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从希波克拉底到李时珍,崇尚医学、尊重医生是古今中外渊源不断的民情民意。千古兴业,关键在人。伟大的时代必然会造就讴歌和反映这一时代主旋律的**的文学作品。邱蔚六院士从医半个多世纪以来,把青春泼洒给这片火热的土地,把理想奉献给这崇高的事业,把智慧倾注给医疗岗位。他用饱满激情铸就、聪明才智谱写了共和国口腔颌面外科史册新的篇章,用昂扬斗志挺起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科的脊梁。他敢于突破医学“禁区”而取得的累累硕果,反映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旋律。严伟明编著的《剑胆琴心上下求索邱蔚六》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时代激情,潜伏着的民族含蓄,体现着的历史睿智,显露着的医者精神;那慷慨激昂、喜怒善感的陈述、咏叹,缜密、浪漫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质朴在自然之中,在平淡通俗又不乏精辟之间,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了解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历程和鉴往知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愿《剑胆琴心上下求索邱蔚六》成为2015年上海这个夏天的见证;*愿本书的出版可告慰无数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和崛起付出心血的前辈们,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后来人一定能传承你们的仁爱之心、仁心之术,薪火相传。 本书简介: 严伟明编著的《剑胆琴心上下求索邱蔚六》以传记文学的体裁叙述了中国口腔医学界泰斗邱蔚六院士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凸现了纪实文学的文学性、新闻性、政论性的特点,记录了邱蔚六院士谱写的半个多世纪阔步前进的闪光足迹。因此,它又是一本可供人们参阅、借鉴、学习的教材和一本通俗读本;*是一曲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壮歌.一本激励后人的励志书籍。 该书用纪实文学的笔触,真实地展示了邱蔚六院士不寻常的悬壶济世的大师风范,既有外观的整齐美,又有听觉的旋律美,*有内涵的意境美。该书用翔实的事实,记述了邱蔚六院士风雨同舟、艰苦创业的令人震撼和鲜为人知的人性光辉;展示了邱蔚六院士开创“中国式”口腔颌面外科的峥嵘岁月的锐意进取和大医精诚的医者风范;谱写了邱蔚六院士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 作者简介: 严伟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专业。1986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当过记者和编辑,曾任上海经济报新闻部主任和总编办公室主任,现任今日出版社副总编辑。在二十多年笔耕生涯中,写下了近三百万字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其中,《丢掉的手帕何时捡起来》、《西气东输竞标烽烟起》、《宝钢直面反倾销:胜诉率近九成》、《上海上市公司50亿国资年内重组》、《宝钢:重振山河今*强》、《19.87元:“红领巾”与宝钢20年情缘》、《同舟共济渡难关——上海企业急援全国抗非纪实》和《上海电力:用心塑造城市精神的亲民使者》等10余篇作品分获华东经济信息报刊好新闻竞赛一等奖、上海新闻奖、上海**新闻作品奖和“中华环保世纪行”(上海)好新闻一等奖;个人还荣获上海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记者奖。近年来,撰写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集有:《梦飞蓝天》、《生命开始的地方》和《海立:冷暖二十年——一个记者眼中的上海日立》等。 目录: 附录三 邱蔚六院士所获荣誉和学术组织兼职等 目录: 后记 1.一句叮嘱,让梦想照进现实邱蔚六是新中国很早的一批“天之骄子”。1955年11月初,他从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毕业时,碰巧赶上上海第二医学院(简称“二医”。后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需要补充一批新生的医学力量。他怀揣着梦想,与大学同班同学、他的妻子王晓仪,还有另两个同班同学苏源德和刘寰勋被统一分配到二医口腔医学系,由此也圆了邱蔚六少年时的梦想——做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一批口腔医学的年轻医师云集到这里,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轻团队。“天之骄子”怀揣梦想加盟上海大医院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第二医学院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三校合并而成的,是当时院系合并的产物。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的前身是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创建于1932年的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1955年暑假期间,二医对口腔各科进行了充实,一批医学院口腔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加盟进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邱蔚六从四川成都到上海在路上历经一周时间折腾后的切身体会和感悟。 1955年11月3日,因为邱蔚六的妻子王晓仪刚“十月怀胎”,将于11月份在成都生产,于是他一人先出发。当时铁路还没有全线通车,从成都到重庆路上需要2天时间:汽车+火车+汽车约七八个小时,要翻越龙泉驿这座大山,到内江住一个晚上,次日再乘五六个小时的火车到重庆。在重庆乘船到武汉需要3天时间。到达武汉后,又换船到南京需2天时间,已是晚上。再于当晚乘南京到上海的火车,于次日(11月10日)早上抵达目的地一大上海。 邱蔚六回忆说:“当时,组织观念很强,急于拿着行李先到上海团市委转共青团员的组织关系。我刚下火车站就问别人:‘请问上海团市委在什么路上?’对方说:在陕西南路30号,靠近美琪大戏院。于是,我叫了一辆三轮车,直奔团市委。办完团组织关系之后,我匆匆赶到坐落在重庆南路上的上海第二医学院人事处报到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地处瑞金路上的广慈丢院(现瑞金医院)报到。这是一所原法国人建造的天主教的教会医院。”当年邱蔚六去报到处是上海第二医学院所在地,原震旦大学医学院的法式两层洋楼,红砖外墙上镶嵌着白色玻璃窗框,入门就是左右弧形楼梯,盘旋上至二楼,扶手和栏杆都是红木色,透着敦实的典雅,一挂欧式三层吊灯从二楼直垂到一楼,散发着铜色的柔光。阳光透过落地窗幔,变成了乳白色,洒在走廊里,隔开了窗外的喧闹。 邱蔚六说,早期的瑞金医院里充满了宗教气氛,1907年10月13日开院时,它的名字是“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则被称为“圣玛利亚医院”。当时医院里仅有两名法国医生,他们主要管理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则由修女施诊给药。 在报到时,医院口腔系主任、留美口腔系专家席应忠教授和系副主任、留美口腔修复与口腔材料专家邱立崇教授热情接待了邱蔚六。他俩和蔼可亲地问:“你愿意选口腔哪个科呀?”邱蔚六先讲述了学医的理由,于是,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口腔颔面外科。1955年分到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的大学生是历年*多的。除邱蔚六和妻子王晓仪先报到外,后来又陆续来了两个大学同班同学苏源德、刘寰勋,以及北京医学院稍前分配来的四个大学生。另外,还包括上海第二医学院自己培养五六个大学生,累计达10多个大学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到医院后分科时,邱蔚六毅然选择了口腔颌面外科。这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才创立的科室。以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为班底的第二医大以医疗系为主,口腔医学系只能算“小弟弟”。 邱蔚六来到上海二医口腔颌面外科工作的时候,正赶上“两张”执掌专业帅印之际。“两张”即:新中国口腔医学的重量级人物——新中国整形外科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和我国口腔医学**批有博导资格和口腔颌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张锡泽教授。 当时,邱蔚六的这两位恩师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邱蔚六师从这两位恩师,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邱蔚六在张涤生教授和张锡泽教授两位恩师的栽培下快速成长。邱蔚六说:“天行健,德润身。大师有爱,生生不息。我的两位领进门的恩师对我的成长**是关键性的。张涤生院士的善于研发创新和张锡泽教授的严谨治学都是在学界有名的。”P11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