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勇士中的勇士:米歇尔·奈伊传


作者:卡佩     整理日期:2015-12-15 20:31:07

法国军中不乏勇士,而米歇尔·奈伊无疑是勇士中的勇士!——拿破仑
  全书共20个章节,近500张精美油画作品、战斗地图和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讲述拿破仑时代著名元帅米歇尔·奈伊跌宕的一生——他出身平民,是浪漫注意的拥趸者;他曾着眼法国的国家命运,三次改变立场、转换阵营,在滑铁卢战役后彻底摔入谷底;路易十八还朝,他被判枪决,悲剧谢幕;1853年,他终获平反。
  
本书简介: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拿破仑时代著名元帅米歇尔·奈伊的一生。他是拿破仑手下最出色、最必不可少的将领,他的顽强、坚毅、果敢使他成为拿破仑口中的“勇士中的勇士”。
  出身平民的奈伊,凭借自身英勇成为帝国的元帅;莱比锡战役后,米歇尔·奈伊作为元帅代表之一劝谏拿破仑退位;波旁复辟,在乡下城堡避世的奈伊被再度推上风口浪尖;1815年,曾保证“把拿破仑装在铁笼子里带回巴黎”的奈伊决定重回老上司麾下;滑铁卢战役,奈伊依旧勇敢,却无法扭转注定失败的战局;路易十八还朝,等待奈伊的是彻底的清算,1815年12月7日,米歇尔·奈伊因叛国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在卢森堡公园被枪决。
  纵观奈伊一生,他虽多次转换立场,但从未背离国家,当辩护律师以奈伊家乡萨尔路易斯划归别国为由为其辩护时,他高呼道:“我生在法国,也要死在法国!”由此可见,他儿时的信念——成为法国的一部分,一直伴随他的一生。最终时代给了他公正,1853年当局宣布判决无效,米歇尔·奈伊仍旧是国家的英雄。
  作者简介:
  卡佩,河北人,略精通英语翻译及基础俄语、法语翻译;对拿破仑时代人物传奇有浓厚兴趣,2007年开始了解拿破仑时代历史,2010年初次接触本书主人公相关书籍并开始陆续进行翻译汇编工作。
  目录:
  序言米歇尔·奈伊,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
  第一章来自阿尔萨斯的骠骑兵
  第二章“红脸”师将军
  第三章临危受命
  第四章胜利伊始之年
  第五章霍恩林登会战
  第六章初到巴黎
  第七章共和国驻瑞士大使
  第八章法兰西的元帅
  第九章乌尔姆大捷
  第十章帝国狂风
  第十一章半岛烽火
  第十二章莫斯科之路
  第十三章大军的殿后
  第十四章最后的莱茵行军序言米歇尔·奈伊,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
  第一章来自阿尔萨斯的骠骑兵
  第二章“红脸”师将军
  第三章临危受命
  第四章胜利伊始之年
  第五章霍恩林登会战
  第六章初到巴黎
  第七章共和国驻瑞士大使
  第八章法兰西的元帅
  第九章乌尔姆大捷
  第十章帝国狂风
  第十一章半岛烽火
  第十二章莫斯科之路
  第十三章大军的殿后
  第十四章最后的莱茵行军
  第十五章为法兰西而战
  第十六章波旁的贵族
  第十七章百日王朝
  第十八章战败余波
  第十九章从元帅到被告
  第二十章卢森堡公园的悲剧
  附录一米歇尔·奈伊家族简介
  附录二米歇尔·奈伊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是未知,而非历史前言序
  米歇尔奈伊,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
  如果说拿破仑时代是惊涛骇浪,那么米歇尔奈伊就是这片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他顺应时代,服从征战,即便被推向万丈深渊也不低头。有人说奈伊是出了名的难相处,但这不过是他隐藏在那副严肃刻板外表下的腼腆而不善言辞的本质;有人说奈伊脾气暴躁、冲动,但这不过是他渴望战斗、一心求胜的热情;有人说奈伊的“背叛”行为葬送了拿破仑最后的希望,这种说法或许对他太不公平,其实这不过是他对国家的忠诚迫使他做出的决定。
  在奈伊心中,国家胜过一切。纵观奈伊的一生,他一共转换过三次阵营——1801年,他放弃共和理想,因为在波拿巴将军身上看到了国家强盛的希望;1814年,他自愿代表序
  米歇尔奈伊,流淌着法兰西的血液
  如果说拿破仑时代是惊涛骇浪,那么米歇尔奈伊就是这片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他顺应时代,服从征战,即便被推向万丈深渊也不低头。有人说奈伊是出了名的难相处,但这不过是他隐藏在那副严肃刻板外表下的腼腆而不善言辞的本质;有人说奈伊脾气暴躁、冲动,但这不过是他渴望战斗、一心求胜的热情;有人说奈伊的“背叛”行为葬送了拿破仑最后的希望,这种说法或许对他太不公平,其实这不过是他对国家的忠诚迫使他做出的决定。
  在奈伊心中,国家胜过一切。纵观奈伊的一生,他一共转换过三次阵营——1801年,他放弃共和理想,因为在波拿巴将军身上看到了国家强盛的希望;1814年,他自愿代表元帅劝拿破仑退位,因为他看到继续抵抗只会让法兰西白白流血;1815年,对内战的恐惧让他抛弃对国王许下的承诺而重回拿破仑麾下,这次的“背叛”让他成了法国的伊卡鲁斯,最终随着拿破仑帝国一起粉身碎骨。三次转换阵营的行为,是奈伊对法兰西最忠诚的一种表达。儿时父亲的故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成为法国的一部分”这个矢志不渝的信念伴着他走过自己跌宕的一生。
  米歇尔奈伊没有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他出身平民,完全凭借自身的英勇和无畏成为法兰西的元帅。他的一生没有拿破仑那般波澜壮阔,却备受争议。奈伊生前曾招致一部分人的厌恶,但仍有一部分人愿意为他奉献一切甚至誓死追随;最后的审判亦是如此,一部分人认为他罪有应得,而另一部分人却愿意不顾自身安危营救他;在奈伊死后,乃至现今,法国对奈伊的评价仍是两极化——滑铁卢的罪魁祸首和法兰西的战斗英雄。
  本书整体框架参考自安德列希利亚德安特里奇的《奈伊传》。其中,奈伊早年生活资料来自元帅家人整理的回忆录;军旅生活部分资料来自奈伊身边军官的回忆录及相关人物传记;奈伊在1814—1815年的经历则部分参考了乌塞的著作;最后的审判部分整理自1816年英国方面的《关于奈伊元帅叛国罪的审判》庭审记录。希望这本书能客观地展现奈伊作为一个“伟大人物”的追随者,在重大事件、战役中的传奇经历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笔者认为,展现出米歇尔奈伊的一生,让读者自己去评说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法国军中不乏勇士,而米歇尔·奈伊无疑是勇士中的勇士!——拿破仑
  法国元帅决不投降——米歇尔·奈伊
  我就处在风暴中心……我如何用双手去阻挡浪潮!——米歇尔·奈伊
  我在杜伊勒的地下室有三亿法郎,我愿用它们换奈伊活着回来!——拿破仑
  他的信心与勇气比肩,危险越大,他做决策就越迅速,一旦他下定决心就从不担心会失败……——德·费藏萨克
  你根本无法想象米歇尔·奈伊的勇敢,只有骑士时代才能与其比肩!——贝尔蒂埃
  此刻他仿佛就是战神的化身!——奈伊副官
  不幸的人,你是留下吃法国人枪子的!——维克托·雨果《悲惨世界》 节选自《第十七章百日王朝》
  7点30分,右翼猛烈的炮火告诉拿破仑布吕歇尔正在迅速赶到,现在他要么结束战斗,要么放手一搏。于是他下令近卫军列三路纵队前进,并在奈伊的带领下发起进攻,又派传令兵让左翼的埃尔隆、巴舍吕师推进。在拉海圣,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奈伊,展开最后的攻击——也是拿破仑最后的反攻。同时,拉贝杜瓦耶在前线传播着从东边赶来的是格鲁希而不是普鲁士的消息。
  “无稽之谈!”奈伊虽然这么说着,但是他还是接受了这个“谣言”。几分钟后,他跨上了第五匹战马,近卫军踏着沾满骑兵鲜血的土地前进着。
  起初一切顺利。但是近卫军中没有骑兵和散兵,他们只好暴露在雨点般的葡萄弹下——即便有人倒下,临近的人就会马上补上,他们穿着蓝色大衣,戴着熊皮高帽,就像是行走着的巨人。奈伊胯下的第五匹马也死了,但是他仍亲自带领军队前进。鼓手敲击着坚毅的鼓点——法国近卫军绝不后退。与他们交火的是科林?霍尔基特(ColinHalkett)爵士(多数为布伦瑞克黑衣兵团),爵士嘴部中弹被抬出了战场;近卫军击溃了一个营,一个老近卫军嘴里说道:“胜利就像个婊子,我们已经上过无数次了!”
  不到30码开外立刻出现了梅特兰的1,500名英国近卫军和亚当将军的1,200名步兵,他们在隐秘的道路中向法军开火,另有200名胸甲骑兵在第一次齐射后发起了冲锋。剩下的法军动摇了,犹豫了,前面观战的侦察兵气喘吁吁地带来了可怕的消息:老近卫军撤退了!法军撤向了乌戈蒙,后者周边的果园里也爆发着激烈的战斗。梅特兰和亚当将军火力向前,汉诺威国王加入了他们的侧翼,同时第一波普鲁士军队已经赶到。法方的胸甲骑兵坚守到最后直至被全歼,但是到目前为止战斗还未持续20分钟。3个营的老近卫军试图掩护他们后撤,但也是徒劳,余下的骑兵中队发起了进攻。此时,威灵顿跨上了哥本哈根,挥着帽子,全军开始前进,近卫军的撤退变成了溃败。近卫军最后的攻击是由奈伊元帅亲自带领的,他先骑马指挥,在马死了之后又徒步战斗,手里握着残破的军刀。奈伊绝望地鼓舞着身边的人,试图稳固岌岌可危的队列。后来有不少目击了这一幕的报告:“他脸上满是泪水,也流着血——可能是刀伤,也可能是子弹的擦伤。他的脸上还有一道口子。即便是拿破仑已经撤走,他仍留在战场上战斗。”埃尔隆在向佳姻庄溃败的人群中看到奈伊站在道路中央,试图重整军队。他此时已经很难被辨认出了——整个张脸被熏得乌黑,衣服上满是破洞,肩章也被砍掉了一个。当奈伊看到埃尔隆时,他挥着手里半截的剑喊道:“埃尔隆,如果我们逃跑就会被绞死!”奈伊不打算逃跑,他只想战死沙场。
  在受骑兵攻击而混乱的队伍中,奈伊看到迪吕特师的布吕(Brue)旅呈列队撤退——虽然已经减员一半。奈伊冲到他们面前停下,直愣愣地看着他们,说出了他在滑铁卢说过的最出名的话:“来看法国元帅是怎么死的!”这个半旅在奈伊元帅的激励下重新投入战斗,但是很快被击溃了。再一次地,奈伊发现自己又是孤身一人了。到佳姻庄附近,3个近卫军方阵如惊涛中的顽石一样屹立不倒,奈伊在其中一个方阵得到了庇护,疲惫的他能够倚靠在士兵的肩上已是莫大的安慰。他与那个方阵一起在炮火中缓慢撤退。最后方阵还是崩溃了,只剩奈伊独自一人,脚步沉重地走进了苍茫夜色,踏上了热纳普大道——他,米歇尔?奈伊,几乎是滑铁卢战役中最后一个离开战场的法国士兵……《第十五章为法兰西而战》
  会面在两三点结束了,奈伊回到了在巴黎的家,还带上了在街上遇到的马尔蒙,后者告诉奈伊施瓦岑贝格答应了收回协议。在家里奈伊睡了几个小时,和妻子、马尔蒙一起吃了早饭。他得知马尔蒙一夜没睡,法维耶(Fabvier)上校赶来向马尔蒙汇报说他的11,000人在索汉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凡尔赛前的联军阵营。事实是这样的:4日晚上10点,拿破仑召集所有军队在枫丹白露集合,他打算获得军队支持他的联合声明。但是苏昂将军和同僚猜测皇帝已经知道了他们和联军的协定,由于担心被处置,他们趁着夜色步入了联军营地,士兵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要去哪,直到他们停在联军大批骑兵中央并被命令扎营。
  “我应该不惜任何代价阻止避免这件事的发生!”马尔蒙对奈伊说。“任何代价?”奈伊愤愤地说,“你的脑袋都不够!”他清楚地预见将军和军队的背叛,甚至是枫丹白露大部分军队的三心二意都让拿破仑丧失了和联军谈判的资本。
  9点,奈伊、麦克唐纳和科兰古又见了沙皇。但是情形不太一样了。塔列朗用早饭的空隙向亚历山大表明了他的观点——波旁要比摄政更稳定,无论何种形式的摄政背后都是拿破仑,不出一年他就会公开统治,军队还会再上战场,所有的一切都不会结束。亚历山大和普鲁士国王一起见了来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会面很简单,亚历山大告诉他们,在商量过后他们拒绝接受拿破仑所提的条件,拿破仑必须完全退位,他可以保留皇帝头衔去统治厄尔巴岛,波旁将重回法国。沙皇和普鲁士国王不再听任何解释,来访者只好离开。他们并没有马上回到枫丹白露。奈伊和塔列朗有个会面,他告诉后者他将承认临时政府并接受政权更迭,还保证会告知塔列朗他将要与拿破仑进行会面的结果。晚上9点,一行人回到枫丹白露,他们向拿破仑汇报了结果。皇帝一开始并不同意投降。“战争!”他说,“带来的也不会比这样的和平更糟!”拿破仑告诉他们,他还可以继续打仗,他还有50,000人,此外还可以召集几千人,他已经下令军队向卢瓦尔撤退,并解释了新的计划——“奥热罗,苏尔特,絮歇,欧仁,军械和近卫军明早6点开拔。”
  “但是,陛下,”奈伊劝诫道,“这太疯狂了,你没有军队,奥热罗和联军在一起,苏尔特也被威灵顿打败,欧仁还远在意大利,这么远如何行动?士兵们是不会参与内战的……”拿破仑完全无视奈伊,他血脉偾张,甚至有些神经错乱了。其他同僚仍站在奈伊那边,他们不会加人内战的行列,拿破仑必须妥协。最后拿破仑看上去似乎妥协了,他让众人出去,明早再来见他,顺便安排一些退位的事宜。虽然如此,拿破仑于6日早上还是下令军队向卢瓦尔撤去。但是没有一个军挪动位置,关于皇帝退位的传言让军队一片瘫痪,而且早些时候奈伊、科兰古、麦克唐纳已经劝服贝尔蒂埃不要替拿破仑下达任何命令到军中。在午前,拿破仑召集了所有元帅到枫丹白露宫内,他尽了最后的努力劝说他们跟他到卢瓦尔为鹰旗而战。但是他们对战争厌倦了,想要休息,更何况是这种毫无胜算的战争。
  “你们要休息!好,你们得到了你们想要的。”拿破仑说完坐下开始写道:联军已经公开宣称拿破仑皇帝是欧洲和平的唯一障碍,拿破仑皇帝,忠实的天主教徒,为了他和他的继承人宣布放弃法国和意大利的王位,因为不会再有人牺牲了,即使这样的结果并不符合法国的利益。拿破仑签了字后,把它交给了科兰古,随后向他的元帅们告别。“现在,我没有任何将军,没有朋友,也不再有战友了。”
  拿破仑平静地对奈伊说,但语气却不和善。“陛下,我们都是你的朋友!”奈伊回答说。“呵呵。恺撒的朋友也是杀了他的人。”拿破仑冷淡地说。奈伊把剩下的军队交给了勒福尔指挥便离开了枫丹白露。从早年的胜利、征服到后来的灾难,他都忠于帝国。如果由着拿破仑的意图来,法国逃不过悲惨而无意义的内战,只会备受凌辱,所以他才会坚持和谈,即便代价是让他的老上司退位。他和他的同僚一样厌倦了战争,希望这是欧洲最后的和平。奈伊盼望着和妻儿过安生日子,享受他得来的荣誉。但是奈伊没有想到,他不久后就会离开家,在他认为“永别了”的上司麾下重新投入战场,而在这一年,他也不得不面对人生落幕的悲剧。
  





上一本: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 下一本: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诗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勇士中的勇士:米歇尔·奈伊传的作者是卡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