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一个]人气作者马叛倾情讲述武则天、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韦皇后、太平公主、高阳公主、杨玉环七个唐朝美女的传奇人生。 本书简介: 她们缔造了一个自由美好的女王时代,将女人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一千多年过去了,重温她们的故事,除了感受她们倾国倾城的魅力,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悟和启示。她们有的进过监狱,有的当过皇帝。有的阅男无数,有的被迫做过尼姑。她们美艳动天下,并且用自己的才华将唐朝的诗歌推到了巅峰。她们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却又都黯淡收场。一千多年后,她们倾国倾城的魅力仍不断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天涯蝴蝶浪子马叛沉静演绎武则天、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韦皇后、太平公主、高阳公主、杨玉环七个唐朝美女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马叛,原名马盼盼,曾用笔名:天涯蝴蝶浪子。第九/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萌芽》杂志2008年度主打作者。[ONE一个]人气作者,曾在[ONE一个]发表《别怕有我》《光头女友》《最后一个女朋友》等文。曾获得郭敬明举办的第三届“文学之新”青春组全国12强。魅丽文化《花火》杂志继独木舟、夏七夕之后首推作者。曾为《摩客》《后来》《幻火》三本刊物的明星编辑和主打作者。曾出版《三国无双》《秦乱》等。现为影视编剧。 目录: 引 子 武则天:关于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上官婉儿:在我激情燃烧的岁月 安乐公主:我的女王梦 韦皇后:我天生就是给皇家准备的 太平公主:我是武则天的女儿 高阳公主:我和辩机的故事 杨玉环:传说中的英雄改变了我的命运 番外篇:唐朝往事 后 记 前言中国历史上当过皇帝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只在《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宋史》上留下了几段话的文佳皇帝;另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开创了十五年武周盛世的女皇武则天。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都出生在唐朝,而且除了她们俩,同时期的还有历史上首个皇太女安乐公主,以及垂帘听政的韦皇后和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女人。 古往今来,虽然女人会在很多方面超越男人,但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女人大多还是受制于男人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女人要“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德容言工。正身立体,端庄懂礼,举止稳重,言语得当,勤劳肯干,相夫教子),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人建议女子不要读书,读书变聪明了,男人就不好管制了。有些时代甚至推崇女子守节,以殉节为荣,殉节殉得好的,还会立什么贞节牌坊。 而这些传统的东西,在唐朝是不怎么行得通的,因为首先皇帝对女性就比较放纵,甚至连江山都交给老婆打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都这样了,百姓就更放松了。不过虽然唐朝女性可以随意穿衣不受束缚,生活比较自由,但也不至于像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那样个个袒胸露乳。 皇帝之所以会这么不传统,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皇帝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是受了上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汉族。少数民族的豪放气质大家应该是不陌生的,直到现在,云南一带中国历史上当过皇帝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只在《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宋史》上留下了几段话的文佳皇帝;另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开创了十五年武周盛世的女皇武则天。巧合的是,这两个人都出生在唐朝,而且除了她们俩,同时期的还有历史上首个皇太女安乐公主,以及垂帘听政的韦皇后和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女人。古往今来,虽然女人会在很多方面超越男人,但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女人大多还是受制于男人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女人要“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德容言工。正身立体,端庄懂礼,举止稳重,言语得当,勤劳肯干,相夫教子),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人建议女子不要读书,读书变聪明了,男人就不好管制了。有些时代甚至推崇女子守节,以殉节为荣,殉节殉得好的,还会立什么贞节牌坊。而这些传统的东西,在唐朝是不怎么行得通的,因为首先皇帝对女性就比较放纵,甚至连江山都交给老婆打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都这样了,百姓就更放松了。不过虽然唐朝女性可以随意穿衣不受束缚,生活比较自由,但也不至于像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那样个个袒胸露乳。皇帝之所以会这么不传统,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皇帝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是受了上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汉族。少数民族的豪放气质大家应该是不陌生的,直到现在,云南一带的摩梭人还是男主内女主外的。生活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结婚前可以自由恋爱,结婚后不满意也可以离婚改嫁,皇帝和大臣家的女儿都不会觉得离婚改嫁是不光彩的事儿,至于民间就更可想而知了。武则天为了把太平公主嫁出去,甚至毒杀了她相中的女婿的妻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唐朝建国初年,因为考虑到隋朝规矩太多、管制太严,导致其只存在了三十多年就灭绝了,所以唐朝的皇帝一开始对子民的管制就尽可能地放松,这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的态度上。比如,允许女人抛头露面,允许女人读书,女人可以自由恋爱,如果红杏出墙,也不会有过多的惩罚,甚至通奸也不会受到严惩。唐朝能够绵延近三百年,前后经历二十个皇帝,这和尊重女性有很大关系。女人地位提高了,欺负老婆的就少了,野蛮的家庭暴力也就少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女身心都修养得很好,家庭自然会和睦,小的家庭和睦了,由这些小的家庭组成的大的国家也就自然太平了。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唐朝经济繁荣,人民群众思想活跃,各族人民文化交融,老百姓可以经常出国走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整个社会环境是宽容祥和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在造就了许多美好姻缘的同时,也成就了无数女诗人,至今我们都还能看到她们当年留下的佳词美句。说了这么多唐朝的自由美好,其实这只是一个引子。因为,如果没有这自由美好的社会环境,武则天就是再有能力,也坐不稳十五年的江山。没有她这样的“榜样”,后面的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也便无从学起了。后记 蛾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气宇非凡是慧根,唐朝女皇武则天。美冠六宫粉黛,身系三千宠爱。善于计谋城府深,万丈雄心难为尼。君临天下威风凛凛,憔悴心事有谁知怜。问情何寄,泪湿石榴裙,看朱成碧,失情无失意。纵横天下二十年,深宫迷离任凭添,两面评价在人间。 这是电视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主题曲。这部电视剧80年代在台湾上映,风靡一时。后来传到大陆,收视率更是居高不下,受到无数人追捧。而前面这首片头曲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这应该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十四寸的小电视,能收的台很少,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热播的时候,家里一天到晚都锁定那一个频道,片头片尾都不会错过。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看这个电视剧,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到这首歌。现在听来,这首歌仍然有一股力量,比现在的劲歌热舞更能让人振奋起来。最早知道武则天就是在电视剧上,然后在历史课本上也学到了一些。再接着到了青春期,还看过一个以武则天为主要人物的不雅片。最近接触武则天则是从林语堂和苏童两位前辈的书里,还有一些野史传记之类的文字。林语堂老师是站在武则天孙子的角度来讲述武则天一生的,苏童老师是站在武则天两个儿子的角度来讲述武则天的故事的。可以说经过这两个前辈的讲述,武则天的形象已经非常饱满了。但我还是写了这本书,而且是站在武则天本人的角度,站在那些后妃公主的角度,像之前写秦舞阳和吕布一样,以第一人称来讲,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刻意在跟林语堂和苏童老师的作品比较。我想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可能更容易丰富人物的感情,武则天太多人写过,已经出版的关于武则天的著作已经有三十余本。关于武则天的电影电视剧更是比比皆是,如果一味地重复前人,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看,我写着也乏味。林语堂老师出生在民国之前,可以代表他那个时代的人眼中的历史,苏童老师出生在60年代,可以代表老一辈人眼中的历史。我作为80后写武则天,最大的意义,我想是力求写出80后眼中的唐朝女皇。在女皇之外,我还写了与女皇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几个女人,她们的经历相互印证,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去了解那段历史。除了追忆已逝的少年时代,重塑女皇形象这些大意义之外,我写这本书还有一层仅属于我个人的小意义——对大唐诗歌的无限憧憬。在没有退学的时候,我最先迷恋的是诗歌,还曾经买了两本厚厚的笔记本,在上面写满了年少轻狂的句子。我曾经甚至想过靠诗歌行走天下。许多年前在苏州街头做流浪歌手的时候,我还随身带着一本古体竖版的《唐诗三百首》。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诗歌就被我丢下了,虽然心里还埋藏着诗的种子,却绝口不再提了。这一次写唐朝,让我又回到了那个诗意的年代,可以说是痛快淋漓地过了一把诗歌瘾。也许有生之年无法再写一本自己的诗集,但有这本书,也就足够告慰自己了。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听唐朝乐队的那首《梦回唐朝》—— 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开元盛世令人神往。风吹不散长恨,花染不透乡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圆不了古梦。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酒醒无梦。痛快激扬的曲调下,写的却是百转千回、缠绵悱恻的故事,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应该还会再写这段历史,只是主人公不会再是武则天,他应该是一个热血男儿,身边之物非剑即酒。和上本小说《三国无双》一样,这本小说的具体格局也是在老家定下的。不知道是因为老家没有网线,可以远离网络上的纷纷扰扰,还是因为老家是我确定梦想并开始着手去做的地方。总之在老家的时候好像可以更平静一些,离最初的梦想更近一些,做决定的时候也可以更果断一些。一旦离开老家,到外面去,好像就会变得迷茫,变得优柔寡断。不知道是外面的世界太纷扰,还是我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太美好了。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到二十四岁,写完初稿之后我就二十五岁了,我还没有准备好,时间就在这一本一本的书里飞快地消失掉了。想到十四岁读《黄金时代》的时候,一开始就是—— 我二十一的时候,在云南插队,认识了陈清扬。 那时候觉得二十一岁是好大的年纪,好遥远的未来,那时候还想,要是二十一岁的时候,我也能去插队就好了,那时候还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晃二十一岁就成了过去,成了回忆。十四岁眼中的“黄金时代”和二十五岁眼中的“黄金时代”原来是不同的。写完这本书的初稿之后,有人在微博上跟我说,喜欢我过去发在《萌芽》的一篇文章,喜欢了四年,还背了下来,写进了作文里。算一下,四年前我刚好是二十一岁,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我的人生好像是在逢七年一转折。十四岁一个大转折,二十一岁又是一个大转折。很期待二十八岁、三十五岁时将会变成的样子。不管怎么说,以后要有计划地过了。不然等到下次回忆往事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年少的时候我写小说就是单纯地为了换取表扬,满足虚荣心。后来长大了为生计发愁了,就开始为了稿费写一些自己也不怎么满意的小说了。这几年一直纠结的就是:到底是单纯地为了喜好写还是单纯地为了生计写。仔细想想,这样做抉择的话好像过于黑白分明。如果再这样犹豫不决下去,很快就老了。到那时候自己喜欢的小说没写出来,为了生计而写的也没赚到钱,想想都是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完成了这本书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半年之内必须写两个小说,一个可以让人愿意去背诵,一个可以换来足够的钱。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现实上,都要做到极致。质量,数量,销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做不到,就封笔去工作,结束这看似清闲愉快实则纠结迷茫的自由撰稿人生活。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洛阳,那是个离我出生地不远的地方。我曾去过三次,一次是为了买吉他和演出服装,一次是为了看牡丹,第三次便是为了武则天。第一次事关年少往事,在此就不多叙,就从第二次看牡丹开始说起吧。那一次正值四月,我欲去上海,但苦于买不到车票,于是想到附近几个大点的火车站看看。我家住得比较偏远,相距较近的火车站只有郑州、南阳和洛阳。想到四月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我就去了洛阳,那时候还不知道洛阳牡丹和武则天的关系。只是独自走在王城公园的时候,想到这是东周王城遗址,由东周想起了武则天那短暂的武周王朝,想到若不是她那贞观遗风,哪儿能来玄宗的开元盛世。那一天在王城公园看了牡丹,次日就买到车票去往上海了。在火车上遇到一个洛阳本地人,听说我去看了牡丹,就跟我讲了一个牡丹的传说。这传说似乎是来源于明朝小说家冯梦龙,讲的是牡丹花被贬的故事。话说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有一天带人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下完,大地一片银白,非常壮丽。那皑皑白雪里,盛开着几朵红梅。武则天叹了口气说:“可惜只是一枝独秀,如果是百花齐放就好了。”旁边的婢女说:“如今严冬腊月,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百花齐放得等到来年春天了。”武则天听完大笑,说:“春天开花有什么稀奇的,只有冬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人惊喜嘛。”旁边的婢女看出武则天已经喝得有些醉了,就劝她回宫歇息。武则天回到宫里,仍觉得意犹未尽,就让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完之后,武则天让宫女把诗烧给天上的花神。花神们接到这圣旨之后,议论纷纷,都说武则天做人心狠,如果抗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只有牡丹仙子不屑一顾,她说:“武则天只是人间帝王,管的是人间的事儿,如今竟然敢管我们花神!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哪儿能按照她一个人的意思,说变就变。”牡丹仙子虽然不拿武则天当回事,可是其他花神想到武则天连汉字都能创造,历法都能修改,是天命的皇帝,不好得罪。再者武则天虽然拿花神没办法,可是如果惹恼了她,她是有本事毁了人间所有花朵的。为了给人间留下美景,花神们还是奉旨行事了。第二天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全消。这时候宫女突然来禀报说:“陛下,上苑的花已经全开了。”武则天听后大吃一惊,想着自己酒后写的诗,还真被花神当作圣旨了。她走出宫殿,来到上苑一看,百花果然都开放了。但是仔细一看,她曾经最喜欢的牡丹却仍旧是光秃秃的枝桠。武则天心想,百花都听从自己的圣旨了,牡丹却敢抗旨不遵,非常生气,就下令烧了牡丹花,一株不留。没过多久,牡丹花就被烧光了。但是武则天怒气未消,下旨让人把牡丹花连根铲除,扔到洛阳郊外的荒山上,让牡丹断种绝代。然而有牡丹仙子的照应,那些被烧毁的牡丹在本来荒凉的山上生根发芽,到了次年四月,开得倒比在上苑时更好了。周围的百姓看到那么好的牡丹花,就纷纷上山挖回家中移植。牡丹仙子看到洛阳人如此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时节,就让牡丹开遍洛阳,而且千姿百态,非常好看。百姓们看到这样的景色,纷纷出门观看,于是人山人海,花山花海,洛阳牡丹从此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了。这传说确实生动,解除了不少旅途疲劳。但是我想,这毕竟只是传说,事实大概要跟传说有很大出入。史书记载,武则天为了当皇帝,杀了不少人,后来长安的宫殿闹鬼,武则天为了清净,就在洛阳修了宫殿,搬到了洛阳。但洛阳那时候没有牡丹花,而武则天又非常喜欢牡丹花,于是就下令把长安的牡丹移植过来。有了武则天的推崇,群臣也对牡丹花另眼相看,纷纷在家中种植牡丹。群臣种了之后,百姓也种了起来,牡丹花由此在洛阳昌盛。这是第二次去洛阳时的遭遇,第三次是和朋友一起,从长安到洛阳,想重游盛唐时期的两个都城。一路上看了许多古迹,忆起了许多古代帝王,武则天自然是最让我感慨的,她是这些帝王里唯一一个女人。洛阳和长安,是她成长奋斗的地方,虽然岁月变迁,已难以再目睹她昔日的英姿,但站在她曾经站过的土地上,看着她曾经仰望的那片天空,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回到了唐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打算写一本关于她的书。武则天创造“曌”字,按照她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习惯了日出月落,而她却喜欢日月同辉。男人代表阳,女人代表阴。如果把武则天比作月亮,那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等人就是璀璨的星星。历史的长河里能有这么一段属于女人的时代,实在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儿。不过对于我来说,更值得欢庆的是,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武则天:关于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一 坐在龙椅上,看着忠臣俯首高呼“万岁”的情景,我突然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广为流传的一句预言:唐三代而亡,女王武氏灭唐。 那时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预言会成真。那时候我还在太宗身边像宫女一样伺候他,那时候因为这句预言,死了很多人。其中最可惜的,就是开国功臣李君羡。首先他这名字就不好,君羡,君王都羡慕。然后是武安人,他是一个武将,在玄武门担任左武卫将军,封号是武连郡公,小名叫五娘子。沾了太多武,如果我是皇帝,也会觉得他很可疑。太宗皇帝杀了他之后,又杀了几个跟武沾边的官员,这时候那个说出了这句预言的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又到宫里对太宗说:“据天象推算,此事的征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出三十年,她就要称霸天下,唐朝李氏子孙会被他诛杀殆尽。” 太宗说:“你直接算出那个人的名字和住所,我派人去杀了不就行了。” 李淳风说:“一来是我道行还不够,就算够了,天机也不可泄露。” 太宗说:“那我把宫里宫外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不就没事了?” 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年纪就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会变软些,即使取代了李唐天下,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也不会杀伤过烈。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人来。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的被杀光了。” 被他这样一说,太宗吓出一身冷汗,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最后只好罢手。太宗心想,反正人算不如天算,只好听天由命了。也幸好那时候太宗并不重视我,不然,我恐怕也难逃一死了。 我很佩服这些能预言未来的人,我一生之中遇到的文采出众的人有好几个,比如写出了“上官体”的上官仪,修《后汉书》的李贤,《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骆宾王、陈子昂等人。而懂星象能预言的人中我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我婴儿时就预测出我会为帝王的袁天罡,另一个就是袁天罡的徒弟李淳风。 当年袁天罡去我们家玩,一见到我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孩子贵不可言。”于是,我的母亲便把我父亲前妻生的两个孩子带出来让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看了之后说,这俩孩子可以官至三品,不过只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 我母亲又唤出我的亲姐姐让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丫鬟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我,袁天罡看到我之后,大为震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孩儿,若为女孩,当作天子!” 后来李淳风会去找唐太宗说“唐三代而亡,女王武氏灭唐”这样的话,估计也是受袁天罡的指使。这是后话,且说我当上皇帝后不久,我的母亲就去世了,我以王后之礼下葬了她。想她年少的时候,也曾娇贵美丽,只因为隋朝动乱,才耽误了她的婚姻,迟迟没有嫁人。等到四十岁的年纪,才遇上我的父亲。 最初她是有些看不起我的父亲的,那个靠经商发财,继而混进军队策划了高祖造翻的男人。唐朝建国后,那男人虽然贵为公侯却因为出身庶族,结果在朝中形单影只,常常要被士族官员们所嘲笑。 如果不是高祖做媒,母亲是不愿意下嫁的。高祖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虽然隋朝灭亡了,可是母亲在娘家靠着和高祖的亲戚关系,过得也是衣食无忧的公主生活。 而到了武家,做了我父亲的第二个老婆之后,母亲常常要被父亲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欺负。母亲本来想自己争争气也生两个好儿子给自己当左膀右臂,结果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还是女儿。 我还没长大成人,父亲就早早地死了,因为出身庶族,父亲的官衔无法世袭,一夜之间,我们家就从公侯之家变成了普通百姓,父亲当年积攒的家业也都被两个哥哥霸占了。如果不是我后来进了宫,得到了现在的一切,也许我会被人卖做奴婢娼妓也说不定。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偶尔下一下狠心是没有坏处的,可是母亲却不理解我。 在我的姐姐和侄女相继因我而死后,母亲更是远远地躲着我,每次我回家省亲,她对我都像陌生人一样,然而因为我的身份,她又要尊重我。我能理解她的矛盾心情,她对我的感情,到后来应该是又爱又怕的。 然而我再心狠,又会对亲爱的母亲怎么样呢,她是我唯一的亲人了,我除了孝敬她,爱戴她,还能做别的事情吗?母亲临死的时候,可能是觉得我对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有些过分,让我好好对待他们,母亲说毕竟是一家人。 可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一家人,他们当年对我是那么地凶狠冷漠,还有武家的那些亲戚,没有一个肯帮我的。 可是最后,我还是升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的官,他们是我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儿子,我的侄儿,我虽然讨厌他的父亲,可对于一个孝顺的后辈,我还是容忍了,但是我想他该感谢的不是我,而是我的母亲。还有我伯父的孙子武攸暨,我给他也封了一个不错的官职,我这样做除了想为母亲做点事外,也有一些私心,毕竟朝中武家的人多了,李家的人会少一些。 因为骆宾王的缘故,我称帝后提拔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因为这些人写的东西是会流传史册的,我可以杀了李敬业的十万大军,却消灭不了骆宾王的一篇文章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这些文人墨客里除了陈子昂,比较出名的有宋之问、沈全期和杜审言。这三个人都比较有趣,我们先来讲讲宋之问。宋之问的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他爹是高宗在世时就帮助皇家管理图书的。有这样一个父亲,年轻的宋之问自然不缺书读,在读了很多书之后,宋之问考上了进士,进朝当了官。 我当上皇帝之后,就把他和“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安排到了一起,让他们一起管理图书、研究文学。然而宋之问却辜负了我的期望,没有学到初唐四杰身上的才气,倒是沾染了不少腐败官员蝇营狗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风。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叫刘庭芝,比宋之问有才气。刘庭芝中了进士之后,不愿意做官,整天在家作诗,有一天他做了一首新诗,就拿给宋之问看。那首诗名叫《代悲白头翁》,全诗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的才情可以和“唐初四杰”的王勃媲美,宋之问作为第一个读者,看到这诗后自然是赞不绝口,但赞叹之后,他却请求外甥将这首诗里最妙的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给他。 因为外甥家里穷,宋之问经常接济他,于是单纯的刘庭芝就答应了宋之问这无理的请求。可是回到家之后,刘庭芝辗转反侧,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送掉这两句好诗,于是他又去找宋之问,希望舅舅不要夺人所爱。结果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占据这首诗,为了掩饰自己的抄袭行为,他竟然命令家奴将外甥活活打死。可怜才华横溢的刘庭芝去世时才三十岁,如果他能多活几年,也许名声能够超过“唐初四杰”也说不定。 宋之问因为抄袭而打死亲外甥的事儿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杀了刘庭芝之后,宋之问就把那首《代悲白头翁》改了一下标题,公开发表了。这首诗让宋之问红了很久,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我连续提拔了他几次。大家也都把这首诗当作他的代表作了。 后来宋之问被我发配到岭南,抄袭之事被揭发,可是为时已晚。就像骆宾王当初写文章骂我,虽然我剿灭了叛乱,可是因为那篇文章文采好,所以后世千年,都会有人拿那篇文章中夸大事实来诋毁我。 宋之问这事儿也是这样,这首诗已经传开,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无法完全消除了,即便我后来为刘庭芝正了名,可在《全唐诗》里,刘庭芝的名下和宋之问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 我所能做的,也只是将刘庭芝的诗多传播出去几首,在他的家乡河南汝州给他重修坟墓。他的诗歌里除了这首《代悲白头翁》之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这首《洛川怀古》: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后来有人请求我杀了宋之问,把他处以五马分尸之刑,我当然没有答应。因为宋之问抄袭这事固然可耻,可是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是写出了《渡汉江》这样的佳篇的: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可能有人会说,他这句八成也是抄的,他的诗全是抄的。但即便他全是抄的,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比如近体诗的诞生。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因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早些年他和沈全期在一起,将近体诗的格式定型,并写了不少样诗,如果没有他们两个,就不会形成唐诗的高潮,不会让人提起大唐就想起唐诗。虽然他们的名词佳句都是在我武周时期写出的。 后人称沈全期和宋之问为“南沈北宋”,他们对诗歌做出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们是唐诗的转折点,如果“唐初四杰”是美妙唐诗序曲的话,那么他们则将唐诗推向了高潮。 除了沈全期和宋之问,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杜审言。这人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不过比他更优秀的,应该是他的孙子杜甫。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不过他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这些诗词歌句,而是将张昌宗和张易之两个能诗擅曲的美男子带到了我的生活里,这是后话。 除了这些诗人墨客,我也提拔了一些发明家,只是那时候这些搞发明研究的人好像都比较无聊,发明的东西都比较不好玩。那时候代表的发明家有鱼保家、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人。 先说鱼保家,这人名字一点儿也不好,他不但没保护好他的家,还把家里的人连同他自己都害死了。事情还是要从他的科技发明说起。 我当皇帝后,因为不满前朝人喜欢任用士族亲贵,排斥普通老百姓。所以在我执政期间,普通人想发迹想在朝为官是很容易的事儿。你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凭借写诗画画或者孝顺、懂礼貌来谋取一官半职。如果你手工艺比较好,或者会发明,也能来做官,比如鱼保家。 鱼保家作为一个发明家,一直想发明一个可以对皇帝本人有用的东西,他希望靠这个东西发家致富,进朝为官。因为那时候我非常希望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从而制定有效的治国方针。可是我是个女人,而且是皇帝,不可能亲自到民间去考察。而朝中那些人,我又怕靠不住,怕他们一下去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这时候,鱼保家出现了,他发明了一种铜箱,铜箱的内部分为东西南北四格,在箱子上面分设投书口,一旦信函投入后,就无法再收回,箱子东面写着“延恩”,这是为赞扬我对我的政绩谢恩而设;西面写着“伸冤”,是给遭受冤屈者诉说苦衷、要求执法公正而设;南面写着“招谏”,是对朝政的得失做讥谏而设;北面写着“通玄”,为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军事机密而设。 有了这样的箱子,老百姓的话就可以直接传达给我了。接到鱼保家的发明创意之后,我立刻给他加官进爵,赏钱赏物,让工部尚书马上配合鱼保家铸造这样的大铜箱。 铜箱被放在宫门旁边,我让人在洛阳的各个角落贴上布告,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知,向普通老百姓介绍铜箱的用处,号召天下百姓都来给我进言献策。 为了鼓励百姓大胆进言,揭发贪污腐败行为,凡是离京城远需要长途跋涉的,无论读书人、农民还是樵夫渔民,一律平等看待,沿途可以免费居住朝廷设立的官舍驿站,不问职业身份都免费提供五品官的用餐待遇。 布告一出,天下百姓很快就云集在洛阳城,我每天都能接到数以万计的揭露贪污腐败行为的信,这铜箱子确实让我抓到了不少贪官,惩治了不少坏人。 可是有一点不好,就是大部分百姓说的事儿都是小事,如果我作为皇帝一一处理,那真是得累死。于是我又让人根据事情的大小来考虑是否当面汇报,小事直接交给地方官员处理,大事由我来办。 但这样一搞更乱了,因为我在布告里有说,揭发有功,即便错了,也不追究。所以很多人听说可以免费进京,还能见到皇帝本人,就制造了很多不实的举报。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我实在太累了,就废弃那铜箱,终止了上访行为。但数年之后,消息闭塞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人行走在来京城的路上,他们大都只是想举报邻居占了他们的田地或者说他们见到了不明飞行物。 说了这么多关于举报揭发的事儿,继续说鱼保家。这发明家运气真不好,刚把铜箱做好放在宫门口,就先接到了举报他的信。那信上说,李敬业造翻的时候,鱼保家给李敬业发明了不少杀人的利器,为李敬业的造翻助长了不少气焰。 我一查,这事儿还是真的,于是只好杀了鱼保家。由此可见,发明这玩意儿真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救人,用不好也可以杀人。鱼保家虽然没有保护好他的家,但出于对他杰出才华的肯定,我还是像对待上官仪那样,给他留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这孩子倒没什么值得说的。不过这孩子后来有了个孙女,叫鱼玄机,是个旷古绝今的美貌女人,而且擅长作诗,为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做了不少贡献。 说完了鱼保家,咱们继续来说我提拔的另外两个发明家:来俊臣和周兴。来俊臣这个人首先是一个愤青,其次是一个作家,最后才是一个发明家。他的代表作品《罗织经》,作为厚黑学方面的代表作,非常畅销,一直流传了千年。 他作为一个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审讯工具和审讯方法,比如“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审讯犯人的时候,他会用椽子串连人的手脚,再朝一个方向旋转,据说这叫做“凤凰晒翅”。他还会用东西固定人的腰部,将脖子的枷向前反拉,据说叫做“驴驹拔撅”。 还有的刑罚是让人跪在地上,在枷上垒瓦,叫做“仙人献果”;有的让人立在高木台子上,从后面拉住脖子上的枷,叫做“玉女登梯”;有的将人倒吊,在脑袋上挂石头,有的用醋灌鼻孔;有的用铁圈套住脑袋,在脑袋和铁圈之间钉楔子。 每次有囚犯来,他最喜欢让囚犯先到刑具陈列室,让他们观看他的发明制造。常常有囚犯们看了之后,直接两腿发抖,冷汗直冒,精神崩溃,直接认罪。 周兴也是一个发明家,但是发明的东西远不如来俊臣精巧,但他并不服来俊臣,经常跟来俊臣叫板,相互比赛发明。有时候为了做实验,周兴常常会拿无辜人的性命开玩笑。 因他的发明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为了惩罚周兴,我就让来俊臣去处置他。于是来俊臣就把周兴请到家里,好酒好肉款待周兴。等周兴吃饱喝足了,来俊臣就对他说:“哥们,我有件事求你,我抓到了一个犯罪分子,想让他认罪,可是他太顽固了,我的所有发明都用尽了,还是奈何不了他。你那里有没有什么新发明?” 周兴说:“怎么样,到最后你还不是得来求我。我就说过,在发明这一行里,没人比得过我。你那些发明,都是雕虫小技,我研究出来的东西,才堪称绝活。” 来俊臣说:“你就别吊我胃口了,赶紧说那发明是什么。” 周兴说:“很简单,你把那犯罪分子装在瓮里,在瓮周围架上火,慢慢烤着,再顽劣的人也得认罪伏法。” 来俊臣说:“这管用吗?” 周兴说:“当然管用了,你不信的话咱们现在就可以试验。” 于是来俊臣架上瓮,准备好火,对周兴说:“哥们,那就请你进去吧,我说的那个犯罪分子就是你,是天后让我来审讯你的。” 周兴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步鱼保家的后尘,于是立刻认罪了。周兴死后,来俊臣作为排名第一的发明家,在朝中非常嘚瑟,毕竟他是畅销书《罗织经》的作者。那时候凡是畅销书的作者都非常嘚瑟。像前面说到的宋之问,如果不是后来抄袭被发现了,他不知道还要嘚瑟多少年。 因为觉得来俊臣的发明创造比较有特点,所以我让他在洛阳丽景门的推事院工作,结果他借用职权之便,害了不少人,只要是进了他的公堂的,一百个人里得有九十九个完蛋。那时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生怕被逮捕,逮捕了就是没罪也会被问出罪来。所以每次上朝,大臣都要和家人告别一番,没有人知道高高兴兴上班去,还能否安安全全回家来。 当然这些事情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我最初只是听说他有一种恶癖,就是喜欢霸占别人的妻子,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别人家里有未出阁的漂亮大姑娘他都不要,他就喜欢别人的妻妾。 从宰相开始,他把每个朝臣家里的女眷都登记在本子上,一个挨一个,每个人的妻妾他都不放过,如果对方不同意,他就将人逮捕审讯,最终大都以谋反罪论处。 有一个朝臣的妻子并不漂亮,来俊臣还是要霸占,那个朝臣气愤不已。前脚来俊臣把妻子送过去,后脚他就自杀了,临死前他托人送了封血书给我,我这才知道来俊臣的可恶,当天就将他诛杀了。 这些是我当上皇帝之后的事情,为了让你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的生活,还是从我进感业寺削发为尼的时候开始讲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