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郭德刚这点事儿


作者:郭德纲,于雪      整理日期:2015-11-20 22:17:50

郭德纲,这个名字,自2003年春节德云社成为举国话题后,几乎就变得家喻户晓。爱听相声的中国人尤其将他视为偶像,想多了解一些他的事迹。本书正是为此而著。书中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说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还有介绍了10部他**代表性的相声作品。以餮各位“钢丝”。
本书简介:
  郭德纲,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其间又潜心学习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名家侯耀文。现居北京。在北京德云社相声圃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长年在天桥乐茶楼,宣武区少年宫春晖剧场演出,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郭德纲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的相声作品。
  作者简介: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录:
  序言
  上篇我是郭德纲
  第一章瓒花多在少年头
  第一节临世奇梦先托父
  第二节津门八岁初学艺
  第三节妙诗开蒙少年郎
  第四节高人遍授百家功
  第二章风波徒言树桃李
  第一节初相逢情如父子
  第二节一念差酿半生恨
  第三节师徒情断闯世界
  第三章我寄愁心与明月
  第一节壮志难酬铩羽归
  第二节漏屋夜雨燕分飞
  第三节尝艰辛心犹未悔序言
  上篇我是郭德纲
  第一章瓒花多在少年头
  第一节临世奇梦先托父
  第二节津门八岁初学艺
  第三节妙诗开蒙少年郎
  第四节高人遍授百家功
  第二章风波徒言树桃李
  第一节初相逢情如父子
  第二节一念差酿半生恨
  第三节师徒情断闯世界
  第三章我寄愁心与明月
  第一节壮志难酬铩羽归
  第二节漏屋夜雨燕分飞
  第三节尝艰辛心犹未悔
  第四节男儿暗泪对谁弹
  第四章书生中得状元归
  第一节小茶馆里见曙光
  第二节闺秀看上穷书生
  第三节苦难幸有佳人伴
  第四节借东风一战成名
  第五章高山犹在水无情
  第一节结艺缘初会恩师
  第二节人侯门水到渠成
  第三节飞来祸永失我师
  第六章风起处血染蓝衫
  第一节陷官司四面楚歌
  第二节因砸挂发小结仇
  第三节恃才气特立独行
  第七章众口戏说郭德纲
  第一节好搭档细述十年情
  第二节师兄弟结伴度黑暗
  第三节得意弟子情如海
  第四节“小钢丝”撞上师徒奇缘
  第五节疼“钢丝”赢取人心
  中篇我看郭德纲
  第一章郭德纲:我的人生很幸福
  第二章大鹏:郭德纲很直爽
  第三章王海:郭德纲其实很谦和
  第四章于谦:我是最大的钢丝
  第五章曹云金:郭德纲是老虎
  下篇我听郭德纲
  第一章《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郭德纲张文顺(剧场版)
  第二章《我要反三俗》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三章《我要上春晚》
  郭德纲王文林(现场版)
  第四章《西征梦》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五章《杨乃武写状》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六章《白事会》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七章《叹人生》
  郭德纲张文顺(现场版)
  第八章《我是黑社会》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九章《我要旅游》
  郭德纲于谦(现场版)
  第十章《珍珠翡翠白玉汤》
  郭德纲(单口相声)德纲跟我这么些年,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对相声的这种爱呀,给人很深的印象,如果没有这个执着劲、没有这种爱,他可能坚持不了十年,他也到不了现在。——德云社于谦有家电视台采访我上篇我是郭德纲
  第一章瓒花多在少年头
  第一节临世奇梦先托父
  小时候的郭德纲,据他自己说,“是个害羞的孩子”。
  但在他的父母眼里,这是个打在娘肚子里就与众不同的孩子。
  1973年,郭德纲生于天津,父亲郭有源是位警察,母亲郭玉珍是位教师,祖上往上数五代都没有跟“相声”沾边的,唯独他,似乎没出生就显得与众不同。
  在郭德纲出生前,父亲不寻常地做了两个颇有神话色彩的梦,说不寻常是因为父亲并不迷信,甚至还有些严肃,因此这两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梦,对父亲而言,似乎郭家添的这个孩子注定有那么点“不寻常”——
  父亲郭有源做的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的家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有两间房子,他正在院子里面弄炉子,弄着弄着听见院门子响,好像是打外边进来了什么,父亲直腰一看,没瞧见是什么,就看见一个花棍儿似的东西从窗户那儿一晃,进院子里来了。父亲开门一瞧,嗬!竟是老虎,两只老虎,头先他瞧见的花棍儿原来是老虎的尾巴。父亲赶紧把门关上,谁知一只老虎“刺溜——”从没关好的门里跑出去了;另外一只留在了院子里,留下的那只老虎冲父亲晃了晃脑袋,正梦到这儿,父亲就醒了,这是第一个梦。后来,父亲跟母亲说起这个梦,两口子都觉得这回怀的这孩子可能是个小子。
  郭有源做的第二个梦,是在妻子即将临盆的时候。他梦见自己正在屋里忙活着什么,忽然之间香烟缭绕,父亲觉得奇怪,抬头一看,样云散处,竟打半空中来了一帮人,其中一人抱着个孩子,一边把孩子递给父亲,一边说了四句话。父亲惊讶间没记住那人说的是什么,一接过孩子,梦就醒了。当天郭德纲就出世了。
  郭有源当时玩笑地跟家人说了自己做的这两个梦,以后也不大提了,现在即使是有人间,父亲也不太爱说,他是一个人民警察,而且脑筋挺老的一个人民警察,他老伯人说他封建迷信。倒是郭德纲的祖母比较桐信,总认为这个孙子会有出息,小郭德纲也是从奶奶那里听说了父亲做梦的故事。
  “我的生日是1973年1月l8日,农历是1972年的12月15闩,据说(这日子)挺好的。”按农历生日算,他属鼠;按阳历生日算,他属牛;按星座学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摩羯座。
  说起父亲的两个梦,郭德纲语气总是淡淡的,现在的他,也不大爱提这件事。因为他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梦的故事,结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员批评,说他是效仿孔子和刘邦,以非一般的出世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郭德纲听了这话。感觉很郁闷。因为他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梦会有什么先兆或怎么着,他把这事当一玩笑顺嘴说出来了,反被揣测成了这么大的野心。
  2008年2月,我采访的时候主动问起他关于梦的事,他语气非常平淡地说:“有位研究员提出郭德纲这是编了一个谶爻,我没有,我就是说相声。我也没想当皇上。我也不像他们似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没有那个必要。我就是说着玩,并没有说明做郭德纲如何如何高贵,后来我也不爱说这个,怕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再如何如何。这,就是一个梦!”
  郭德纲自小非常崇拜父亲,在他眼里,父亲是天下最好的警察,刚正不阿,为人正直,非常严肃。鲜少披露私人感情的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曾经高调地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父亲的好友和同学现如今都在市公安局和检察院担任重职。许多人说他要是用一点手段那身份就了不得啦,可是,父亲不会,他是一个极其本分的人。直到今天,面对父亲时我都有些拘谨。”
  如今,父母已经不在天津住了,郭德纲在北京给父母买了房子,现在他们都在北京,在儿子眼里,老两口挺好,现在过得挺高兴。
  传闻说郭德纲在2003年红了之后,狗仔队找到天津去,天天在家门口蹲守,逼得老两口都搬家了,我向他核实这事。郭德纲笑说:“搬家倒不至于,我只能说某些记者的能量太强了,在院里一蹲就蹲一宿,父母又老实,他们没接触过媒体,不知道人家说的话是什么用意,有时候很生气,因为我明明不是这么讲的,他们却颠倒过来,这没有办法,世界太残酷。”
  郭德纲的父母挺时髦的,平时也上网,看新闻,看到关于儿子的负面报道,免不了要着急动气,有时候女儿就拦着他们,不让他们看。郭德纲也伯父母被不实报道引导,他说:“网上这东西都很不负责,要是实名制发帖子还好一些,可现在达不到这个,所以难免有人说话不负责,老人看见好的还行,看见不好的这心里生气,所以有的时候就不让他们看了。”
  第二节津门八岁初学艺
  在出生前显示出的“异象”,也许当不得真,但郭德纲对语言文字的天赋,在他未满周岁的时候,就旱早地露出了苗头。
  儿子的“有异常人”,父亲郭有源到现在还有极深的印象。
  他记得郭德纲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出生才8个月大,郭德纲就会说话了。2岁多的时候,小郭德纲竟然就会读书看报纸、查字典、念拼音,看电视看一遍就能记住,而別的孩子到两三岁还口齿不清呢!
  由于郭德纲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教师工作又很忙,所以父亲身兼母职,就连上班也带着儿子去,父亲骑着车,儿子坐在自行车的后座儿上,爷俩儿天天一起出门,一起下班。
  警察,在北方话里管民警叫“片儿警”,被管辖的地方就叫“片儿”。在郭有源管“片儿”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中小型剧场,每当他上班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先把小郭德纲放在剧场里,让儿子乖乖地待在剧场里等自己,等到了下班时间再骑着自行车来接儿子。
  按说五六岁年纪的男孩子,都是好动好跑的,可小郭德纲就奇了,他不像一般的男孩子,他坐得住,经常在剧场里一待就是一天,父亲让他“別动啊,就待在这儿”,他就真的能在剧场不动地方地待着。可老是放在一家剧场也不行,父亲也不好意思让剧场的工作人员老帮着自己照看儿子,于是就把儿子轮换着“寄存”在几个剧场里,这里待几天,那里待几天。小郭德纲也不觉得闷,那些艺人的表演把他吸引住了,说书呀,大鼓呀,说栢声呀,唱戏呀,他不知道看得多高兴。天长日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曲艺。
  虽然现在成了相声演员,可小时候的郭德纲,是对“戏”一见钟情在先的。小郭德纲天天在剧场里泡着,看的戏多了去了,他又兴趣广泛,不论什么戏种都爱听爱看,其中以京戏和评戏他看得最多,看得过癮。
  可郭德纲那会儿才五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演员们那些文绉绉的唱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基本上搞不明白,又不像现在,舞台两侧有银幕,戏词都打在字幕上。那会儿听戏,纯靠观众耳朵听,自己琢磨唱词,小郭德纲听不太清楚戏词,单瞧演员们在台上装扮着,唱着,小男孩就觉着挺高兴的。演员们举手投足、唱念做打之间的功夫。虽然看得还不是那么太懂,但已经足够让小小的郭德纲为之神往了。
  慢慢地,小郭德纲把好些剧场都呆熟了,不仅如此,他还接触了许多艺人,他天天泡在这些艺人堆里,不仅听得多见得多。也由此有了结识许多高人的机会。
  对郭德纲来说,电视、剧场都是他的玩伴。尤其是电视,陪他度过的时光最多。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天津,郭德纲的家境应该算是不错的了,在大部分人家里还没有电视的时候,他们家就已经看上了电视。大概是在郭德纲3岁左右。家里添了一台黑白、9寸大的小电视。那时候一家有电视,就等于街坊四邻都有了电视,吃完晚饭后把大门一开,都到有电视的那家过娱乐文化生活去了。虽然当时的电视节目相比今天而言异常单调,没什么可看的,但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那个年代,对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就是最大的安慰了。郭德纲回忆自己对电视最初的印象,就是1976年审判“四人帮”那时候,全国直播,街坊邻居都上他家里看这个节目。
  从电视上。小郭德纲发现,自己平时在街坊邻居和剧场那里随随便便都能看到的、那些吹吹打打的有趣玩意儿,在电视上也都有。郭德纲家当时住在红桥区,这是天津的一个老城区,家门口不远就是一座桥,“文革”时叫红卫桥,现在改名叫子牙河桥。天津本身的曲艺气氛就挺浓,红桥区这一片儿有许多民间艺人混居于此,郭家的街坊邻居们有唱京戏的、唱河北梆子的、说书说相声的,千嘛的都有,郭德纲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曲艺艺术,不接触也得接触,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熏陶。
  ……





上一本:胡耀邦 下一本:创新思想者: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郭德刚这点事儿的作者是郭德纲,于雪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