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画传》形象地说明了戴高乐的一生的历程,戴高乐是法兰西历史上一位富有激情、睿智和远见的伟大政治家,一位坚强的战士,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书中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戴高乐的历史功绩。《戴高乐画传》以*精炼的文字、*精彩的图片、**化的内容组合,形象而凝练地展示艾戴高乐多彩的一生。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他、看见他、感受他,并从中收获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本书简介: 戴高乐,法兰西历史上一位富有激情、睿智和远见的伟大政治家。他也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他使法国人民重新昂着起了雄鸡般不屈的头颈,不仅不屈于法西斯德国,也不屈于美国。戴高乐的大哥格札维埃曾说,戴高乐出生时准是在冰水里泡着的,所以总是那么硬梆梆的。戴高乐和男孩子们时常做打仗的游戏,他们装扮成不同国籍的士兵,但戴高乐总得当统帅,而且是“法国军队”的统帅。1970年11月9日,法兰西自由战士、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戴高乐的逝世,在法国人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悲痛,他的家乡科龙贝教堂上空回荡着悼念的钟声。第二天中午,蓬皮杜总统发表广播演说:“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 作者简介: 时影,资深图书策划编辑人,曾策划编撰许多历史图文书籍,尤其集中在影像人文历史类图书。出版有《世界名人小画传》《民国万象》 《目击世界100年》等系列影像历史图书。 目录: 第一章在战士和作家之间 / 2第二章初识贝当和战俘生涯 / 12第三章机械化战争的思想 / 44第四章早期抵抗法西斯 / 60第五章应运而生的领袖 / 86第六章在英美的缝隙中艰难求生 / 98第七章凯旋门下的英雄 / 134第八章第五共和国的雏形 / 166第九章引导法国再创辉煌 / 182第十章最后的旋律 / 208戴高乐平生大事年表 / 225第一章在战士和作家之间夏尔·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诞生在法国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戴高乐家族从十六世纪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止,祖祖辈辈都在司法界做官。戴高乐的祖父是一位在学术界中很有名气的历史学家。他的祖母约瑟芬·马约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妇女,既聪明又有个性,颇有造诣,还是一位“多产作家”。戴高乐的父亲亨利·戴高乐1870年普法战争应征入伍,在前线负过伤。战争结束后,他弃军从教,在圣玛利亚学校讲授哲学、数学和文学。戴高乐母亲对祖国怀着 “坚定不移的热爱”,和她对“宗教的虔诚”毫无二致。亨利夫妇生了四儿一女,老二就成为后来法国的神圣斗士——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他的大哥格札维埃曾说,戴高乐出生时准是在冰水里泡着的,所以总是那么硬邦邦的。戴高乐和男孩子们时常做打仗的游戏,他们装扮成不同国籍的士兵,但戴高乐总得当统帅,而且是“法国军队”的统帅。有一次,格札维埃说,这一回该换换了。戴高乐断然说:“绝不 !”所有的孩子都得听他的,煞有介事似的真像两国交兵。到了入学年龄,戴高乐进了圣玛利亚学校。教会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教会传统和纪律,教学要求也很严。戴高乐虽然不如大哥格札维埃那样克勤克俭,但天赋却略胜一筹。他过目成诵,所以学习成绩是相当出色的。他最喜欢的功课是文学和历史。戴高乐的暑期读物总是历史。戴高乐曾写了很多小说和诗剧,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1906年,戴高乐写了一个短诗剧,题目叫《苦相逢》:一个羁旅异乡的游客深夜在森林里碰上了强盗,强盗把他身上的全部财物都抢走了,强盗每抢走一件东西,就说:这是最后一件拿走的东西。但总说个没完,一直把异乡人抢个精光。强盗作案的时候,把手枪对着旅客,态度却十分“谦和”。最后,强盗向这个倒霉的旅客“热情”道别,扬长而去。戴高乐给家人表演过这个诗剧,他扮演那个贪婪而彬彬有礼的强盗。1908年,戴高乐以夏尔·德·吕卡勒的笔名又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和一首诗。短篇小说《扎莱纳》写的是一位派驻新喀里多尼亚的法国青年军官和当地少女扎莱纳的爱情悲剧。而在那首无题诗中,戴高乐抒发了自己准备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有人说,如果戴高乐选择了文学,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候,在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争斗中,德国的咄咄逼人使法国寝不安席。戴高乐一落地就遇上了国运颠簸的时代,他四岁那年,发生了德雷福斯案件。然而,由于德雷福斯案件是法国政局尖锐化的集中体现,全国上下群情激昂,它的余波在法国振荡了相当长的年月。德雷福斯案件之后,法国政局出现了一次较大的重新组合:保皇党、教权派和温和的共和派失势,激进党重新组阁。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陡然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不断高涨。1911年,平均每天发生四起罢工,1905―1911年,参加罢工的人数平均每年达十三万人之多。此外,全球殖民地马上就要分割完毕,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世界战争酝酿成熟了,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都红着眼睛窥伺和等待着一个引爆的契机,战争的阴霾在欧洲上空徘徊。各个帝国摩拳擦掌加紧备战。到了1913年,德国的现役兵为七十六万人,英国的现役兵为四十一万人,法国的现役兵增至七十七万人,沙皇俄国的现役兵为一百三十万人。这一切,对于戴高乐漫长的一生是不可磨灭的启蒙。戴高乐十多岁时下决心进圣西尔军事学院,梦寐以求想要当一名军人。 据说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戴高乐家里有人来拜访,对方随即从门缝里递进一张“费德尔布将军”的名片,门外站着的竟是身着戎装扮成费德尔布将军的戴高乐。费德尔布将军是普法战争期间的法国指挥官,据说他率领的军队从没有打过败仗。1909年8月,戴高乐通过了圣西尔军事学院的入学考试。他的分数不算高,在二百一十二名学员当中排第一百一十一名,但总算考取了。同年10月,他成了圣西尔军事学院的学员。这一年,他正好十九岁。进入军事学院,这是戴高乐一生的转折点。这一选择,决定了戴高乐将来不会成为文学家,也不会成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第二章初识贝当和战俘生涯戴高乐在同辈当中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坚毅果敢,但孤高自傲,让人觉得他落落寡言,同他的高身材、大鼻子恰好互为表里。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些绰号,比如“公鸡 ”、“两米”等等。有一次开联欢会上,同学们提议戴高乐背诵他最喜欢的罗斯丹诗剧《西哈诺·德·贝热拉克 》,他立刻爬上桌子,高声朗诵了诗剧主人公西哈诺关于自己的“大鼻子”的一段台词。于是,“大鼻子”的雅号便转赠给了戴高乐。戴高乐在圣西尔军事学院勤奋地学习了两年,于1912年10月1日毕业,在毕业考试中取得第十三名,其军衔是少尉。填写分配志愿时,戴高乐选择了第三十三步兵团,这时的团长是菲利普·贝当上校,贝当很赏识戴高乐的才干。1913年10月1日,戴高乐晋升为陆军中尉。贝当写下的评语是:“异常聪颖,忠于职守……极堪嘉许。”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法国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进攻比利时。戴高乐和第三十三步兵团受命于8月5日从阿拉斯启程,开赴比利时。但由于德国攻势极猛,法军退至横贯迪南的默兹河上(马斯河上游),第三十三步兵团奉命守住默兹河大桥,阻止德军过河。 8月15日,法军与德军发生交火,戴高乐在他参加的第一次实战中大腿负伤,先后被送到阿拉斯、里昂和巴黎治疗,年底又重返前线。这时,他所属的步兵团已开往捍巴尼,贝当已经调离第三十三团并提升为旅长。戴高乐执行了许多次很危险的侦察任务,表现十分出色。1915年1月20日,戴高乐受到表彰,后被提升为上尉。1915年底,德军开始向凡尔登大举进攻,法国军队面临严峻考验,主持凡尔登防务的是第三十三步兵团的前团长、后晋升为将军的贝当。1916年2月,戴高乐所在的部队向凡尔登集结,3月1日与德军在都奥蒙堡一带遭遇。遭遇战打得十分激烈,德军猛烈炮击法军阵地,第三十三步兵团的大部分阵地损失严重。当时很多人以为戴高乐已经阵亡,贝当为此还发布了正式的表彰令。其实,戴高乐是受了重伤,在昏迷中被德军俘虏了。他曾经设法越狱,但没有成功,后被送到巴伐利亚的因戈尔施塔特惩罚营,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的俘虏生活,算是“壮志未酬 ”。然而,他并没有虚度在俘虏营的时间,他做了大量的笔记,把对战略方面的心得体会记了下来。这为他的第一部政治、军事著作《敌人内部的倾轧》积累了基础材料。1918 年11月3日,奥匈帝国宣布投降,11日,德国军队放下了武器,德方代表前往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在法国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戴高乐也从德国的俘虏营获释回国。戴高乐在四年对德战争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俘虏营中度过的,对于戴高乐这个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来说未免是一件憾事。不过,他在都奥蒙堡战役当中确曾表现得十分出色,他的团长布多尔上校竭力为他请功。1919年7月,他获得了一枚最高荣誉骑士勋章。1919年4月,波兰军队开进白俄罗斯。戴高乐初到波兰,被派到波兰朗伯尔托夫军官训练学校担任教官,讲授战术学。不久戴高乐和波兰第五轻步兵团一起参加了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1919年10月,戴高乐认识了未来的妻子伊冯娜·旺德鲁。伊冯娜比戴高乐小十岁,只有十九岁。旺德鲁一家世代居住在法国北方加莱地区,是饼干制造商,也是天主教家庭。戴高乐和伊冯娜相识还是经过了媒妁之言的,不过却一见钟情。那时由于戴高乐正在波兰服役,所以直到一年后才正式订婚。苏波战争断断续续进行到1921年3月才结束,戴高乐奉调回国。同年4月7日,戴高乐和伊冯娜·旺德鲁在中莱地区圣母院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他们生了三个孩子:儿子菲利浦,女儿伊丽莎白和安娜。1927年,戴高乐被调到特里尔,为了军务将全家也带了过去。不料,不久后伊冯娜在一次车祸中受了轻伤,但生下了白痴小女儿安娜,这是后来戴高乐最疼爱的一个孩子。第三章机械化战争的思想1921年10月1日,戴高乐接到调令,到圣西尔军事学院担任战争史教员。次年11月,他考进了高等军事学院。在两年的进修期间,戴高乐根据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实战经验,愈来愈推崇一种战术思想,他认为未来的战争必定是机械化的战争,其特点是依靠高度机动的地面部队主动进攻,而不是消极防御,所以应该发展坦克部队,提高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和素质。 1925年10月,此时,戴高乐已经三十四岁了,已任法军总监和最高军事会议副主席的贝当元帅委任戴高乐为他的幕僚。戴高乐时来运转了,他的才干和主张得到了贝当的赞许和赏识。1927年,当了十二年上尉的戴高乐被提升为少校,受令统率第十九轻步兵营,在摩泽尔河畔的特里尔驻防。这一年的4月,戴高乐在贝当的亲自陪同下,在高等军事学院作了三次演讲,已届中年的戴高乐第一次享受到这种殊荣。三次讲座的题目分别是《战争行动与领袖人物》 《领袖人物的性格》 和《威望》。 这三次讲演稿被合编为《剑刃》一书。戴高乐正在按照领袖人物的标准塑造自己。那几年,戴高乐为建立机械化常备军大声疾呼。他认为事情是明明白白的:德国从希特勒上台以来积极扩军备战,一旦羽翼丰满,就会首先扑向法国。此时,法国的军政要人们却迷恋着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的神话 。“举国上下都陷入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麻痹状态,当局竟然从不号召采取必要行动。”戴高乐在《巴黎日报》《时代报》等报刊发表过不少文章,宣传建立机械化特种兵团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是,这类纸上谈兵不足以影响当局的决策。戴高乐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个中级军官,成不了气候,他决心设法影响担负国防责任的政府。 1934年12月5日,戴高乐经人介绍,认识了前财政部长、国民议会议员保罗·雷诺。他向雷诺介绍了他关于建立机械化常备军的观点。雷诺完全赞同他的看法,1935年3月15日在议会辩论国防问题时他提出:法国必须建立素质极高的机械化特种兵团,其中包括六个第一线师,一个轻装备师、总后备队和后勤部队等。雷诺建议这些由正规军组成的机械化部队最迟应在1940年4月15日以前实现。政府最终决定拿出一百四十亿法郎在四年内实行军队的机械化,增加现役军人数量。但是对彻底改善“法国安全的条件”,却仍然没有明确的观念,而且动作太慢,规模也太小,所以政府的计划仍不足以改变法军孱弱的现状。第四章早期抵抗法西斯1938 年3月,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9月29日,希特勒、里宾特罗甫、墨索里尼、齐亚诺、张伯伦、达拉第举行会谈,签订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和通向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希特勒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但他仍在几个月后并吞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国的部队跨过波兰边界。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军踏进波兰领土的第二天,戴高乐被任命为第五军团装甲兵司令。1940年4月,德军登陆挪威,迅速进入奥斯陆等重要城市,并开进丹麦。5月10日,德军侵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英派出的部队虽然同比利时军队一起进行了抵抗,但德军仍攻下比利时的防御要塞。5月12日,德军在色当越过了马斯河。色当的陷落使全世界感到震惊。就在绝望的情绪弥漫时,戴高乐挺身而出。5月17日至30日,戴高乐在拉昂(今法国东北部埃纳省首府)东北和北面的塞尔河谷组织了出色的防守和反击。戴高乐使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戴高乐一个人的胜利对整个战局又有什么影响呢?为了保存实力,5月26日,四十万英法联军开始了“敦刻尔克大撤退”。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这两大事件使战局跌到了谷底,法国北部军队,包括戴高乐在内的军队也被迫撤退了。不幸的是,在危急关头法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曾与戴高乐有过师友之谊的内阁副总理贝当,已堕落为彻底的失败主义者、十足的投降派。财政部长保罗·雷诺出面组织政府。雷诺是一个“主战派”,他没有忘记戴高乐。因为在头几个月,戴高乐还曾同雷诺议论过时局,并写了备忘录,向政府八十位军政要人再次陈述,从空中和陆地两个方面加强机械化部队建设的意见。在6月4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已开始大举向法国进攻时,终于任命五十岁的戴高乐为国防部次长,这是他首次担任政府职务。为了争取英国的支持,戴高乐决定带着雷诺的指示,亲自去伦敦会见丘吉尔。丘吉尔的前几次会谈都预感到法国的沦亡是不可避免的。就连雷诺也心情沉重、吞吞吐吐地表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法国也许不得不走和谈这条路。6月9日,戴高乐飞往伦敦。丘吉尔很快在唐宁街十号接见了戴高乐。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直接晤面。会见后,戴高乐对丘吉尔的第一印象是好的。但是在涉及问题本身时,因为丘吉尔断定法国输定了,法国本土不可能重建防线,所以他断然拒绝派空军支援。戴高乐从英国回来后,政府已不能在首都有所作为了。巴黎失陷的前一天,丘吉尔来到图尔,他只能做一番道义上支持的姿态。内阁阁员则当着丘吉尔的面向雷诺报告:法军已精疲力尽,全线摧枯拉朽般地垮掉了,陷于极度混乱之中,因此,除请求停战之外别无他途。丘吉尔这次来法国还有一个目的:说服法国千万不要让军舰落在德国人手里。当丘吉尔离开会议厅、穿过通向庭院的过厅时,他看见戴高乐冷峻地、毫无表情地站在门口。在相互致意后,丘吉尔用法语低声地念叨了一声:“应运而生的人”,便匆匆离去了。巴黎于14日被德军占领,戴高乐向雷诺建议,为了摆脱失败主义者的包围,挽救危亡局势,必须把政府迁往阿尔及尔,在那里领导反抗希特勒的战争。戴高乐在取得雷诺的同意后立即动身去伦敦,要求英国协助解决政府迁往北非的运输问题。16日黎明时分,戴高乐到达伦敦,在取得英国政府同意在运输方面协助法国军队撤往北非之后,他赞成了英法联盟的想法。戴高乐给雷诺打了电话,说当天晚上将有重要消息通知他,请他务必不要使法国内阁会议轻易作出和谈的决定。但是当晚九时半,戴高乐在波尔多机场着陆时,前来迎接戴高乐的助手颓丧地告诉他:内阁会议开过了,雷诺已经辞职,菲利浦·贝当受命组织政府。第二天,贝当即向德国乞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