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作者:吴俣阳      整理日期:2015-11-20 22:17:28

作为《相见何如不见时》的姐妹篇,《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风格上与《相见》有着显著的区别:增加了藏区的风土民情的描写;增加了仓央在青海湖畔失踪后的情节描写增加了仓央嘉措和拉藏汗亦友亦敌的关系描述。本书将带领读者跟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开启人生的修行之旅。
本书简介:
  本书既是一部文字优美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也是一部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仓央嘉措的传记。全书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人生和诗歌创作为线索,以和仓央嘉措息息相关的著名寺庙为切入点,用诗一样的文笔,描述了作者眼中的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追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开启人生的修行之旅。
  作者简介:
  吴俣阳,青年作家、编剧。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后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进修。先后在多家时尚类杂志任编辑、记者、主编等职务。
  ?
  目录:
  前言那一天?那一年?那一月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章十地?即生成佛有何难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约的金刚护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请将佛法的冤家驱逐。
  莫谓流水不回头
  莫叹桥儿空自流
  循环不息的河流
  这世上到处都有
  从东边的山尖上,前言那一天?那一年?那一月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章 十地?即生成佛有何难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约的金刚护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请将佛法的冤家驱逐。第二章轮回?相见何如不见时
  莫谓流水不回头
  莫叹桥儿空自流
  循环不息的河流
  这世上到处都有第三章信仰?不负如来不负卿
  从东边的山尖上,
  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未生娘”的脸儿,
  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第四章爱情?深怜密爱誓终身
  自从看上了那人,
  夜间睡思断了。
  因日间未得到手,
  想得精神累了吧第五章挣扎?为卿憔悴欲成尘
  有腮胡的老黄狗,心比人都伶俐。不要告诉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诉人我破晓回来。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破晓下了雪。住在布达拉时,是锐晋仓央嘉措。
  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旺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第五章受难?此行莫恨天涯远
  将帽子戴在头上,
  将发辫抛在背后。
  他说:“请慢慢地走!”
  他说:“请慢慢地走。”
  他问:“你心中是否悲伤?”
  他说:“不久就要相会。”第六章涅槃?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白色的野鹤啊
  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
  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第七章 梦?此生虽短意缠绵
  在极短的今生之中,
  邀得了这些宠幸;
  在来生童年的时候。
  看是否能再相逢。前言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初识仓央嘉措,只闻其诗而未闻其人。这一首,便是我想要了解他的开始。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这般的无奈,是想要诉说怎样的哀愁?心中柔软的地方被触及的时刻,便是泪水汩汩流出、哀伤迸发的刹那。轻轻地、慢慢地抚摸着这几个字,似乎从来没有被如此的无奈震撼过。
  一直以为,两人的深吻便会诉说最美好的时刻,两人的放手便会刻下最刺骨的哀痛。爱情之于每个人都是如此,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豪抑或是乞丐。当你拥有爱情的一刹那,你便会经历人生最绮丽的跌宕起伏、最甜蜜的撕心裂肺。然而,就是如此平凡的感受,对于一个佛教尊者来说,却显得那么无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
  爱别离、求不得,或许还有怨人生之长久。千思万绪涌现于同一个弱小心脏中,会迸发出怎么样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世间之事总是如此令人无从揣摩,越是深痛刻骨越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初识仓央嘉措,只闻其诗而未闻其人。这一首,便是我想要了解他的开始。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这般的无奈,是想要诉说怎样的哀愁?心中柔软的地方被触及的时刻,便是泪水汩汩流出、哀伤迸发的刹那。轻轻地、慢慢地抚摸着这几个字,似乎从来没有被如此的无奈震撼过。
  一直以为,两人的深吻便会诉说最美好的时刻,两人的放手便会刻下最刺骨的哀痛。爱情之于每个人都是如此,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豪抑或是乞丐。当你拥有爱情的一刹那,你便会经历人生最绮丽的跌宕起伏、最甜蜜的撕心裂肺。然而,就是如此平凡的感受,对于一个佛教尊者来说,却显得那么无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
  爱别离、求不得,或许还有怨人生之长久。千思万绪涌现于同一个弱小心脏中,会迸发出怎么样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世间之事总是如此令人无从揣摩,越是深痛刻骨越是淡然若素。越是淡淡的忧伤,越让人感觉到其中滋味苦涩非常。然而正是在毁灭般的力量面前展现出那一副与世隔绝的淡然,更显得其力量绵长而耐人寻味。
  我们匆匆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匆匆地离开,在匆匆的感叹之余,或许总应该有一刻恬静。恬静之时,便会想起那深烙于心的某个人、某些事。某些人,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便安静地离开。离开的时候,却会给大家留下些什么,例如这细水长流的忧愁,又或是那轰轰烈烈的一段嘶鸣。这些忧愁和嘶鸣,便让我们匆匆赶路的时候,显得不再那么平淡。一个个触动心脏跳动的声响来源于他们,终结于来世的某个未知的时刻。
  曾经在苏州某条不知名的河畔驻足良久,那种小桥流水的生活、鸟语清流的感觉,伴着寻找古之先贤足迹的雅趣,让人心中那么清凉。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世界中,一片绿叶的价值总是很少人在意的。我幻想自己生在此地、长在此处、终老于此间、葬于此处任何一条未命名的河畔,然后我残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抹痕迹渐渐地被流水冲走,也许能留下什么,也许什么也留不下。那将会是一种穿越世间一切喧嚣的恬淡。
  读过很多种仓央嘉措诗歌的翻译,最喜欢的还是于道泉先生的版本。他没有自以为是地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进行再创造,而是单纯地翻译了过来,也贴心地把西藏的谚语、故事标注于每首诗的后面,让读者去慢慢体会最本真、最纯粹的仓央嘉措才是最好。
  最好不想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识,便可不相思。
  诗写到此处已经足够了,无需更多赘述,如此便已然足够撼动一个跟随他心灵飘动的痴迷者了。而那句“相见何如不见时”也是来源于此。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若非一个“相见何如不见时”的绝美,恐怕这首诗的再创造是个完全失败的尝试。就连这句绝美之句,也是八分美在语言、二分美在意境。中国的文化中,最美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不是甜蜜的情话,最美的是那欲拒还迎、欲说还休的感觉。柳三变词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何处?一个“凝噎”成就了千古的绝唱。执手相看之时,郎情妾意何人不知?那翻来覆去的几句送别的话早已经被众人用得烂掉了。既然送别就要说些什么,那便不再说任何话。因为,情至深处无须多言,也无法多言,任何话语在那样的时刻都显得那么脆弱、可笑。
  就像这“不相见、不相恋,不相识、不相思”一般。决绝之后是绝望,还有什么需要再说呢?
  我试图在脑海中找寻当时的仓央嘉措,试图理解他的苦闷,也试图身临其境地抚摸一下那飞跃了无数个山山水水的哀愁。
  青灯、古佛,或许还有远处飘来的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嗒、嗒、嗒、嗒。他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他被迫承受别人寄托在他身上的某种命中注定的期望,他被迫了解那本不该属于他又一定要接受的经文,他被迫成为别人手下的一枚棋子。他起身踱步,然后又无奈地坐下。他仰望星空,想念她,又觉得自己背叛了佛祖。他低头冥想,又完全无法心如止水。他心潮澎湃,又只能平静如往昔。他充满着无奈,又无力反抗。他绝望地看着一闪一闪跳跃的灯火,随手抚摸着那颗他最钟爱的松石手串(藏族人认为松石能够辟邪)。他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挣扎,像是溺于水中渴望呼吸一般,双手拍打着水面,拼命地,无法抓到任何让他感到安慰的东西。他无法喘息、他无法思考、他无法想念、他无法诵经、他无法生存……
  千言万语、千丝万缕最终未化作嘶吼,也未化作哀鸣。这结果看起来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平淡。他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微微地笑了笑,像是在嘲笑自己,然后摇了摇头,提笔写下了感动了无数人的一段小诗。
  我们嘲笑蚍蜉撼树,却不知,撼动人们心脏的往往是那些柔弱的事物。小的时候每每读到“蚍蜉撼树”之处便深感其中滋味着实让人有些悲凉。“蚍蜉”无力改变命运、无力改变自身,或许也一定无力改变结局。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它只是个小虫子而已,竟然有撼动一切的想法。我想,它终于还是没有撼动大树。但是,它却撼动了我的心。
  就像仓央嘉措一样。他无法撼动桑结嘉措给他带来的人生,他无法撼动五世达赖给他带来的命运,更加无法撼动宗喀巴给他带来的信仰。他像一只小虫子一样,奋力地拍打着他的翅膀,扭动着他的触角。这样的勇敢没有改变任何事,仅仅是撼动了数以万计的心而已。这是一件甜蜜的事。想一想,数百年来,那数以万计的心脏中流淌着多少沸腾的血液,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既然这只是开始,那我们就不妨从开始说起吧。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在他三岁的时候,便被一个名叫敦珠仁钦的喇嘛带到寺中修行。从此,宗喀巴便开始了他修行的道路。十六岁时,为了接受更深佛法的洗礼,宗喀巴辞别了亦父亦师的敦珠仁钦前往西藏。十七岁到达拉萨,在止公寺阿仁波切座前听受大乘法心仪轨、大印五法、拿热六法等教法,尔后又在几间寺庙中辗转修行。十九岁学习《现观庄严论》,由于论中多引用《俱舍》原文,晦涩难懂,因此宗喀巴又发心学《俱舍》。然后又从义贤译师听受意乐贤的《俱舍释》……如此十年光景,方开始讲经,普度众生。尔后,他又感觉自己所学多为显宗经论,便立志攻学密宗。如此又经几番寒暑,方成就了后来的宗喀巴。
  在我看来,佛法的修炼,甚至推及其他的修行、学习,都不简简单单是读书、写字而已。或许,思考才是正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感觉必是经过“入境”的思考之后方能得到的。学得多便想得多,学得杂便思虑多。思想的碰撞或有致使世界观、价值观颠覆之时,尤其是所学涉及繁杂,便更会出现冲突之处。如何能够将所领会到的矛盾变成境界的提升呢?这需要一个人有宽阔的胸怀,拥有能够容纳不同理念的心灵。
  由于宗喀巴学习圆满之后改戴黄色帽子,以后他的弟子为表示追随,也戴起了黄色的帽子,于是格鲁派亦被称为黄教。格鲁派对于戒律要求甚严,这也是其能够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注定了仓央嘉措的悲剧。虽然命运总是无法被改变的,仓央嘉措或许也从未想要改变。然而他对于佛法的崇敬之心,从未动摇过,而且深信不疑。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约的金刚护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请将佛法的冤家驱逐。
   (菩萨修行时所经的境界有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护法系菩萨化身,故亦在十地之中。)
  ……
  P4-5





上一本:影响世界、改变中国的邓小平 下一本:三国人物攻略张飞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作者是吴俣阳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