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是五代十国时代*为传奇的人物,历四朝十君,为相二十多年,始终屹立不倒,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在武人当道、帝王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一位文人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从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冯道的“道”是什么?本书由*受读者欢迎的五代史作家姜狼先生来写,娓娓道来,述事以鉴古,绘人而明理,足令读者开卷有益而不觉废寝忘食也。*火人气小说:《向阳处的她》日本销量上百万册!中文版值得拥有!每个女孩都想要的爱情:*专情的等待、*长情的告白感动全亚洲的爱情故事日本纯爱小说NO.1!文艺女青年**读物: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养气质的文学书:中国好诗歌.*美的白话诗中国好诗歌.*美的古诗书中精选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中精选了*经典的诗歌。 本书简介: 五代十国的风流人物众多,但能称为其中翘楚者,帝王中柴荣,文艺中李煜(虽然李煜也是帝王),大臣中冯道。冯道在历史不算是著名人物,但非常有特点,人生也非常传奇,身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唐四朝,中间还夹着一个辽太宗耶律德光。冯道在走马灯式的历代官场中浮沉周旋,进退自如,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打动着静谧的心灵。 作者简介: 姜狼,男,生于七十年代,现为自由职业者。酷爱历史文学,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对乱世历史的研究和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如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曾出版过多部反映乱世精彩历史的作品。希望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精练的笔触,为读者还原一个个精彩、撼人心魅的时代。 目录: 被时间杀死的冯道 无药可救的乱世1 无可救药的乱世2 冯道的家世 麻雀与凤凰 知识改变命运1 知识改变命运2 知识改变命运3 冯道的选择1 冯道的选择2 冯道的选择3 死谏1 死谏2 死谏3 拯救冯道1被时间杀死的冯道 无药可救的乱世1 无可救药的乱世2 冯道的家世 麻雀与凤凰 知识改变命运1 知识改变命运2 知识改变命运3 冯道的选择1 冯道的选择2 冯道的选择3 死谏1 死谏2 死谏3 拯救冯道1 拯救冯道2 拯救冯道3 选择新老板的学问 张承业,周玄豹,卢质1 张承业,周玄豹,卢质2 张承业,周玄豹,卢质3 李存勗重用冯道的窍门1 李存晶重用冯道的窍门2 宴会的主角1 宴会的主角2 宴会的主角3 宴会的主角4 河东第一文胆——冯道 冯道的官场生存法则1 冯道的官场生存法则2 冯道的官场生存法则3 冯道的官场生存法则4 拯救大兵郭崇韬1 拯救大兵郭崇韬2 拯救大兵郭崇韬3 拯救大兵郭崇韬4 要有敢与老板拍桌子的胆量 大唐中兴,冯道赐紫 李存晶选宰相 归乡守丧1 归乡守丧2 归乡守丧3 难得的假期 契丹人的密谋1 契丹人的密谋2 天翻地覆同光朝1 天翻地覆同光朝2 冯道为什么选择李嗣源1 冯道为什么选择李嗣源2 冯道为什么选择李嗣源3 李嗣源其人 冯书记何在?1 冯书记何在?2 关于用冯道为相的一场幕后政治交易1 关于用冯道为相的一场幕后政治交易2 关于用冯道为相的一场幕后政治交易3 关于用冯道为相的一场幕后政治交易4 关于用冯道为相的一场幕后政治交易5 冯道用人唯才1 冯道用人唯才2 《兔园策》事件1 《兔园策》事件2 《兔园策》事件3 指出才子李愚的笔误 冯道的文才1 冯道的文才2 冯道的文才3 冯道的文才4 致君尧舜1 致君尧舜2 致君尧舜3 致君尧舜4 活在安重诲的阴影里1 活在安重诲的阴影里2 活在安重诲的阴影里3 活在安重诲的阴影里4 活在安重诲的阴影里5 除掉安重诲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1 除掉安重诲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2 除掉安重诲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3 荒唐的秦王1 荒唐的秦王2 不要参与家族公司的权力斗争1 不要参与家族公司的权力斗争2 秦王之死1 秦王之死2 我要救我的仇人1 我要救我的仇人2 身处漩涡中 大公子与二公子争夺家产,与我无关1 大公子与二公子争夺家产,与我无关2 大公子与二公子争夺家产,与我无关3 关于迎立潞王的一场口水官司1 关于迎立潞王的一场口水官司2 退一步海阔天空1 退一步海阔天空2 冯道在同州1 冯道在同卅I2 危险的副使1 危险的副使2 危险的副使3 危险的副使4 愤怒的宰相,抓阄抓出来的宰相1 愤怒的宰相,抓阄抓出来的宰相2 愤怒的宰相,抓阄抓出来的宰相3 大司空,扫地僧?1 大司空,扫地僧?2 大司空,扫地僧?3 有关石敬瑭的一点话题1 有关石敬瑭的一点话题2 石敬瑭的春天1 石敬瑭的春天2 石敬瑭的春天3 石敬瑭的春天4 选宰相是个问题 一笔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1 一笔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2 推荐盐铁副使的奥妙 推荐自己的政敌1 推荐自己的政敌2 冯卿,出使契丹,非你莫属1 冯卿,出使契丹,非你莫属2 冯卿,出使契丹,非你莫属3 冯卿,出使契丹,非你莫属4 朕要出城迎接冯道 熊肉,老友记 与耶律德光、述律平的第一次见面 我要回家1 我要回家2 我要回家3 冯道的酬劳——事无巨细,成决于道1 冯道的酬劳——事无巨细,咸决于道2 拒绝领导的学问1 拒绝领导的学问2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1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2 石敬瑭的人生终点1 石敬瑭的人生终点2 冯道面临的储君选择——选大还是选小?1 冯道面临的储君选择——选大还是选小?2 冯道面临的储君选择——选大还是选小?3 冯道受托孤与赵匡胤受托孤的一点比较 荒唐的婚姻 不要试图影响新老板对自己的分权1 不要试图影响新老板对自己的分权2 不要试图影响新老板对自己的分权3 对契丹态度模棱两可的冯道1 对契丹态度模棱两可的冯道2 对契丹态度模棱两可的冯道3 晋辽大战1 晋辽大战2 晋辽大战3 晋辽大战4 沉默的冯道1 沉默的冯道2 石重贵的末日,杜重威的春天1 石重贵的末日,杜重威的春天2 石重贵的末日,杜重威的春天3 石重贵的末日,杜重威的春天4 来自耶律德光的问候1 佛出救不得,唯有皇帝能救得1 佛出救不得,唯有皇帝能救得2 佛出救不得,唯有皇帝能救得3 刘继勋,请你不要指着我1 刘继勋,请你不要指着我2 刘继勋,请你不要指着我3 大汉皇帝刘知远1 大汉皇帝刘知远2 杀胡林 正定惊魂记上1 正定惊魂记上2 正定惊魂记下1 正定惊魂记下2 正定惊魂记下3 正定惊魂记下4 拒绝出任临时主帅的智慧1 拒绝出任临时主帅的智慧2 刘知远对冯道的警告1 刘知远对冯道的警告2 一场有关牛皮的口水战1 一场有关牛皮的口水战2 一场有关牛皮的口水战3 一场有关牛皮的口水战4 一场有关牛皮的口水战5 少年街霸郭威1 少年街霸郭威2 冯太师的妙计——花公款收买人心1 冯太师的妙计——花公款收买人心2 冯太师的妙计——花公款收买人心3 幽默的冯家父子1 幽默的冯家父子2 幽默的冯家父子3 长乐老自叙——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上1 长乐老自序——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上2 长乐老自序——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上3 长乐老自叙——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下1 长乐老自叙——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下2 长乐老自叙——冯道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下3 郭威的闪光时刻1 郭威的闪光时刻2 被逼反的郭威1 被逼反的郭威2 被逼反的郭威3 被逼反的郭威4 冯太师,请帮帮我1 冯太师,请帮帮我2 主动得罪老板的秘诀1 主动得罪老板的秘诀2 澶州兵变1 澶州兵变2 宋州惊魂记1 宋州惊魂记2 宋州惊魂记3 宋州惊魂记4 冯道的山呼舞蹈,刘崇愤怒的泪水 隔岸观火一冷对郭威与王峻的暗战1 隔岸观火一冷对郭威与王峻的暗战2 隔岸观火一冷对郭威与王峻的暗战3 隔岸观火一冷对郭威与王峻的暗战4 太师,枢密使陵朕太甚1 太师,枢密使陵朕太甚2 太师,枢密使陵朕太甚3 郭威时代的简短总结1 郭威时代的简短总结2 千古一帝说柴荣1 千古一帝说柴荣2 沉默的冯道,狂喜的刘崇 陛下,你不是唐太宗1 陛下,你不是唐太宗2 陛下,你不是唐太宗3 冯道为什么要当众羞辱柴荣1 冯道为什么要当众羞辱柴荣2 冯道,夕阳如梦1 冯道,夕阳如梦2 冯道,夕阳如梦3 冯道,并不能成为永恒前言官场是什么所在?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当官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就像酒场、赌场、烟花场。 都说官场是个大染缸,把一块白布扔到缸里再捞出来,就成了五颜六色的花布。 也有例外的,比如明朝的海瑞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收纳,不奉迎,堪称官场圣人。海瑞为官如此,固然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如果官场中人都要像海瑞那样清白如水,那还做个什么官?做官的乐趣何在?为什么要做官?不要讲什么治国平天下的空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官就是生前谋得富贵、死后荫及子孙。如果能为民谋得几件实事,赚得一把万民伞,也好算作锦上添花,功德一件。 做官是一种生存手段,人活着总是要吃饭的,有人靠砍柴捕鱼为生,有人就以做官谋生。做不做官,做大官与做小官,做内官还是做外官,都是一门大学问。 怎么才能做好官?为官之道如何?清道光朝的大学士曹振镛先生留下了六字真经:“多磕头,少说话。”身在官场,要注意四点: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警惕,要懂得见机而进,识机而退;二、多念别人的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万事给别人留条后路;三、少说话,会说话,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四、要有真才实学,这是“10000”最重要的那个“1”,没有这个“1”一切都是空谈。 历史上名官如云,位极人臣者更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将这四点为官之道做到炉火纯青的并不多,有两个人物特别值得一提。官场是什么所在?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当官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就像酒场、赌场、烟花场。 都说官场是个大染缸,把一块白布扔到缸里再捞出来,就成了五颜六色的花布。 也有例外的,比如明朝的海瑞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收纳,不奉迎,堪称官场圣人。海瑞为官如此,固然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如果官场中人都要像海瑞那样清白如水,那还做个什么官?做官的乐趣何在?为什么要做官?不要讲什么治国平天下的空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官就是生前谋得富贵、死后荫及子孙。如果能为民谋得几件实事,赚得一把万民伞,也好算作锦上添花,功德一件。 做官是一种生存手段,人活着总是要吃饭的,有人靠砍柴捕鱼为生,有人就以做官谋生。做不做官,做大官与做小官,做内官还是做外官,都是一门大学问。 怎么才能做好官?为官之道如何?清道光朝的大学士曹振镛先生留下了六字真经:“多磕头,少说话。”身在官场,要注意四点: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警惕,要懂得见机而进,识机而退;二、多念别人的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万事给别人留条后路;三、少说话,会说话,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四、要有真才实学,这是“10000”最重要的那个“1”,没有这个“1”一切都是空谈。 历史上名官如云,位极人臣者更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将这四点为官之道做到炉火纯青的并不多,有两个人物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东汉太尉胡广。 胡广历经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做宰相三十年,在官场屹立不倒,成为东汉官场一大奇观。胡广为人中庸,不强出头,所谓“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门生遍天下,他死后,皇帝悲痛,天下皆哭,备及荣哀,胡广的学生蔡邕对座师的评价是“自汉兴以来,鼎臣元辅,耋衮老成,勋被万方,与国始终,未有若公者焉。”二是五代宰相冯道。 冯道的人生经历比胡广更为传奇,为官之路更为艰难。胡广生逢太平,天下兴盛,无灾无难到三公,而冯道所处的是天崩地裂的大乱世,皇帝轮流做,人命贱如土。 胡广只入仕东汉一朝,冯道却历任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五个不同的政权而位居宰相,十代帝王师,皇帝礼敬,士林肃拜。冯道生前有重名于天下,死后同样备及荣哀,周世宗柴荣追封冯道为瀛王。 让人遗憾的是,像冯道这样的文臣翘楚,士林班头,五朝元老,在千年之后却成了不忠不孝的反面典型被大加鞭挞。受欧阳修、司马光、王夫之等人批判冯道的影响,现在提及冯道,一则日贰臣,二则日佞臣,三则日奸臣,或讥为“骑墙孔老二”,冷嘲热讽,以为常事。 我们从发黄的旧史书中所看到的冯道,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冯道,而是被道德武器杀死的冯道尸体,历经千年暴晒,已经严重变形发臭。 冯道最受后人诟病的地方是冯道的“不忠”,一身出仕五朝,骑墙观风,迎来送往,喜新厌旧。《旧五代史》对冯道的评价非常具有代表性,“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在这些靠“忠孝”混饭吃的士大夫看来,为人臣者,要从一而终,冯道已失大节,虽有小善,亦不足取。 忠诚的标准是什么?很简单,标准是爱民与不爱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既然赵匡胤有负柴荣托孤,发动兵变建宋是为了天下苍生逆取顺守,为什么对同样爱护天下苍生而忍辱负重的冯道穷追猛打?一个人的人品即使再恶劣,他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冯道也不例外。冯道固然有明哲保身的庸猾,但冯道品性仁厚,性情中庸,与人为善。不能只看到冯道在官场上呼风唤雨,吃香喝辣,却忽视了冯道所处的险恶历史环境。 忠与不忠,看的不是对一家一姓的小忠,而是天下黎庶公器的大忠。冯道虽然历仕五朝十帝,但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劝皇帝体谅民生之艰难,不与民争利,这才是真正的忠贞。 冯道为相二十年,从来没有拿公家的一分钱,对外人送的贵重礼物一律拒之门外。许多士大夫都以养小妾为荣,冯道家里却空空如也,仆人都没几个。 冯道身为宰相,俸禄优厚,可以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但冯道却居茅舍、与仆人同食,睡觉则以草当床。有些人满嘴仁义道德,私下却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和冯道相比,何其渺小。 对冯道评价最高的是北宋官场的独行者王安石,也只有王安石读懂了冯道,王安石说冯道委屈自己,帮助别人,是当代的大佛菩萨。为了维护冯道的尊严,王安石不惜当着皇帝的面和同朝宰相唐介打嘴仗,把冯道比成商朝名相伊尹。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艺术家的,比如李白和李煜;有些人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比如刘邦和朱元璋,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官的,比如胡广和冯道。为官者,多是糊涂而来,糊涂而去,一生赢得是凄凉。只有冯道把做官当成了一种艺术,上升到理论高度,还写了两本官经《仕经》、《荣枯鉴》,讲述他做官的心得体会。 宦海沉浮,冷暖自知。要从小溪行舟奔大海,要绕过多少暗礁,多少滔天巨浪?稍不留神,便会葬身水底。沉舟侧畔千帆过,还在船上的前行者依然斗志昂扬地朝着大海的方向绝水而去,没有人会同情失败者。冯道很幸运,他从小溪上行舟一路东来,躲过暗礁,躲过巨浪,最终看到了大海。 与其说冯道做官成功,不如说冯道做人成功,会不会做官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会不会做人。官场名利多,是非也多,要拿得起放得下,舍即是得。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冯道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冯道喜欢做官,会做官,但他从来没有贪恋这一切,该放手时毫不犹豫。 通过冯道看五代,跟着冯道混官场,下面开始这场奇妙的穿越旅行。父亲没有看走眼,他的这个儿子确实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天上的文曲星,差不多就是冯道这个样子。 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要想挤进城市的中产阶层,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好好读书,才有机会摆脱贫瘠的黄土地。 读书人仕,录取的比例基本上几千分之一的概率,虽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毕竟还有机会。来自下层的不满,并不是少数人占据高位,而是不给下层人士上升的通道,阶层世袭化、固定化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贝多芬在《至韦格勒书》中这么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冯道的父亲给儿子设定的人生道路是读书人仕,虽然说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天下大乱,但科举一直没有中断,就像现在考公务员一样。 读书是一个耐力活,没有耐心是读不下去的,好在年轻的冯道性格比较纯厚,能耐得住寂寞。冯道每天面对累如山积的书籍,却从来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为冯道知道,读书,是他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冯道都读了哪些书,史书上并没有留下记载,但可以推测一下。 首先,儒学经典九经是必读的,九经是指《周礼》、《仪礼》、《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周易》、《尚书》,以及《诗经》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毛诗》。 九经是唐朝明经科必考的书目,也是一般知识分子必读的,冯道不可能不习读这些儒经。 在高宗至玄宗的这几十年中,朝廷科考取士时还曾经增加了《道德经》和《尔雅》。前者和冯道的名字紧紧相连,后者的作用就像中小学生身边离不开的《新华词典》一样,冯道肯定会读这些书的。 有一部唐朝的农村儿童入学启蒙教材《兔园策》不得不提。 《兔园策》是唐太宗儿子蒋王李恽让自己手下的文人编撰的,共有三十卷,分为四十八个门类。该书在经、史、子、集中摘录一些有历史借鉴意义的事件、历史典故等,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学唐诗》以及小学生历史课本,主要流行于北方农村,几乎是每家都有《兔园策》。 冯道作为北方农村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自然会读到这本书。让冯道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本书,若干年后被一些土族出身的假名流们大加嘲讽,这是后话。 除了这些大部头之外,冯道还读过大量诗词歌赋,这属于文学史范畴。 唐朝的公务员考试不像明、清两代专在死记硬背的八股文中选取书呆子,而是更注重考试人员的全面素质,其中就包括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诗类科目。 在冯道年轻的时候,天下大乱,军阀混乱,曾经灿烂炫目的大唐诗歌竞赛已经拉下了帷幕。所以那些唐朝诗坛大腕们的作品,冯道都有机会接触到,比如比冯道时代稍早的大诗人聂夷中那首著名的《伤田诗》,冯道就能倒背如流。 冯道性格内向,有定力,可以做到坐怀不乱,这是读书的好材料。不像有的孩子勉强读了两页书,就扔下书本到外面搂草打兔子去了。 冯道读书能沉得下来,此时的冯道还没有那些功利性的想法,他热爱读书主要来源于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冯道每天沉浸在《礼记》、《周易》、《大学》这些古典书籍中不可自拔。久而久之,冯道已经养成了不读书便觉得人生无乐趣的好习惯。 放松的心态,才是冯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抱着过于功利的心态读书,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因为你的心态已经陷在功利的泥潭中。 不管学什么,千万不要把你所学的行业当成你日后的饭碗,这是大忌,虽然你的目标就是想通过你所学的行业出人头地。心态一定要放正,现在读书不是“用”,而是“学”。当你还没有学会专业知识时,就想着如何当大腕,会被人耻笑的。 冯道喜欢读书,多半是出于兴趣。古代的读书人不像现在,可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读书累了,可以举办个party,调解一下枯燥的读书生活。 古代没有这么多的业余生活,除了读书,就是吃喝拉撒睡。如果没有对读书的兴趣,是坚持不下来的,否则苏秦早就把书本扔掉,跟着哥哥下地干活去了。 兴趣有了,还需要勤奋。 冯道读书非常用功,就差没有像苏秦、孙敬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了。苏秦读书的功利性和现实政治性实在太明显,而现在的年轻冯道还没有具体的目标,先把书读进肚里,比什么都重要。 兵荒马乱的年月,农村一片破败景象,多如牛毛的税官在农村来回扫荡,压得农民喘不过气,这同时也加重了冯道的负担。像现在的农村孩子一样,平时除了上学读书,还要帮家里干活。 冯道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不好,父母把他拉扯大不容易。家里没有多少存款,冯道只能穿最便宜的衣服,吃最便宜的饭菜,但冯道从来没有为此抱怨过一句。 冯道从来没有要求父亲在大城市里给他买房买车,更没有因为某件小事而对父母动辄拳脚相加。 冯道的父亲冯良建可能是老年得子,因为冯道在二十岁的时候,就需要操持家务,奉养父亲。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冯良建身体不太好,五十岁左右时就落下一身病。 冯道的时间,除了照顾父亲,都用在了读书上。 每天我们都能从景城乡下一个小院落里听到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年轻的冯道席地而坐,手里抱着书本,正在轻轻吟诵着书中的内容。 即使是寒冬腊月,积雪堆满堂前,大地一片洁白,呼啸的北风卷起雪花窜进堂中,冻得冯道猛打一个寒战,冯道依然目不移处,沉浸其中。 李白在《北风行》中描写北方的大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在三四月份的初春,河北地区经常遭到大规模沙尘暴的侵袭,在一千多年前同样也是如此。由于冯道的读书场所是开放式的,所以每次刮起大风,灰尘都会像降雪一样,堆满了冯道的席子上。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