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绝望创造希望:朴槿惠的传奇人生
作者: 金炳完 ,邢丽菊,陈超 整理日期:2015-11-04 16:04:42
政治的基因:从总统的女儿到首任女总统 国家的孤儿:父母先后遇刺、一度众叛亲离 嫁给国家的女人:亲近国民,乐享政治 本书附有三十余张朴槿惠独家授权的珍贵图片,很多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朴槿惠从总统的女儿到首任女总统,历经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和绝望,双亲遇刺、亲友背弃、十八载隐居、重返政坛,每一步都走得很坚韧,本书深度剖析了朴槿惠的心灵体验和处世哲学,将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精彩语录: **的危险是胜利。 越是深重的痛苦,越能带来伟大的胜利。 小利益会损害大利益,小聪明会掩盖大智慧。 权利是刀。当权力越大时,这把刀也越锋利,稍微一动就会伤及他人。 上天给我的使命,正是“创造新的希望”。本书简介: 本书讲述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她是青瓦台的第一女儿,她也是无父无母的国家孤儿;她敢于公开承认父亲的专权破坏民主,她的政治生命开启于与韩国民众的心心相印;她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她却被誉为嫁给国家的女人。朴槿惠女士含蓄深邃,毅力坚韧,她从绝望一路走来,终于用决心和勇气,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她当选韩国第18任总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朴槿惠本人精通中文,深爱中国哲学,一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烂熟于心。她竞选成功伊始,便与中国政府互派特使,足见其对中国的重视和友好的态度。本书文字精炼,内容真实,配以30余张首次在中国公开发表的珍贵图片,是值得读者阅读和收藏的一本好书。朴槿惠(ParkGeun-hye)生于1952年2月2日。是韩女政治家,曾任新国家党领袖,现任韩国第18任总统。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未婚。2012年7月,宣布将参加12月份举行的韩国总统大选。同年8月20日,当选总统候选人。第18届韩国总统选举投票于12月19日韩国时间下午6时结束,执政党新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朴槿惠得票率高达51.6%,已确定当选总统。朴槿惠是韩国第一对父女总统、第一位未婚总统、第一位得票过半数的总统,然而更引人瞩目的是她是韩国第一位女总统。 目录: 前言我渴望真诚的生活,我一直笃志前行 第1部在绝望中成长 1.绝望锻炼了我 2.我是总统的女儿 3.我一直很渴? 4.我总是独自一人 5.“第一夫人”让我学会了政治 6.我没有被逼疯,这就是奇迹 7.勇者只死一次 8.我一直在忍耐 9.我今天又见到了全新的自己 10.我重生的那一天 11.世上人生 12.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 13.引领心的前进前言我渴望真诚的生活,我一直笃志前行 第1部在绝望中成长 1.绝望锻炼了我 2.我是总统的女儿 3.我一直很渴? 4.我总是独自一人 5.“第一夫人”让我学会了政治 6.我没有被逼疯,这就是奇迹 7.勇者只死一次 8.我一直在忍耐 9.我今天又见到了全新的自己 10.我重生的那一天 11.世上人生 12.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 13.引领心的前进 14.成功是第101次尝试 15.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6.此时此刻第2部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和未来 1.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和未来 2.世界正在关注我们 3.乐享政治 4.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5.建设新的大韩民国 6.安静:朴槿惠与安哲秀的相似之处(一) 7.读书:朴槿惠与安哲秀的相似之处(二) 8.政治人最重要的价值第3部我想成为安静的革命家 1.权力是刀 2.最高者往往是单纯的 3.骨子里的政治人:朴槿惠与安哲秀的不同之处(一) 4.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朴槿惠与安哲秀的不同之处(二) 5.21世纪是女性领导者的时代 6.自制力:朴槿惠与安哲秀的相似之处(三) 7.于无声处听惊雷 8.比千言万语更重要的是 9.向往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10.开启共感时代 1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巨人中的巨人 13.毕生的追求 14.最大的危险是胜利 15.我们最应该惧怕的 16.我的使命是“创造新的希望”结语人生就是向着目标永不停息的前进 注释 附录朴槿惠简历2012年12月19日,这是韩国第18任总统选举的日子。我多年在韩国学习和工作,亲身经历了几次总统大选。不同寻常的是,这次选举前的各种气氛却显得相对安静。这种安静可能在酝酿着某种蓄势待发的变化,抑或是酝酿着韩国人民的沉思和抉择。果然,那天晚上的选举结果证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朴槿惠以过半数的选票成功当选为总统,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一夜间,全球媒体的焦点聚集在这位亚洲女性身上。 朴槿惠,她究竟是谁?她又如何能以一位女性的身份不畏荆棘、过关斩将而最终成为韩国掌门人的呢? 身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12岁便随父母入住青瓦台总统府。有别于一般大众对“第一家庭”的既定印象,他们过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没有华丽的房间和昂贵的玩具,没有上下学的专车接送,他们的生活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普通。在她眼里,军人出身的父亲其实充满了浪漫和慈爱,母亲则是勤劳俭朴的传统妇女。后来父母接连遭遇政治暗杀,她与家人黯然离开青瓦台。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她决心不再踏入政坛,选择了长达18年的隐居生活。然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经济遭受重创,看到大批失业人群在街上排队领取免费餐物,她毅然决定重返政坛,以“政治人朴槿惠”的身份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2006年,一起突发的攻击事件,在她右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这场危及生命的意外,却更坚定了她的信念。她深知老天未夺走她的性命,是要让她为韩国人民“创造新的希望”。2007年她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却在党内总统候选人竞选中败给了李明博。5年后,她再次整装出发,终于实现了自己“服务于韩国人民”的梦想。 朴槿惠的人生大起大落,处处可见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对祖国的使命感以及历经风雨后的坚忍与镇定;她没有父母,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只有韩国人民而已,她是“嫁给韩国的女人”;她虽然失去了一切,却有着非凡的坚强与勇敢,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多次在绝处逢生又重建希望;她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来领导民众,以诚心诚意的姿态和行动感化民心,终于成为韩国政坛的“不败女王”。 朴槿惠的故事充满了振奋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我们每个人勇于面对人生的挫败,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朴槿惠的精神像极了韩国的国花木槿花:坚韧、质朴、永恒而美丽。木槿花朝开暮落,但每一次的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的绽放。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总是生生不息。人生的起伏总是难免,但没有什么能令她动摇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她对美丽绽放的信仰永恒不变。 事实证明:朴槿惠终于做到了。她在绝望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进。她告诉我们: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绝望,创造了希望。 此书以朴槿惠的自传、日记以及韩国其他关于朴槿惠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分别用“在绝望中成长”、“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和未来”、“我想成为安静的革命家”三部分来深入分析朴槿惠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等等,重点剖析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每一个小标题既是作者对朴槿惠人生哲学的总结,也是朴槿惠自己所说或所写的名言警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书也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正能量的励志之书。衷心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让国内读者更加熟悉和了解朴槿惠以及她所代表的韩国形象、韩国精神,也希望能够为加强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韩文原著中没有任何图片。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方便读者阅读,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拿到了许多珍贵的原版图片,并结合全书内容做了适当穿插。这些图片大多数是在国内首次公开,值得期待;第二,韩文原著的出版时间是总统大选之前的几个月,那时还无法预测谁胜谁败,所以作者在书中涉及了朴槿惠与另一位热门候选人——安哲秀的比较。为了尊重原著并征求出版社意见,这一部分做了保留;第三,为了尊重客观事实并与时俱进,韩文原著中涉及“朴槿能否成为韩国女总统”的疑问部分均已改为肯定回答并做了适当修改;第四,书后注释中出现的作者名字均为音译。 我还想强调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凝聚了中韩双方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在它即将出版之际,尽管冗长,我还是要逐一表达一下感谢之意。首先,要特别感谢韩国茶文化联合会的会长高圣培先生。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热衷文化事业的人。从最初的版权联络、版税协商,到后来原版图片的争取,每一个环节的每一点收获,无一不是他通过自己的精诚和努力换来的,尽管期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想,此书能够顺利面世,一半都要归功于他。还要感谢韩国麦闪石(Macsumsuk)GM集团的会长郭成根先生,他在此书的版权协商方面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协助;感谢荣光图书文化院的李敬顺院长、韩国茶文化联合会理事姜德求先生、陶艺家高大英先生;感谢韩国国会议员郑甲润先生、总统权力交接委秘书室柳一镐室长在繁忙的公务中为此书提供的诸多建议和帮助;感谢总统对外宣传部那些不知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读者精选了诸多精彩照片。 衷心感谢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主任方国根先生,如果没有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选择,此书就不会在国内面世;感谢责任编辑李之美女士,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她都仔细把关,无论是枯燥的编辑审稿对还是众多的图片穿插,都渗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感谢我的恩师、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崔英辰教授和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接下这项繁重的任务并在仅有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译稿;感谢韩国SK高等教育财团总裁、前韩国驻联合国大使朴仁国先生,感谢他在我访学韩国的日子里给予的信任、支持和关照;感谢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石源华教授等同仁师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和厚爱;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我可以安心投入工作。所有这些,我都会感念在心。 最后,要感谢此书的主人公朴槿惠女士,她让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力量。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朴槿惠,她是真正的巨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愿与读者共勉! 邢丽菊 2013年2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