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阐述陶铸世风是曾国藩的成功基础,系统揭示培养人才是曾国藩的**贡献。既是一部全新视角研究曾国藩及晚清历史的专著,也是一部领导干部可资镜鉴的枕边书。“*受欢迎的曾国藩课程培训名师”重新解读晚清危局中社会精英的责任与使命。曾国藩研究会鼎力推荐,16堂智慧课程,42字理学真诀,200条语录精选。本书简介: 作者于《曾国藩全集》中撷取第一手可信材料,通过思辨及梳理,将读者带回十九世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围绕“权力”与“修养”这两个重大问题,揭示了曾国藩成功的真正秘诀,还原了曾国藩领导艺术的魅力。同时,作者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从为师为将为相到治国治家治身,系统阐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意义在培养人才与陶铸世风。因此,这既是一部全新视角研究曾国藩及晚清历史的专著,也是一部领导干部可资镜鉴的枕边书。 作者简介: 刘绪义,曾国藩故里湖南双峰人,知名学者、曾国藩研究专家。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历史给谁来酿酒》《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等著作十余部,曾获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年度新浪中国好书”,多部著作被党政机关列为全民读书推荐图书。《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其成果发表过评论、专访、报道100余次。近年来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党政机关讲学数百场,曾做客凤凰卫视以及内地多家电视台,被称为“最受欢迎的曾国藩课程培训名师”。 目录: 自序:当官好比做慈善/1 时局:不白不黑不痛不痒/1 那些关于鸦片的传说/1 何谓“真正的鸦片”/5 浮华之风,清朝最大的流弊/8 实干家的几道奏折/12 圣相:中兴以来,一人而已/17 一个被长期遮蔽了的人/17 解放思想第一人/22 闲话:说不完的曾国藩/35 他给皇帝画了一幅很丑陋的图/35 站在天子脚下,他手里攥着三缗钱/36 四十三岁那年终于考上了秀才/38 一生中有一半时间与病魔对抗/39 情商:智者的另一种战略/43自序:当官好比做慈善/1时局:不白不黑不痛不痒/1那些关于鸦片的传说/1何谓“真正的鸦片”/5浮华之风,清朝最大的流弊/8实干家的几道奏折/12圣相:中兴以来,一人而已/17一个被长期遮蔽了的人/17解放思想第一人/22闲话:说不完的曾国藩/35他给皇帝画了一幅很丑陋的图/35站在天子脚下,他手里攥着三缗钱/36四十三岁那年终于考上了秀才/38一生中有一半时间与病魔对抗/39情商:智者的另一种战略/43不入是非之地,不登势利之场/44立志即金丹/48鲜花的美丽并不取决于花瓶的优劣/52性不虚悬,命非外铄/53读书:解放思想的基石/57终生读书,以书为乐/58解放思想,突破陈规/63经济不外读史/64读书以领风气/66权力:握在自己手心里的东西/68天人支配权/68交友支配权/70分享支配权/80鉴才: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84只有人才会重视人才/84天下没有神奥的相术/86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才/91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95天下权力系于人才/99做官: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103伟大是熬出来的/103权越重越要注意收敛/111权力与高处不胜寒/119题外话:领导为什么喜欢听好话?/123从“英雄援手”说开去/126治军:别树一帜,自创湘军/136世兵制的天然弊端/137夺情出山,挺身入局/140变革兵制,组建大团/146改革编制,专一事权/149更新观念,书生带兵/152脚踏实地,训练劲旅/154交友:雷霆雨露皆春风/163相识于青萍之末/163相交于患难之中/164学诸葛三参李元度/166真诚愧悔泯恩仇/168处上:晚清第一奏折高手/172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172奏折写作的方便法门/175将奏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179驭下:爱才有名,爱才有道/186发展“粉丝”凝聚人心/186上下之和,积义以相助/188如何使用缺德的人/200弹劾与为民除害/208对外:和戎自强第一人/218用一个诚字与他相对/218自强御侮,师夷长技/224家庭:耕读文化的最后守护神/237从祖父那里学到的/237从父亲那里学到的/239从母亲那里学到的/240从岳父岳母那里学到的/241从田野中间学到的/243结亲高官犹豫再三/246才子配才女/249悲剧为何在女儿间屡屡重演/251清源:两种人格的战争/264两个对头的“面对面”/264洋人眼中的洪秀全与曾国藩/26619世纪两个“愤青”的终极较量/270修炼:曾国藩的理学四十二字真诀/279一、志/279二、恐/280三、概/281四、忌/283五、忍/283六、慎/284七、敬/286八、谦/287九、诚/288十、恒/290十一、静/291十二、专/291十三、裕/292十四、淡/293十五、暇/294十六、明/294十七、实/295十八、俭/296十九、廉/298二十、勤/299二十一、忠/300二十二、恕/301二十三、和/304二十四、挺/305二十五、耐/306二十六、浑/307二十七、仁/308二十八、重/308二十九、信/309三十、硬/310三十一、变/311三十二、悔/311三十三、愧/312三十四、磨/313三十五、滑/313三十六、退/314三十七、圆/314三十八、败/315三十九、强/315四十、松/317四十一、刚/318四十二、柔/319曾国藩生平大事记/321曾国藩语录精选200条/329参考文献/346前言自序:当官好比做慈善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升官发财始终是连在一起讲的。无论是孔子讲“学而优则仕”,还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世业世守的传统,“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管子),都是以做官为发财之路径。但是,历史上也有极个别人偶尔能够跳出这个樊篱,将自己和历史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这种人往往就把做官看作是做慈善。十九世纪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 自1872年以来,曾国藩就成了历史舞台上一个难以抹去的身影,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长久的话题。不管这个身影是否清晰,也不管这个话题是否正面,似乎永远都无法回避掉自序:当官好比做慈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升官发财始终是连在一起讲的。无论是孔子讲“学而优则仕”,还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世业世守的传统,“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管子),都是以做官为发财之路径。但是,历史上也有极个别人偶尔能够跳出这个樊篱,将自己和历史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这种人往往就把做官看作是做慈善。十九世纪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自1872年以来,曾国藩就成了历史舞台上一个难以抹去的身影,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长久的话题。不管这个身影是否清晰,也不管这个话题是否正面,似乎永远都无法回避掉。我作为他的故乡人,更是感觉时刻被这个名字所包围。有时极力想逃避他,可是在读书、浏览网页或微博微信时,关于他的信息随时都可能跳出来,而且大都是“标题党”。如今,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似乎都可以对曾国藩说上几句大道理来,而且一个个都那么自信、那么果断,显然都是裁判者。反正曾国藩已经毫无还手之力,每个人都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点着历史。我在各地讲学的时候甚至还私下里遭遇过一类“道德先生”,他说,曾国藩没有缺点吗,你为什么不讲一讲他的缺点?这本《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想必同样会面临同样的道德质问。曾国藩有没有缺点,我知你知。至于讲不讲,那是我的事。向来以为,当我还没有具备别人所有的优点之时,就没有资格去评论他的缺点。关于曾国藩同样如此,他身上具有的优点我都还学不来,我有何面目去评判他的缺点?唯有我能和他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时,我方有资格去说说他的缺点。我不想去做历史的裁判者,我更乐于去向历史学习。这也许就是我多年来学习曾国藩所收获的最大心得。曾国藩不是有副对联么: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一个人只有学到了人家的长处才有可能与人为善,一个人也只有以忧为始方能以乐终生。我研究曾国藩的感悟之一便是,学历史最大的好处或许就是能够从前人身上感悟其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曾国藩是官员,他具有历史上一切官员所具有的品质,遵循一切官员都遵循的规矩,但是,他的身上又有着其他很多官员所不具备的品质,也开创了其他很多官员所不敢开创的规矩。其中最显明的一点便是,曾国藩把做官看作是做慈善。在曾国藩看来,民生就是一桩大生意、大慈善。做京官时期,他关心民间疾苦,曾一连上疏五道,对民生看得极透;做湘军统帅时期,他同情民间疾苦,并坚定了他与太平军血战到底的意志。当官好比做慈善,这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首先,他有一颗慈善心。孔颖达疏《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又曰:“慈为爱之深也”。“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即《说文解字》中释,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如《管子心术下》中所说的:“善气”二字合用,则是“仁善”,“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统而言之,上对下之爱曰慈,人与人之爱曰善。曾国藩深通儒学,据《周礼地官》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司徒之职“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这六职差等于今日之慈善。正是基于慈善心,曾国藩在居丧期间,方肯夺情出山,不顾自己毫无军旅经历,没有专业素养,又是一个“三无”(无职守无实权无经费)之人,组建湘军,并且率领区区一万七千人出省征战,历经千辛万苦,遭遇生死考验。论功名,曾国藩那时已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而且早已名动京师,他无需借助战争来成就其富贵的阶梯;论职守,他是一个在家守制的京官,一介书生,无总督一方之职,无跃马疆场之责。若不是看到国家蒙难之灾、民生凋敝之苦,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他自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济。”在古代民间做慈善最活跃、最热心的人群是出家人,佛家的宗旨是普度众生,行善济人,曾国藩庶几近之。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衣食住行,无不与寒士相同。其次,曾国藩有慈善力。做慈善要有本钱,这本钱是什么?在现代人看来要非富即贵。但传统意义上却非也。古代做慈善之出家人都是不富不贵者,曾国藩也一样,他有什么本钱?他的本钱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富,一是厚。正是他故居富厚堂之启示也。富者,富德。厚者,厚道。曾国藩没有高智商的本钱,也没有高财商的本钱,但他以修德自立,储才养望,苦心孤诣,培养出自己强大的人气。他秉承古人“言忠信、行笃敬”的信条,推功让名,成为修德的楷模、为官的典范。他敏锐地把握住太平之乱、外患之切,乃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之大变,提出“卫道”的旗帜,凝聚着一干志同道合者,互相切磋,互相应援,移风易俗。《易经》小畜卦云: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意思是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要与邻居一起富裕。孔子也说,德不孤,必有邻。以自己的道德涵养,自然会影响身边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必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话现在看来仿佛就是对曾国藩而言的。其三,曾国藩有慈善行。以曾国藩的影响力,聚集起数万人马并不难,然而,他却始终不敢多招士卒,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军饷。即便在筹饷最困难之际,曾国藩也从不打底层百姓的主意。他与王鑫意见不合,原因之一就在于王鑫想多带兵,却不考虑军费所从何来。他与左宗棠关系不亲,原因之一便是湘军东征之际,曾国藩动员湖南的富户捐资,但左宗棠的女婿、曾任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却借口没钱,勉强答应捐银一万,临了又只拿出五千,曾国藩对这种曾深受国恩却为富不仁、不计大局者深为不满,索性派人将陶氏拿进省城,结果其家人很快就捐足了军饷,左宗棠对此也无话可说。曾国藩这种劫富济军的做法实出无奈,但也正是因为他始终不愿加重百姓的负担所致,这不正是一种慈善行吗?战争刚接近尾声,他立即奏请朝廷停征厘金,同样是为减轻商民负担所计。其四,曾国藩有慈善品。有品的突出表现在于他把做官当成做慈善而又让人察觉不到。他从不搞“形象工程”,也从不张扬其事。有些人做官,事情还没有做好,事迹早遍布天下,唯恐天下人不知道。曾国藩恰恰相反,他是唯恐别人知道。他警示儿子纪泽:散财最忌有名,总不可使一人知。曾国藩十年征战下来,一度弄到长江千里,无一船只不张曾氏大旗,曾国藩深以“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与自己所享之大名实在不相符合为忧,并由此激发他不得不加快解民于倒悬的东征战争进程。曾国藩留给后世的财富颇多。不仅在世时,中兴将帅,什九湖湘;名臣能吏,半由其门;朝廷乏人,取之公府;他去世后,“五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到二十世纪,他依然是政界楷模、军界先驱。曾国藩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慈善家,他当官数十年,却走出了个人的小天地,走进了历史的大视野。我想,这或许正是这本《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所要昭示的曾国藩之现代意义和价值所在。新视角下如何领悟曾国藩 王跃文/文 刘绪义新著所论的主角是曾国藩。 关于曾国藩的研究,早已是当前中国的显学了。诸多小说、论著及难以分门别类的印刷物封面都赫然印着“曾国藩”三字,举凡曾国藩的做官、做人、治学,或者智谋、权谋新视角下如何领悟曾国藩王跃文/文刘绪义新著所论的主角是曾国藩。关于曾国藩的研究,早已是当前中国的显学了。诸多小说、论著及难以分门别类的印刷物封面都赫然印着“曾国藩”三字,举凡曾国藩的做官、做人、治学,或者智谋、权谋,或者心术、相术,都成了出书的噱头。我对曾国藩的些许了解,完全得益于唐浩明先生的小说《曾国藩》和他关于其家书、奏折的评点。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大家,他对于这位古人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切人得深而且实。那么绪义又能讲出什么新意来呢?绪义讲曾国藩,或许有着先天的优势。他本来就是曾国藩同乡,他讲曾国藩自然多了份与众不同的乡情。乡情也许能够消解许多历史的误会,消解许多局外人的隔膜。绪义自己说,他多年来留心一切有关曾国藩的史料和研究,多缘于乡情。读绪义笔下的曾国藩,有种讲述自己邻里家事的亲切。很多历史人物被诸多正式史料、外界传说勾画出来的形象,同乡邻们口碑中的形象相比大有出入。当然说不上哪种形象更真实,但至少是不同的眼光和视角。绪义这本书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眼光和视角,这种关乎乡情的研究动机,姑且称之为“史缘”。眼光和视角不同,看到的镜像自然不同,或许这就是人们习惯上说的史识不同。绪义在这部书里,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曾国藩当作高官、学者、统帅来对待,而是从他的生存境域切入,首先把他还原成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邻。书里写曾国藩的朋友,写他的对头,写他的同事,写他的上司;也写他们之间的相处言谈,写他们的嬉笑怒骂。这样的眼光和视角看曾国藩,就没有既定的意识形态,没有通常的观念在先。我们打开这部书,就好像打开自家的一扇门,看到的是一个很随和的邻里知己。绪义在讲曾国藩时,就好像把自己平时细心观察、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说给一位老邻居、好知己去听。几分亲和,几分顽皮,又有几分辛辣,因此充满了阅读的趣味。绪义平时看上去有些狂狷气,骨子里却是谦谦君子。自言湖南有唐浩明先生,谁来说曾国藩都会有李白式的尴尬:“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说曾国藩,对于绪义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尽管如此,可绪义还是以其智慧与胆识,从一个新的层面去阐释那个时代,让我们对曾国藩及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