧条时期出生,在二战中度过童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加入海军做飞行员,30岁成为议员,越南战争之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卸任后成为私营企业老总。68岁那年,他重返五角大楼,见证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领导并指挥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现在他担任拉姆斯菲尔德基金会主席,和三个孩子、七个孙子孙女在新墨西哥州居住。
  目录:
  题解
  第一部分反恐的教训
  第一章微笑的死神
  第二章深陷泥潭
  第二部分我是美国人,生于芝加哥
  第三章最后的春天
  第四章轻举却非妄动
  第三部分美国国会:从胜境到绝境
  第五章“这里,人民在统治”
  第六章少壮派
  第四部分在尼克松的舞台上
  第七章1968年:躁动的年份
  第八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九章顾问生涯
  第十章北约与尼克松倒台题解
  第一部分反恐的教训
  第一章微笑的死神
  第二章深陷泥潭
  第二部分我是美国人,生于芝加哥
  第三章最后的春天
  第四章轻举却非妄动
  第三部分美国国会:从胜境到绝境
  第五章“这里,人民在统治”
  第六章少壮派
  第四部分在尼克松的舞台上
  第七章1968年:躁动的年份
  第八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九章顾问生涯
  第十章北约与尼克松倒台
  第五部分接标枪的人:在福特的白宫中
  第十一章重建信任
  第十二章困难重重的开端
  第十三章苦涩的重新洗牌
  第六部分冷战交锋
  第十四章未竟之业
  第十五章把灯点亮
  第十六章坚持《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紧张压过缓和
  第十七章1976年败北
  第七部分回到现实
  第十八章西尔的甜味剂大获成功
  第十九章美国从不安到曙光初现
  第二十章我们的乡村生活被打断了
  第八部分主动参与
  第二十一章我们再次启航
  第二十二章无事不生非
  第二十三章树林中的熊
  第二十四章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二十五章惊世大撞击
  第二十六章战时总统
  第九部分进入帝国坟场
  第二十七章特种部队
  第二十八章巢中雏鸟
  第二十九章喀布尔陷落,卡尔扎伊崛起
  第十部分萨达姆打错算盘
  第三十章我行我素
  第三十一章政权更迭势在必行
  第三十二章外交失败
  第三十三章脱离巴格达屠夫的魔掌
  第十一部分占领伊拉克
  第三十四章灾难性的胜利
  第三十五章任务已完成?
  第三十六章方向盘上手太多
  第三十七章从占领中解脱
  第十二部分战时拘禁
  第三十八章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三十九章第20个劫机者
  第四十章战时法律
  第四十一章没有走过的路
  第十三部分大步向前:战区外的挑战和争议
  第四十二章卡特里娜和新机构的挑战
  第四十三章除草要趁早
  第四十四章这就是我们的部队
  第十四部分漫长、艰苦的跋涉
  第四十五章该放手了!
  第四十六章死亡终结者
  第四十七章聚焦阿富汗
  第四十八章伊拉克充满暴力的夏天
  第四十九章该告别了
  第五十章惊涛骇浪之后
  致谢前言题解
  2010年秋天,在互联网上搜索“已知的未知”会得到超过30万条结果,其中25万条左右都会链接到我的名字。维基百科上有一个相关条目,其参考链接转到了一首“诗歌”,那首诗歌还被谱了曲,你在搜索结果页面的首页就能看到。
  这个短语看起来如此熟悉,但事实上,有些讽刺的是大部分人仍然不知道其来源及含义。
  早在2002年初,这条短语就首次与我联系在一起。在一次新闻简报会临近结束时,一名记者告诉我说有“报道”称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与恐怖分子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提问者认为这些未经鉴别的报道可以作为缺乏“直接联系”的证据。
  抛开(至少此刻抛开)记者的问题本质不谈,我将问题上升到了关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一更高层面上。我回答说:
  题解
  2010年秋天,在互联网上搜索“已知的未知”会得到超过30万条结果,其中25万条左右都会链接到我的名字。维基百科上有一个相关条目,其参考链接转到了一首“诗歌”,那首诗歌还被谱了曲,你在搜索结果页面的首页就能看到。
  这个短语看起来如此熟悉,但事实上,有些讽刺的是大部分人仍然不知道其来源及含义。
  早在2002年初,这条短语就首次与我联系在一起。在一次新闻简报会临近结束时,一名记者告诉我说有“报道”称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与恐怖分子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提问者认为这些未经鉴别的报道可以作为缺乏“直接联系”的证据。
  抛开(至少此刻抛开)记者的问题本质不谈,我将问题上升到了关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一更高层面上。我回答说:
  我对那些针对没有发生的事的报道常常很感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已知的已知,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事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也知道有已知的未知,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我们还不知道,但也有未知的未知——那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如果一个人看一看美国和其他自由国家的完整历史,就会明白:意识到后一类是很难的。
  乍看之下,逻辑似乎含混不清。但是在这段谜一般的语言背后是关于认知的简单道理: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事实上,有些事情我们太不熟悉了,甚至都不知道我们不熟悉它们。
  已知的已知是事实、规则和法律,我们肯定知道。例如,我们知道使物体落到地上的是重力。
  已知的未知是我们在认知上的空白,不过我们知道存在这样的空白。例如,我们不知道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确切内容。如果我们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潜移默化地填补认知上的空白,最终使其成为已知的已知。
  未知的未知一类是最难掌握的。它们是我们认识上的空白,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有这样的空白存在。真正的意外往往从此类中产生。19名劫机者将商用飞机作为制导导弹,将3000男人、妇人和儿童焚为灰烬,也许是美国经历过的最恐怖的一次未知的未知。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与前国家宇航局(NASA)局长威廉?格雷厄姆当时都在弹道导弹威胁评估委员会工作,在一次会议中我首次听说了“已知的未知”这个短语。我们这个代表两党的委员会成员当时有一种担心,担心美国情报界的一些情报官在面对缺少情报的可能情况时会预设一种想法:事情没有发生,事情不会发生。换言之,如果某事不能证明是真实的,就可以假设是不真实的。这种想法会导致对其他国家弹道导弹能力的误判,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的技术要比之前预想的先进得多。
  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这种思想说明,那些在政府中占据负责岗位的人,以及在其他行动的负责人手中可支配的情报几乎总是不完善的。它强调了在思想上保持谦逊的重要性,在决策或制定战略时,谦逊是极为宝贵的特质。我们很难认识到(知道)可能有很多重要的未知。最好的战略家会想象并考虑各种可能性,包括看上去不大可能的因素,然后就可以做更充分也更机动的准备,在出现新的或意外的情报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那时,曾经明显是未知的事情就会成为已知。
  从托马斯?谢林给罗伯塔?沃尔斯泰特的《珍珠港:预警和决策》一书写的序言中我也读到了这种理念,其中谢林用“预期不足”作为对美国未能预计到并阻止日本袭击夏威夷的主要解释。谢林所要表达的想法很明显,而且有先见之明:我们必须准备好,敌人可能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袭击我们。回想一下历史,19世纪非常有影响力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强调处理不完整或有缺陷情报时的困难以及难以避免的意外。一个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可能会记得苏格拉底有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知道,也不认为我知道。”这句话解读起来就是说:要做智者,首先要意识到一个人真正知道的有多么少。
  对我而言一个已知的未知就是如何去写一本书。我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我不知道是否需要或如何将个人存档的成百上千页原始资料编纂在一起。我仍保留着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天写给对方的信,还有写于20世纪60年代我在国会任职期间投票原因的笔记,以及我作为白宫办公厅主任时为确保福特总统的要求和指示得以执行而写的详尽备忘录。我还有近2万份备忘录—它们被幽默地称为“雪片”,这些备忘录是我在乔治?沃克?布什政府任国防部长期间记录的,有些是重大决策,也有些都是小事,甚至包括理发的时间安排。还有存放在国会、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图书馆里数以千计的加密档案。
  虽然档案数量庞大增加了很多困难,但我还是认为这些档案能够唤起我的个人记忆。另一方面,文件能够给我的记忆补充细节和内容,也能更严格地验证我的记忆是否准确。伴随着这本回忆录同时推出的还有我的一部分档案文件,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找到电子版(www.rumsfeld.com)。我也发布了一些本书没有直接引用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件,我也还会继续发布下去。
  我的岁数超过了美国这个国家岁数的三分之一,所以我很重视这本回忆录,尤其是书名,“已知与未知”看起来很贴切。这本书写的是我的人生,有些是人们觉得已经知道的,有些则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与很多人曾经读到的、听到的或假设的完全不同。这本书还写了我曾经经历过的很多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民权斗争期间在国会任职时、在越南战争期间、在冷战期间,以及在恐怖主义横行时代任国防部长时经历的。我想要在这本回忆录中呈现给读者的既有已知,也有未知,但都是我们伟大国家的历史片段。能够成为这些历史的一部分,我深感荣幸。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2010年12月?
  拉姆斯菲尔德是永久的好战分子,在他身上,野心、才干和财富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基辛格
  读者们会庆幸他们能看到这样一本严肃的回忆录,本书继承了迪安?艾奇逊(前美国国务卿)和基辛格那里流传下来的华盛顿传统,其真实性可以和历史学家相媲美。
  ——《华尔街日报》
  布什时代政府高官对其外交政策唯一的内幕描述。——《经济学人》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拉姆斯菲尔德终于出版了他的传记,同时引爆了话题。本书的内容展现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以及对伊拉克战争的总结……但拉姆斯菲尔德还在继续战斗,他绝不会在公众面前认错。
  ——《新闻周刊》
  这是一本很有料的书,将会成为历史学家参考的第一手资料……这本政治人物的传记值得你用心去读。拉姆斯菲尔德是永久的好战分子,在他身上,野心、才干和财富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基辛格
  读者们会庆幸他们能看到这样一本严肃的回忆录,本书继承了迪安?艾奇逊(前美国国务卿)和基辛格那里流传下来的华盛顿传统,其真实性可以和历史学家相媲美。
  ——《华尔街日报》
  布什时代政府高官对其外交政策唯一的内幕描述。——《经济学人》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拉姆斯菲尔德终于出版了他的传记,同时引爆了话题。本书的内容展现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以及对伊拉克战争的总结……但拉姆斯菲尔德还在继续战斗,他绝不会在公众面前认错。
  ——《新闻周刊》
  这是一本很有料的书,将会成为历史学家参考的第一手资料……这本政治人物的传记值得你用心去读。
  ——《商业周刊》
  本书让读者站在拉姆斯菲尔德的角度,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回顾了美国近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说本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补充。
  ——彼得?贝克,《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
  第二十五章惊世大撞击
  2001年5月,我和布什总统在总统办公室谈话,说起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国在国防上的投资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跌到了最低点,并一直保持至今。总统在竞选中传递出来的关于军事需求的信息和如今他统治下的白宫所核准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偏差。我已经建议在前一年克林顿时期的国防预算基础上增加350亿美元。如若不是布什总统已经向我表明他的另一些计划,如增加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补助和减税是他的主要优选计划,我还会要求更多。
  我早知道国防部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但是直到我到五角大楼上任,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调研时,才发现事情实际上有多糟。造船资金不足就是一例。在里根时代美国就一直在计划打造一支600艘舰船的海军。历经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我们达到了315艘,然后开始减少。军用飞机年老失修,有些飞机即将停飞,而必要的更新换代步伐却没有跟上。薪水没有竞争力。军队中不断攀升的卫生保健费用给预算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且这还没有算上总统的转型计划需要的成本。关于这种近似预算紧缩的做法及其对军队和他们的家庭造成的影响,我警告过布什:“这不会是令人愉快的。”
  我敦促总统建议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把国家安全和国防列为优先事项。我担心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不会批准国防部需要的增加额,在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甚至有建议说我们应该裁减军队人数。
  虽然当时人们普遍感觉世界局势总体来说风平浪静,但是我仍然提醒总统应该注意情报界的报告:伊朗在寻求化学、生物和核武器;朝鲜在积极寻求更远程的弹道导弹和核武器;中国军力也在增强。国防可不应放在国内事务之后。
  总统耐心地听我说完,但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没有说服总统。布什批准给国防部的预算增加了180亿美元,只是我建议的数字的一半。我很失望,但其他人很愤怒。有些保守派称布什的国防开支是“不充分的、不计后果的”,催促我辞职以示抗议。
  到了夏末,我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力量去执行总统的计划。不仅仅是我们没有得到所需的资金,而且他任命的很多文职人员还没有得到美国参议院的确认。就在那年八月,白宫办公厅主任安迪·卡德给我们传来了更坏的消息:由于经济的萎靡,国会预算局修正后的预测显示赤字比预计的还要高。卡德说,国防部得到的资金很可能会比总统之前批准的更低。
  不出所料,我的计划在五角大楼内部遇到了阻力,惰性占据了上风。华盛顿又开始了最喜欢的夏日消遣:揣测内阁大改组。“国会山有传言(无疑是诽谤拉姆斯菲尔德的人发起的,这方面有大量可用的资源)说他可能很快就会离去。”《华盛顿邮报》一位专栏作家这样写道。批评的声音集中在我对美国军队转型的计划上。文章说一场由谁接替我的“竞赛”已经展开。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五角大楼内刻意传递一种紧迫感和严肃性有多重要。那一刻,如果说有任何迹象表明我在背离总统的承诺以及我相信确实必要的改革,那也是注定要这样做的。于是我提高了赌注。我向五角大楼和华盛顿中根深蒂固的势力直接发表了讲话。
  “今天的主题,”我开始说,“是关于会给美国安全带来威胁、严重威胁的敌人。”
  这个敌人是世界上最后几个计划经济堡垒之一。命令式的五年计划在其中占统治地位。它试图从一个首都向不同时区、大洲、大洋甚至向更远处发号施令。通过残酷无情的整齐划一,扼杀了自由思想并且压制了新思路。它破坏了美国的国防,将军队中军人的生命置于险境。也许这个敌人听上去很像前苏联,但是那个敌人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今天的敌人更狡猾也更加难以和解。你也许在想我描述的是世界上最后几个衰弱的独裁者之一。但是同样,他们已经时日无多,在力量和规模上已经不是眼下这个敌人的对手。这个敌人离家更近,它就是五角大楼的官僚主义。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流程。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体制。不是穿着制服的军人,而是我们过于频繁地强加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我表示,在五角大楼,一个时代的稀缺资源因不断攀升的威胁而耗尽,钱却消失在重复的职责和臃肿的官僚机构中。这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僵化。扼杀创新的不是居心不良的坏蛋,而是机构的惰性。
  对我讲话的反应是礼貌的。我知道听众中有一些人赞同我,其他人却不是。“拉姆斯菲尔德向官僚主义宣战。”一些头版新闻这样报道。这说法很公正。
  发表完这番演说之后,我很担心,不过不是为了我能当多长时间的国防部长。我的计划是只要我有用,就会以总统的意志为目标,为其服务,没用的时候一天也不多待。但我很担心,在挑战降临到美国时国防部却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我非常确信一件事,那就是挑战一定会来,而且源头很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最明确、最重要的转型,就是要从两极世界的冷战转型,去适应另一种战争。冷战中,威胁看得见而且可预知,而新的战争中,威胁的来源可能有很多,其中多数难以预测,甚至有很多我们今天都无法知道。”我警告说。这一天是2001年9月10日。
  第二天早晨我抵达五角大楼,脑海中还回想着25年前首次任国防部长时的情景,那时我不得不去说服那些质疑者,国防预算确实需要更多投资。现在我发现自己又要去说服那些不情愿的国会议员同意增加投资。在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九名成员的早餐中,他们多数表示支持我的努力,但是怀疑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投票。共和党人害怕支持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会使他们在政治上变得脆弱。[i]
  “在今后的某一个时刻,”我说,“世界某处发生的一件事将足以震惊美国人民,它将提醒美国人民及他们在华盛顿的代表,保有强大的国防对于我们是何等重要。”这不是我最初的原话,因为之前我曾经说过太多次,每次都大同小异。事实上,几个月之前,我给自己口授了一张备忘录,写明了下次在国会作证时要提交的内容。“我可不希望再发生珍珠港那样的事件,然后坐在专门问题小组面前进行事后检讨,去追究到底是谁之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事情没有做以及为什么,”我写道,“我们谁也不愿意被迫回到这里再体会一次那种痛苦的经历。”
  我有时说,现在唯一令人惊讶的事情是我们在意外发生时仍然会吃惊。1962年,哈佛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给一本有关珍珠港事件的书写序,其中完美地表达了人们的想法。“我们都在忙于思考一些‘明显的’日军行动,而忽略了日本实际做出的选择,没有采取防御措施,”他写道,“我们计划时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把不熟悉与不大可能混为一谈。”我被他的这段话深深打动,我上任的第一个月就给布什总统发了一份,当然也给很多国会议员发过。我的目的是想让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能够就意外的主题召开听证会。
  那年9月的早晨,当我与国会议员的早餐就要结束的时候,海军中将埃德蒙·詹巴斯蒂亚尼递给我一张字条:一架飞机撞上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中的一座。我当时觉得,这应该是一次不幸的意外。我与国会议员们说了再见,他们返回了国会山,逃过了几分钟之后在五角大楼上演的震撼一幕。
  回到我的办公室,詹巴斯蒂亚尼打开了电视,看到双子大厦的一座正在燃烧。我把电视设成了静音,但会不时瞥上一眼。我收到丹尼·沃森的情报简报,她是我忠实的情报官,她每天给我的简报与每天早晨提供给总统的类似。沃森是一名出色的情报专家:事无巨细,愿意向分析家同事提出问题。我们在审阅着世界各地的威胁报告,9月11日看上去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坐在椅子上,我们可以听见飞机飞越大楼,飞向华盛顿国际机场跑道时的声音;飞机沿着波托马克河的飞行路线距我办公室的窗户仅数百英尺。飞机经常在五角大楼东侧附近起飞和降落。
  我在听取简报,过了没几分钟,电视上的场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世界贸易中心另一个塔楼爆出了一个大火球,第二架飞机把塔楼的上层摧毁了。在两次撞机之间的这17分钟之内,世界的历史改写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大厦,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就这样淹没在烟尘和火焰之中。在被撞楼层之上有数百人陷于困境。火势越来越猛,楼内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烟雾。高层有些人宁愿跳楼身亡,也不想坐等被烈火吞噬。多年来恐怖分子一直针对美国和西方国家采取着厚颜无耻的行动,终于升级为这次灾难,而且是通过电视屏幕向世界播出。但这还不是最后的一击。
  我还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关注着纽约遭袭的新闻,就在这时我感到了建筑的晃动。震颤持续了仅仅几秒钟,我知道只有真正的庞然大物才能使几十万吨的水泥颤动。我们工作用的小圆木桌,也是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将军用过的木桌在颤抖。谢尔曼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联邦军将领,曾一路向南攻,在内战中力挽狂澜。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战争就是地狱。”现在,地狱降临五角大楼。





上一本:“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唐太宗秘史 下一本:马克思传:替时代背书的人图文本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已知与未知: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回忆录的作者是 拉姆斯菲尔德,魏骍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