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作者易溟)带你深入陶渊明的生活,透过层层时间的迷雾,《人生归去来(陶渊明传)》看一看在古老的东晋,这个胸怀天下的诗人的人生与心灵轨迹。 作者简介: 易溟,历史学硕士,喜欢沉浸在历史的典籍长河中推寻人性的真相。很喜欢陶渊明超然物外的胸襟,每每在现实生活中效其姿态以处琐碎:也很欣赏其诗词文章里的独到艺术造诣,总能在他悠然见南山的文字下窥见其有元气、有个性的魏晋风骨,心甚仰慕! 目录: 第一章/出生园田居:名将之后,身世漂泊 第一节柴桑故里 第二节家学的影响 第三节外祖孟嘉之影响 第四节坎坷身世中的浮沉 第二章/游学求仕途:情思邈邈,仰睇天路 第一节孤独游历中的成长 第二节无妄之灾 第三节情思邈邈,爱意婉转 第四节夫唱妻随的日子 第三章/初仕于政坛:江州祭酒,自解而归 第一节生路多艰,悲悯黎民 第二节勉强出仕,将养不得节 第三节恩怨刺史,寒门子弟的气节 第四节鸡肋祭酒,不堪吏职第一章/出生园田居:名将之后,身世漂泊 第一节柴桑故里 第二节家学的影响 第三节外祖孟嘉之影响 第四节坎坷身世中的浮沉 第二章/游学求仕途:情思邈邈,仰睇天路 第一节孤独游历中的成长 第二节无妄之灾 第三节情思邈邈,爱意婉转 第四节夫唱妻随的日子 第三章/初仕于政坛:江州祭酒,自解而归 第一节生路多艰,悲悯黎民 第二节勉强出仕,将养不得节 第三节恩怨刺史,寒门子弟的气节 第四节鸡肋祭酒,不堪吏职 第四章/丧妻再娶妻:悲喜交加,呱闻尔泣 第一节发妻过世,平添心痛 第二节稚子无靠,半生哀叹 第三节续结翟氏,半生陪伴 第五章/仕桓玄幕府:心有苦闷,中觞纵遥情 第一节世道崩环 第二节复起之时投桓玄 第三节大失所望,回家耕作 第六章/屡仕而屡辞: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第一节止酒止忧 第二节居丧躬耕于南亩 第三节老友上门,共叙友情 第四节黯淡岁月里的煎熬 第五节重入参军,梦想再生 第七章/自免彭泽令: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第一节最后的仕途 第二节久在樊笼,回归自然 第三节羁鸟旧林,回到心灵故土 第四节晴天霹雳 第五节挂印归乡,山泽榛步 第六节吾生行休矣 第八章/园田居遇火: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第一节采菊东篱,悠然享真意 第二节风起微末,乐不自胜 第三节六月野火,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四节吾心弥坚,住进渔船 第五节生死了然,移居南村 第九章/一生之追问: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第一节祭弟敬远 第二节形影神现,追问人生 第三节形影可离,存生不可言 第四节诠释哲理,应尽便须尽 第十章征召而不到: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第一节困顿生活,一觞聊可挥 第二节感时伤事,心有寄托 第三节神鬼莫近,慷慨独悲歌 第四节岁暮之言 第五节怡然自得的隐者 第十一章明志更名潜:贤者避其世,伊人亦云逝 第一节明志更名为潜 第二节述酒言事 第三节人间仙境何处有 第十二章隐士存风范: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第一节易代之悲与谁说 第二节陋室会友,断然诀别 第三节隐士已去陶侃的父亲陶丹是三国时代名将,任吴国扬武将军,同时担任柴桑侯一职。陶丹于陶侃幼年时便病逝,之后,陶侃遂与母亲湛氏二人相依为命。陶侃通过自己会捕鱼的本事,在朝廷谋得一个掌管鱼粱的小县官。有一次,陶侃心疼湛氏,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捎回来了一些鱼干,母亲没有接受,写了封信回复,她说:“你拿这些东西给我,一点用处都没有,只会让我更加担心。你现在还是一方小官就利用职务之便送东西回家,以后若是当上了大官,还怎么得了?”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谨言慎行,乱世之中,他安安分分地做着本职工作,一面潜心读书,一面勤加练习武功。可以说陶侃的母亲在他早期的教育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行为品性都与母亲的大义有着直接联系。 还有一次,在一个隆冬大雪的天气,与陶侃同郡的范逵来陶家做客。此人在同乡中非常有名望,与陶侃的关系也非常好。可无奈陶家一向清贫,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招待客人。陶侃一时尴尬,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湛氏站了出来,异常坚决地对陶侃说:“儿,你只管去迎接客人,其他的我来想办法。”等陶侃出去之后,湛氏悄悄将自己长及脚跟的头发剪了下来,拿去集市上卖掉,换来了几担米和一些酒。回家后,她砍断一根房梁,当作烧饭的柴火,待到所有饭菜都置办好了之后。湛氏又把用作铺床的草垫拿了出来,将其剁碎喂马。第二天一早,范逵发现了陶家发生的变化,心里又是愧疚又是感激。临别前,他对陶侃说:“你只管回去,我到了洛阳,一定会为你美言的。”后来,范逵果然在自己的上司张夔面前极力推荐陶侃,使他的好名声得到了传播。之后,张夔任命陶侃为督邮,从此步入仕途。 公元303年,年已四十有四的陶侃迎来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义阳蛮张昌在江夏起义,荆州刺史刘弘早就对陶侃的才干和为人非常了解,马上征辟他为南蛮长史,作为先锋军讨伐张昌。临危受命的陶侃在盛年之时得到重用,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意识到此次任命正是自己求取功名、一展才干的绝好时候。凭着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带兵经验,陶侃在战场上严明军纪,指挥若定。面对敌人,他首当其冲,亲自手提长矛在阵前迎战张昌。张昌不敌,全军溃败,叛军被全部抓获,陶侃也因此而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陶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作战实力,为他以后屡战屡胜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年中,陶侃接连又多次出征讨伐,均获得胜利。梳理陶侃的戎马一生,公元305年平定陈敏之乱,322年平定王敦之乱,328年平定苏峻和郭默之乱。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败笔。在这些战役中,他均表现出了超强的领袖气质和作战能力。对待士兵,他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与他们并肩作战,也一同共享胜利成果。这样的作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襟怀坦荡,深受部下的爱戴和拥护,也让人们都为之佩服,四面八方的勇士们纷纷慕名而来,归于他的麾下。也正因为这样,陶侃的军队不同于其他的散兵游勇,这是一支拥有核心领导力、统一的团队精神,且训练有素的团队,所以他们在战争中作战能力特别强,能够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陶侃所获得的军功让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被朝廷封为长沙郡公,掌管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 随着爵位的高升,各种赏赐也随之而来,此时的陶侃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是他并没有恃宠而骄,狂妄自大,忘记自己的使命。相反,位高权重的他也深知进退行藏的道理。公元332年,陶侃病重,主动请求辞去自己的职务,两年后,正式交接了自己的工作和物资。不久,在返乡的船上,陶侃过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一代将星终于陨落。P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