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乔布斯传


作者:伊克比亚,周盛      整理日期:2015-11-04 16:02:17

在各种版本的乔布斯图书中,此书上市*晚、价格**、设计*怪,却是由*王牌传记作家历时5年创作的*客观公正的版本,而且译文还很优美!本书简介:
  1955年,乔布斯带着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大学没念完,就在车库创立了苹果。
  1980年,乔布斯成为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来却被赶出苹果。
  1985年,他卷土重来,创立NeXT与皮克斯公司,10年波折后又重返苹果。
  1998年开始,他先后推出iMac、iPod、iPhone、iPad。2011年8月,身在巅峰的乔布斯因病宣布辞职;10月5日,乔布斯安然辞世。
  他冷漠暴躁却又简单谦逊,他挑剔苛刻却又智慧宽容。他傲慢自我却又虔心向佛,他是商业奇才又有艺术气息。
  他为什么被赶出自己创建的公司?他去印度朝圣到底寻找到什么?他与比尔?盖茨有怎样的恩怨?他对苹果产品规划和设计的灵感从何而来?
  这本书叙述了乔布斯曲折的经历和复杂的个性,分析了他人生中难以被人理解的几大疑点,是内容最全面、客观的乔布斯传记。
  作者简介:
  丹尼尔·伊克比亚DanielIchbiah
  王牌IT名人传记作家,醉心于科技的研究。曾撰写过多部IT名人的传记,有畅销欧美的《微软的崛起》《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等。
  为了撰写乔布斯的传记,作者曾亲自访问沃兹涅克、丹·科特克、安迪·赫茨菲尔德、让-路易·卡西、布鲁斯·霍恩等苹果元老和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苹果公司员工,得到第一手采访资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首次呈现乔布斯82帧珍贵照片,历时5年写就。他的传记像苹果的产品一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又处处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情怀,为“苹果教父”描绘了一幅传神的肖像。
  目录:
  序曲:碎裂的纯真之镜
  2.沃兹
  3.醒悟
  5.苹果Ⅱ
  6.美国最年轻的千万富翁
  7.Mac团队的“海盗”们
  8.Mac的革命
  9.乔布斯的失败
  11.幻灭
  12.浴火重生
  14.推出iPod
  15.创造iPhone
  16.巅峰
  附录乔布斯年表
  附录乔布斯的遗言序曲:碎裂的纯真之镜人生的第一乐章追寻1.错误的开始
  2.沃兹
  3.醒悟人生的第二乐章荣耀4.创立“苹果”
  5.苹果Ⅱ
  6.美国最年轻的千万富翁
  7.Mac团队的“海盗”们
  8.Mac的革命
  9.乔布斯的失败人生的第三乐章冒险10.下一站NeXT
  11.幻灭
  12.浴火重生人生的第四乐章巅峰13.重返苹果
  14.推出iPod
  15.创造iPhone
  16.巅峰鸣谢
  附录乔布斯年表
  附录乔布斯的遗言前言序曲:
  碎裂的纯真之镜
  在夜的悲伤中
  在夏日梦的暴虐里,在冬天寒光的凛冽中
  在寂寞渲染的苍穹下苦涩的舞步里
  在被遗忘的,每一张破碎的纯真面容中
  我从贫瘠走向富有
  ——鲍勃?迪伦《一粒沙》
  序曲:
  碎裂的纯真之镜
  在夜的悲伤中
  在夏日梦的暴虐里,在冬天寒光的凛冽中
  在寂寞渲染的苍穹下苦涩的舞步里
  在被遗忘的,每一张破碎的纯真面容中
  我从贫瘠走向富有
  ——鲍勃?迪伦《一粒沙》
  Ihavegonefromragstorichesinthesorrowofthenight,
  Intheviolenceofasummer'sdream,inthechillofawintrylight,
  Inthebitterdanceoflonelinessfadingintospace,
  Inthebrokenmirrorofinnocenceoneachforgottenface.
  ——BobDylan,EveryGrainofSand
  史蒂夫?乔布斯大概在这几句歌词里找到了共鸣,作者是他最热爱的音乐家和诗人鲍勃?迪伦(BobDylan)。
  无法解释的相似拉近了两个不平凡的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迪伦会一大早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来到工作室录音,有气无力地坐在麦克风前,艰难地唱完一曲——仅唱一遍,然后丢给调音师,任由他们后期加工。他坚持认为,唯有最初的那次录音才能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
  同样的个性将这两个人联系起来。和迪伦一样,乔布斯爱憎分明,一意孤行,不理会任何人的看法。他直言不讳,我行我素。
  显然,有时候,他会因此付出代价,而且是高昂的代价……
  乔布斯早年的生活坎坷不平却感人至深。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生活又艰辛不易,他只得慢慢地摸索着前进的道路。他一直觉得迷惘,但是在当时躁动的60年代,谁又没有迷惘过呢?
  在时代的造就下,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Beatles)和大门乐队(Doors)谱写了他们青春飞扬的美妙乐章。乔布斯目睹反文化潮流、嬉皮风和各种新鲜玩意不断涌现,他自然而然地顺应了时代的趋势,并渴望从中找到寄托。
  这些被营造出来的虚幻热闹,他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沉迷其中。其实,他真正的兴趣在电子信息技术上,对此他怀着与《木偶奇遇记》和《弗兰肯斯坦》的作者一样的创作激情:耐心地制造一个机器,然后,赋予它生命。
  所以,老天安排一个长得跟达?芬奇很像的家伙住在他家附近:一个大胡子,也是“垮掉的一代”——沃兹涅克。他的过人天分在乔布斯的后续故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之后在大学里,乔布斯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他要去东方寻找启蒙。乔布斯在另一名大学好友丹?科特克的陪同下,来到东土印度。在这段如老电影般的回忆中,他目瞪口呆地看着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半裸着走下高山,蜂拥进恒河沐浴,虔诚得好像这河水能够荡涤他们的灵魂……
  1977年以后,乔布斯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转变。他找到了人生目标,他的小宇宙无法控制地爆发了。他精力无穷,四处奔波,创立了苹果公司,先后推出了苹果Ⅱ和Macintosh(简称Mac)。
  苹果的创业史代表着他人生的第二阶段:平步青云。但当他无限接近太阳时,他的翅膀将被燃烧……
  一切快得像一场梦。乔布斯和他那拥有科技天才的儿时伙伴一起,捣鼓出了第一台电脑。之后,又设计了他们的第一个杰作——苹果Ⅱ。
  乔布斯不修边幅,毫不在意自己的嬉皮风格会给人留下颓废的第一印象,但他到处网罗西装革履的投资人,联合他们的力量,再为己所用。绿色美元对这些投资人的诱惑远远胜过他们对这两个衣衫不整的年轻人最初的反感。苹果Ⅱ让乔布斯和沃兹涅克发家致富、声名远扬。
  25岁的乔布斯成了美国最年轻的千万富翁,他体验了人生最初的光环和喝彩,也得到了媒体的争相吹捧。渐渐地,他迷恋上了这样的荣耀。不过,另一个追求牢牢吸引了他。
  当再一次参观Xerox研发中心时,他又被上天眷顾,那一瞬间,他预见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美妙前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经美神维纳斯之手精雕细琢的计算机。于是,他开始了另一场声势浩大的征途。毋庸置疑,他将用Mac改变世界!
  乔布斯不满足产品只有过硬的质量,他追求完美的程度不亚于天使之首米歇尔。这种追求绝非浮光掠影,而是深入骨髓的,他绝不允许产品有任何瑕疵。不止一位工程师在他的吹毛求疵面前抓狂到揪头发。1977年,他就要求电脑内部的主卡焊接严丝合缝,不管这将给电脑的设计工作带来多大的困难。可是话说回来,造路边汽车旅馆的水准怎么能造出西斯廷教堂呢?细节尽显完美。
  开发Mac时,聚集在乔布斯身边的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都是在无比苛刻的遴选条件下脱颖而出的。一年半以前,他在史密森学会的会议中提出:“没有得力的‘左右手’相伴是痛苦的。我的工作正是将庸才踢出团队。”
  乔布斯一直将一面海盗旗醒目地插在Mac团队的老巢。这个团队由一群卓越的精英组成,他们是社会的非主流,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把60年代美国嬉皮士主张以爱与和平改革社会的信仰——鲜花力量()①(FlowerPower)进行到底。他们在一个庞大的基地内独立工作,与苹果公司的其他项目隔离开来,以更好地实现公司内部的技术革命。
  Mac的进展就像一首史诗,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这其中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简直就像传奇。这个团队的经历让人联想到《现代启示录》中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的惊险遭遇。一些生性桀骜的工程师,比如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Hertzfeld)或者兰迪?威金顿(RandyWigginton),都奋力投身到Mac的开发工作中。但是,人们很难想象这些恃才傲物的工程师们,在其他公司、其他团队也能像在苹果这样卖命。Mac团队的主力成员赫茨菲尔德夜以继日地工作着,长期默默忍受着这个“海盗船头头”乔布斯家常便饭般的“刁难”。
  骄傲自大的乔布斯有了这些高人的辅佐,只需在细节上进行完善就能创造出属于他的旷世名作“蒙娜丽莎”。那天,他径直来到安迪?赫茨菲尔德的办公室,没有任何开场白,也不做任何解释,直接说:
  “安迪,我通知你,从这一刻起你已是Mac团队的一员!”
  “太棒了。”安迪?赫茨菲尔德回答,“请再给我几天,让我完成手上苹果Ⅱ的活儿。”
  “没有什么比Mac的项目更重要!”乔布斯坚决地说。
  他一边说一边拔去赫茨菲尔德的苹果Ⅱ的电源,收起显示屏和键盘,立即转身走向停车场。赫茨菲尔德一路小跑地跟在乔布斯后面,大喊大叫反抗这位新头儿的专制。
  乔布斯就是这样:一心一意投入他的事业。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妥协”二字。
  Mac于1984年1月在一片惊叹声中华丽上市。为此,乔布斯还不顾公司保守派的反对,邀请《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用大胆的手法拍了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广告片。这部“一拳击碎屏幕”的广告片让成千上万个美国家庭为此眼前一亮。世界从此进入Mac时代!
  乔布斯像建造一座雄伟的大教堂一样打造他的Mac,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臻至完美。他和苹果电脑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大获成功,情节戏剧般跌宕起伏。这就是他的第二段人生,如史诗般雄伟悲壮,让人无法忘却。
  然而,正当他刚刚触及“圣杯”达到荣耀巅峰时,大地忽然分崩离析。一个叛徒在他足下抽离地毯。他永远也不会原谅这个叛徒,永远不!约翰?斯卡利,这个他“三顾茅庐”亲自请来管理苹果公司的家伙,一手策划了弹劾乔布斯的阴谋。
  后来,斯卡利在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中极力辩解:在他看来,乔布斯当时正在凿沉苹果这艘大船,自己也是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
  从此,乔布斯对斯卡利积怨愈深,因为他像甩掉烂泥一样把乔布斯踢出乔布斯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
  乔布斯的第三段人生就此开始。
  他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一场像堂?吉诃德那样无谓的战争——整日以风车为敌,幻想拯救已经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他创立了NeXT公司,一个电脑技术登峰造极的公司,最后却在沙漠烈日般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忍痛放弃,而且没有获得任何人的同情。这是一次盲目的创业,尽管他极力克服重重困难,但不可否认,他的潜意识里隐藏的报复的心态蒙蔽了他看清真相的双眼。
  其实乔布斯也发现是自己极端的个性限制了他的发展。1988年的一天,他约见了众多知名大学的代表,计划向他们介绍NeXT电脑。几千台的电脑订单是否能收入囊中就看今晚进展是否顺利了。就在晚宴开始前不久,他得知饭店忘了为他准备素食。顿时,乔布斯怒火中烧,立刻宣布取消所有宾客的主菜!尽管几位亲近的合作伙伴从中调解,希望息事宁人,但是乔布斯宁愿逞一时之气,让那些潜在的大客户们饥肠辘辘,也不愿意稍稍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
  1993年是沉痛的一年。2月初的一天,乔布斯眼睁睁看着亲手创立的NeXT公司像一家普通的五金店一样被拍卖。梦想变得支离破碎无从拾起。尽管时光流逝,那沉痛的一幕还是历历在目。
  可是,正当某些目光短浅的看客打算给乔布斯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时,风水开始逆转。危急关头,乔布斯被他的另一个兴趣爱好拯救了——3D动画制作形成一股潮流正来势汹汹席卷美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乔布斯找到了他施展拳脚的新领域。他再次复活。
  乔布斯重新浮出水面,出现在一个出人意料的领域——皮克斯(Pixar),公司的辉煌胜利把乔布斯再次推向商业舞台的前沿,备受瞩目。
  《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让他赢回了赌注。
  现在,面临危机的苹果公司又想起了这个一度被否认的天才少年。
  1997年一个凉爽的清晨,乔布斯驱车前往苹果公司,此刻的他内心感慨不已。这十多年间,他都没有再踏进过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一步。此刻,他又想起了当年的辉煌。曾经因为积怨,他忘了自己有多爱苹果公司。
  42岁的他,不再年少轻狂。经历了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人生后,他浴火重生。年少的疯狂已被时光凝固,过往成了一本带着怀旧色调的连环画册。曾经酷爱的海盗发型也已然不见。
  在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他遇见了命中注定的女人,她跟他想象中的一样美艳动人,而且也是素食主义者和佛教信徒。他们一起养育了几个漂亮的孩子,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也品尝过一败涂地的苦涩。当成功再次向他招手,这时他成熟了。他依旧渴望美化人们的生活,但是他学会了将有些事情区别对待。
  之后的几年,乔布斯可谓红红火火,他创造的科技神物层出不穷——iMac、iPod、iPhone、iPad……这些东西将永远载入人类史册。他可能还没有察觉到这本引人瞩目的传记,揭露了苹果的大人物阴暗与不为人知的一面。
  ——《Voici》杂志
  通过作者小说般的叙述,你将会发现,原来苹果起步于纯正的手工艺传统。
  ——《LIVE》杂志
  丹尼尔·伊克比亚为“苹果教父”描绘了一幅传神的肖像。
  ——《Windows官方杂志》
  本书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踩着乔布斯的脚印经历他的人生。这本引人瞩目的传记,揭露了苹果的大人物阴暗与不为人知的一面。
  ——《Voici》杂志
  通过作者小说般的叙述,你将会发现,原来苹果起步于纯正的手工艺传统。
  ——《LIVE》杂志
  丹尼尔·伊克比亚为“苹果教父”描绘了一幅传神的肖像。
  ——《Windows官方杂志》
  本书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踩着乔布斯的脚印经历他的人生。
  ——《管理》杂志
  读完这本书,你会从乔布斯与家人和疾病的关系中,发现他内心的另一面。
  ——《滚石》杂志
  在这次旅行中,科特克发现乔布斯心中的秘密花园,这是他生命中拒绝与别人分享的一部分。一天,他们回到卡尼奇达姆城的小屋,乔布斯对科特克说,他要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几天。他坚决不说出目的地,只是说“我得去几天”。
  乔布斯大概读过果文达喇嘛(LamaGovinda)的一本书。果文达喇嘛是西藏神秘主义的创始人,所以乔布斯一心要拜见这位老高僧。在乔布斯走的那几天,科特克阅读大量佛学典籍打发时间,关于佛教的,关于静修的。乔布斯回来后,他未向科特克吐露只言片语。科特克是在很久以后才偶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罗伯特·弗兰德兰推荐的另一个地方叫马纳里(Manali),那里隐居着一群西藏人。西藏和平解放后,达赖喇嘛流亡海外,他们就来到印度避世。去马纳里途中,他们忍受了长途汽车无休止的颠簸。到了那里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这里就是西方人为了印度大麻经常光顾的地方。科特克望着长在马纳里的巨型大麻树目瞪口呆,乔布斯看了一眼这个所谓的人间天堂,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之后,两人在美丽的大山脚下享受了一次温泉浴。
  史蒂夫·乔布斯的理想主义从未改变。一天,他遇到一个年轻人,那个人说他把返程机票弄丢了。乔布斯把自己的机票给了年轻人,当时他身上也没有钱买机票。他对年轻人说,我信任你,你回美国后再寄一张机票给我就好了。幸好,这位年轻人回国后履行了他的承诺。
  这是乔布斯精神中高尚的一面,但有时候他世俗的一面也让人不敢恭维,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在市场上跟人讨价还价。从这一点看出,乔布斯天生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乔布斯和科特克又参观了几个印度高僧修行的地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叫哈荷苷巴巴(Harrekan)的传奇人物。这位圣贤已经有100多岁,应该已经经过几世轮回了。一天,正当他们俩走得筋疲力尽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在一条河边他们看到一个30岁的男人,酷似哈荷苷巴巴。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男人娘娘腔十足,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每天换好几套色彩艳丽的纱丽。
  “我们觉得他很戏剧化,实在太怪异了!”科特克开玩笑地说。
  两个年轻人怀着寻找人生意义的目的来到印度,但旅行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失落感。印度严酷又残忍的现实和书中描述的理想的静修国度相差甚远。建筑和文化上的富有不能解决人们悲惨的生活,这个现象让他们感触很深。他们目睹的现状和之前在阅读中领略到的神秘迥然不同,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使用的还是几千年前的原始农具,他们还在暴风雨中和死神擦肩而过。
  7月末,科特克的睡袋被偷了,这意味着旅行要提前结束。科特克把他所有旅行支票都塞在睡袋里,这下身无分文了。他们俩不得不回到新德里取消旅行支票,兑换现金。然而,接踵而至的是失望:银行拒绝给他们兑换现金。束手无策的科特克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他并不富有的朋友的接济。三个月过去了,史蒂夫·乔布斯的签证眼看就要过期。科特克的签证则是延期的,而且机票是四个月往返。于是乔布斯就把身上所剩的所有钱,总共150多美元,如数给了科特克,以便能让他在印度逗留到8月底。
  “这笔钱在当时可是很大一笔储蓄,”科特克说,“他实在是太慷慨了。”
  1974年,乔布斯回到了加利福尼亚,此时,他的头发也长出来了。印度之行大大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我们没找到能供我们静修一个月,然后让我们对人生豁然开朗的地方。这次机会倒是让我认为托马斯·爱迪生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或许比卡尔·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加起来都还要大些。”
  人生的摸索阶段就此结束。他最终选择投身电子领域,绽放自己生命的能量。在这个还不够理想的世界,商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史蒂夫·乔布斯又联系上雅达利公司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NolanBushnell),他非常乐意给乔布斯一份在洛斯加托斯市(LosGatos)的工厂的工作。像以前一样,乔布斯来上夜班——虽说老板布什内尔认可他,但其他雇员还是不大愿意在工作时间和这个古怪的人打交道。乔布斯做的工作还是原来那些:检验在内华达州(Nevada)格拉斯谷(Gasseva lley)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开发的游戏,并进行改良,加点音乐,改善电脑窗口的色调……
  虽然不是技术能手,不过乔布斯知道打电子游戏他还是能够胜过沃兹涅克。
  “史蒂夫·乔布斯没有编写过一道程序,”沃兹涅克肯定地说,“他也没有做过什么原创设计。可是他掌握的电子技术用于修改或者完善别人的设计还是足够了。”沃兹涅克心血来潮的时候也自己编写电子游戏程序。当他发现电玩领域最早开发成功的游戏——雅达利公司最有名的产品电视游戏机“乒乓”(Pong)时,他立即动手开发自己的版本。其中有个小细节:在沃兹涅克开发的“乒乓”里,当玩家输一个球时,屏幕上会出现“OhM……”的评论字幕。对此,雅达利的那些人赞叹不已,甚至想把沃兹挖过来。乔布斯叫沃兹在他上夜班时过去看他,让他免费玩最喜欢的街机赛车游戏GramTrak。沃兹倍感荣幸:他认为雅达利公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至于乔布斯呢,他打着自己的算盘,只要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让沃兹来解决就好了。
  1974年末,诺兰·布什内尔想开发一款新游戏,取名“打砖墙”(Brea-kout),游戏中玩家可以破砖墙逃生。当他和工程师们谈了这款游戏的想法后,他们估计需要几个月的开发时间。有一天老板偶然和乔布斯说到这个事,乔布斯出乎意料地吹嘘说他能够在四天内把游戏做出来!布什内尔就让乔布斯接受挑战:如果他真的在几天内开发出这款游戏,他将领到一份高额奖金。
  其实乔布斯本人完全不可能完成任务,不过他知道沃兹能。没有让乔布斯失望:这个热心的大胡子朋友设计了需要的电路图,用BASIC语言编写了游戏程序。他成功地在雅达利公司用四个夜班的时间开发出了Breakout游戏。这件事让沃兹有了一个重大感悟:“游戏完成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软件能将游戏开发到这种地步。我和乔布斯说电子游戏将跨入新的时代。只是想想,我就震惊得发抖!”
  沃兹的天赋显而易见:Breakout游戏用的芯片非常少,总共36个。唯一的问题是乔布斯无法向雅达利的工程师解释自己是如何成功开发这款游戏的。Breakout游戏让乔布斯获得了5000美元的巨额奖金!
  乔布斯分给沃兹涅克375美元,当时沃兹还觉得这都可以比得上惠普公司的年终奖金了。很久以后,沃兹才从雅达利的朋友那里听说了事情的真相,乔布斯对沃兹的这次欺骗,是两个史蒂夫几十年的友谊里最耐人寻味的一件事。很难讲乔布斯当时为什么这么做,也许是他贪财,也许是一次恶作剧——当时两个人还是20岁上下的孩子。无论那次是过火的玩笑还是恶意的欺骗,在两个人后来并肩战斗的岁月里,都只是一个小插曲,沃兹并没有因为这个对乔布斯怀恨在心,而乔布斯也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沃兹后来回忆说:“他骗了我,但是我没有很在意。你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我没必要为了这件事耿耿于怀。”
  1975年1月,计算机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一台微型电脑问世了,它就是牛郎星(Altair)!这是新墨西哥州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MITS)创造的杰作。像别的计算机迷一样,沃兹和乔布斯听到这则消息后兴奋不已。他们已经期待很久了!
  沃兹涅克邀请乔布斯参加自制电脑俱乐部(HomebrewComputerClub)的活动。俱乐部定期在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聚会,聚集了所有当地的计算机发烧友。据说那天有人会带着“牛郎星”过来,他们可以亲眼看见,亲手触摸,亲身体验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
  但是沃兹看到后只有失望。人们期待已久的奇迹看上去就是一堆破铜烂铁:主板装在一个机箱内,电脑运作时需要操控安装在机箱正面的那些手柄,计算结果通过显像二极管显示!
  乔布斯和沃兹一样流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还停留在原始开发阶段的“牛郎星”远远没有达到他们憧憬的那种程度。“你能造出比‘牛郎星’更好的电脑吗?”乔布斯看到沃兹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有想法。“为什么不能呢?”沃兹轻描淡写地说。而乔布斯则看得更远:为什么不创造出更漂亮的机箱来插入电路板,然后通过键盘输入数据,用显示器输出数据呢?
  说做就做,沃兹涅克回到家就闷头动起手来。  





上一本:少年H 下一本:克林顿·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乔布斯传的作者是伊克比亚,周盛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